书城亲子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1975000000008

第8章 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习(4)

记忆按其目的性和采取的方法,可以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所谓有意记忆,就是具有自觉目的,通过意志努力,采取一定方法所进行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记忆都是有意记忆。有意记忆按其记忆方法不同,又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是在不理解材料意义或材料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时的强记,主要方法靠反复复习。意义记忆是在首先理解材料意义的前提下进行的记忆,其方法是在理解材料含义和掌握逻辑关系基础上反复复习。在学习过程中,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二者都需要。而所谓无意记忆,就是没有自觉目的,没有进行意志努力,没有采取一定方法的记忆。这类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在学习过程中较少。

人的记忆能力是非常强的。据科学家研究,一个正常人脑的记忆容量相当于五亿本书的知识总量,一个人的一生能储存一千万亿个信息单位。这种能力,再好的计算机也比不过。一个孩子学习需要记忆的东西,只是使用大脑仓库的极小一部分。

记忆力是可以培养的。据史书记载,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小时候曾经记忆能力不强,念书时,背诵的作业总不能顺利完成。老师检查时,他往往丢三落四。当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之后,加强训练,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背诵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刻苦努力,终于成为记忆力较强的人,为他以后成为大学问家创造了条件。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质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父母要进行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锻炼,让孩子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减少遗忘,提高记忆力。

下面介绍几种提高孩子记忆的方法,以供参考。

1.指导孩子用脑

脑子越用越灵,但必须讲究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是劳逸结合。不开“早车”、“夜车”,保证睡眠。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休息。不同的功课,可以采取交替学习的方法。特别要养成讲求效率的好习惯。人的左右脑功能不一样,记忆需要左右脑协调配合。现在孩子学习使用左脑比较多,右脑用得比较少。为了提高右脑的活力,可以做单侧体操,有意识增加左手、左腿、左脚的运动机会,刺激右脑,使之得到锻炼。

2.提高孩子记忆的自信心

有的孩子记忆之前,先有畏难情绪,担心记不住,对自己没有有信心。这样,就在心理上产生了抵御记忆力的因素,造成精神不集中,总是记不住。人和人的脑力有差别,但并不大。同样的条件下,充满自信的人记忆快、记得多。因此,必须鼓励孩子的自信心,有的自信心,精神集中,头脑敏锐,记忆就快。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3.寓教于乐提高记忆力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在平时陪孩子玩的时候,不妨多用语言与孩子交流,如讲小故事、唱儿歌等,然后让孩子来重复你刚才所说的,只要大意对即可。这样锻炼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就知道了该怎样听人说话,怎样从别人的话中把握核心,记忆力也会慢慢提高。同时父母也可以经常的和孩子玩“提问—回答”的益智游戏,见到事物就多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他的用途是什么,让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与特征,并表述出来。这一系列的过程正是促进有效记忆的过程,等于对所认识事物进行了印象及言语双重编码,记得就更加可靠,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记忆力。

4.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5.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学概念、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孩子对材料理解的程度。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6.归类整理提高记忆力

父母可以让孩子根据事物属性的不同、用途的不同等来归类分组记忆。这样记忆的知识比较条理,而且又利于培养孩子系统的思维习惯。如把水果类的放在一起,昆虫类的归为一类让孩子记忆。

7.联想法记忆

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联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指导孩子进行联想记忆,可采用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不同方法。

8.教孩子及时复习

记忆之后要及时反复复习,最大限度减少遗忘。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最初忘得快,随时间推移而减慢。因此,在记忆之后的前几天里反复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9.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

有生活经历才有记忆,有的年龄很小的孩子,由于“见多识广”能记住和讲出很多见闻。因此,父母要从小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给他玩各种彩色的、有声响的、能活动的玩具,听音乐。多和孩子讲话,给孩子念儿歌、诗歌,讲故事,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商店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等等。在他们的耳闻目染中,对形象鲜明的、感兴趣的或引起他们高兴或惊奇的事物,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较长时间保持在记忆中,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时会引起联想,更容易记住新的东西。

10.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对于提高记孩子的忆力也有不小的功效。如牛奶、鸡蛋、鱼类,乃至花生、小米、黄花菜、辣椒、菠萝、桔子等都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还有,通过多咀嚼也可增强记忆力,因为咀嚼动作加快了心脏的运动,增加心脏向头部供应的血液量,从而促进大脑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正确对待孩子的特长教育

父母箴言

在生活中,如果注意到孩子比较擅长某些方面,就可以适当加强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孩子的一种特殊才能。充分发挥特长的优势,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将大有裨益。

什么是特长?《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特长是指个人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其中,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知识的能力。

有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下,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便于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诸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由于某些家长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致使特长教育进入了种种误区,家长要对此有所认识。

1.硬性规定孩子学习哪种特长

不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硬性规定孩子学习哪种特长。这样做的结果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特长很难成为真正的特长,而且使学习特长成了孩子的沉重包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发现到引导。家长可以让孩子广泛接触生活,广泛参与各方面的活动,当发现孩子有某种天赋以后,及时予以强化和正确的引导,有条件的话,就作为特长来培养。很多孩子的特长是在游戏中自由发展起来的。在发现特长方面,必要时,家长也可以借助某些心理测量来推测孩子应该学习和发展什么特长。

2.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改学书法。不堪重负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3.方法不当

特长教育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耍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正好应验了那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

4.为了学习特长而剥夺孩子的自由空间

很多家长最看重知识而忽视能力。在强迫孩子学习特长的时候,使孩子牺牲了自由的空间,因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自我规划能力,综合建构能力等都受到了抑制,孩子的天性被扼杀。尤其是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家长的重压下,极容易丧失或者减退。因此,有专家说:与其让你的孩子多学一些东西,不如让其少失去一些东西。

家长在为孩子选学“特长”时,应以孩子学好文化课为基础,以有利于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身心健康成长为前提,再根据孩子年龄、性格、爱好、家里经济状况、师资水平,做终生还是近期“特长”等综合因素,做出决定,不要随大流。

从某种意义上说,特长就是指天赋。人的天赋各不相同;有的人善表演,有的人善言谈;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有的人擅长实际操作;有的人善于调动他人积极性,协调能力强,有的人善于独自钻研,成绩卓著。

孩子在从事种种日常活动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如开始说话很早,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对语言的记忆力较强,喜欢讲故事,这表明孩子有语言天赋;如孩子爱听车或船的鸣笛声以及其他有节奏的声音与乐曲,学习新歌曲毫不费力,这表明他有音乐天赋;如对分类与图形颇感兴趣,擅长下国际象棋或跳棋,喜欢问抽象的问题,表明他有逻辑数学天赋,在数、理、化等学科方面有优势;如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天文、地理和自然现象的知识感兴趣,表明他有空间想象天赋,长大后极可能成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佼佼者;如能较早地接受各种运动动作,熟练地掌握各种体育器械,表明他有运动协调天赋,让他从小参加体育训练班可能是最佳的早期教育方式;如能观察到别人的微小变化,在阅读小说或看电视、电影时能很快认出其中的正、反角,表明他有管理方面的天赋。

据德国科学家研究,孩子的个性也是其天赋的“显示屏”。那些意见一旦被否决就直掉眼泪的孩子,感情脆弱、敏感,日后大多数成为有艺术天才的人。而那些总想方设法在语言上达到目的、喜欢作立论性发言、显得自信的孩子,长大后许多人成了法官、新闻记者或律师;至于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脱口而出、为证明自己正确而捶胸顿足、态度咄咄逼人的孩子,日后容易成为部门的领导或管理者。

要发掘孩子的天资,家长就要让孩子多接触各方面的事物,大胆尝试,自己用手去摸,用鼻子去闻,用眼睛去观察,充分接受各种新的生活体验。除了让孩子作多种多样的尝试外,家长还应注意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条件和施展才华的机会。然后在这些过程中,观察了解孩子喜欢干什么,擅长干什么,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发展他们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