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年,天文爱好者拜维斯首次用小望远镜观测到后来被称作“蟹状星云”的模糊椭圆状云斑。192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首先估计了星云的膨胀速度,以这一速度往回推算,便发现蟹状星云大约是在900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中产生的,而爆炸发生的地点恰好就在中国人记录下来的天关客星附近的位置上。
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与一位荷兰的汉学家合作,仔细研究了中国古代有关这颗客星的记录,并最终确认蟹状星云正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事件的产物。恒星演化理论是20世纪天体物理学的最大成就之一。
恒星在“生命”晚期的质量小于1.44倍太阳质量时,恒星便演化为白矮星;如果质量在1.44到3倍太阳质量范围内,恒星便演化为中子星;更大质量的恒星最终演化为黑洞。演化晚期的恒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而且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它会因某种原因发生一次或数次极其猛烈的爆炸,把外层物质高速向外抛出,并与内部分离开来。对于质量比太阳大很多的恒星来说,这就意味着发生“超新星爆发”。是恒星世界中最为剧烈的爆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