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西方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9770300000003

第3章 机制设计理论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的发展

一、机制设计理论产生的背景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至40年代,当时经济学界存在一场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行性的著名论战,论战发生在以哈耶克与兰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之间。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机制不可能获得其正常运转所需的信息,而市场机制就可以节约大量的信息成本。相反,以兰格为代表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他们所设计的经济机制完全可以解决哈耶克所指责的信息问题。随后,哈耶克等人又提出计划机制解决不了激励问题,兰格则执著地认为只要给他一个大型计算机,他会把整个经济运转得井井有条。此次“社会主义大争论”将能否解决激励问题作为计划与市场之争的主要焦点,为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总结提供思路。

二、机制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机制设计理论可以看成是对社会选择理论及博弈论的综合运用。概括地说,经济机制理论所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经济或社会目标,在自由选择与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的既定目标相一致。其研究思路与传统经济把市场机制作为已知、研究其能达到怎样的运行结果不同,机制设计理论是把组织和社会目标作为已知条件,尝试找到一种实现目标的运作机制。

三、机制设计理论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随着机制设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不仅可以令研究者能够在相对不严格的假定下系统地分析和比较多种制度,而且可以将很多现有的研究,如拍卖理论、规制理论、社会选择理论等纳入到统一的现代分析框架中。

第二节 信息效率

一、媒体对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发挥着收集信息并将其传播给公众的中介作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财经媒体为吸引更多读者,提高发行量和增加广告收入,通常不遗余力追逐市场热点,从而促成经济金融信息快速地在更广范围传播。这都促使媒体成为社会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重要一环,形成了对金融市场重要的影响。

二、市场参与者对信息效率的影响

随着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行业的发展,作为重要投资主体的机构投资者以及信息媒介的分析师,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在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效率的影响方面,股票市场是信息驱动的市场,股价对信息的有效反映是市场得以存在的基础。市场的信息效率,就是在描述资产价格能否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信息。

第三节 激励相容

国外对于激励相容理论研究,首先是由赫尔维茨开始的,激励相容理论是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20世纪初,泰勒针对当时的劳资冲突,提出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方式是金钱激励的论断,即每个员工都是追求经济收入最大化的“经济人假设”。

一、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解决股权激励量化设计的途径之一,将公司股票及权益授予管理者,使其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决策,将传统薪资型激励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外生影响因素变为内生变量,使管理者的效用函数与公司的利益函数一致。因此,股权激励对公司经营至关重要。

二、政策激励

经济危机之后,在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各国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力是其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各国政府先后采用各种产业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其中,税收优惠和研发创新补贴是两种最为常见的重要政策激励手段。

第四节 机制设计理论的应用

一、环境规制

在规制经济学中,环境规制也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假设在一个仅存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的封闭经济体中,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总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环境规制政策,并负责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进行考核,根据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的经济产品和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绩效对其进行奖罚。地方政府负责对企业的经济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活动进行监督,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奖罚。企业负责提供经济产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自从环境规制于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经济方法之后,特别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逐渐凸显,国际上关于环境规制的研究不断丰富。

二、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制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改善风险管理、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而机制设计理论应用到内部审计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

1.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

2.内部审计工作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解决组织高层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组织利用机制设计理论制定出一系列的机制。

三、银行监管

研究金融监管问题的美国著名学者卡恩长期跟踪发现,监管政策背后有着复杂的动因,监管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管当局提供监管的激励不足。他指出,纳税人与其代理人的代理问题和监管者的激励问题是正确理解银行业过去与将来监管的关键。在对银行业的监管中,同样存在导致“激励问题”的两个基本条件:当事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和信息的分散化。这两个条件的重要体现在于作为监管者的监管当局和被监管的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一方面,作为被监管者的银行,有机会利用比监管当局更有优势的专业经验和经营信息,以金融创新来不断突破竞争的障碍,追求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监管者的监管当局,考虑到银行业潜在风险的巨大负外部性,从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严格评估商业银行的各种资产风险,确保商业银行能够具有有效的清偿能力和资产的流动性。在这个监管和创新的过程中,监管当局和银行的目标函数是存在利益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