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史学富矿的课堂凝练(谷臻小简·AI导读版)
19771100000002

第2章 总论二: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概念要点及其内容把握(1)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1.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有何区别?

教学设计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

2.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是什么?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中外许多学者对于教学设计概念的阐述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于强调教学设计的系统性;有的侧重于突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还有的侧重于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的定义虽因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但教学设计的特征无外乎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师的个性、学生的差异、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都是在教学活动中会相互影响的因素,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有机整合以上各要素,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

(2)教学设计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教学设计就是要把教学理论和原理转化为教学素材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对教学活动进行预设。教学活动预设得科学、合理、适切,既需要有理论的支撑和指导,也需要运用理论合理的解释设计的意图。

(3)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以及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所以教学设计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获得知识及能力的效率。

(4)教学设计的本质是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就是根据课标、教材以及学生情况,分析学习目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怎么教”就是分析教法、学法、策略以及现代媒体运用等。所以,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1.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教学设计的程序是指完成一项教学设计的行为过程。它包括:

(1)设计和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

(2)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状态,设计和确定教学活动的起点状态;

(3)分析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从教学的起点状态向教学的最终状态发展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应当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等;

(4)考虑并研究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所应提供的学习指导;

(5)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中所要进行的测量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等。

完成教学设计的相关背景分析后,就进入教学设计的决策和生成阶段。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进行选择和预设并形成文本,这其中建议重点从四个方面考虑:

(1)深入分析、科学提炼教学目标。

(2)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3)精心设计学生活动。

(4)设计灵活多元的策略和评价。

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教学设计理论的一个要求是精细,即对教学程序进行精细地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精心的引导。根据内容,历史课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那么教学设计也可以多样化。

3.“历史教学设计”示例高中第五分册《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本课使用的教材为余伟民教授主编的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第五分册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一、内容主旨

清末至民初的中国处于历史社会的转型期,新旧交替、进步和倒退并存,历史发展曲折而复杂。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民国初年移风易俗改革、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及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

2.通过对民初十年社会和政局相关史实的了解和梳理,以史引论,进一步提高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相关知识整理、分析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客观、辨证评价历史现象、事件的认识。

3.初步理解清末民初社会转型的特点是进步与倒退并存,其中进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但更多地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政治上的民主共和之路却是艰难而曲折,革命先行者们不懈追求理想并为之长期艰辛奋斗的胆识和毅力值得敬仰。

三、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民初政局的演变。共和政体取代专制政体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了解袁世凯夺取政权,背叛民主共和以及革命党人与之斗争、维护共和的历程,有助于理解中国近代走向民主共和道路之曲折、社会转型之艰难,故为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教材将两类看似矛盾的内容——社会风俗的进步与政治格局的混乱放在同一课时里,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合理地解释并形成共识: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国的新旧交替、进步与倒退并存。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教师概述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二年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不同于中国旧式改朝换代的社会变革。

环节二:学习片段一:剪辫子。片段二:禁缠足。片段三:易服饰。

环节三:教师展示北京政府首届内阁成员组成,袁世凯大事年表,梁启超和蔡锷有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言论,北洋政府统治期间相关内阁更替、内战、军费统计数据等内容。

环节四:组织学生探讨问题:1.在了解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格局的演变后,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总体印象。2.在我们所学的中外历史中,有没有相似的事例?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感悟呢?

环节五:教师选用陈独秀关于《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的相关内容,引出辛亥革命摆脱帝制束缚,完成千年变局后的中国社会潮流:尽管政治革命的成功是有限的,但是民国初年移风易俗、扫除积弊的社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荡涤必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汇成滚滚洪流,不可阻挡,它孕育着中国的未来。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训练。

历史思维篇:以《美国独立战争》一课为例

一、立意——课堂教学的灵魂

立意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体现的是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及二期课改的理解与把握。文以意为先,历史教学也如此,如果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历史知识的罗列和解释或是知识点的落实上,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像流水账一样,缺乏逻辑。

二、方法——“建模”和“感悟”相得益彰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培养学生能力彰显学习方法”,虽然政治课和历史课的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但俗话也说文史哲不分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形成对社会实践性的认识在人文学科间都是相通的。

三、细节——大历史中的小切口

历史是流动的现实,历史是精彩的人类活动;历史不因其久远而枯燥乏味,历史不因其定格而成为单一的记忆。历史有人、有事、有过程、有情感,历史是温暖可触摸的,历史是厚重可感悟的。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细节,工于设计也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很关键的一点。

叙史见人论史求通学史重法:以《德国的统一和崛起》一课为例

活生生的历史被名义上的基于历史要素的分析切割成了无数的碎片,这样的历史教学怎么会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更遑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无论是史学的认识过程,还是教学的实施过程,好像很少有老师倾注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所以即便是讲了内容主旨,讲了史学思想方法,有时候也会变得教条和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