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中顾委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邓小平当选为中顾委主任,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当选为中顾委副主任。邓小平在会上就中顾委的性质和任务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建立顾问委员会,这是解决我们这些老党员,老人的实现新旧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我们的中央委员会能够逐步地更年轻一些,同时也就能妥善地使我们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线后,还能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中顾委是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主要任务是: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议,接受咨询;协助中央委员会调查处理某些重要问题;在党内外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承担中央委员会委托的其他任务。
党章规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必须具有40年以上的党龄,对党有过较大贡献,有较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在党内外有较高的声望。省一级也设立顾问委员会,作为省委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中央和省一级顾问委员会每届任期和同级委员会相同。它的常务委员会和主任、副主任由中央顾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并报中央委员会批准,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中顾委委员可以列席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它的副主任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在中央政治局认为必要的时候,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也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
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陈云当选为中顾委主任,薄一波、宋任穷当选为中顾委副主任。1992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顾委所作的报告。报告指出,鉴于党的干部离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在顺利执行,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已取得预期的进展;鉴于中顾委已历时两届,委员们年事已高,已基本上完成了作为一种过渡性组织的任务,为此中顾委建议,党的十四大以后可以不再设立中顾委。在十四大上,代表们经过充分讨论,决定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顾问委员会也不再设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10年来,协助党中央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新的历史功绩。
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
“四化”是干部队伍建设要达到的目标。中共在几十年的革命实践中,培养造就了大批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干部。他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干部队伍中出现严重老化现象,党政军的领导同志大都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的干部,他们日夜操劳,健康状况不佳,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大量繁重的领导工作,还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党中央和毛泽东就提出过新老干部交替问题。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偏差和实际工作的失误,没有能够解决。历时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工作遭到极大破坏,干部制度和干部队伍陷于严重混乱状态,延误了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状况大为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把新老干部适当交替问题提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同时,随着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的干部制度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和弊端:实际上存在干部职务终身制,使一些年轻干部得不到提升,没有机会施展才能,缺乏正常的“新陈代谢”,队伍容易老化;有些领导干部年龄偏高,知识水平相对偏低,难以胜任繁重的领导工作,有碍于对现代化建设作出科学决策;有些干部“高高在上,办事拖拉,互相推诿,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在干部作风中存在官僚主义和家长制现象;在干部管理方面,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没有正常的选举、晋升、弹劾等制度,没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岗位责任制。
针对上述情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充分发挥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提出了选拔干部的标准,最主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讲话中又说,实现干部队伍的“四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1982年9月1日在中共十二大上,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中谈党的建设必须着重解决好的几个问题,其中之一是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的十二大把“四化”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干部队伍的目标写进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中。
我党提出的干部“四化”目标,是把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原则具体运用到干部队伍建设的体现,它适应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革命化,就是要求干部拥护党的路线和有党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年轻化,是在革命化的前提下,提拔大批中青年干部,使干部形成梯队结构,保持旺盛的生机。知识化和专业化是要求干部必须有一定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科学的领导和管理。这就改变了过去选干部重家庭出身、党龄长短、资历深浅的倾向。
在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指导下,我国对干部制度进行了认真、慎重、必要的改革,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了干部职务的任期制度。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宪法》中规定各种国家最高职务的每届任期为五年,连续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十二大决定设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在党的领导职务中废除终身制,建立退休制的一种过渡形式,十四大后,中顾委取消,终身制被彻底废除。
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供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明确规定:担任中央国家机关部长级和省级的主要负责同志正职年龄不超过65岁,副职年龄不超过60岁,司局长级的干部一般不超过60岁。个别未到退休年龄,因身体不好可提前退休,干部退休后,政治生活待遇不变,老干部离退休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知识化,有助于精简机构,提高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建立干部集体接班和集体领导的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据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是一个集体,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确立了一个集体领导和集体接班的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个人接班,个人集权过多的错误作法。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成立的书记处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层的集体领导和集体接班,逐步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核心的年轻化。
建立干部培训制度。干部的知识化和专业化要求干部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干部轮训制度,抓好对干部的培训工作。要分级分批地进行培训,在使用和提拔干部时要注重学历、学习成绩,把它作为同工作经历、工作成绩一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