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动荡年代(1960-1969)
1978300000043

第43章 1966年(1)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以及这两次会议相继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这场"文化大革命"运动,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历史已经证明,这场运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的内乱。

月,以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举行扩大会议,讨论批判《海瑞罢官》的问题,通过了《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旨在恢复和发展正常的学术讨论。中央将《提纲》批发全党。3月28日至30日,毛泽东在杭州3次同江青、康生等人谈话,严厉指责《二月提纲》是混淆阶级界限,不分是非,是错误的。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决定撤销并彻底批判《二月提纲》且成立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小组,即后来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五一六通知》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为"文化大革命"规定了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会议还毫无根据地将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强行捏合为要"搞政变的反党集团"。国内政治形势出现动乱局面,"红卫兵"组织应运而生。

月1日至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这是一个充满"左"倾错误的文件,是《五一六通知》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是"文化大革命"的具体行动纲领。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后,为了进一步扫除其阻力,毛泽东提出了"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口号,林彪国庆讲话和《红旗》杂志题为《在毛泽东思想的大路上前进》的社论,成为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发起总进攻的动员令。10月5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此后,全国掀起了"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无政府主义泛滥,各项工作难以进行。

1966年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帷幕,由此,中国历史进人十年内乱时期。

全国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1966年2—3月间,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广大党员、干部向优秀党员、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学习活动的高潮。

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lO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党派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焦裕禄,1922年8月22日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曾读过几年书,后来因生活困难,被迫离开学校。18岁时开始到黑山煤矿当小工,受到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也是在这一年,因天灾人祸,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被贫困潦倒的生活所逼,悬梁自尽。次年,焦裕禄被日本侵略者无辜抓去坐牢,在狱中遭到了残无人道的折磨。3个月后,被送到抚顺大山坑煤窑当"劳工"。非人的待遇,使他忍无可忍,终于在次年春冒着生命危险逃脱虎口。此后,他为逃避日本侵略者的迫害,为养家糊口,携妻抱子逃荒到江苏给地主当长工。在那里遭到地主胡泰荣的残酷折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乡。在家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队伍。1946年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投入了伟大的解放战争。1947年秋,在部队随军南下到河南。历任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河南省尉氏县团县委副书记,洛阳矿山机器厂副科长、车间主任。1962年6月,调任中共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又被调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

在他上任的第二天,他就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里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灾情。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个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民的革命意志,培养人民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焦裕禄为了改变兰考的面貌,第一项工作就是抓人的思想的革命化,首先抓领导干部的思想革命化,特别是领导核心的革命化。他一到兰考就清楚地看到,"眼前关键在于县委领导核心的思想改变。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他认为"除’三害‘首先要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对县委的干部进行抗灾的思想教育"。然后,他通过阶级的、历史的、思想的教育,使兰考县委领导核心,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站起来,打掉了在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懦夫思想,从上到下坚定了自力更生消灭"三害"的决心,并制订了在三五年内改变兰考面貌的蓝图。这个蓝图经过县委讨论通过后,报告了中共开封地委,焦裕禄在报告上,又着重加了几句:"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焦裕禄深深地懂得: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量兰考"三害"的份量。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1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那时候,焦裕禄正患着慢性的肝病,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亲自冒着风雨雪沙作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全县149个大队中,跑遍了120多个。正是由于这样艰苦的全面的调查研究,使他能够提出改变兰考面貌的切合实际的规划。

焦裕禄同志善于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他把群众中革命的东西,集中起来,总结为4句话:"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他号召全县人民学习这4个榜样,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把群众中可贵的东西,集中起来,再坚持下去,号召全县社队向他们学习。"这更加激发了群众的革命豪情,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抗灾斗争的发展。从此,兰考人民的生活中多了两样东西,这就是县委和县团委发出的"奋发图强的嘉奖令"和"革命硬骨头队"的命名书。

焦裕禄同志曾经说过:"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就要出现在群众面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当大雨瓢浇的时候,他带头去看洪水的流势;当风雪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为贫下中农送救济粮款。他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说:"县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要把县委这个’班‘带好,必须使这’一班人‘思想齐、动作齐。"年春天,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开了药方,因为药费很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县委的同志背着他买了三剂,让他服了,但他执意不肯再服第四剂。但无情的疾病最终吞噬了他的生命。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年,他才42岁。他曾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埋在沙滩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兰考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兰考人民继承焦裕禄的遗志,努力奋斗,到1965年基本完成了他生前制订的改造自然灾害的蓝图,经受住了当年发生的严重干旱、风沙、暴风袭击,全县没有一个大队受灾。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1964年秋,中共河南省委表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号召全省广大干部和党员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2月7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对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作了详细的报道。并在同版上发表了题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社论高度评价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指出焦裕禄同志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不愧为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焦裕禄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为全国各地的县委书记和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月7日的通讯和社论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很快兴起了一个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热潮。

月8日,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的党员干部,都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学习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学习他为革命为人民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他群众路线的作风和革命的工作方法"。中共辽宁省委也通知全省公社以上干部,学习焦裕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他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深人调查研究的作风"。

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通知,指出"焦裕禄是全军学习的榜样"。同日,中共北京市委、河北、安徽、云南省委也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

到2月16日,全国各省自治区党委、总政、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务院有关部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与此同时,全国涌现出许多焦裕禄式的先进人物。于是,一场空前的全体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全国迅速形成高潮。从1966年2月初到4月末,《人民日报》等主要报刊用较大篇幅介绍、宣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全国各地学习焦裕禄同志活动的情况,推动了这一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十年内乱期间,虽然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活动受到各种干扰和阻挠,时断时续,但焦裕禄同志的活动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催人奋进。直到今天,学习焦裕禄同志的活动远未终止。

12月,中共河南省委向全省党员干部发出了向焦裕禄学习的决定,要求从省委到各级党委的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恢复蹲点指导工作的好作风。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社论指出领导干部学焦裕禄,首先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5月13日,在纪念焦裕禄逝世26周年之际,陈云、宋任穷两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分别为之题词。陈云的题词是:"向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学习。"宋任穷的题词是:"学习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月14日,又有26位县委书记、县长倡议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并愿做实践焦裕禄精神的带头人。

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是广大干部、党员学习的典范。

《二月提纲》风波

姚文元长达万言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点名批判了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违反了中央关于点名批判要经过中央批准的规定。这时主持中央和北京市委日常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对此采取了慎重态度,没有指示全国报刊马上转载,因此,在10多天内,北京各报刊均未予转载。身在上海的毛泽东对此不满,要求上海将此文印成小册子向全国发行。上海新华书店急电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征求订数,北京市新华书店奉市委之命不表态,由此更使毛泽东认为北京市委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11月下旬,彭真回北京了解到文章发表的背景后,便指示《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转载此文,但在编者按语中又强调"有不同意见应该展开讨论","实事求是地分清是非"等。此后,一方面,上海的张春桥、江青等则联络人写文章加强政治批判;另一方面,《北京日报》、《前线》于12月中发表了邓拓署名向阳生的文章《从(海瑞罢官)谈到"道德继承论"》,方求的文章《(海瑞罢官)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是从学术问题的角度进行批判的。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同陈伯达等人谈话时说:姚文元的文章点了名,震动很大,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五九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到1966年初,这种批判发展到史学界、文艺界和哲学界,全国各地的各种报刊上充塞着对吴晗和其他学术界人士的批判文章。

面对这种局面,彭真认为:现在,只有用中共中央的名义来制止或者把当前这种擅自点名批判的作法引导到理论或学术批判的轨道上来。于是,到1966年2月3日,彭真主持召开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会议(这个小组是1964年7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成立的,组长彭真,副组长陆定一,组员康生、周扬、吴冷西)研究、‘讨论了姚文元文章发表后的新形势及其应采取的措施。根据会上的讨论意见,由中宣部副部长许立群、姚溱等人整理写成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简称《二月提纲》)。2月5日,提纲送交中央政治局在京常委讨论获得通过。2月8日,彭真、陆定一、吴冷西和康生等到武汉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没有发表不同意见。2月12日,提纲由中共中央批转全国,作为批判运动的一个指导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