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暴来临(1920-1929)
1978400000007

第7章 1920年(7)

直皖战争爆发后,北洋军暂时退出湖南,湖南的一些社会人士认为这是实行"湖南自治"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盘踞湖南的军阀赵恒惕乘机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宣布"湖南自治",公布"省宪法草案",借以巩固统治。但是,处于军阀赵恒惕统治下的湖南,同以往的军阀统治并无区别,人民依旧赋税沉重,没有任何民主权利。这其中湖南工人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尤为严重。当时湖南较大的厂矿有安化锡矿、水口山铅锌矿、长沙第一纱厂等,产业工人(包括铁路工人在内)总计约有两三万人。工人们在军阀资本家的双重压迫下,每天劳动12小时,有的竟长达16小时,矿工每日的工资仅有铜钱27枚,纱厂工人最低工资只有20枚,工人生活困苦不堪。黄爱、庞人铨对工人的痛苦遭遇极为同情,认为把工人组织起来,提高工人觉悟,是改善工人状况的唯一办法。为此,他们于1920年11月23日在长沙成立湖南劳工会,会所设于长沙肇嘉坪。湖南劳工会制定了自己的章程和三大任务:(1)维护劳工的利益;(2)促成国家的统一;(3)维护民族的尊严。劳工会成立初期,会员多数是工业学校的学生,以后逐渐在长沙华实纱厂、光华电灯厂、造币厂、黑铅厂、兵工厂、泥木、缝纫、理发等业工人中发展会员。两年以后,劳工会发展到有基层工会20个,会员达7000多人。劳工会的领导机构,分为评议、交际、教育、出版等8部,后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进行了改组,集中成立书记、宣传、组织3部,黄爱、庞人铨主抓教育和出版工作,并创办工人读书会和工人夜校,出版《劳动周刊》,借此联络工人,进行宣传教育。黄爱、庞人铨在组织劳工会初期,主张极端自由,不要政府、纪律和领袖,废除一切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平均财富,一切平等。因此,劳工会成立初期主要是侧重于从事经济运动。

针对劳工会成立初期的这种弱点,毛泽东于劳工会成立周年纪念时写了《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文,刊登在《劳工周刊》上,文章提出三点希望:(1)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团结劳动者以罢工手段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胜利,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团结,谋垒阶级的根本利益;(2)工会组织要有民主产生的全权办事机构,如劳工会之职员太多、分部太繁、权力太分,甚不妥当;(3)为加强工人对工会的组织观念,工人应该养活自己的工会,要准备罢工基金,工人必须缴最低限度的会费。黄爱、庞人铨在同工人的接触之中,特别是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于1921年下半年开始脱离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倾向马克思主义,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黄爱、庞人铨的领导下,湖南劳工会在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组织工人先后开展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斗争。第一次是在1921年2月,发动第一纱厂收归公有运动。第一纱厂是1912年湖南官商合办企业,由于军阀连年混战,一直未能开工,后来被皖系军阀张敬尧将股权承租给资本家新组织的华实公司。赵恒惕取得湖南政权后,继续承认华实公司的经营权。后来华实公司无力经营又转租与外省资本家,如此就排除了湖南人的股权。同时公司又多招收外省人来纱厂当技师和工人,由此引起湖南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对,劳工会也提出纱厂公有运动,并领导纱厂工人向华实公司作经济斗争。同年3月8日,黄爱、庞人铨等发表了"反对纱厂商办"的宣言,要求赵恒惕立即取消同华实公司的租约,否则纱厂工人全体罢工。这个宣言得到湖南各界的支持。3月20日,劳工会发动纱厂工人罢工。4月13日,劳工会又动员了2000多工人到第一纱厂示威,逼迫华实公司老板保证不再承租第一纱厂,否则"任凭工界打死无论"。赵恒惕出动军队镇压工人运动,强迫工人复工,并逮捕了黄爱等劳工会的领导人,致使这次纱厂公有运动失败。黄爱在狱中一个多月,还做了绝食斗争,后来在湖南各界舆论压力之下,赵恒惕被迫释放了黄爱等人。第二次是1921年12月25日的反对华盛顿会议的示威。华盛顿会议是英、美、法、意、荷、葡、比、日、中九国于1921年11月12日在华盛顿召开的旨在解决英、美、日在华利益的再分配问题。会议结果,使中国由日本的独占变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这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21年11月25日,黄爱、庞人铨以劳工会名义,在长沙召集各界群众一万多人,举行反对华盛顿会议的集会和游行示威。大会与全国各地的抗议运动相互呼应,在湖南省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三次是1922年1月12日领导工人要求增发工资的斗争。当时华实纱厂的工人受资本家和工头的双重剥削,工资低微,工人要求发给年终赏金和一个月双薪。参加罢工的工人达三四千人。厂方以"公司亏本不能发给赏金和双薪",拒绝了工人的要求。省长赵恒惕派兵镇压罢工,开枪打死工人3名,打伤数十名。但劳工会领导工人继续坚持斗争,并提出立即发给工人双薪,军队一律从纱厂撤走,发给死难者丧葬费,给受伤工人医疗费等11项条件,如果不答应,决不上工。迫于工人罢工的压力,公司老板一面答应每人发给赏金两千文,工资从优发至一月底止,提前于1月6日放假,2月4日上工;一面以五万元巨款贿赂赵恒惕,阴谋杀害黄爱、庞人铨。

1月16日深夜,黄爱、庞人铨与华实公司代表在劳工会协商调停罢工问题,赵恒惕派军队逮捕了黄爱和庞人铨。未经审讯,即于1月17日清晨绑赴浏阳门外斩首。然后以省政府名义宣布黄、庞的所谓罪状,是"盛倡无政府主义,假劳工会名义煽惑人心,近复秘密收买枪支、勾结匪徒,乘冬防吃紧,希图扰乱治安"。这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湖南劳工会被武力解散,《劳动周刊》也被查封。黄、庞被害,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平,许多工人停止了工作,到劳工会门前痛哭,工人们自发冲进内务厅、财政厅等省府机关,向赵恒惕政府表示抗议。蔡元培打电报给赵恒惕提出严重抗议。在毛泽东主持下,工人们在船山学社召开两次黄、庞追悼会,并发行纪念特刊。1922年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一致通过决议,规定黄、庞死难日为纪念日。在黄爱、庞人铨精神的鼓舞下和原湖南劳工会的组织基础上,湖南工运又迅速从低潮走向高潮。

第二次护法运动

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避居上海。此时,国际国内都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孙中山在新的社会形势和社会力量的推动下,继续探寻着民主共和的出路。他重新检讨了"护法"口号,认识到"护法"不过是"维持现状"的法子,解决不了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而根本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南北新旧国会一概不要它,再来一次"重新革命",以扫除陈腐的官僚系统。为此,他在进行革命宣传的同时,又领导了组织改造工作,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废除了旧党章,制定了新规约,规定中国国民党的纲领为"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并把党从半秘密状态解脱出来,以便使它成为指导革命斗争的政党。1920年6月,国内政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滇桂矛盾日益激化,西南各省内部战乱纷起,执政者更迭不断。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溃败;8月,南方爆发粤桂战争。11月,陈炯明率粤军驱逐桂系出广东。同月下旬,孙中山自沪回到广州,受到广东军民的热烈欢迎。随即,孙中山宣布重新组成军政府,继续执行护法职务;国会议员也相继返粤,准备重开国会非常会议。第二次护法运动由此展开。

为适应战时的集中领导和外交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表示推翻北洋政府的决心,孙中山建议国会在广州成立正式政府。孙中山的建议得到了国会议员们的赞同。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国会依据"大纲"有关条款,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原军政府即行撤销。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并在就职《宣言》中表示:中国必须在完成自治主义基础上实现统一。他支持省自治运动,制定省宪,自选省长,中央分权于各省,但必须"各省分权于各县",使民权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提出"发展实业,保护平民",使平民免除"生计压迫之痛苦"。不久,孙中山又公开发表《劝徐世昌退位书》,揭露北方"国会"选出的总统徐世昌。只不过是袁世凯时代君主专制政体的走卒,警告徐世昌必须"即日引退,以谢国人",表示了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决心和锐意北伐的战略。

为了北伐,孙中山非常注意刷新政治,巩固后方。广州政府对于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广大人民革命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统治的斗争,给予大力支持。在政府内部,实行裁员减政。孙中山反复告诫革命党人和政府工作人员,要少做官,多做事;官吏应正直供职,不得受贿。在军事方面,桂系军阀的残余势力仍然盘踞广西,企图与北洋政府勾结,恢复在广东的统治。孙中山决定彻底消灭桂系,以靖后方。1921年夏秋之际,孙中山命令驻在广东的粤、赣、黔、滇各军,在李烈钧、陈炯明等率领下,攻入广西,桂系将领刘震寰表示支持广州政府,战场起义,使粤军直捣梧州。3月5日,广州政府军攻入南宁、龙州,13日再克桂林,散在其他地区的桂军逐渐被瓦解。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宣告下野,逃出广西,两广遂告统一。

当此之时,北方军阀直奉两派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双方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孙中山决定抓住时机,利用直奉矛盾,联奉反直。11月10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北伐案。12月初,孙中山亲抵广西桂林,组成大本营。大本营集中了拥护广州政府的各省护法军3万人,准备出广西全州,取道湖南挥师北上。孙中山委任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李烈钧为参谋长,胡汉民为文官长。此外,尚有许崇智及李福林所部粤军。大本营指派廖仲恺筹划财务,邓铿负责警卫部队,以保证饷械粮秣供应及后方安全。1922年2月,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颁布出师令,开始北伐护法战争。北伐军前锋部队迅速推进至湖南境内。身为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虽表面上同意北伐,但内心却对北伐统一政策持反对态度,欲图联省自治,做"广东皇帝",因此对孙中山的北伐军事部署敷衍塞责,甚至暗中进行破坏。他秘密与湖南军阀赵恒惕结成反孙联盟,以阻止和破坏北伐军进人湖南。他控制的广东政府,拒不接济北伐军粮饷器械,甚至指使人在广州火车站枪杀积极支持北伐的邓铿,以断孙中山的臂膀。面对陈炯明的阻挠和经济上的困难,孙中山遂决定改道北伐,准备以广东境内的韶关为大本营,经江西北伐。北伐军遂即从湖南撤军,秘密向广东转移。陈炯明得知北伐军回师广东的消息后乃致电孙中山以辞职相威胁。4月19日,孙下令准其辞去粤军总司令及广东省省长职务,并撤销了粤军总司令部,将粤军直接置于大本营统辖之下,但仍保留了陈的陆军总长职务,任命陈的亲信叶举为粤桂边防督办,以表合作之诚意。陈炯明卸职后,即带部分亲兵退居惠州,开始加紧同北洋军阀的勾结活动。1922年5月6日,孙中山于韶关大本营誓师北伐。

此时,北方政局已发生变化,直奉战争中,奉系失败,兵败军粮城,使联奉倒直的北伐军处于不利地位。但孙中山北伐意志不为之动,仍令北伐军人赣作战。6月中旬,北伐军攻克赣州,并继续向江西首府南昌进发。北方直系军阀在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巩固了在北方的统治后,便向南方政府发起和平攻势。曹锟、吴佩孚打出了拥护"约法"和恢复旧国会的旗号。直系军阀还通电要求南北两总统同时下野,以动摇南方政府的护法决心。6月1日,旧国会议员150多人在天津开会,宣言从即日起行使职权。6月2日,大总统徐世昌退位,黎元洪准备再次出山。曹、吴关于恢复法统的宣传,在广州也引起了共鸣。6月6日,孙中山发表通电,对北洋政府的阴谋予以揭穿。通电指出:数年来国内战争,乃护法与毁法的战争,绝非南北地域之争。北方武人如真正赞成"约法",拥护国会,首先应惩办祸国渠魁,保障国会安全,进而裁减武力。通电提出将北洋兵力的一半,改为工农,做为停战的条件,其余一半,留待与全国军队同时依次改编。这个通电又称"兵工计划"宣言。孙中山最后表示,如上述条件不能实现,他将决心继续北伐,使护法运动贯彻到底。然而值此关键时刻,广东实力派陈炯明,在直系军阀和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于6月16日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欲置孙中山于死地。孙中山冒死冲出包围,在永丰舰上坚持战斗了近两个月后,离开永丰舰,经香港回到上海,第二次护法运动宣告失败。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开始了新的探索。1921年在中国现代史上常常是被作为一个极其特殊的年头而加以对待,这在所有的中国现代史教材与革命史教材中体现得极为明显,70年后在中国各地上映的影片《开天辟地》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一年的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所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等文件,正式确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的名称、政党纲领与组织程序,申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此,中国革命开始步人一个崭新的历史新阶段。

与中国共产党"一大"相伴而发生的是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与生活的变动。这一年思想界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两大思潮的交锋,即以***、陈独秀、李达、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与以张东荪、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分子展开的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这次大辩论廓清了在中国要不要革命、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要不要建立工人阶级的革命组织等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迷雾,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成立及其开展的工人运动更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