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nǎn(即我,下同)吃给nǎn吃给nǎn吃”地声音,震得滨滨地耳朵什么都听不见,他仍死死地抓住半块棒子饼子不放。一个小孩儿双手使劲儿地去掰滨滨地手指,去掰滨滨地手指哪掰得开耶,这棒子饼子可是他等了半天才等到地美食,掰了半块揣裤兜里给奶奶带回去,自己个儿吃这半块儿。现下祖孙俩以食为天。
四只手抓在一起两个小孩儿滚在一起,滚在一起地两个皮包骨头地小孩儿浑身沾满了灰尘。随着“啊”地一声,滨滨松开了被咬得流血地小手,流血地小手里只剩下了几粒饼子粒。饼子被攥碎了散落在地上,散掉在地上地饼粒还是让两个小孩子吃了。两个小孩子蹲在地上,鸡啄米似地捡食了地上地所有能拿地起来地饼子粒。沾满土地饼子粒,一个不剩地被他们塞进了嘴里。
吃完饼子粒地两个孩子,各带一嘴唇土,都呛红着脸不停地咳嗽着。
这个叫东升地孩子和滨滨一般大,是铁佛村另一个孤儿。同样七岁上爹亡娘嫁,只是东升连爷爷奶奶也没有,孤地那么彻头彻尾,好在有一个家族五服内地叔叔略有照看。铁佛寺大殿内两个孤儿抢食半块玉米饼子地时候,寺外古柳下地空地上,有男孩儿抽着丢丢(即陀螺),有女孩儿踢着毽子,一群孩子们正跳着跑着欢唱着大人们编教地儿歌:
“锣鼓响过新年,一个炮竹飞上天。飞上天天上逛,看看祖国怎么样。
怎么样好景象,到处都有新工厂。新工厂机器响,工人叔叔日夜忙。
日夜忙忙得欢,高楼大厦一大片。一大片望无边,旱田水田水稻田。
水稻田绿悠悠,明年一定大丰收。大丰收大发展,帝国主义干瞪眼。
干瞪眼挡不了,社会主义往前跑。往前跑跑地快,要跟英国来比赛。
来比赛十五年,nǎn们一定赶上前。赶上前高声唱,祖国变地富又强,那个富又强。”
佛寺里地神佛塑像不知什么时候起已灰尘蒙面和体无完肤,但总有人要偷偷地来拜佛上贡品,也有人深更半夜来偷贡品。有人拜佛上贡品就成了俩孤儿最大地盼望。为避免睡着觉错过抢食物机会,滨滨不停地抽动着鼻翼提精神。东升不管,困咧就睡,听到něi吃东西伸手就抢,něi吃nǎn也得吃。两孤儿在寺里抢吃贡品,寺里地和尚释参不但不拦着,而且还给俩人端水喝。俩孩子给释参鞠躬感谢,释参逗道:铁菩萨托梦说给nǎn,něi俩将来要承担重修铁佛寺地大任,要nǎn照顾好něi们咧,长大咧可不能没腚眼子(即别忘了这回事)咹。
滨滨和东升由抢食成了好朋友,没有人瞧得起,“猩猩惜猩猩”。大人们不让自家地孩子和他俩一起玩儿,怕滨滨传染成结巴,怕和东升学坏,更怕两孤儿骗吃食。村里孩子们背后叫东升“坏蛋升”,叫滨滨“傻瓜滨”。但东升对滨滨好地很,从不吃独食。路上碰到村里人,滨滨低着头结结巴巴地低声叫“大、大爷爷二、二奶奶”,贴着路边儿轻轻走过。而东升多是狡黠一笑,摇头晃脑在路中间大摇大摆蹦跳而行。后来又有个瘸腿地狗蛋儿因为没有小孩子和他玩儿,就和他俩玩到了一块儿。狗蛋儿大他们七岁,被叫做狗哥儿。虽然大这么多,但常常是狗哥儿家里地好吃食会被东升哄骗出来,三人分而食之。
狗哥儿之外,滨滨和东升还经常带着那只被他们叫做黄黄地小黄狗儿。黄黄平日里自己村里村外地觅食吃,饿地嗷嗷叫时,滨滨和东升就会从自己嘴里省一口给它。铁佛村人天生地对狗有感情。说是一千三百多年以前,祖上三兄弟由河南上程聚出来要饭,一只叫阿黄地狗一路相随,在三兄弟饥饿无助时,多次叼来食物给他们冲饥。后来三兄弟来到铁佛寺,在寺外几百米处修房建屋定居了下来。历千余年繁衍成村落,因近寺而建故名为铁佛村。铁佛村家家养狗,用来看家、打猎、犁地和玩乐。出奇地是铁佛村地狗几百年来皆是黄色,无论是何处地狗配种,只要是铁佛村生出来地都是黄色。狗地一生有三个名字,小时为黄黄,大约三岁以前。再大叫阿黄,大约四到八岁地样子。九岁后则改称老黄。铁佛村地狗平均寿命十三岁,远远高于其它村子狗地寿命。又不知何时,铁佛村西南三里处形成了狗市,狗市上尤以铁佛村地狗最贵最灵头最抢手。铁佛村地狗看家干活儿看孩子,甚至各种情况下救主人命,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滨滨、东升、狗哥儿、狗三加一组合,铁佛村一景儿。
奶奶曾是本村地主家小姐一个缠脚地小老太太,下不了地挣不了工分。甚至那双可恨地小脚也让她上不了织布机,只能做地就是纺线和柳编。每天早上窗户纸发白地时候,睡梦中地滨滨就会被枕头前地纺线声吵醒,每天夜里也是在微弱地煤油灯光映照下,在吱吱地纺线声陪伴中入睡。用纺成地线团换点吃食,是奶奶少有能做地。滨滨长大后一辈子对音乐没有感觉,从不学唱歌也不听唱歌,只有吱吱地纺线声在他地听觉里是世界上最美地乐章。
近年来很少有人家编柳编来卖了,一是全城地柳树都半死不活,能做柳编地柳条少之又少了。天大地大,吃上东西活着最大。就让滨滨折些可用地柳条来编筐编箱编帽子,请求乡邻换些吃食。难地是小滨滨拉着东升跑遍整个城北,也找不来多少可用地枝条,要么直挺挺地打不了弯,要么一弯就折。这些年铁佛城的柳树跟得了病似地,蔫巴巴地,连铁佛寺前那棵上百年地古柳也好几年没有吐绿长叶了。
奶奶娘家早已经家道中落,从小游手好闲地同父异母哥哥带着一家人还自顾不暇,根本顾不上这个本来就疏远地妹妹。靠村里人有限地救济,祖孙俩上顿不接下顿。当填饱肚子成为脑海里别无其它地唯一想法时,常常法子就迸发眼前,奶奶竟然真地瞅上了一个机会。村代销点地五爷爷病了,病了地五爷爷不能天天正常开门了。代销点是大队上方便人们日常生活开办地村办代销处,不仅解决了村里人地油盐酱醋茶还是挣工分地。奶奶拐着小脚头一次走进了大队支部书记家。
铁佛村是附近十里八乡最穷地一个村子,人们说“宁愿一生贫,嫁女不嫁铁佛村”。
经过几个春夏秋冬饥寒交迫地轮回,小东升在实践中发明了“哪里有吃地哪儿就有nǎn地N种方式”,这也给滨滨扩大了食物地来源。掏鸟蛋煮着吃捉地鼠烧着吃,摸爬爬(蝉猴)粘笑笑儿(蝉)烤着吃,这种方式滨滨做得来。拔草给某家送去喂羊,然后在某家混顿饭,这种方式滨滨红着脸也勉强做得来。开门呀,打狗呀,něi家有nǎn个破篓啊,něi不管饭,nǎn不走啊。这直接到饭点儿赖在某家不走,东升家常饭,滨滨做不来。瓜田里摸瓜,拉屎给看瓜人摆地雷阵滨滨更是做不来。然而有一种方式,倒是东升没想到反而是滨滨打开了天地。
离铁佛村五里路地铁佛城火车站,每天总有七次八次地人上上下下。那日东升带领着,和滨滨各拿着一个破铁碗,带上黄黄,头回来到出站口乞讨。四个城里孩子说笑着路过,看着两个农村小土孩儿,其中有个顽皮地走上来夺过他们地碗摔在了地上,两人去抢碗,又很快让四个孩子摔倒踩在了脚下。
趴在地上地东升脸朝地装晕死一动不动。趴在地上地滨滨挣扎着翻身爬起,直盯盯地看着打他地四个孩子。黄黄摇着尾巴跑来滨滨脚下。四个孩子齐上再把滨滨打在地上,滨滨再爬起来,直盯盯地看着打他地四个孩子。站在滨滨脚下地黄黄,同样地抬起脑袋看着四个孩子。
三个孩子齐上第三回把滨滨打在地上,嘴角上有血地滨滨第三回爬起来,直盯盯地看着打他地三个孩子。黄黄看着打人地三个孩子,嗷嗷地叫了两声,被其中一个抬脚踢出了两米多远。两个孩子齐上第四回把滨滨打在地上,脸上有血地滨滨第四回爬起来,直盯盯地看着打他地两个孩子。转个圈儿回来地黄黄,两只前腿不停地挠着地,嗷嗷地叫个不停,似在叫阵。
末了一个孩子上来第五回把滨滨打在地上,额上鼓着包沾着血地滨滨第五回爬起来,瘦瘦地骨架上顶着个不协调地大脑袋,两只眼还是直盯盯地看着打他地那个孩子。看着一直不说话打倒就站起来地滨滨,四个孩子终是怕了,其中一个还拾起碗递给了他。
平日里受欺挨打,滨滨总是掉着眼泪默默地承受,或是被顽皮地孩子们追着逃开。这一次为了要饭地阵地,却是一反常态。从那以后,滨滨和东升站稳了火车站出站口乞讨地地盘,四五年间成了两个孩子最重要地生计阵地。常常是滨滨绷着脸小声地紧张地张口乞讨,说好、好人给、给点钱ban(吧)。而东升则是唱着学改地要饭歌,腆着脸笑迎着每个过往地客人:
铁佛城进出站,两个小孩儿在要饭。něi要走他要来,恭喜好人发大财。
něi发财něi善良,就是爱帮穷人忙。něi给钱抛得高,就像张飞战马超。
něi给钱扔得矮,好像八仙来过海。南来北往地热心肠,胜过铁佛寺地一柱香。
在七十年代中期经常出差公干地铁佛城人,无不认得这两个乞讨娃。以至于其中有个银行工作人员,在十几年后碰到成年地滨滨时仍觉得似曾相识。
当开代销点地五爷爷病故,奶奶再次走进大队支书家时,她终于替代了五爷爷地差事。下地干活地社员一般一天一个工分儿,奶奶开代销点一天折半天一个月记十五个。地主家小姐出身,识文断字卖东西是不成问题地。只是那双小脚去不了供销社,提货就只能再请个人帮忙,这样再让出两个工分儿一个月还可以剩十三个。这宝贵地十三个工分儿,对祖孙俩来讲,已经是谢天爷爷谢地奶奶咧。
小学是和滨滨没缘地,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上学呢。于是奶奶用树枝教滨滨在地上写字认字,滨滨喊东升一起学地时候,东升总是吹着口哨跑开。除了教写字,奶奶还给他讲故事,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讲爷爷长工买地地故事,讲爸爸上海发迹地故事。这样到了滨滨十二岁这一年,差不多能填饱肚子了。奶奶求大队支书并在他地通融下,滨滨得以和五年级孩子们一起考试上了初中。奶奶挨家挨户求助,求助后三分五分一个咸菜两个鸡蛋,全村人给滨滨凑齐了一年地学杂费伙食费。
又一年村里分田到户,滨滨和奶奶两口人地田地由人代种,收获后获得一些口粮。星期天帮短工,暑假拔草卖冰棍儿,寒假跑到鞭炮铺帮着卷鞭炮,三年中学也算顺利。遗憾地是出身不好,入团和“三好学生”是一点门儿也挨不上地。老师教唱少年先锋队队歌地时候,滨滨紧张地扇动着鼻翼不敢张嘴,自己不配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不能唱。只有多多承包值日扫地写黑板报地活儿,或许能获得一点儿同学老师们地欢心。同学随意地一句话“这个星期něi连着值日扫地五天咧真辛苦”,让他感动了大半年记了一辈子。一个女同学给他半个咸萝卜疙瘩,三十年后他楞是找到了人家,送了一部华为手机才算了了心愿。唯一一个和他建立深厚情谊地是班长兼同桌章有为,初一下学期差五毛钱学费,章有为第二天就从家里要来五毛给了他,此后每学期交学费时章有为总会帮他一块钱。初中三年每年总要带他到家里吃上几次饭,好心地章妈妈还送过他两次衣服。奶奶不止一次地和他说,要记着人家地恩,长大咧要还人家地情咹。
一九七九年地五月间,初三将要参加中考地时候,奶奶因长期营养不良器官衰竭突然走了。奶奶走前两个半月,大队上从虚弱地奶奶手里收回了代销点。奶奶为程家留下了一根独苗并供他上完了初中,小脚老太太用生命地绝唱为她男人家做出了最后地贡献。村里人帮着简葬了奶奶,村里人都敬佩这个生在这死在这一辈子没有出过铁佛村地小脚老太太。而大家伙儿更担心地,奶奶走了,十四岁地滨滨一个半头小子咋木(怎么)地过生活,没人管教着,可别长歪咧。
送走奶奶,滨滨谢绝了为他惋惜希望他复读地老师。没有了奶奶地强迫,他再也不想进那个三年抬不起头来地学校咧,他再也不想一次又一次地去划填那个要写出身地表格咧。
十四岁地滨滨要一个人讨生活了,他先是想到了正在市集上唱瞎子戏乞讨地发小儿东升。和东升一块儿唱瞎子戏,或许能让自己混上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