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尽显繁荣(1990-1999)
1978500000021

第21章 1992年(1)

1992年的中国大幕由邓小平南巡拉开。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作了系统的、深刻的总结。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了精辟的阐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月举行的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择机组织实施。针对第三产业发展薄弱以致影响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局面。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

应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请求,中国政府于4月份派遣47名军事观察员和400名军事工程人员组成军事工程大队前往柬埔寨,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标志着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在维护和创造世界和平的事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一年,科技方面的成就也非常突出。3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8月和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城工业公司成功地将两颗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澳大利亚经营的卫星用"长二捆"火箭送入预定轨道。7月,国家科委宣布"攀登计划"全面启动,对于加强基础性研究。攀登科技高峰,具有重大意义011月。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台通用100亿次并行巨型机——银河-Ⅱ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这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这一年,我国体育健儿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上奋力拚搏,共获16枚金牌、22枚银牌、16枚铜牌,使中国再次扬眉吐气。

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谈话。这个谈话是在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发表的。

从国际上看,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格局已经终结,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矛盾错综复杂。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而亚太地区相对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增长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来说,挑战和机遇并存。而总的看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回旋的余地很大,能够继续争取一个有利于搞好国内建设的国际环境。从国内来看,经过三年治理整顿,国内经济形势有了新的发展。但是,这几年的经济只停留在稳定发展阶段,怎样才能实现新的突破,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党内状况和社会状况看,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但另一方面,在一段时间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对于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对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及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等,党内和社会上的错误思潮仍然存在,特别是"左"倾思潮又逐渐滋长泛滥起来。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他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求实精神、丰富经验和远见卓识,从理论上深刻精辟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谈话贯穿了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即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大胆试验,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地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他的谈话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并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不动摇。他还深刻分析了基本路线不能动摇的依据:首先,在总结了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其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几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我们要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根本依据。再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和要求。他指出,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强调要加快改革开放。

针对当时改革开放的主要束缚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标准,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在8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改革也是革命的思想。在谈话中,他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出发强调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把改革提到革命、提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上来认识和把握,把改革的性质、目的、意义,讲得更透彻了。

针对长期束缚我们的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认识方面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计划和市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认识,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针对多年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模糊认识,邓小平在谈话中概括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的内容,同时强调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突破了以往只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种种特征的传统观念。

针对两种可以葬送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动乱是右的。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

强调要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发展。

邓小平在谈话中首先分析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认为我们的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比我们快,我们不能不发展或者发展太慢。认为我国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出现若干个发展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能够办到的。他还指出加快发展要解决好发展与效益、发展与稳定协调的辩证关系,不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其次,他谈了怎样全面认识1984年至1985年五年间的经济加速发展。这五年里,我国财富有了巨额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但经济"过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重复建设等严重问题。当然,如果没有那五年经济加速发展,后来三年治理不可能顺利进行。最后,邓小平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要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对于在改革开放中经不起考验而腐化变质的人要依靠法制来处理,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长期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他还指出,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因此要巩固和发展它必须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

强调要把共产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好。

邓小平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各项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人。他认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此要按"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他重申反对形式主义,同时要求干部提高马列主义水平,要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要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不要被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暂时曲折所吓倒。他最后告诫全国人民到下世纪中叶要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有信心,要埋头苦干。

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体现和新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都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南巡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为党的十四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企业内部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对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整体看,企业内部"铁交椅"、"铁饭碗"和"铁工资"的弊端没有完全破除,影响了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机制,成为当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任务。

年1月25日,劳动部、国务院生产办、国家体改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涤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

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不必要的检查和评比等活动,使企业专心抓好生产。贯彻好国务院《关于停止对企业进行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和不干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的通知》精神,已放给企业的权利应采取措施落实。根据政企分开和"两权"适当分离的原则,企业有权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企业要做好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的层层落实;要坚持从严治厂。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主管部门要制订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和管理规范,为企业搞好管理提供依据,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改革企业人事制度,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逐步实行聘任制。上级主管部门重点要管好企业领导干部,对其他干部主要由企业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企业原有固定干部身份的人员和统配人员都要实行聘任制,签订聘任合同,不符合聘任条件的要转岗或在厂内待业。

巩固完善劳动合同制。坚持劳动合同制的方向,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保障企业和职工双方合法权益。对新招工人根据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合同期限。企业有权拒收不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员。逐步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在搞好优化劳动组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范围。打破新旧职工、统配与非统配人员的身份界限。优化劳动组合要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对企业富余人员的安排,要按照企业消化为主、社会调剂为辅的原则,主要依靠企业挖掘潜力发展生产,广开生产经营门路,组织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和采取其它措施妥善安排,也可以实行厂内待业、放长假等过渡办法。建立健全厂内待业制度和厂内劳务市场。

加强工资管理,改进完善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要合理确定工效挂钩指标,逐步由单一指标挂钩过渡到复合指标挂钩。在审核新增工资和挂钩基数时,尽量剔除非劳动因素的影响,通过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效益水平横向比较来确定和调整挂钩基数、浮动比例。逐步扩大企业挂钩工资总额基数的范围,劳动、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对企业工效挂钩以外发放的各种奖金进行清理。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工效挂钩要体现能升能降原则。凡是经营性亏损的企业,一律停发奖金。产品无销路或经营管理混乱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应停发奖金或减发工资。要引导企业建立工资储备制度,以丰补歉。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不超过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实际收入的增长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

落实企业内部分配自主权,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逐步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要以岗位的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和劳动技能等要素的测评为基础,以实际劳动贡献为依据确定劳动报酬,易岗即易薪。不论实行何种分配形式,都必须与职工劳动数量、质量紧密联系起来,合理拉开不同岗位的工资分配差距,鼓励职工在一线生产岗位劳动。要结合价格、住房和医疗制度改革,逐步调整工资收入结构,把一部分福利补贴纳入工资,强化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

大力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对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及就业训练中心(班)的毕业(结业)生,逐步实行毕业(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岗位合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企业在职工人进行现有的技术水平考核、晋升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类技术工人,特别是关键岗位技术工人及班组长的培训,建立一支适合于现代化技术发展要求的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