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尽显繁荣(1990-1999)
1978500000032

第32章 1993年(5)

反腐败斗争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一齐抓,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负责。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司法、行政执法监督等专门机关的作用,并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发挥它们的整体作用。必须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反腐败同我们党和政府的指导方针完全一致,这是夺取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深厚基础和基本保证。我们要注意把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保证反腐败斗争健康、有序地进行。

在反腐败斗争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严格掌握政策。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要坚决依法办案,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纪为准绳,该撤的要撤,该判的要判,该重判的要重判,对于严重干扰、阻碍查案工作的,要坚决处理。

加强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大事,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题中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发展当前好的形势的必然要求。

《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发布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是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80年代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就,进人90年代,稳定和加快我国农业发展既面临着一些难题,又有相当大的潜力。而90年代,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历史阶段,为使我国农业在80年代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于1993年8月20日审议并通过了《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主要内容有:

年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指导思想。9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主要产品稳定增产,在数量、品种和质量上,适应全国人民小康生活和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步子要加快,到本世纪末,确保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指导思想是: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各地实际出发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业基础,加大农业投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组织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村产业和经济结构,扩大农村就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

年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布局。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发挥各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优势的原则,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国家要鼓励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要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适当集中的原则,继续调整布局。林业生产要以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林产品供给能力为出发点,合理调整生产布局。畜牧业生产要在稳定发展肉猪的同时,大力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生产。牧区要重视草原和"草库伦"建设,搞好草场的改良和开发利用,防止草原退化、沙化,提高肉类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羊毛生产,满足纺织工业发展的需要。水产业要大力发展海、淡水养殖,积极开发外海和远洋捕捞,重视水产品的加工和综合利用。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和各种农业资源的单位产出率。要实现90年代农业的增产目标,必须抓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个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单产水平。要积极组织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的水平,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要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要选育、推广、普及农业优良品种。大力推广适用的农业技术,继续大力开展"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等科技推广活动,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的水平。

加强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建设。要加强粮棉油糖商品基地建设,把一批以生产棉花、糖料、橡胶为主的国有农场建设成为专业化、商品化的示范基地。加快速生丰产名特优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建设。加强"菜篮子工程"特别是肉蛋奶菜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强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纲要》指出90年代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基本稳定,新开荒面积不少于被占用的耕地;改造中低产田1800万公顷,造林660万公顷,建设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2000万公顷,改良中低产水面167万公顷;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要扩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80亿公斤、棉花综合生产能力40万吨。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是:黄淮海平原等十大片国家级重点开发区;燕山山前平原等12片省级重点开发区;内蒙古北部草原等6片重点牧区和半牧区;西南岩溶地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及河西走廊、新疆绿洲等地区。农业综合开发要增强市场和质量、效益观念,根据市场需求在努力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同时,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放在重要位置。要稳定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它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继续贯彻"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乡镇企业要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提高效益。要制定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扶持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特别要大力扶持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要继续实行乡镇企业"以工建农"。加强对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引导。

加强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央和地方都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水利工程。90年代的主要建设项目有:防洪工程、水资源工程、灌排工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加快支农工业的发展是保证农业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重点工作有加强化肥工业建设,加快农药、农膜、农机等农用工业建设。林业是农业高产稳产的生态屏障。要加强气象预测预报体系、畜禽用疫苗和药品厂、饲料工业及农业科研建设。要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高等教育。

广辟农业投资渠道,增加农业建设资金。要完成90年代的农业建设任务,需要大量投资。必须努力拓宽农业投资渠道,大幅度增加农业投资。国家预算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国家财政支农资金、银行的农业信贷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等现有渠道的农业投资要长期稳定。要增加农村集体、个人用于农业的投人,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情况,进一步完善劳动积累制度,充分利用我国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农业投入。要管好用好农业投资,提高农业投资使用效率。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纲要》指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坚持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上新台阶具有重要作用。到本世纪末,要在全国逐步建立起以乡村集体和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的多经济成份、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各行业部门都要树立为农民、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观念,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要进一步落实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扶持政策。

加强领导,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要保护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要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实现依法治农,以法促农。《纲要》最后指出,各级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的农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纲要》对于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大百科全书》完成

8月,编写工作历时15年,共计74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除索引卷外已全部出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三次规划编辑出版百科全书,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1978年,胡乔木提出编辑出版《全书》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同意,于同年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以胡乔木为主任的《全书》总编委员会和具体负责出版工作的由姜椿芳为总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委员会由全国著名专家、学者110人组成,下设60个分编委会。《全书》的编辑工作是在全国各学科、各领域、各部门的专家、学者、教授和研究人员的积极参加下进行的,并得到国家各有关部门、全国科学文化研究机关、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的大力支持。全国参加编审工作的专家、学者共20267人,因而编写《全书》堪称是对中国学术界的一次空前大检阅。

《全书》共收77859个条目,约12568万字,图表49765幅。《全书》除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外,还设计有条目分类目录、彩图目录、条目汉字笔划索引、条目外文索引、内容索引、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大事年表。《全书》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或知识门类,各卷所阐述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其广度、深度和容量,均可成为各门学科比较完整的独立知识系统,许多学科卷已成为国内各该学科的规范化出版物和有关人员必备的参考书。

《全书》74卷的书目是:《哲学》Ⅰ、Ⅱ;《经济学》Ⅰ、Ⅱ、Ⅲ;《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军事》Ⅰ、Ⅱ;《宗教》;《民族》;《语言文学》;《新闻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文物·博物馆》;《考古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外国文学》Ⅰ、Ⅱ;《中国文学》Ⅰ、Ⅱ;《美术》Ⅰ、Ⅱ;《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电影》;《外国历史》Ⅰ、Ⅱ;《中国历史》Ⅰ、Ⅱ、Ⅲ;《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数学》;《力学》;《物理学》Ⅰ、Ⅱ;《化学》Ⅰ、Ⅱ;《天文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测绘学·空间科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生物学》Ⅰ、Ⅱ、Ⅲ;《现代医学》Ⅰ、Ⅱ;《中国传统医学》;《农必Ⅰ、Ⅱ;《矿冶》;《机械工程》Ⅰ、Ⅱ;《电工》;《电子学与计算机》Ⅰ、Ⅱ;《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化工》;《轻工》;《纺织》;《建筑·园材·城市规划》;《土木工程》;《水利》;《交通》;《航空·航天》;《总索引》。

《全书》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内容精、新和实用。它既关注基础,又偏重前沿;既兼顾过去,又重视现代;既侧重中国,又涵盖世界。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框框,使第三世界的知识占有相当比例。

《全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为改革开放,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它为参加或准备参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们比较系统地提供各种知识,包括同实现现代化建设没有直接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推动他们尊重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政治、道德素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各个学科卷中,考虑到当代的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全书》着重对有关高分子合成、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激光等基本知识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者科技水平,并由此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样在社会科学方面,通过各种基本知识的传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帮助读者消除"左"的和右的,以及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影响。

《全书》另一个特色是强调实事求是。各条目的释文力求准确、公允、可信,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合乎实际,同时避免了论断色彩和宣传腔调,以保持它的客观性和稳定性。《全书》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做到了客观公允。

《全书》作为辞书,非常重视配图,并强调要和条目释文紧密结合,以富有直观性的形象化的插图来"济文字之穷"。《全书》基本上做到一页有一幅图表,其数量比一些国际知名的百科全书多。《全书》的许多学科卷成为国内各该学科的规范化出版物。它使用的大量术语已成为我国术语数据库的标准术语。

总之,《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是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总汇,是概括人类知识和历史,着重反映现代科学文化成就的大型工具书。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文化出版事业达到了新的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

11月2日,经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发行。这本文选,汇集了邓小平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春视察南方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共119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以前发表过的也有许多根据当时的记录增补了新的内容。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的这本文选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为开卷篇。开幕词中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书的主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全书的结束篇,可以说是全书的纲领和总结。这本文选的时间跨度为十年。这十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十年,是党和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前进的十年,是经历了国内风波和国际局势巨大变动的十年,同时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益丰富、完善和继续发展的十年。新一卷《邓小平文选》,就是这十年邓小平领导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