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超世界纪录和列世界年度成绩前茅的好成绩产生于八运赛场,这是我国竞技体育近年来实施奥运战略,深化体育改革所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全运会设项与奥运会全面接轨而产生的积极结果。中国的竞技体育由此勃发出跨世纪的强劲实力。而在这批跨世纪运动员的背后,则是一批跨世纪的教练员群体的出现,为我国体育步人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了可靠保证。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适应跨世纪的要求,在教练员岗位上纷纷起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高水平运动员,如乒乓球国家男、女队的总教练蔡振华、陆元盛,羽毛球队的总教练李永波和女队教练李玲蔚,体操男队的总教练黄玉斌,男女排球队的教练汪嘉伟、郎平等。这些曾经名重一时的运动员走上教练员岗位之后,取得了与他们当运动员时同样出色甚至更为杰出的成就。一批学院派教练的加盟,则使我国竞技体育进发出科学的灵光。国家游泳队的教练周明、张雄在国际互联网络上追踪着世界泳坛的最新动态,不断改进他们的训练计划和方法。奥运战略的实施,使各省、市、自治区在一个新的制高点上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体育传统和基础,调整着各自的竞技体育的项目布局和侧重点,由此形成了各自的优势项目和一批高素质的教练员,如上海的游泳、辽宁的田径、江苏的乒乓球和击剑、湖北、湖南的体操和小球项目、浙江的中小级别举重、河北的射击、河南的乒乓球、解放军的三大球等,已经成为各具实力的优势项目。
面对我国健儿在本届全运会上的大面积丰收,人们已经开始以欣喜的目光遥望3年后的悉尼奥运会,期盼这些选手们能在悉尼奥运会这个大考场上摘金夺银,夺取属于全体炎黄子孙的金色瞬间。
通过这次全运会,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些项目的水平不仅未见提高,甚至出现了滑坡的趋势;有些项目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如女子足球、垒球、篮球、手球,男子跳高等等。纵使是已经处在世界顶尖水平的乒乓球,像邓亚萍、王涛这样的水平稳定,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令人放心的选手,迄今为止仍未发现,何人接班,已成问题。另外,1997年是以4年为周期的奥运会调整年,外国运动员正处在调整期,因此不大容易大规模地出现好成绩。而我国的全运会则是4年一度的国内最高水平的比赛,各地区非常重视,全力以赴。因此,我国在全运会上出现超纪录的好成绩已经是一个传统景象。而这些好成绩和创造了这些好成绩的选手能否保持高水平并更进一步,接受三年之后的奥运会考验,则有待时日的检验。因此,中国体育仍需居安思危。
江泽民出访美国
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我国国家主席12年来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是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举世瞩目。
江泽民访美是在以下背景下实现的:(1)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发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其中包括终止中美高层互访,导致两国关系恶化。不久,中国向美国提出恢复中美关系的一揽子总体解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恢复中美高层互访。然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错误地以为中国也会垮台,达成的一揽协议就被搁置起来,对中国采取"以压促变"的政策。1993年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实行的是继续多方面的施压政策,把最惠国待遇和人权问题挂钩,企图压我让步,被我们顶了回去。在防扩散方面还发生了"银河号"事件,也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2)1993年11月,美方倡议在西雅图召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克林顿提出要和中国领导人见面。这是江泽民和克林顿的第一次会面。当时中国的原则是:加强了解,减少麻烦,增加合作,不搞对抗。江泽民对中美关系和世界形势进行了全面阐述,并且强调中美关系不仅仅是双边关系,应该放到世界范围内来考虑,应该着眼于未来。中美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把一个和平、稳定、安全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带人21世纪。克林顿表示,美国无意孤立和扼制两国关系。此后,江泽民和克林顿又有过3次会晤,其中两次是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一次是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的,这对排除"噪音"和干扰起到了重要作用。克林顿政府逐步调整对华政策,对中国施行建设性的接触政策。(3)中美交往虽然逐年增多,但也发生了一场严重斗争。1995年5月,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多次严正交涉,公然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允许台湾的李登辉访美,而且在康奈尔大学作了一次宣传"台独"、分裂祖国的演讲。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坚决斗争。当年7月,中国在东海海域进行导弹试射演习。1996年3月,又在台湾海峡再次进行军事演习,打痛了台湾当局,也打醒了美国。美国两党的主流派共同认为,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不可阻挡的,孤立和扼制中国是办不到的,为了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美国必须同中国保持接触。在此背景下,克林顿政府下决心加强同中国战略对话,把实现中美两国元首互访确定为克林顿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优先目标之一。1996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马尼拉会晤,双方达成协议,1997年和1998年两国元首互访。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考虑,不得不在中美关系上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
这次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目的是: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从10月26日起,江泽民先后访问了檀香山、威廉斯堡、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洛杉矶7个城市。江泽民还会见了副总统戈尔等美国主要官员及国会领导人,广泛接触了美国各界人士,发表了几场重要演讲,接受了美国记者的采访。11月1日,江泽民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和答问产生了轰动效应。
美国政府对这次访问是高度重视的,以最高的礼仪规格接待江泽民,一些具体的礼宾安排突破了常规:在江泽民来访前,白宫修缮一新;一般外国领导人来访,美国高官不到机场迎接,而江泽民这次访问,不但副总统戈尔及夫人到机场迎接,而且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还在国宾馆迎候;当晚,克林顿邀请江泽民到白宫进行私下会晤;第二天款待江泽民的午宴也由戈尔副总统主办;29日晚国宴后,还在白宫草坪特意搭起了棚子,为中国贵宾安排了文艺节目;江泽民离开华盛顿时,机场鸣21响礼炮欢送。这一切说明美方对江泽民来访给予了高于惯例的礼遇。
在深入、坦率的会谈中,中美双方对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亚太区域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讨论了经贸、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文化交流、两国军队往来以及联合国改革、台湾等问题。江泽民着重阐明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指出这个问题是中美之间最敏感、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希望美国要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克林顿表示,美国理解台湾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按照"8·17"公报的原则,处理向台湾出售武器的问题。美方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内的所有国际组织。美国对三个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是坚持的。
双方在会谈的基础上,10月29日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这个声明规划了中美21世纪关系的框架及其发展方向,决定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声明全面阐述了今后发展两国关系应遵循的各项原则。这是继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之后,又一个规划两国关系的历史性文件,是两国关系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江泽民出访美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性的结果:首先,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框架和发展方向。《中美联合声明》指出,中美之间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存在重要分歧。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实现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应该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从长远的观点出发,来处理两国关系,互不敌对,互不对抗,为了世界和平,人类的进步,共同发展。确定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大外交的回旋余地,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其次,建立了两国元首定期互访和高级官员定期磋商的机制。中美双方决定,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的首都,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间的直接通讯联系。两国的内阁和次内阁官员进行定期互访,就各个领域进行磋商。这些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双方的对话,增进了解,扩大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第三,促进了中美经贸、科技、环保、能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中美双方同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两国的经贸关系。江泽民在访问期间,就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永久性解决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等问题,向美国政府以及美国工商界做了大量的工作,着重介绍了我国十五大以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重大决策,鼓励美国工商界人士踊跃到中国投资做生意。访美期间,中美双方签订了中美两国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协议、中美关于能源与环境合作倡议书等一系列协议。在江泽民访美前,中国专门派了一个经贸代表团访美,签署了一系列贸易合同和合作协议,包括购买飞机、石油、小麦和化肥。还有一些合资项目。所有这些在美国国会、企业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第四,面向美国人民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既说明了事实,又赢得了人心。江泽民在美期间参加了大约30多场会见,发表演讲或讲话约30次,和近100多国会议员和主要传媒的负责人、工商界等各界人士作了广泛接触,介绍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文明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将一个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和自强不息的大国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第五,美方在《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在台湾问题上的承诺。声明中强调,三个联合公报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础,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主张。这有利于打击台湾当局的务实外交,减少台湾对中美关系的干扰,推进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仅为中美两国人民所期盼,也为世界所瞩目。世界舆论普遍认为,江泽民主席出访美国取得了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有利于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三峡水利工程大江截流
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揭开了中国和世界水利建设史上新的一页。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供水灌溉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工程,总工程期17年。工程建设从1993年年初展开以来,工作进展顺利,施工质量总体良好。从枢纽工程来看,导流明渠已经过水通航,临时船闸将在1998年5月1日通航,可以保证长江航运的畅通;大江截流的设计方案可行,施工组织安排合理,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与二期工程的衔接工作也作了相应的安排,移民工作进展顺利。枢纽工程和移民工作满足了大江截流的要求。1997年可以实现大江截流的目标。
年10月13日,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认为,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工作进展顺利,截流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10月14日,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六十三次常务会议。会议批准于1997年11月8日实现长江大江截流。1997年11月8日下午3点15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李鹏宣布截流成功后,江泽民发表讲话,对三峡工程将发挥的重大作用和工程建设者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峡截流合龙,前后共用6个半小时。大江截流成功,标志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并转入第二期施工。
三峡工程进行的长江截流是通过修筑上下游两道土石围堰截断长江主河床。然后,将这两道围堰包围形成的63万平方米地段抽水清淤后,在河床上修建三峡左岸电站厂房和大坝。计划于2003年发电的首批机组就将在这里安装。在三峡长江截流合龙时,选定的设计流量是每秒14万至194万立方米(截流当天实际流量为8600立方米)。这个流量是目前世界上已完成的水电工程中最大的,因而三峡截流被专家誉为"世界水利史上的世纪之战"。而建立在巴拉那河上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巴西伊泰普电站截流设计流量最大为每秒14万立方米。大江截流施工水深一般为26~40米,最大水深60米,比世界上最大截流水深——美国达勒斯工程最大水深多10米。三峡工程工程量为葛洲坝的25倍,为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的12倍。三峡截流技术经过40多年论证,有关科研单位先后修建过几个三峡导流、截流整体水力学模型和截流局部模型。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模拟试验,找到了解决截流中抛投材料稳定、围堰戗堤坍塌等问题的技术措施。三峡截流的最大水深为60米,解决深水抛投时堤头坍塌,是截流成败的技术关键。为此,为防止堤头在龙口坍塌,采取了"水下预平抛垫底"办法,事先在龙口大量抛填,降低龙口水深由最深60米降至25米多,防止了深水抛投可能出现的抛投材料失稳和堤头坍塌的问题,大大减轻了截流难度。
三峡工程所形成的水库分三次蓄水。第一次是1997年11月进行的大江截流,水位由截流前的海拔78米升为8228米;第二次是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蓄水到135米高程;第三次是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时,将水位提高到175米高程。
三峡截流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施工队伍,葛洲坝集团公司是三峡工程的施工主力。在三峡工程已进行的工程中,有70%的工程量是他们完成的。从1996年10月起,全集团已在截流准备方面处于"倒计时",从施工队伍组织、技术、设备等方面全面进入临战状态。从1996年11月开始,进行三峡截流围堰施工。葛洲坝集团动用现代化大型施工机械,在长江南北两岸,分上下游4个堤头,向江中大规模投土石料,将两道围堰向江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