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曙光初现(1940-1949)
1978600000014

第14章 1941年(7)

精兵简政是1941年至1943年间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精兵,就是缩编主力部队,充实编制,加强地方部队和发展民兵,并且加强整训,达到精干、机动、灵活、提高战斗力的目的。简政,就是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官僚主义的目的。各抗日根据地都把精兵简政作为中心工作之一,积极实行。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在1941年冬精简了24%,1943年又精简了35%,并建立了各种工作制度,实行合署办公。1943年3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明令公布施行《简政实施纲要》。该《纲要》共分11节,有11万字,对陕甘宁边区实施简政工作作了详尽的规定。晋冀鲁豫边区是实行精兵简政的模范。边区政府规定,一切脱离生产的武装部队不能超过居民人数的2%,政府工作人员不能超过1%,民兵不脱产人员也不能超过5%。各根据地经过精简后,党政军脱产人员一般只占全区人数的3%以下,军政党开支大为减少,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中共中央也积极实行精兵简政政策,精简机构。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指出,根据中央精简政策和过去的经验,适应当前工作条件,中央机构必须重新加以调整,以便中央机构更加简便和灵活,使事权更加统一和集中,以达到更能增强领导效能的目的。根据这一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以下,设立宣传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作为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宣传委员会由毛泽东、王稼祥、博古(秦邦宪)、凯丰组成,毛泽东任书记,王稼祥任副书记,胡乔木任秘书。宣传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中央宣传部、解放日报社(包括新华社、广播电台)、中央党校、文委、出版局的工作。同时决定毛泽东任中央党校校长,彭真任副校长。组织委员会由***、王稼祥、陈云、张闻天、邓发、杨尚昆、任弼时组成,***任书记,杨尚昆任秘书。组织委员会负责统一管理中央组织部(包括中央党务委员会)、统战部、民运工作委员会、中央研究局、海外工作委员会。为保证党务各种政策能同军事行动取得更密切的配合,决定***参加军委并为军委副主席之一。

为使各地工作既有分工又有统一领导,决定华中地区、陕甘宁和晋西北地区党、政、军、民工作分别由***、任弼时统管;大后方工作、敌占区工作分由陈云、杨尚昆负责管理。会议决定撤销调查研究局,组成一短小精悍的中央研究局,***任局长,杨尚昆任副局长;决定将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成立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邓发为书记,蔡畅为副书记;取消中央财政经济部,在书记处下设经建材料组,由张闻天主持;撤销中央机要局,成立中央机要科。

会议推选毛泽东任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主席有最后决定权,从而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会议调整和精简了中央机关,加强了中央的集中领导。

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巩固了抗日根据地,解决了根据地面临的巨大财政经济困难,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减轻了人民负担,为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条件。

中国对日德意宣战

自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不宣而战侵人中国后,中日两国即处于战争状态,但国民政府一直未对日宣战。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日本政府向全国发出由天皇裕仁核准之对英美宣战宣言。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通过对日宣战决议,罗斯福以海陆空军大元帅资格下令各地应战。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在下院宣布对日宣战。欧亚美许多国家纷纷对日宣战。

在英美对日宣战的情况下,重庆国民政府也决定对日宣战。12月8日上午8时,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特别会议,听取了外交部、军政部、中宣部的情况报告,决议对日、德、意宣战。下午3时,蒋介石约见美驻华大使高思、英驻华大使卡尔和苏驻华大使潘友新,并由各大使转三国元首书面建议一份,强调协调作战的必要性,并表示中国决不避任何牺牲,竭全力与英美苏及其他友邦对侵略者共同作战,建议全体反侵略国家对轴心国一律宣战,以造成彻底的联合战线。下午6时半,外交部长郭泰祺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国政府将对日、德、意宣战。

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布告,宣布对日宣战。宣战文如下:"日本军阀夙以征服亚洲,并独霸太平洋为其国策,数年以来,中国不顾一切牺牲,继续抗战,其目的不仅所以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此中国政府屡经声明者。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戌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当天,国民政府又宣布对德国、意大利宣战。宣战文称:"自去年九月德意志、意大利与日本订立三国同盟以来,同恶共济,显已成一侵略集团。德、意两国始则承认伪满,继复承认南京伪组织,中国政府业经正式宣布与该两国断绝外交关系。最近德、意与日本竟扩大其侵略行动,破坏全太平洋之和平,此实为国际正义之蟊贼,人类文明之公敌,中国政府与人民对此碍难再予容忍。兹正式宣布,自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午夜十二时起,中国对德意志、意大利两国立于战争地位,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或中、意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国对日德意宣战,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各国人民的反***斗争汇合起来了。12月10日,蒋介石为对日德意宣战发表告全国军民书,号召与英美苏等友邦并肩作战,内以恢复领土主权,外以昌明国际正义,消灭共同之公敌。

香港沦陷

东方明珠香港自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成为英国在远东的经济和金融中心。抗日战争爆发后,港英当局对日本持妥协方针,采取所谓中立政策,加上英国政府和港英当局认为新加坡的战略地位比香港重要,因而香港虽是英国在远东的重要基地之一,但防卫力量十分薄弱。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后,英国方面出现放弃或固守香港的不同意见。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不久,港英当局才加紧采取增兵、设防等紧急措施。至1941年11月,驻港英、印军队,加拿大军队及香港义勇军共1.4万余人。在陆上沿九龙以北的德林格防线设防,海岸上筑有防御设施,但香港要塞在日军绝对的制空制海权下,实际上仅只一个孤岛而已。

日军对香港一直虎视耽耽。1941年11月1日,日本天皇裕仁签署了在1941年12月8日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绝密命令。11月6日,日军大本营给中国派遣军下达命令,要求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以第二十三军指挥的第三十八师团为基干部队,协同海军准备攻占香港,11月底完成作战准备。第二十三军随之制订了作战计划,决定与第二华遣舰队协同,自陆上正面迅速攻破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在确认南方军已在马来西亚方面登陆或空袭之后,开始作战;攻破九龙半岛后,即迅速准备攻击香港岛,攻击方式以强袭在北岸登陆,逐次扩张战果;以一部分船舶,在香港岛南方佯动。日军用于香港作战的部队有第二十三军第三十八师团、第五十一师团第六十六联队、第一炮兵队、陆军航空兵第一飞行团一部及飞行第四十五战队,第二遣华舰队从海上予以协助。12月2日,日军大本营向中国派遣军下达攻占香港命令。12月8日前,日军已在深圳附近展开,完成进攻准备。

月8日晨3时40分,日军大本营接获已开始进攻马来亚之后,分别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烟俊六、第二十三军司令官酒井隆发出特殊紧急密电"花开矣",又以普通密电通报了日军已在马来亚开始进攻。酒井隆乃下达命令,于12月8日晨4时开始对香港的进攻作战。晨4时,日机12架轰炸香港启德机场,摧毁英军仅有的5架飞机;接着,大批日机对香港军事要塞和重要交通设施及水库进行猛烈轰炸。日海军从海上封锁香港,陆军则从深圳以东进入九龙半岛。英军由于兵力不足,又疏于防范,使日军进展顺利。12月12日,香港当局宣布放弃九龙半岛,决守香港。当天,日军占领九龙半岛。随后,日军炮兵连续向香港岛实施猛烈的炮火轰击。英军退守香港岛后重新布防,与日军隔海展开炮战。日本海空军也全面出动,使香港岛处于日军全面封锁包围之中。日军一面加紧猛攻,一面加紧劝降。日军以3名英籍妇女为人质,到港岛劝说港督杨慕琦投降,遭到拒绝。18日晚,日军第三十八师团三个步兵团分三路同时渡海,奇袭成功,占领香港岛东北部。由于日军占领黄泥涌水库,切断了香港的水源,加上日军猛烈进攻,12月25日,港督杨慕琦看到英军继续抵抗已无意义,且英国政府已事先指示他,如迫不得已可权宜行事。于是,杨慕琦便渡海到九龙半岛酒店日军指挥部,向日军司令官酒井隆投降。至此,历时18天的香港保卫战以英军失败而告结束。

在香港保卫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抗日游击纵队,于12月13日沿东江向西,对广九线、深圳一带日军侧击。15日继续向广九布吉方面集结之日军袭击。20日又向西南方向攻击。还先后营救陷港国际友人及同胞数千人,其中有国民党驻香港代表陈策及其他国民党要员、英国官员、香港大学教授、新闻记者等。宋庆龄、宋霭龄及平准基金委员会中方委员陈光甫、美方委员福克斯、英方委员霍柏杷等人也在香港沦陷前顺利离港。

年2月20日,日本政府宣布香港为日本占领地,正式设立占领地总督部,任命矶谷廉介为香港总督,平野茂为副总督。从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香港人民在日本军队的刺刀下度过了3年零8个月的苦难岁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策应进攻香港的作战行动,牵制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南下增援广九方面,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发动第三次长沙战役。日军由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矶指挥,集中第三、第四、第六、第三十九、第四十等师团各一部及独立第十一、第十四旅团,配以炮兵、工兵、战车及舰艇部队,共约12万余人,拟于岳阳地区实行正面突破。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吸取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教训,采取名为"天炉战法"的后退决战的作战方针,彻底破坏道路,在中间地带坚壁清野,诱日军深入,设置纵深的伏击区,把入侵之敌诱至决战地区,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炉,予以包围歼灭。具体部署为:先以一部兵力利用新墙河至长沙的有利地形,进行逐次抵抗,待敌到达长沙地区后,再择机与之决战。

年12月24日,日军第六师团向新墙河地区第九战区第一三三师阵地发起攻击,并强渡新墙河。26日,日军第六、第四十师团主力沿泪罗江向中国守军第三十七、第七十九军阵地发动攻击;当天,日军第三师团主力也到达泪罗江岸,与中国守军第九十九军激战。28日,日军第六、第四十师团分别在新市、磨石滩等处渡过泪罗江,遭到第三十七军的顽强阻击,30日迫第三十七军向东侧山地转移。本来日军已于25日晚占领香港,第十一军牵制第九战区部队南下援港任务已经完成,但阿南惟矶为雪第二次长沙会战之羞,不经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批准,于12月29日下令第三师团攻击长沙,第六师团一部也攻击长沙,主力攻击长沙以东的(郎木)梨市,第四十师团向金井挺进,保护主力侧后翼。31日,日军第三师团渡过泪罗江,主力移至檗梨市和东山附近。1942年1月1日晨,日军开始进攻长沙。日军第四十师团占据金井并掩护侧背,第三师团向长沙东南郊发动袭击。中国守军第十军李玉堂部第十师与日军激战一昼夜不支,日军突人白沙岭阵地。中国第二十七、第三十、第十九集团军杨森、王陵基、罗卓英部及第九十九军傅仲芳部主力,奉令向长沙包围。1月2日,日军继续向长沙猛攻,日机也狂轰滥炸。第九战区以少量兵力在内线坚守,而在外围布置重兵,准备围歼日军。

年1月2日,中国第四军欧震部进占跳马涧东西线,第七十九军夏楚中部抵浏阳河右岸,第二十六军萧之楚部到达万家桥、洞阳市一带,第二十军杨汉域部及第五十八军孙渡部到达长江源附近,第七十八军夏守勋部与日军第四十师团在金井、脱甲桥一带激战,第九十九军向捞刀河前进。第九战区围歼日军态势已成。1月3日,日军第六师团主力向长沙守军第一九○师阵地攻击,日军第三师团与预备第十师激战,至4日,双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与此同时,长沙外围中国军队在合围成功后,发起攻击作战,第四军攻占林子冲等地,第七十九军到达浏阳河东岸,第七十八军迫近春华山,第三十七军攻占金井并向日军第四十师团攻击,第二十、第五十八军到达伍家埠、汉家山一带,第九十九军到达龙头。为免遭中国军队围歼,日军于1月4日开始撤退。第三师团由长沙东南郊向东瓜山撤退,第六师团由长沙东北郊向(郎木)梨市撤退。中国军队以4个军尾随追击,2个军向日军左侧侧击,1个军又1个师向日军右侧侧击,3个军对日军进行堵截。

日军撤围后,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无法脱离战场,每天后撤平均不及10公里。为尽快脱围,日军急调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九独立混成旅团火速增援,却被中国军队包围于花门楼、古华山地区,激战至8日,几乎全军覆没,未能与主力会师。长沙撤退之日军第三、第六师团于1月6日分由长桥、牌楼铺北撤。1月7日,中国第二十六军跟踪日军向捞刀河以北追击,第七十九军追抵捞刀河北岸滨坳附近,第四、第七十三军过捞刀河北追击。1月8日,日军由捞刀河北岸退至栗桥、春华山以南,沿途遭第七十三、第二十、第五十八、第三十七军截击,第四、第二十六、第七十八军将日军包围于栗桥、影珠山以南。与此同时,中国空军也轰炸长乐街、新市、语市口之敌,进行配合作战。在中国军队的强大攻击下,1月12日,日军退过汨罗江北岸,中国军队也随之追至汨罗江南岸。1月15日,日军退过新墙河。第九战区部队追至新墙河南,以一部兵力向河北岸追击。16日,双方恢复原态势,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死伤5.6万人,缴获步枪138支、轻机枪115挺、山炮11门、无线电台9架,遭到惨败。中国军队伤亡约3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军的反***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