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曙光初现(1940-1949)
1978600000023

第23章 1943年(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在美英远东战略中的地位顿趋重要,中国成为反***同盟国中的重要一员。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中国在形式上又跻身于世界反***四强之列。于是,中国朝野要求取消各国在华特权的呼声不断高涨。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支持印度独立,中国舆论界也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同时,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分别占领了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英美租界,英美两国在华特权有些实际上名存实亡。美英两国也认为,理想的时机好像没有到来,但目前可能是采取确切行动的最好时机。1942年9月5日,美国就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事照会英国,指出中国政府正在对外政治关系上采取主动,目前可能是采取确切行动的最好时机,此时废除在华特权,可以达到三个目的:(1)具体地协助中国,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2)洗刷中美关系上现存的所有不正常事项;(3)正式规定美英人民在中国所享的一般权利完全和他们在其他友邦一样。18日,英国正式复告美国,表示愿与美国合作,跟中国解决治外法权问题。随后,美英两国分别将此情况电告其驻华大使高思和薛穆。10月3日,美国驻英大使通知英国外相艾登,美国建议美英两国在10月9日同时在华盛顿和伦敦约见中国大使,用绝对机密的口头方式说明几个月以来美英会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情形。艾登不赞成美国的机密方式,主张两国发布公开的联合文告,10月10日见报。美国国务院同意发布公开文告,但不赞成联合文告,主张由美、英分别发布。艾登表示同意。10月9日,美国国务卿赫尔面交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一份关于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在华治外法权的草约。美国声明称,美国政府准备立时与中国政府谈判,缔结一规定美国政府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之条约。当天,英国外相艾登面交中国驻英代办陈维城一份关于英国政府决定迅速放弃在华治外法权的声明。21日,艾登又宣布上海公共租界将在谈判之列。10月10日,美、英两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宣布废除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月11日,中美新约在华盛顿开始谈判。10月24日,美方提出中美新约草案。11月10日,中方就草案内容提出了修正意见。中美双方分歧主要集中在废除美国在华沿海贸易、内河航行权问题上。中国强烈要求废除美国在这方面的在华特权,而美方名义上同意,实际上仍保留了该方面的特权,并声称该问题与治外法权无关。由于中国方面态度强硬,美方被迫作出让步。经过多次交换意见,1943年1月11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和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

年10月28日,英国政府令英驻华大使薛穆与中国政府开始谈判废除英国在华治外法权等事宜。11月12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与薛穆在重庆会谈,就取消治外法权、交还租界、双方缔结平等新约等问题举行谈判。会谈中,中方提出香港新界问题与租界性质相似,应予解决;英国则认为新界问题不在谈判范围之内。中国政府因害怕谈判破裂,乃声明保留日后重行提请讨论之权。经多轮谈判,1943年1月11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与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印度驻华专员黎吉生在重庆签署了《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

中美新约共8条,主要内容是: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取消1901年9月7日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之议定书(即《辛丑条约》),并终止该议定书及其附件所给予美国政府之一切权利;美国政府愿将北平使馆界之行政与管理,连同使馆界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应担任并履行使馆界之官有义务及债务,并承认及保护该界内之一切合法权利;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应归还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美国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美国政府愿意协助中国政府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连同上述租界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应担任并履行上述租界之官有义务及债务,并承认及保护该界内之一切合法权利;美国人民(包括公司及社团)或政府在中国领土内现有关于不动产之权利不得取消作废,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追究(依照法律手续提出证据,证明此项权利系以诈欺或类似诈欺或其他不正当之手段所取得者不在此限),此项权利应受中国关于征收捐税、征用土地及有关国防各项法令之约束,非经中国政府之明白许可,不得移转于第三国政府或人民(包括公司及社团);两国政府对于对方国人民在本国全境内,予以旅行、居住及经商之权利,尽力给予对方国人民关于各项法律手续、司法事件之处理及各种租税之征收与其有关事项,不低于所给本国人民之待遇;彼此领事官在对方国双方同意之口岸、地方与城市驻扎,两国领事官在其领事区内应有与其本国人民会晤、通讯及指示之权,并享有现代国际惯例所给予之权利、特权与豁免,对方人民在此国领土内,有随时与其领事官通讯之权,对方人民在此国领土内被拘留、逮捕、监禁或听候审判者,其与领事官之通讯,地方官厅应予转递;经一方之请求,或于现在抵抗共同敌国之战事停止后,至迟6个月内进行谈判,签订一现代广泛之友好通商航海设领条约;本约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发生效力。换文的主要内容有:关于通商口岸及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特区法院之制度,以及中国领土内各口岸外籍引水人之雇用,美国政府及人民所享有各权利一并放弃;两国之商船可自由驶至对方国对于海外商运业已或将来开放之口岸地方及领水,并享有不低于各该本国船舶之待遇,且应与所给予任何第三国船舶之待遇同样优厚;美国放弃在中国的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行特权;一方之船舶在他方境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所享受之待遇,应与任何第三国船舶之待遇同样优厚;美国政府放弃其军舰在中国领水内之特权。

中英新约共9条,主要内容有:英国撤废在华治外法权;取消1901年9月7日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之议定书(即《辛丑条约》),终止该议定书及其附件给予英国政府之一切权利;将北平使馆界之行政与管理,连同使馆界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应担任并履行使馆界之官有义务及债务,并承认及保护该界内一切合法权利;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应归还中国政府,终止上述租界给予英国之权利,中国政府应担任并履行上述租界之官有义务及债务,并承认及保护该界内之一切合法权利;英国将广州、天津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交还中国,并终止上述两租界给予英国之权利,中国政府应担任并履行该两租界之官有义务及债务,并承认及保护该两租界内之一切合法权利;租界取消后,中国不得取消或以任何理由追究英国人民及公司或政府在中国国内现有关于不动产的权利,此项权利之行使应受中国关于征收捐税、征用土地及有关国防各项法令之约束,非经中国政府之明白许可,不得移转于第三国政府或人民(包括公司);双方居民在彼国领土内享有旅行、居住及经商的同样权利,并给予不低于本国人民待遇的各项法律手续、司法事件处理及各种租税征收有关事项;双方领事在对方同意之口岸、地方与城市驻扎,并享有与其本国人民及公司会晤、通讯和指示权,领事官享有现代国际惯例所给予的权利、特权与豁免;经一方之请求,或于现在抵抗共同敌国之战事停止后,至迟6个月内,进行谈判,签订现代广泛之友好通商、航海、设领条约;此前中、英和印度发生任何问题依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各派代表会商解决;本约自互换批准书之日起发生效力。换文的主要内容是:英国放弃关于在中国通商口岸之一切现行条约权利;双方商船在对方开放口岸、地方及领水内享受最惠国待遇;英国放弃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特别法院一切现行条约权利,放弃在华雇用外籍引水员、要求任用英籍人士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在中国设置英国法院、在华沿海贸易或内河航行等权利,等等。

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是中国战时外交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继美、英之后,比利时、挪威、加拿大、瑞典、荷兰等许多欧美国家纷纷放弃在华治外法权,签订平等新约,中国人民的废约运动终于取得了应得的胜利。但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自强之路,新约中的许多条款有许多对中国并不适用,而只适用于英美;且英美所放弃的有些特权,如北平、天津租界的权利,中国并不能真正获得,必须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后才有可能;香港问题仍悬而未决。

尽管如此,中美、中英新约签订后,中国国内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立即作出反应,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

月12日,国民政府为中美、中英新约签订昭告全国自强不息。当晚,蒋介石对全国发表广播演说,称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起死回生的重要一页;废除不平等条约之成功,乃我中华民族流血奋斗所造成。1月29日,国民政府通令各机关学校自2月5日至7日放假3天。2月5日,重庆各界举行有5万人参加的庆祝大会,会后举行盛大游行。

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庆祝中美、中英间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决定》,指出中美、中英旧约的废除,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斗争的结果,是由于"七七"抗战的发动、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国际反***联合阵线的形成,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废约和平等新约之订立,固然是中华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的一个重大成功,可是,这还不是民族解放的彻底实现,因为必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不如此,中国的独立解放便无法实现,中美中英间不平等条约之废除还是一纸空文。2月4日,延安各界2万余人集会庆祝废约成功,大会向全国发出通电,并举行盛大游行。

《中国之命运》发表抗日战争进入1943年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上,世界反***战争已面临大变化的前夜,德国节节败退,日本不断失利。在国内,中共及解放区军民战胜了两年极为困难的局面,走上恢复和发展之路;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抬高了蒋介石及国民党的身价。面对国际国内形势,蒋介石喜忧参半,喜的是,一旦欧战结束,英美就可以帮他打败日本,还都南京;忧的是,德、日、意3个***国家一齐垮台,将会冲击国民党买办封建***独裁统治。因而,为了在抗战胜利后仍能维持以至扩大其***统治,感到有再来一次大规模反动行动之必要。1943年3月10日,由陶希圣执笔、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重庆由正中书局出版。

《中国之命运》共分8章:(1)中华民族的成长发达;(2)国耻的由来与革命的起源;(3)不平等条约影响之深刻化;(4)由北伐到抗战;(5)平等互惠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心;(6)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7)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8)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全书共213页,10万余字。《中国之命运》对中华民族、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对所谓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所谓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歪曲和反动的论述。

全书首先鼓吹大汉族主义,用***民族血统论曲解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宣称中华民族是多数宗族融合而成的,这多数的宗族,本是一个种族和一个体系的分支,是同一血统的大小宗支。其实质是以单一民族的名义掩盖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欺压少数民族的事实。

全书歪曲、篡改中国社会历史,把中国的封建农业经济说得尽善尽美;把维护封建宗法统治的四维八德说成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德性;是中国立国的纲;把封建社会里的家族制度、保甲编制、乡社美化成最完备、最理想的社会组织;说封建时代的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道,上下尊卑、男女长幼之序,实为社会生活不变的常理;把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中国固有的人生哲学,称颂为比之于世界上任何派别的哲学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书极力歪曲中国近代的历史,诬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国民党中及国民革命中积极地进行分化工作,使中国国民党的基础几至于破坏,国民革命的生命几至于绝灭。把国家民族生存独立之大害、建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只归结为列强与中国间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单独把废除不平等条约说成是国民革命的主要任务;将英美废除不平等条约渲染成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页,亦是英美各友邦对世界人类的平等自由建立了一座最光明的灯塔,中国从此开始了新机运。蒋介石企图用抬高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手法转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全书宣扬所谓五项建设,声称建国的基本工作,在于教育、军事与经济的合一,而求基本工作的完成,又必须就心理、伦理、社会、政治、经济5种建设制订周详的方案。心理建设,最重要的是发扬民族固有的精神;伦理建设以培养救国的道德为基础,即恢复我国固有的伦理,主要的是忠孝;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开展新生活运动,最重要的是地方自治的训练与公共之乐与育的设施,社会建设的基层在于乡社和强化保甲制度;政治建设最基本的是要培植民主制度与健全国防体制,但决不以欧美19世纪个人主义与阶级观念的民主制度为模型;经济建设,不外是实现工业化和保障每个国民的生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