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曙光初现(1940-1949)
1978600000040

第40章 1945年(5)

毛泽东抵达重庆后,在机场发表书面谈话,称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毛泽东到重庆,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震动,受到普遍而热烈的欢迎。8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即与蒋介石、张治中、王世杰、张群、邵力子等进行会谈。当天,蒋介石决定了与中共谈判的三项原则: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时整个解决一切问题;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9月3日,周恩来将中共拟定的两党谈判要点11项面交国民党代表并转蒋介石。其要点为:确立和平建国方针;拥护蒋介石之领导地位;承认各党派合法平等地位,并长期合作,和平建国;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军队;严惩汉奸,解散伪军;重划受降地区,中共应参加受降工作;停止一切武装冲突;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作。9月4日,蒋介石手定"对中共谈判要点"4条,作为对中共提案之复案。其内容为: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驻地问题可由巾共提出,双方商定;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只要中共对于军令政令之统一能真诚做到,各县行政人员经中央考核后,可酌予留任,省级行政人员亦可延请中共人士参加;拟将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中央政府之组织与人事拟暂不动,中共方面如现在即欲参加,可予以考虑;原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然有效,中共如欲增加代表,可酌量增加名额。

从双方提案看,国共距离甚远。为争取和平局面的到来,中共作了重大让步。经过43天会内会外的激烈斗争,1945年10月10日,周恩来、王若飞与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在重庆桂园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共包括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取消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严惩汉奸、受降12方面内容。在这12个问题当中,有6项达成协议;有些未获协议,同意以后继续商谈或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有些未获协议的问题,未载入协定。重庆谈判的最主要成果,就是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即国共双方必须共同努力,承认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双方认为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国民政府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有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受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的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积极执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中共承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在解放区政权、解放区军队、国民大会、受降等问题上,国民党坚持军令政令之统一,未获协议。关于解放区政权,中共先后提出4个方案:第一个方案:依现有18个解放区的情形,重划省区和行政区;第二个方案:在有广大解放区或部分解放区的省份和特别市,由中共方面推选正或副省市长;第三个方案:在政治协商会议派员监督下,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重新普选;第四个方案:各解放区暂维持现状不变,留待宪法规定民选省级政府实施后再行解决,而目前则规定临时办法。国民党拒绝了中共的4个方案。关于解放区军队,中共提出应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可以缩编至24个师至少20个师,并将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不包括豫北)8个省区的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解放区集中。国民党坚持军令统一,否定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实际否定了中共的提案。关于国民大会,中共主张取消抗战前由国民党包办产生的国大代表,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和宪法草案,但遭到国民党方面的拒绝。关于受降问题,中共要求参加受降工作,重划受降地区,同样遭到国民党方面的拒绝。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同各党派、各界代表人物和外国友好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谈。宋庆龄、张澜、赫尔利、黄炎培、左舜生、傅斯年、王云五、章伯钧、柳亚子、王昆仑、张申府、屈武、侯外庐、沈钧儒、郭沫若、阳翰笙、史良、罗隆基等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周恩来以中共的正确主张和个人魅力,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活动。

月11日,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留在重庆继续谈判。10月12日,重庆《中央日报》、《大公报》、《新华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等报同时发表《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中央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纷纷发表社论,肯定重庆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10月17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重庆谈判的结果,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国民党再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但毛泽东告诫全党,成立了《双十协定》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如果国民党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

九三学社成立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则以极大的努力争取和平民主。这一政治格局,为各民主党派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和时机,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或积极整顿组织发表政见,或成立新的政党。

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1944年冬,在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废除国民党独裁统治,改变误国政策,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挽救国家危亡的背景下,重庆一批爱国忧时的文教、科技界人士,如许德珩、潘菽、黎锦熙、劳君展、涂长望、张雪岩、褚辅成、税西恒、梁希、黄国璋等人,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主张"团结民主,抗战到底",发扬五四反帝反封建精神,为实现人民民主与发展人民科学而奋斗。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3日,许德珩、吴藻溪、潘菽、黎锦熙、劳君展、涂长望等人,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战争的胜利、促进中国各方面力量联合建国和中国人民的民主幸福,将民主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学社,并成立筹备会,在重庆《新华日报》、《大公报》等报纸发表宣言。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褚辅成、许德珩、卢于道、黄国璋、税西恒、吴藻溪、张雪岩、潘菽、黎锦熙等50余人与会。会议公推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组成主席团。会议通过了《九三学社成立宣言》、《九三学社基本主张》、《九三学社对时局主张》等文件。大会选举王卓然、许德珩、严希纯、李士豪、吴藻溪、张西曼、张迦陵、张雪岩、孟宪章、涂长望、黄国璋、笪移今、彭饬三、税西恒、褚辅成、潘菽等16人为理事,选举卢于道、刘及辰、何鲁、陈剑鞘、侯外庐、梁希、詹熊来、黎锦熙等8人为监事。

《九三学社成立宣言》介绍了九三学社发起成立的缘起:"本学社发起于日寇败降,国际的民主胜利,与世界的和平奠基之日。"宣言深切表达了对国内纷乱舛错现状的忧时之感,强调在中国应实现和平团结,而和平团结之实现与否,端赖民主宪政之实施,故政治的民主与宪政之实施,实为救国要者;外交政策自应本独立自主精神,谋平衡的发展,于美、英、苏诸国,自不应畸重畸轻,有所偏倚。宣言号召本社同人,本五四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九三学社基本主张》提出了8项基本主张:(1)促进民主政治之实现,争取人民之基本自由;(2)从政治的民主化,谋军队的国家化,反对属于党派或私人的武力,根绝内战;(3)肃清贪污,反对官僚政治;(4)从速完成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生活及农村佃租关系;(5)建立以民生为主的经济制度,反对官僚买办资本及一切为私人或派系谋利益的经济关系;(6)学术思想之绝对自由,奖励科学研究,拒绝党化教育及思想统治;(7)积极的普及国民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民文化水准,反对迷信与复古运动;(8)加强同盟国家之团结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九三学社对时局主张》郑重提出:(1)要求国共两党军队,立即在东北、中原及中国任何一隅,无条件停止内战,一切问题,概以和平民主方式解决之;(2)无条件实现停战协定、政协协议、整军方案,为促进中国和平民主的唯一有效途径,任何党派不得有任何违反停战协定、政协协议与整军方案的行为;(3)请马歇尔元帅彻底实行调人责任,对两党争执,予以仲裁,立即实行全面停战。在中国政府未根据政协协议改组以前,美国政府勿予中国任何一党派以任何援助(包括借款及运输军队)。

九三学社成立后的最初阶段,中央机关设在重庆。1946年10月九三学社中央迁北平(今北京),在重庆、成都、上海、南京设有分社。当时共有社员50余人。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积极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1949年1月26日发表《九三学社拥护中共"五一"号召暨毛泽东八项主张的宣言》,响应毛泽东提出的8项和平主张。5月,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9月,选派正式代表许德珩、黎锦熙、袁翰青、吴藻溪、薛愚和候补代表叶丁易,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九三学社成为以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民主党派的重要一员。

中国对日受降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朱德总司令于1945年8月15日,致电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令其通令日军投降,并派代表静候我军受降。当天,蒋介石也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名义致电冈村宁次,令日军停止军事行动,静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命令。8月16日,国民政府派军令部长徐永昌赴菲律宾,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当天,蒋介石电令何应钦全权处理受降事宜。17日,联合国盟军最高统帅部发布第一号命令,规定在中国境内(东北除外)、台湾及北纬16度以北的法属印度支那境内日本高级指挥官以及所有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蒋介石投降;东北日军向苏联投降。

蒋介石出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的目的,反对和拒绝中共军队接受日军投降,从而使国民党军队垄断了对日军的投降。8月18日,蒋介石把中国战区分为15个受降区:(1)第一方面军受降主官卢汉,受降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日军投降代表为土桥勇逸,受降地点在河内;(2)第二方面军受降主官张发奎,受降广州、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地区,日军投降代表田中久一,受降地点在广州;(3)第七战区受降主官余汉谋,受降曲江、潮汕地区,日军投降代表田中久一,受降地点在汕头;(4)第四方面军受降主官王耀武,受降长沙、衡阳地区,日军投降代表坂西一良,受降地点在长沙;(5)第九战区受降主官薛岳,受降南昌、九江地区,日军投降代表笠原幸雄,受降地点在南昌;(6)第三战区受降主官顾祝同,受降杭州、厦门地区,日军投降代表松井太元郎,受降地点在杭州;(7)第三方面军受降主官汤恩伯,受降南京、上海地区,日军投降代表十川次郎、松井太久郎,受降地点分别为南京和上海;(8)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孙蔚如,受降武汉、沙市、宜昌地区,受降地点在汉口;(9)第十战区受降主官李品仙,受降徐州、安庆、蚌埠、海州地区,日军投降代表十月次郎,受降地点在徐州;(10)第十一战区受降主官孙连仲、李延年,受降平津、石家庄、保定、青岛、济南、德州地区,日军投降代表根本博、细川忠康,受降地点在北平和济南;(11)第一战区受降主官胡宗南,受降洛阳地区,日军投降代表鹰森孝,受降地点在洛阳;(12)第五战区受降主官刘峙,受降郑州、开封、新乡、南阳、襄樊地区,日军投降代表鹰森孝,受降地点郾城;(13)第二战区受降主官阎锡山,受降山西地区,日军投降代表澄田徕四郎,受降地点太原;(14)第十二战区受降主官傅作义,受降热察绥地区,日军投降代表根本博,受降地点归绥;(15)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受降主官陈仪,受降地点台北。关于香港地区日军受降,蒋介石于8月22日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身份致电麦克阿瑟,授予英军司令官接受香港日军投降的权限。这样,错过了使香港回归祖国的一次大好机会。日军投降总代表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中国战区受降主官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月19日,中美英苏盟国代表在马尼拉接受日本降使副总参谋长河边虎四郎签订的初步投降书,中国代表徐永昌参加了这一仪式。21日,日军乞降使节今井武夫一行8人飞抵芷江,将日军在华兵力配备地图呈献中国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25日,中国陆军总部发布《各部队分向各地受降地区重要城市挺进的命令》,计划将远在内地的26个中央军运往华北、华东和东北等地。8月27日,中国陆军总部副参谋长冷欣率员自芷江飞抵南京,设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南京前进指挥所。28日,冈村宁次率今井武夫拜会冷欣。冷欣要求冈村宁次合作,以便国民党军接收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武汉、青岛、广州等城市;冈村宁次则向冷欣建议利用投降的日军打共产党。29日,中国陆军总部奉蒋介石之命,将原属中国方面受降的香港及九龙两地日军投降改由英国接收,并授权英国海军少将哈考脱全权受降。

月2日上午9时,盟军受降典礼在日本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首先由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致词;接着,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裕仁和日本政府,日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先后签署投降书。麦克阿瑟代表同盟国签字后,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九国代表相继签字,中国代表为徐永昌上将,美国代表尼米兹海军上将,英国代表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代表杰列维亚科中将。全部典礼约30分钟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