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新潮涌动(1910-1919)
1978700000053

第53章 1918年(2)

年7月,孙中山为反对张勋勾结北洋军阀废弃《临时约法》、解散国会、复辟帝制的罪行,发起护法运动。8月,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大元帅,10日,护法军政府成立,护法运动正式开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段祺瑞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力主以北洋军的实力镇压南方的护法运动,以实现其武力统一全国的野心;而直系军阀头目、代总统冯国璋依靠英、美帝国主义支持,力图和平解决南、北问题,以同皖系对抗。在护法战争爆发后,直、皖矛盾日趋尖锐,冯国璋和段祺瑞形同水火。11月22日,冯国璋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段内阁第二次倒台。皖系为战胜南方,推倒冯国璋,一方面依靠日本大量贷款和军火援助,组织了一支"参战军",军事实力大为加强;另一方面,从政治上下手,力图通过新的国会选举,将政敌冯国璋赶下台,选举自己的领袖段祺瑞或能为皖系所用的人当总统,以全面把持中央政府军政大权。为达此目的,皖系军阀和依附皖系的官僚、政客在临时参议院召开前后,奔走联络,聚集力量,意在组成一个足以操纵新的国会选举的政治派别,于是,安福俱乐部应运而生。早在1917年8月,依附于皖系的政客王揖唐、曾毓隽等人就经常在北京宣武门内的安福胡同梁式堂的住宅(以下简称梁宅)聚会,开始时纯为俱乐部性质,下棋打牌,请宴召妓,无所不致,间或也交换政见。临时参议院成立,特别是《修正国会组织法》公布后,皖系官僚、政客愈聚愈多,谈论热点转向政治问题,尤以国会选举问题为谈论的中心。1918年3月6日,北京政府发布第二届参、众两院议员选举日期的命令,定于5月20日和6月10日举行众议院议员的初选和复选;6月20日举行参议院议员选举。3月7日晚,王揖唐、曾毓隽以及王印川、郑万瞻、刘恩格等人在梁宅开会,决定成立组织。由于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后,政党为政府所忌,洪宪帝制时的筹安会又为国人所诟骂,故此不以政党相标榜,而谓之俱乐部,即以所在胡同名称定名。8日,安福俱乐部正式成立,对外标榜"安国福民"之宗旨。不久又在太平湖清醇亲王府旧邸设立分部,故有时也称太平湖俱乐部。安福俱乐部也称安福系,因为它确实是一个政治派系,它有完整的组织系统:下设干事部、评议会、政务研究会。干事部由王揖唐任主任,下分文牍、交际、会计、庶务、游艺五课,其中以交际、会计两课为核心,分别由曾毓隽、王郅隆任常任干事。评议会会长为田应璜,副会长为吴文瀚、王印川。政务研究会会长为李盛铎,副会长为秦望澜、克希克图。安福俱乐部是一个为皖系军阀谋取派系和个人私利的军阀、官僚、政客的集合体,其前台首领为王揖唐,幕后总首领则为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徐曾向他的一个心腹透露过他组织安福俱乐部的目的:"余之设此部也,实欲置总统于余之腋下,置总理于余夹袋之中,将国中之大权,尽举而有之。天下督军从我者留,叛我者黜,惟余之马首是瞻,余所愿足耳。"有人问日:"此言诚壮,然能决部中人必为公用乎?"徐答日:"余持金钱以驱策之,不患彼辈不为我用。且彼辈所希望者富贵耳,利禄耳,余将使之尽满其欲,又何为不余是从耶?"恰在安福俱乐部成立后,由于北洋军在护法战争中取得一些军事上的胜利,皖系主战派重又得志,故冯国璋被迫于1918年3月23日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段派立即为操纵新的国会选举展开了紧张的活动。4月26日,曹锟、张怀芝、倪嗣冲发表联名通电,要求迅速召集新国会。5月4日,北京政府国务院通电否认临时参议院代行国会的一切职权。随即安福俱乐部在段祺瑞、徐树铮指挥下,又取得旧交通系首领梁士诒300万元巨款的援助,派员分赴各省,以政治胁迫、金钱贿买、伪造选票等非法方式,包办了各地的选举。徐树铮亲自拟定参、众两院议员候选人名单,以发密电方式,号令各省按照所拟名单进行选举。有的地区以每张400元、800元、1200元,甚至高达5000元的高价收买选票;有的地区以浮报选民数量来伪造选票,保证己派人物当选;有的地区令小学生停课一天,充当"选民",排队循环投票,每个小学生竞投票数次;有的地区甚至将不肯按指定名单投票的选民逮捕人狱。7月底选举结果揭晓,除两广、云、贵、川护法五省不承认新国会、未参加选举外,参加选举的共14省,选出参议员147名,众议员325名,两院合得472名,其中安福系384名,占总数的80%强,成为国会的唯一支配者。研究系一因在临时参议院议定国会议员选举法时与安福系有分歧,二因与冯国璋联系密切,支持冯当选大总统,故与皖系日趋不睦,在议员选举过程中,受到安福系的排挤。如研究系杨度用每张选票500元的高价,收买了45张选票,不料票箱打开后,许多选票上将杨度二字改写成"杨皮"、"杨之度"、"洋豆"、"羊豆"等等,废票占去30余张而未能当选。结果,研究系总共仅得20余议席,遭到惨败。8月12日,新国会在象坊桥众议院开会。开会期间,安福系议员每人发给津贴费300元。安福首领王揖唐、依附奉系军阀的奉籍议员刘恩格分别当选为众议院正、副议长,旧交通系首领梁士诒、朱启钤分别当选为参议院正、副议长。这一届国会,一般被称为新国会,而将1912年召开的第一届国会称为旧国会。又由于新国会是由安福系一手操办的,并占据绝对多数的议席,因此又被称为安福国会。安福国会是皖系军阀权力与金钱操纵下的御用机关,是段祺瑞假共和之名实行独裁的装饰品,不但与本来意义上的议会民主完全背道而驰,而且是对民主共和原则的践踏。

安福国会召开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选举大总统。皖系组织安福俱乐部操办国会选举最主要的政治目的就是把冯国璋赶下台。按照1913年10月《大总统选举法》的规定,大总统的任期为五年。袁世凯于1913年10月10日就任大总统,死后黎元洪继任,1917年7月黎去职,由冯国璋代理。因此,冯之任职到1918年10月9日即满法定期限,10月10日应为本届大总统任职之日。所以安福系大造舆论,必须尽速改选总统。冯国璋自知为皖系所不容,一再表示"决不再作冯妇",不愿再当总统。皖系本想推段祺瑞为大总统,但此时段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压力,不便直接登台:首先是皖系的卖国独裁政策激起各方反对,段祺瑞在全国人民眼中的形象已很不光彩,被看作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其次是直、皖两系矛盾日益尖锐,在前方的直系将领屡屡发出罢兵议和的通电,反对皖系的武力统一政策。如果安福系公然去冯选段,势必加深直、皖分裂,导致整个北洋系解体。同时,段祺瑞对西南护法各省用兵失利,武力统一政策破产,也使段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段知难而退,表示不但自己不任总统,而且为了避免北洋派分裂,可以陪冯国璋一起下台,放弃内阁总理的职位。在这种情势下,段祺瑞和皖系军阀、安福系政客共同议定,选举北洋派元老徐世昌为大总统。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随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成为袁的主要策士。后历任清朝军机大臣、巡警部尚书、东三省总督、邮传部尚书、皇族内阁协理大臣,并授体仁阁大学士。1914年袁世凯废弃国务院,改设政事堂,他为第一任国务卿。袁氏称帝时,封他为"嵩山四友"之一,可不对袁称臣。此人资历甚深,有丰富的官场政治经验,为人圆滑,处世八面玲珑,长于权术,善观风色。在直、皖对立和南北斗争中,他两面讨好,以"调和者"自居;对皖系不即不离,对直系暗表亲近,为直、皖两系均能接受之人。段祺瑞更以徐世昌为文人,不掌兵权,易于操纵,故决定推出徐做大总统。冯国璋在自己不能保住总统权位的情况下,也赞成徐世昌上台,以缓冲直、皖矛盾。此外,以梁士诒为首的旧交通系和研究系都与徐世昌有政治渊源,也倾向徐。9月4日,参、众两院议员举行总统选举会,共出席议员436人,徐世昌以425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10月10日,徐在怀仁堂宣誓就职。同日,徐发布命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务,而以钱能训代理。冯、段同时下野。冯返回河间老家休养,政治上完全失势。而段仍任参战督办,手中掌握着7支装备精良的参战军(后改为国防军、边防军);同时又控制着安福国会;内阁中也由皖系党羽占据重要职位,所以皖系仍能控制北京政局。

安福国会的召开和徐世昌当选大总统,遭到西南护法各省及直系军阀的后起之秀吴佩孚的反对。西南护法各省从"法统"观念出发,认为安福国会是在皖系军阀废弃《临时约法》、另组非法的临时参议院所修定的国会组织法和两院议员选举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是非法的;兼之其选举过程全被皖系权势和金钱所操纵,西南五省根本未参加选举,所以不承认安福国会。他们并不反对徐世昌个人,但也不承认他的由非法国会中产生的总统地位,而仍承认冯国璋的代理总统地位。吴佩孚由于反对皖系的武力统一政策,也与西南持一致立场,并致电徐世昌,力劝其不可就任大总统,又通电各省,主张另选总统。所以直、皖矛盾并未因冯国璋、段祺瑞同时下台而消弭,反而愈演愈烈,以致1920年7月,终于爆发了直、皖战争,结果直胜皖败。7月19日,段祺瑞通电下野,北京政府为直、奉两系(以直系为主)所控制。28日,北京政府免去段祺瑞本兼各职,29日,明令惩办徐树铮、曾毓隽等安福系十大祸首。8月3日,下令解散安福俱乐部,7日,通缉王揖唐及安福系其他重要分子。至此,安福系随着皖系军事上的失败而做鸟兽散。安福国会也在8月30日宣布闭会,只是由于徐世昌及署理国务总理靳云鹏与直系头目曹锟、吴佩孚搞了一笔政治交易,才未加诸。

中日军事协定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