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31日我在《文汇报》发表散文诗处女作《春节短歌》(三章),一晃半个世纪了。
想当年,正是柯蓝、郭风、李耕、刘湛秋的佳作,激起了一位复旦中文系二年级生的诗心。不过紧接着就是“大革文化命”的十年浩劫,让毕业后到了广西的我,除零星写点矿山题材外,几近搁笔。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我在80年代迎来了第一次创作高潮。《工人日报》(编辑岳建一)的大力扶持,《桂林日报》(编辑苏理立)为我开了八年的专栏,《广西文学》组织的侗乡采风,让我的诗情如火山喷发。1982年起我在广西总工会与《广西工人报》工作,对城市与社会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接触与了解。1985年相继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诗学会,1987年参与主持创办广西散文诗学会。1987年出版了我的第一部散文诗集《彩色的明信片》。后来出版的《爱之舟》《阳光与花朵》《抚摸世界》《烟火人间》《童心与父心》,都是这个时期的产品。
1988年8月调到《海口晚报》,我的散文诗同椰风海韵与建设热潮一起生长。在《海口晚报》开专栏,还得到了《新闻出版报》(编辑李建华)、《海南日报》《广州日报》和各种刊物的大力支持。我在1990年主持创建了海南省散文诗学会,同年当选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这个第二次创作高潮期,《椰城思绪》《在我心中散步》《敞开心扉》《淡淡有味》《椰岛踏歌行》《微笑是最好的美容》等散文诗集相继出版。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蔡旭散文诗选》,是我此前三十五年的选集。后来又出版了同名的中英文对照的简本。
从1995年到2002年,由于忙于报纸编务,我的散文诗写作处于实际上的沉寂期。2003年到2006年,也只有一些散章陆续发表。
第三次高潮从2007年底开始。这时我已从报社退休,虽然仍在工作,毕竟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星星·散文诗》相继成了主阵地。必须承认,2007年11月的中国散文诗诞生九十周年纪念与颁奖大会授予我“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称号,对我是极大的鼓舞。之后这些年,相继出版了散文诗集《熟悉的风景》《温暖的河流》《生活的炊烟》《顺流而下》(新世纪十年作品选)、《生活流》《沉淀物》《简单的生活》《伴着椰风轻唱》《蔡旭自选集——新作散文诗一百首》《大波微澜》。直至如今,这个高潮仍在延续,自感还保存着创作的动力、活力与潜力,仍可自信地自称“不退休散文诗人”。
至此,包括这本《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在我已出的三十三本著作中,散文诗集占了二十五本。目前仍有《散文诗创作手记》《散文诗的寓言》及近两年的作品正在整理、编选之中。五十年的不离不弃,散文诗对我的馈赠太丰了。
半个世纪的散文诗练习,让我对散文诗这种文体有了一些认识与主张。
我知道:散文诗是散文形式的诗。我提出:散文为体诗为魂。
我认为: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是“散文诗的三要素”。抒情是散文诗的基本职能。这决定了它本质上是诗。哲理是散文诗的灵魂。这决定了它的思想及其分量。内在音乐性是散文诗在语言上的特点。这是确认它是诗而不是散文的一个标签。
我赞成散文诗百花齐放,不同风格、不同路子、不同样式各显神通,齐放异彩。
赞成普及与提高并举,不反对用“易读易写”发动与推广,赞成靠多出精品扩大影响与提高档次。
在怎样出精品上,我认为精品并不由写多写少决定。精品不与多少成正比,也不与多少成反比。写得多也许不可能写得精,但也不排除其中也可以挑出佳作。“少而精”的大师名家已有范例,但“少而不精”的却更是多数。精品也不由写得快慢决定。“十年磨一剑”或“倚马可待”都有成功的例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采取“笨鸟多飞”的态度。
我支持散文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我觉得,不应排除“报告体散文诗”有成功的可能。既然散文与评论结合产生了杂文,散文与“报道”杂交产生了报告文学,戏剧与诗、与音乐结合产生了诗剧、音乐剧,更有散文与诗“混血”产生了散文诗本身。因此,一切试验都应该鼓励与支持。
几十年来,我很乐意进行散文诗的试验。喜欢用散文诗刻画人物,为大批平凡与非凡的人物塑像,丰富了散文诗的人物画廊。在90年代,曾把散文诗与杂文结合,出版了两本“杂感散文诗”集《淡淡有味》《微笑是最好的美容》。近年把散文诗与寓言杂交,试制了一批“寓言散文诗”。早年与近年都试制过“报告体散文诗”,以诗意与诗笔描述广阔的场景与丰富的画面,反映更复杂的事件与人物。
半个世纪以来,我的散文诗涉及的题材虽然广泛,但实际上只有三个字:“写生活”。写城市,写现实,写身边的人物与事物,阳光与阴影,欢乐与哀伤。我在实践中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诗意的提炼,深意的发掘,对现实生活的人性关怀,及深层次的生命思考。喜欢从细小处着手,从人的思想深处、灵魂深处,从事物的本质落脚,从简单的生活中发现深刻的哲理。我主张并践行“一读就懂,越想越深”,多用平静的口语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生活的诗意,力求用美好的情感与深邃的思索打动人心。我追求语言朴实、简洁,有内在的音乐美。与此同时,我注意对创作规律的追寻与经验的总结,以“创作手记”的形式记录创作的体会与感悟,进行自我指导与提高。
半个世纪以来,我的散文诗创作一直得到散文诗师友们的鼓励。近三十年前,柯蓝肯定说:“他在散文诗园地上的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收成,展示了独树一帜的风格。”郭风、李耕、耿林莽、许淇、刘湛秋、王宗仁、管用和、徐成淼、许敏歧、海梦、邹岳汉、秦兆基、陈志泽、严炎、田景丰、王幅明、张庆岭、王慧骐、蒋登科、冯明德、箫风、周庆荣、庄伟杰、崔国发、宓月等许许多多的老师与诗友给了我指导与帮助。据师友们说,我的散文诗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个人风格。肯定了拙作贴近生活,走城市新写实的路子,大大拓宽了散文诗的题材领域,也挑战了散文诗写作的难度。认为在场角度的写实性创作,对散文诗写作的丰富及可能非常有益。肯定了零距离地切入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是诗人抒情地吟唱社会与人生的艺术记录,也是长期以来对生活与现实的感悟与思考。
这本《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是我对半世纪的散文诗跋涉的一个回顾与小结。从我五十年、约三千章诗作、二十四本诗集里,选入了二百六十章作品。由于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过一本《蔡旭散文诗选》,较多地选入了1965年—2000年的作品,因此这本“五十年选”只录用前三十五年较有代表性的习作,而更侧重于选入新世纪,又主要是2008年—2014年的作品。
选本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十一辑:《起跑线》留下起步早期的足迹。《广西情》记录第二故乡的风情风貌。《市声录》是城市多侧面的实况转播。《人物廊》是对芸芸众生的肖像勾勒。《椰风吹》是对海南椰风海韵的吟唱。《故园梦》是对乡情亲情的深切倾诉。《简生活》是平凡日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心散步》是社会人生在心壁的回音。《师友们》铭记散文诗坛师友间的深情厚谊。《读天下》抒发走读名景胜迹的独特感怀。《诗寓言》寄托诗意之中的哲理。《附录》则是本人的著作目录与文学年表。
我特意为本书做了一个按年度编排的目录,置于附录。从中可发现我五十年跋涉的路程,顺流与曲折,丰年与歉收,坚守与变化,踏步与进展。沿着这条起伏的轨迹,也许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与把握一位散文诗人的整体面貌及不同时段的状况,对其成果与特色、经验与教训有更切合实际的认识。
我要感谢散文诗。正是它与我五十年相依相伴、不离不弃,才使我的生活得到充实,精神有所寄托,性情得到陶冶,人生更有价值。
感到惭愧的是,写了五十年,才拿出了这么一本不乏平庸之作的选本,对不起时代,对不起生活,对不起读者。
好在人还在,心不死。作为一个“不退休散文诗人”,我愿继续前行,与散文诗一起风雨同路,日夜兼程,为自己或有可能的突破与提高不懈地努力下去。
(2015年春,于珠海香洲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