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科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1983900000019

第19章 爱迪生(2)

不久,爱迪生就在铁路上当了电报员。这个工作需要经常上夜班,工作时间长达十二小时以上,但爱迪生仍利用白天的时间坚持研究电工学和做一些实验,每天睡觉时间很少。这样,有时难免在上夜班时偷着打个盹(dǔn)。可是局里有规定,为防止夜班电报员睡觉,要求他们每隔一小时给局里发一个信号。为了摆脱这种束缚,爱迪生日夜冥思苦想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实验,终于想出了办法。他将钟表同电报机联在一起,每过一个小时,钟表打点时,电报就会自动拍一个信号,这样他就可以安心睡觉了。

过了不久,这事便被局里查出来了。这个小小的创造,给他带来的不是奖励和支持,而是开除的处分。

从此,在美国境内,他开始了长达4年的流浪生活。

在这4年中,他换了10次工作,在每处呆的时间都不长。

他依然保留着多年养成的良好习惯:一有钱就买书,有了时间就读书。但他仍然不能放弃自己喜欢的化学试验——这常常招致他上司的不满,因而多次被解雇(ɡù)。

爱迪生并不懊悔。他坚持自学,几年间,已熟练地掌握了所有电信技术,从中也得到不少乐趣。

他刚到墨菲斯电信局时,正赶上该电信局和圣路易电信局进行快速收发报比赛。墨菲斯的电信技师们见爱迪生年纪不大,想让他出出洋相,便怂恿怂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他:

“爱迪生,你年轻有为,打头阵吧。”

他们以为爱迪生一定会怯(qiè)阵。没想到,爱迪生不加思索就同意了。

圣路易电信局要先声夺人,派出了发报最快的技师打头阵,一开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出讯号。那速度实在快,连墨菲斯最老练的技师也为之一惊,大家都以为爱迪生很快就要败下阵来。

爱迪生却不慌不忙,对方发报越快,他越沉着,倒是他的同事们看得提心吊胆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手心里攥着一把冷汗。

轮到爱迪生发报时,同事们都要代替他,让他休息。他却说:

“我不累,让我来。”

只见他的手指在电键上下飞舞,讯号准确而迅捷(jié)地传出去。在场的技师们从未见过有人能这样快速发报,都惊叹不已。

在墨菲斯,爱迪生受到同事们的敬重,但也没能工作太久。

那时,他正琢(zuó)磨如何能在一条线路上同时发出两种讯号。他请求局长给他安排从事这项研究的时间,局长却认为他异想天开,不务正业,反而将他免职了。之后,他又辗转换了几个工作,都是因为实验而导致的“恶果”。

经过几个月废寝忘食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的工作,爱迪生试制成一台自动投票记录机。为了制造这台机器,他几乎花掉了全部的工资。

爱迪生满怀希望地去了华盛顿,请求议会采用他的发明。

议会主席是个大胡子绅士,他在大厅里接待了爱迪生。爱迪生兴致勃勃地对主席说:“只要用这种自动机器,议员们只要按按电纽,就可以把议会表决的票数统计出来。”

令爱迪生想不到的是,议会主席听完介绍竟嘲笑地说:“小伙子,世界上的发明,我们最不喜欢的就是你发明的这个玩意儿!”

爱迪生一脸迷惑不解的样子,想问个究竟,却被赶了出来。他后来才知道原来议长在议会中属于少数派,少数派正是通过拖延时间来阻止正确议案的通过,而他发明的这架机器却要使他们的法宝失去作用,这种发明,他们怎么能够接受呢?

终于,爱迪生从失败当中悟(wù)出一个道理:要花精力去发明对大众有用的东西。

回到波士顿后,爱迪生辞去了原先的工作,决定专心来搞有实用价值的发明。他是一个电报员,首先想到的就是改革电报机。

爱迪生一贫如洗,只好借了800元钱,从事起他的研究工作。他一心搞实验,有时一连几天不出门,饿了啃几片面包,渴了喝点清水。

朋友亚当斯好久没有看见爱迪生,觉得奇怪。一天,他去爱迪生的住所找他,却发现屋子里乱遭遭的像个鸡窝,他找了半天,才在一架古怪的机器后面发现了爱迪生。看见爱迪生满脸油灰的样子,亚当斯笑了:“你又在搞什么新鲜玩意儿呢?”

“二重发报机。”

“怎么样,快成功了吗?”朋友关切地问。

“还不行。不过,要是不成功,我决不踏出房门半步!”

“你又何必自找苦吃呢?”亚当斯劝慰说。

爱迪生坚持地回答:“亲爱的亚当斯,我一定要发明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我认为,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最好的贡献就是造福大众。”

听了爱迪生的话,亚当斯深受感动。他深信爱迪生虽处逆境,但总有一天他会成功的。

不久,爱迪生将借来的钱花光了,二重发报机还未试制成功。债主纷纷来讨债。亚当斯怕爱迪生被送上法庭,悄悄地将爱迪生送到了纽约。

到了纽约,身无分文的爱迪生又四处打听哪里能找到工作。第二天,他从报纸上看到一份招聘(pìn)电报师的广告。他去应聘,很顺利地便成了这家公司的雇(ɡù)员,并约定当晚上班。

爱迪生准时来到了电报室,却偶然听到了电报机发出一种不正常的声音。爱迪生知道机器马上就要出故障。果不出所料,五分钟后,一声怪响,机器停止了工作,一切信号都停止了。

当时,公司电报技师已下班,只有那个电报员值班。总经理进来,看见机器坏了,脸色一下子变了。此时的信息正关系着公司的生死存亡,电报技师不在,这可如何是好?

总经理急得团团转,公司的命运可全在这电报机上呀。突然,他看见新来的电报师在注视着电报机。总经理一点不了解这个新来的电报师的技术水平,但万般无奈之下,只有让他试试看了。

于是总经理问爱迪生:“你能够马上修好它吗?”

爱迪生毫不迟疑地回答:“能!”

“下次通报时间离现在只有十分钟了,你能够在十分钟内修好吗?”总经理一脸焦急的样子。

“可以。”爱迪生自信地回答。

总经理像遇到了救命恩人一般,一把拉住爱迪生的手:“公司的存亡,全靠你了!”

只见爱迪生不慌不忙,拆开电报机,开始检修。爱迪生已同电报机打了不少年的交道,熟知电报机的结构和原理,这么点儿小故障算得了什么。

总经理紧张地看着手表,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当分针刚刚走过八分钟的时候,电报机就恢复了正常的响声。

总经理几乎不敢相信,又惊又喜,握住爱迪生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第二天,爱迪生就被提升为总电报技师,工资比原先高了好几倍。

但是,他在这个待遇丰厚的职位上并没有工作多久。第二年,他主动辞职了。

他和一位同事创办了一家公司,承办私设电信线工程。

应该说,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但爱迪生不久又同合伙人分道扬镳分道扬镳(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公司解散了。

他用分到的一笔钱建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从早到晚,他埋头工作——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构想而工作。

不久,他发明了爱迪生万能印刷机。这种印刷机,精良实用,操作简便,在它诞生后的近百年间,一直被广泛使用,可见其性能之佳。

西部联合公司总裁勒佛兹先生独具慧眼,最早看出万能印刷机的价值。他找到爱迪生,要求将这种印刷机的专利卖给他。他豪爽地说:

“价钱由您定好了。”

爱迪生一辈子不会做生意,也从不能比较准确地估量自己发明的价值,年轻时就更不行了。

他想,材料费、制作费、专利许可证费,再加上自己花费的时间和心血,应当值5000元;他又想,5000元可能太多了,那么要3000元吧。

他正犹豫着,勒佛兹先生开口了:

“4万元,可以吗?”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

“4万?”

“如果你认为合适,立即成交。”

爱迪生又像是在做梦。

“好,好,就这样。”

4万元,奠定了爱迪生以后成为大发明家的经济基础。

爱迪生用这一大笔钱在新泽西州建立了“发明工厂”,他亲自担任电气工程师。另外,他还还清了在波士顿欠的债。他的发明生涯历尽千辛万苦,从这时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1871年圣诞节,24岁的爱迪生结了婚。据说,结婚那天他因为埋头实验,把举行婚礼的时间都忘了。

也是在这个时期,从休伦港家中来了一封电报:妈妈去世了。

爱迪生在妈妈的墓碑前暗暗地发誓:一定要再发明些大众需要的东西,来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

妈妈对爱迪生的期望没有落空。1872年到1875年短短几年中,爱迪生经常是睡在实验室里,很少回家,废寝忘食地工作,先后发明了自动电报机、四重发报机,还和别人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英文打字机。

1876年,爱迪生卖掉了自己的工厂。原来的工厂太小,只适合生产,作为一个实验室它是不合格的。现在爱迪生有了钱,他就在纽约郊区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实验室——门罗公园。这里环境优美、宁静,最适合搞实验了。爱迪生对电话机的改造,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后来又有了留声机和电灯的发明。门罗公园因此而名扬世界。

爱迪生早就因为他一项又一项的发明而成为名人了。因此门罗公园常吸引一些记者来访。

一次,一位记者来门罗公园,他记录了爱迪生一天的生活。回去他在日记中写道:爱迪生是一位优秀的电工……他为我准备的饮食是茶水和欠火候的火腿肠……

爱迪生一向不讲究生活,难怪人家记者这么写。然而,爱迪生却不服气,不客气地对大家说:“那个记者来门罗公园看我的时候,穿着破旧肮脏,尤其是他那顶帽子,就像是刚从汤锅里取出来的。”

“哦,原来是这样。这回可有人跟我们的大发明家一比了。”大家哈哈地笑了起来。

爱迪生虽然被人尊称为“本世纪魔术师”、“发明大王”,声誉极高,为人却朴实无华,没有任何架子。他不善言谈,平生最讨厌发表演说,也讨厌穿新衣服。

他平时只穿衬衫,不系领带,套一件旧西装,外面再穿一件工作服。即便一些政界要人来研究所参观,他也不肯更换服装。哪怕夫人让他换一件新衬衫,他也会像孩子一样逃走。

1889年,法国巴黎举办规模空前的世界博览会。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为这次盛会建立的。

博览会上,爱迪生的发明占美国馆的三分之一。法国政府满怀敬意,专门向爱迪生发出请柬。

在夫人和大女儿的热心监督下,爱迪生脱下常年不变的破旧衣裳,换上了新礼服。

在欧洲,他受到盛况空前的热情欢迎,获得了极大的荣誉。

人们请他演讲时,他不舒服。当意识到自己着一身新装时,他不舒服。礼服在身,他总觉得自己被套在一个坚硬冰冷的铁壳子里,举手投足都不方便,仿佛是个囚徒,他恨不得立刻从铁壳子里挣脱出来。可是,在欧洲上流社会中,非常讲究礼仪,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都有严格规定。作为人人瞩(zhǔ)目的美国来客,他只能入境随俗。

从欧洲返回西·奥伦治,一踏进家门,他便迫不及待地脱下礼服,胡乱丢在地板上,长吁一口气:

“算我走运,没被它憋(biē)死!夫人,请把我的衣服找出来,快!”

他瞧着地板上的礼服,又想起一路被它虐(nüè)待的惨状,狠狠地踢了一脚,这还不解气,又跑去找来钉子、锤子,“咚咚咚”,将上装钉在墙上,自言自语说:

“你让我吃足了苦头,现在我也给你点儿苦头尝尝吧!”

夫人站在一旁,望望他,望望钉在墙上的礼服,只能摇头苦笑。

爱迪生成名之后,许多人都打听他搞发明的秘诀。他总是笑而不答。

爱迪生的晚年是在炮声中开始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爱迪生是一个讨厌战争的人,他希望世界尽快变得和平起来。

早在1884年,爱迪生就离开了门罗公园,在西奥伦治市郊再建了一个家园。那时他第一位妻子去世了。人们劝他又娶了一位同样善良的妻子。为了不再勾起对旧时回忆,他们搬了新家。

1929年5月30日,在亚特兰大,胡佛总统亲自主持电灯发明50周年庆祝大会。世界各国政界要人及学者专家纷纷致电祝贺。美国邮局发行了印有灯泡的纪念邮票。当时在南极探险的巴德少将,在旗帜上写下爱迪生的名字,竖立在南极的土地上。亚特兰大灯火通明,彻夜不熄。

兴奋和疲惫使爱迪生糖尿病复发。那年冬天,他又患了严重的肺炎。后来虽然康复,身体却日渐衰弱了。

此时的他仍不肯放弃工作。次年7月,他去加州的橡(xiànɡ)胶栽培试验场,他选定的品种经多年培育,已经蔚(wèi)然成林。他对试验场的职工们说:

“再过5年,美国所需要的橡胶,就不必从国外进口了。”

可惜的是,他没能看到那一天。

1931年8月1日,他在研究所工作时,突然晕倒在地。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一生勤奋不懈、意志坚强的大发明家不幸辞世,终年84岁。

3天后的傍晚,在西·奥伦治他家的一棵大橡树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胡佛总统泪流满面,在悼词中说:

“全世界的人,承受着这位发明家的遗产,并永远承受他的恩惠。”

当晚,全美国所有的电灯一齐熄灭,1分钟后复明。这时,在西·奥伦治,正隆重举行爱迪生的葬礼。熄灯1分钟,为着让人们记住,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给地球的黑夜带来光明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