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1984000000013

第13章 孔子(3)

但政坛上的兴亡盛衰,本来就是变幻无常,在定公即位的第五年,季平子逝世,他的儿子季桓子嗣(sì)立,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后,大权却旁落在陪臣阳虎的手里。

阳虎囚禁了季桓子,专横国政,叛离正道,孔子看到这种情形,非常痛心,所以也就不求仕官,专心教育子弟,因之,弟子更趋众多,自远方慕名来求教的人非常的多。

阳虎也听说孔子声望很高,便想拉拢孔子来壮大自己的声势。

有一天,阳虎派人到孔子那儿,把自己要和孔子见面谈谈的希望传达给他。

但孔子一向看不惯阳虎这个人,所以没有答应和他见面。

阳虎后来就派人送给孔子一只猪,因为他想,这样一来孔子总不好意思不答谢他的;孔子一来答谢他,自然就可以见到面了。

孔子受到阳虎的馈赠,的确的些伤脑筋,他知道阳虎的企图企图:图谋;打算。,不愿意去见他;但受了人家的馈赠馈赠(zènɡ):赠送(礼品)。,又不能不去答礼。

于是,孔子想了个办法,选择阳虎不在家的时候才去拜访。

先让弟子去探听清楚,知道阳虎的确不在家时,孔子才乘马车去阳家答礼。不巧的是,在孔子回来的时候,却在路上碰到了阳虎。

孔子向阳虎道谢,阳虎说:“来,来,请到舍下谈谈吧!”

孔子推辞不得,只好又到阳虎的家。

在阳家,主客坐定后,阳虎开口问孔子说:

“像您这样满腹经纶满腹经纶:比喻人很有政治才能,也比喻很有才学。,一表人才,却不想拯救国家的乱局,岂不是违反仁道?”

孔子回答说:“是的,这是不合乎人道的。”

阳虎又进一步说:

“想从政而不能把握时机,能够说是‘知’吗?”

孔子不想同他多辩论,坦直地说:“不能。”

阳虎接着又说:

“光阴如日夜飞逝,时间是不会等待我们的,把握机会来参加我们的阵容吧!”

“我并不是不想做事,以后有机会我会试试的。”

原来孔子并不是不想从政,只是不愿意为阳虎做事而已。但经阳虎坚决的邀请,孔子想,要使鲁国政事有所振作,自己必须出来贡献一点力量。

不料,在孔子想出仕(shì)而未出仕的这段时间里,阳虎因谋害季桓子,计不得逞(chěnɡ),事情败露后,季桓子联合孟孙氏,和阳氏展开战斗。双方战得死去活来,最后阳虎战力不支,败下阵来。阳虎仅保得一命,逃到齐国去了。

阳虎的垮台,是鲁国重新振作的大好时机。鲁国三家对自己以往的专横,做了一番检讨,他们一致认为政治是需要改革的。季桓子向往孔子的为人已久,尤其重视孔子的学识和道德,于是就请孔子出来从政。

先是做地方首长中都宰。于是,身怀经世之才而始终未能从政的孔子,在贫居不仕14年之后,终于有了实践自己愿望的机会。

孔子上任之前,带了子贡、颜回等几个弟子先去察看民情。中都城外一片凄凉:田园荒芜,杂草丛生,逃荒要饭的饥民成群,路旁饿死鬼的白骨成堆,好不悲惨哪!孔子双眉紧锁,不忍去看。

走进中都城内,城墙四处倒塌,所谓的中都城原来不过是一个较大的集镇,房屋矮小破旧,街道狭窄泥泞。街上游民三三两两,乞丐成帮成群。

孔子又用几天功夫访问了三老、乡绅(shēn)和当地名流,了解中都情况,探询各方意见。通过调查和访问,孔子开始坐下来制订治理的方案、措施。

孔子首先对几个弟子做了人事安排:派曾皙(xī`)(点)管理钱财粮谷,闵(mǐn)损管理司法刑名,颜回管理文书,子贡管理文教。同时,把原来的书吏差役叫到一起,告诉他们:全体留用不动,一个月后,办事认真公正,为人廉洁廉洁(lián):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可靠的留下,懒惰怠(dài)工,贪赃枉法贪赃枉法:贪污,并歪曲和破坏法律。的除名。

一天,孔子召颜回、子贡等弟子一起谈谈想法和建议。

颜回说:“听说过去的中都是一个繁华富庶的城邑(yì),万没有料到今天的中都城竟衰败到如此地步。”

“是啊!”子贡说,“游民多,乞丐多,盗贼多,社会风气败坏。”

“根据这次察访,问题确是不少,富人奢侈浪费,商人欺诈,女人失节,真乃百废待兴百废待兴: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呢!”闵损说。

颜回问道:“不知夫子准备如何使中都城百废俱兴?”

孔子胸有成竹地说:“我考虑了6个方面的措施:一、发动全邑农民,加固堤防,开渠凿井,预防水旱灾害。二、设立大小工场作坊,安置无业游民和乞丐入场作工,每天付给报酬,工作出色的可以多给报酬,提升头目。三、以仁德教民,改良地方风气,组织人员到民间挨门挨户劝导,讲仁、讲义、讲礼、讲德、讲居家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ɡōnɡ)夫唱妇随。男子要孝,女子要贞节,让百姓都知道用孝亲睦家族的道理。劝导工商小贩生意买卖要诚实,要求役(yì)吏要忠于职守,取信于民,更不准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四、提倡节俭,要求衙署役吏一律穿布衣,戴布帽;出外步行,不用车马;以素食为主,限定每月鱼肉荤素的数量。六、在全邑(yì)四乡添设乡校,让少年一律入校读书;补助教师俸(fènɡ)粟。……”

孔子拨乱反正的这一套措施在中都实行了一年,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中都迅速从百废待兴,发展到百业兴旺,百姓过上了温饱的日子。而且市场买卖公平,童叟(sǒu)无欺,社会治安改善,人们懂礼仪,知廉耻,上敬老,下爱幼,男女分道走路,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路不拾遗: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拾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的社会风气。周围的邻国听到、见到中都改变了模样,纷纷前来参观,中都大治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华夏各地。

一天。孔子正在和学生商讨治理中都的办法。忽听差役喊道:“主公有令。”孔子慌忙起身,从差役手中接过一块黄绢。展开一看,上面工工整整写着两行大字:“孔卿:治理中都,一年于兹(zī),政绩卓著,寡人欲委以重任。着即返都城,速速勿误。”

孔子喜出望外,当即安排了一下,便命整理书简,收拾行装,要在第二天一早启程,返回曲阜(fù)。

那一天晚上,孔子兴奋不已。看来,报效国家,恢复周礼,指日可待了。他思前想后,辗转反侧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很晚才入睡。

孔子醒来,天已大亮。他赶紧起床,走出屋子,只见大门外男女老少黑压压一片。聚集在门外的有富商、乡绅和黎民百姓,见孔子出来,有的涕泣挽留,有的手里拿着一篮鸡蛋,有的抱着一筐大红枣,还有的捧着丝织品、青铜器。他们你推我挤的往前拥,争着要给孔子送礼物。

孔子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站在台阶上不知如何是好。一会儿。他觉得心头一阵酸楚,两行热泪从眼眶中溢出。

回到都城,孔子马上进宫见鲁定公。

鲁定公满脸堆笑,道:“夫子不负寡(ɡuǎ)人厚望,一年的时间里,果然把中都治理得有条有理。可喜可贺!”

孔子说:“孔丘别无他长,只不过按照周公的礼治,做了一点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事而已。”

鲁定公用探询的口气问道:“如果用你治理中都的一套办法来治理鲁国,怎么样呢?”

孔子一年中治理中都取得的成绩使他充满信心。他回答说:“用来治理天下也可以吧。何止是一个鲁国!”

鲁定公高兴地说:“夫子有如此信心,太好了。寡人想委任你出任中央政权的小司空,不知夫子意下如何?”小司空是主管国家最高建筑工程的长官司空的副职。

孔子满口答应说:“孔丘定当配合司空大人,尽心竭(jié)力,报效主公。”

孔子担任小司空的时间极短。还来不及在小司空的职位上施展他的才干,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52岁那年,鲁定公又把他升为大司寇(kòu)。大司寇是鲁国最高司法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司法部长。大司寇跟司徒、司马、司空三卿并列,位同卿大夫。一个非贵族出身的人,提升为卿(qīnɡ)大夫之职,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孔子对于政治是很有自信的,他曾说:

“让我当政三年,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富裕(yù)康荣。”

事实上,孔子自51岁至54岁三年间的从政,就把鲁国改革得差不多了。

眼见鲁国的繁荣,接壤的齐国开始担心起来。景公采用献美人的计策离间孔子与定公,定公沉醉于这些女乐,对于政事已三天不闻不问了。

孔子失望透了,便带着弟子们离开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往哪里去呢?他选择了卫国。卫国当时局势比较稳定,另一方面卫君宠臣弥子瑕是子路的连襟,到卫国去也有个照应,或许还能有用武之地呢!

朝行暮(mù)宿,辛苦劳顿,孔子一行来到卫国的国都帝丘(今河南淮阳县),暂住在弥(mí)子瑕(xiá)家里。过了些天,卫灵公接见了孔子。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当司寇时年俸是多少,孔子回答说:“俸(fènɡ)粟六万斗。”

卫灵公也照此给他六万。一年俸粟六万斗在当时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足以保证孔子一行生活之需。在卫期间,孔子与卫大夫公叔戍(shù)父子有些来往,公叔戍曾向孔子的学生请教过有关丧礼方面的知识。后来卫灵公因夫人南子与公叔戍之间的矛盾而驱逐公叔戍及其同党,公叔戍逃到采邑(yì)蒲发动叛乱,有人诬告孔子与公叔氏有勾结,灵公就派一个叫公孙余假的人跟着孔子,名义是当招待,实际上是监视孔子。日子长了,孔子发现了,觉得在这里也很难有所作为,便带着学生离开帝丘,到陈国去。随同孔子离开卫国的,除从鲁国带来的学生外,还有一名叫公良孺(rú)的贵族青年,带了五辆私车相随。

齐国晏婴去世后,齐国没有了治国的人才,渐渐衰落下去。眼看鲁国一天天强盛,齐景公很不放心,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还是那个会出坏主意的黎鉏(jǔ)又献一计,他说:“鲁定公起用孔丘是想恢复自己的势力,季桓子是想利用孔丘来安定混乱的局面,一旦目的达到,他们就会对孔丘冷淡的。现在这个机会来了,我们只要能离间鲁定公、季桓子和孔丘的关系,把孔丘赶下台,鲁国就好办了。”

齐景公得知鲁定公和季桓子喜好音乐和歌舞,于是选了16岁能歌善舞的齐国美女和120匹良马送给鲁国,名为亲善,意在离间,使者让美女、良马停在曲阜的南门外,独自一人悄悄地进城去拜见鲁定公和季桓子。齐使说:“我们国君为了两国修好,派我送来16名美女,120匹良马,现已停在南门之外。闻听贵国孔大司寇是反对声色的,所以不敢贸(mào)然带进城来,特来报您知道,请示如何是好?”

鲁定公派季桓子到南门外一看,16名美妇打扮得十分妖艳,个个能歌善舞,非常迷人。120匹骏马都配着鲜亮夺目的鞍鞯(jiān)。季桓子看后就迎回宫中。此后,鲁定公在季桓子陪同下,连日观赏齐女歌舞,沉迷酒色,不理政事。孔子起而反对,鲁定公很生气,君臣关系进一步疏远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等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生气,觉得为这等人谋划实在是白费心思,于是要求孔子离开鲁国。

离开自己的父母之邦,总有很多难割难舍的眷恋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与期待。这时鲁国举行郊祭,孔子以大夫的身份参加。按当时的礼节,祭祀完毕后,国君要把祭(jì)肉分给大夫,以示亲善。但这次,为孔子赶车的颜刻过去曾经随同阳虎的部队在这里打过仗,他用鞭子指着匡墙上的一个缺口说:“那年在这里打仗,我就是打开这个缺口冲进去的。”

谁知颜刻这一句话,给孔子一行带来了一场麻烦。原来阳虎从前在匡城作战时,对这里的老百姓有过暴行,匡城的百姓都恨他。偏偏孔子的长相又有点像阳虎,他们一路过此地,早已引起当地人的怀疑,颜刻那句话被匡人听到后,匡人误把孔子当作阳虎,报告给邑主匡简子。匡简子立即带领甲士追捕,把孔子一伙围了起来。

从帝丘出发时,颜回掉了队,这时才赶上来。孔子见颜回来了,非常高兴,心想:我被围困在这里,颜回还往包围圈里钻,真是一个好学生啊!于是,开玩笑地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

颜回笑着回答:“老师还活在世上,我哪敢死呢?”

围着他们的匡人,见他们师徒这么相亲相敬,不像是坏人,便没有对他们动武。但一连围了五天五夜。孔子心里非常焦急,为稳定情绪,孔子不时地抚琴、颂诗,有时还和学生谈论礼乐,借以缓和大家的情绪。

匡简子经过几天观察了解,觉得把他们这些人当成阳虎一伙缺少根据,而他们中这位受尊敬的老人很有礼乐修养,不像阳虎那副强人面孔,于是就把他们放了。

孔子等人获释后,仓卒仓卒:匆忙。上路,打算到附近卫国边境稍作休整。

不料在途经蒲邑时又遭蒲人拦截。当时,公孙戍被卫灵公驱逐后,逃到这里策动叛乱,听说孔子路过,就试图胁迫孔子参加,利用孔子的声望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公孙戍的无理激怒了刚跟随孔子的公良孺,这位贤良而又刚勇的青年按捺不住,气愤地喊到:“我们刚刚死里逃生,到这里又遭难,与其再遭难,宁可拼战而死!”他率领自己的五车之众同蒲人拼杀起来,子路和其他学生也合力助战。

经过一番较量,虽无法突围,但公孙戍也无可奈何,感到留下这伙人麻烦更大,可又怕他们回卫都通报情况,于是建议讲和,答应放行,条件是不得返回帝丘。孔子表示同意,双方举行了盟誓。刚一离开蒲城,孔子就吩咐大家调转方向,直奔卫都帝丘。子路奇怪地问:“刚刚订立的盟誓,难道转眼就可以违反吗?”

孔子说:“那是强迫之盟,算不得数,神灵是不会听的。”

卫灵公听到孔子等人归来的消息十分高兴,尤其是他们对待公孙戍的态度也使他解除了对孔子的怀疑,所以亲自到城外迎接,恢复对孔子的一切待遇。

为了进一步试探孔子,卫灵公与自己的夫人南子商量。南子是宋人,婚前与宋公子朝有私情而受人讥讽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但她为人聪慧机敏,年轻美貌,深受卫灵公宠爱,对朝政有很大的影响力。卫灵公说:“我想以你的名义邀请孔丘,看他来不来。如果他肯来,说明他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如果不来,就说明他不好接近。今后怎么对待他我心中就有数了。”

南子是当时有名的时髦女人,她给孔子下了请贴,大意是:来自四方尊贵的客人,凡是看得起我们国君要与他结交的,都一定会来看看我。我也很希望见到先生,敬请光临。

其实不用南子请,孔子也已经进行活动了。这次返回卫国,孔子希望借卫灵公态度转变之机,争取卫国的大力支持,以便在卫国立住脚并有所作为。他已经与卫宠臣弥子瑕(xiá)打过招呼,希望能够结识南子。南子发出请帖,正中孔子下怀,他立刻进宫,向南子施礼,南子于帐内答礼。

事后,孔子向学生们介绍会见情况,称南子见面时能以礼相待。子路等不以为然,认为老师这样兴冲冲地去会见这样一位有名的风流女子,有失体面。孔子急得冲天发誓:“我如果有不当之处,老天会厌弃我的!”

会见是有益的,孔子等人进一步开展同卫国上层人士的交往,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他的一些学生相继被委以重任。子路做了蒲邑(yì)宰,高柴任士师。但孔子始终未能担任具体职务,只是作为顾问,有时被卫灵公召去陪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