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宦经》
1992800000002

第2章 对时势有清醒的认识,是做官的第一要务

为官必明势也。

做官一定要明了时势。

封建专制时代,时势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官场产生莫大的冲击,官场中人只有明了时势,才能应变有术,做出“正确”的决断。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为官者若是逆流而动,他的下场就不妙了。为官首先要体察大局,如此才不会犯下大错;对时势有清醒的认识,是为官的第一要务。

解除隐忧的徐铉

徐铉是南唐后主李煜手下的忠臣,他曾多次直谏李煜远离小人,励精图志。李煜曾派他到宋朝求和,他便进言说:

“宋室早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我朝一再退让,本是不该,今番求和,也只能是喘息一时。为长久计,陛下当立足一战。”李煜不听,徐铉空有报国之志,也只能徒然叹息了。

南唐灭亡之时,徐铉和李煜一起被俘。宋太祖赵匡胤一见徐铉,气不打一处来,他严厉地指责他说:

“你屡劝李煜顽抗,不识时务,你可知会有今天吗?如你早劝李煜投降,事情也不会到了这个地步,兵士也少有死伤,你和天朝为敌,今可知罪?”

徐铉抱定殉国之心,反驳道:

“臣为唐臣,为国效力是很自然的事,臣何罪之有?我恨不能保家卫国,令我主蒙羞,今日一死,也是应该。你不要多说了,快快动手吧!”

赵匡胤见他正气凛然,心生敬意,他不仅没杀他,还好言安抚,让他在宋朝任职,且对他说:

“忠臣之义,朕今日尽见了。所谓四海一家,你为大宋尽力,应当同对李氏一样,你就安心做事吧。”

徐铉自此一心效忠宋室,兢兢业业,从无半点差错。

宋太宗登基后,李煜在他四十二岁的生日之际,抚今追昔,大发感慨,信笔写成了他的那首千古名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桥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赵光义见词大怒,他不能容忍一个亡国之君如此深情地思念故国,为免后患,他当晚便派人毒死李煜。

宋太宗为了掩人耳目,待李煜一死,他便赠李煜太师衔,追封其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北邙山。

在商议由何人撰写墓志铭时,徐铉的一个仇家便向宋太宗建议说:

“徐铉乃吴王旧臣,他对吴王的事知之甚详,此事非他莫属。”

宋太宗准奏,徐铉领命后却倒吸口凉气。他对自己的家人说:

“这是有人要害我啊,此计可谓毒辣至极了。”

家人不解,对徐铉说:

“皇上命你撰文,分明是对你的信任,怎会是祸事呢?”徐铉连声叹息说:

“你们知道什么?我乃唐之旧臣,贬责先主,就是以臣斥君、以下犯上,有违纲纪不说,也为人所不耻。我今日身为宋臣,若是称颂先主,皇上和群臣自不能容我。这事我说好不行,说坏也不可,荐举我的人成心害我致此,哪里是什么好事呢?”

徐铉既知利害,随后便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他直接面见宋太宗,诚恳道:

“臣一生忠义,不敢怀私。陛下若能体谅臣的难处,请允许臣保留一点对故主的情义,否则臣不敢从命。”

宋太宗怜其有情有义,遂答应了他的请求。徐铉解除了隐忧,于是如实写就了《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对李煜作了中肯的评价。后来果然有人指责徐铉的墓志铭有溢美之词,只因徐铉防范在先,宋太宗才没有深究此事,徐铉仇家的图谋自然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