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即得焉。
舍弃即是获得。
想要获得什么,终要舍弃些什么,只想获得而不愿舍弃是不可能的。有得有失是人生的常态,不付出代价,就得不到任何收获了。攘除灾祸是人生的大事,为此舍弃些致祸的东西,本不足惜。人不能只看到利益,而看不到利益背后的灾祸,在此舍弃利益,便是获得了吉祥。
马援的回绝
东汉时的名臣马援12岁便成为孤儿,受尽了苦难。马援的哥哥马况见弟弟少有大志,便时常鼓励他干大事。马况曾对弟弟说:
“你是志向不凡的人,将来要投效明主,切不可贪图小利而为奸小所用。你是个容易冲动的人,在此一定要谨慎啊。”
马援长大后做了郡督邮。一次,马援押送一位囚犯到司命府,途中囚犯向他叙说了自己的冤情,涕泪横流。马援同情他的不幸遭遇,竟私下将他放跑,自己也随后逃亡。
马援逃到北地郡,在当地放牧牲畜为生。人们渐渐知道了他的义举,十分崇拜他,许多人都归附了他。
马援渐渐富足起来,有牛、马、羊数千头,粮食数万斛。一日,马援把手下的兄弟和朋友召集一处,对他们说:
“人在富贵的时候,就要赈济穷人,否则仅是一个守财奴而已。我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义字,财产岂能独吞呢?”
他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散给众人,自己只要了羊皮大衣和皮裤。王莽新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群雄逐鹿。王莽的堂弟卫将军王林招兵买马,用以和群雄对抗。
王林慕名征召马援,他派人对马援说:
“壮士义薄云天,眼下国家有难,正是壮士报国之时,请不要推辞。”
马援困厄久了,一听征召便要答应,他的朋友劝他道:
“王莽无道且庸,天下才会如此混乱,这样的昏君不能扶助他。”
马援争辩说:
“君主无能,做臣民的更要担起责任,纠正君主的过失,何况我大志未伸,此时正可借机行事啊。”
马援不听人劝,投效了王莽。王莽让马援做了新成大尹。
王莽失败后,马援为了避祸,只好在凉州隐居起来。这期间,马援十分沮丧,他对追随他的好友说:
“我尽心尽力,不想得到这样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
好友叹息说:
“你为昏君效忠,完全找错了对象,焉能有成呢?你对谁都讲忠讲义,这不是优点,而是致命的缺陷了。以后若想成就大事,你就要非改不可。”
马援苦思多时,不得不点头道:
“你说得不错。”
在蜀称帝的公孙述和马援是同乡,平时两人关系也很好。公孙述为了拉拢马援,用很高的礼节来招待他,催促他加盟。
一次,公孙述为马援缝制了衣冠,当面交给他,后道:
“你我交情匪浅,我们正可成番大事,为何你迟迟不应呢?”
马援一笑,只道:
“此是大事,且容我仔细思虑。”
公孙述为了让马援早做决定,说要封他为侯,授予大将军的职位。马援的随从沉不住气了,问他说:
“公孙述对你仁至义尽,无可挑剔,你不会拒绝吧?”
马援叹气道:
“公孙述只对我一个人优待,却不虚心迎接天下有才能的人。他的那些大将谋士,不修边幅,无能无智,由此可见公孙述的昏庸了。我曾误投王莽,这次不可犯错。”
马援回绝了公孙述,在特别敬重他的隗嚣手下做了绥德将军。
建武四年(28年)冬天,隗嚣派马援为使者给光武帝刘秀送信。刘秀在宣德殿召见马援,对他多有劝慰。
马援见刘秀宽厚仁和,心生敬意。刘秀让马援随从自己巡视黎江,又转向东海。一路上,二人谈论甚欢,刘秀的礼贤下士令马援感动不已。
回到陇右后,马援对隗嚣说:
“皇上洞察深邃,又有谋略,不是一般人能相比的。在我看来,他的胸怀和气度,和汉高祖十分相似啊。”
隗嚣心中不悦,冷冷地道:
“刘秀善于伪装,你被他骗了,不必当真啊!”
马援左思右想,决定投效刘秀,他对心腹说:
“隗嚣虽对我器重,但他不识大体,只想割据一方,我看他是必败的。大丈夫不能愚忠,当报效明主,否则就会贻误一生了。”
后来,马援借机离开陇右,来到洛阳,做了刘秀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