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解读《宦经》
1992800000082

第82章 不计得失,勤于做事,前程无虞

心安则福至矣。

内心平静就会带来福报。

搞阴谋的人都是内心不安的,时刻都在焦躁之中,这是一种精神惩罚,更是祸事的前兆。淡泊之人随遇而安,不为富贵谋划,不为浮沉揪心,有违良心和道德的事更是休为,他们的精神负担是最少的。气定神闲是正人君子的修为所至,他们有崇高的追求,努力践行,自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一生无忧。

卢承庆的珍惜

唐太宗时,卢承庆在秦州都督府参军任上,尽心尽责,深受人们的赞许。

一次,他以河西军事上奏朝廷,为此不惜亲自考察数日,历尽辛苦。卢承庆的一位朋友对他说:

“时下官员奏闻,常常应付了事,你大可不必这样认真。也许皇上不会认真看你的奏章,那么你的努力就徒劳了。”

卢承庆正色地对朋友道:

“为皇上分忧,为朝廷尽力,这是人臣的本分,岂能草草应对呢?只要是我尽力了,这才是不失职啊。”

为了给脸上贴金,卢承庆的上司私下授意卢承庆瞒报不足,夸大功绩。上司对卢承庆指点着说:

“不使皇上忧心,也是我们做臣子的职责。你不可太较真了。”

卢承庆看出了上司的用心,他心中厌恶,语气也多了几分生硬,他直言道:

“军事大事非同小可,倘若皇上和朝廷据此误判,当是天大之罪。若为邀功出此下策,只怕他日性命难保啊。”

卢承庆坚持据实上报军情,太宗见他写的奏疏条理分明,不避短处,大为惊奇。不久,卢承庆被召入朝中,太宗提升他为考功员外郎,掌管官吏考课。

卢承庆的升迁使许多人嫉妒他,卢承庆自己却绝无欣喜之状,他对家人说:

“别人只见我得到了什么,却看不见我付出了多少,难怪他们这样说三道四啊。你们不可和他们争辩。”

卢承庆身为朝官。仍是勤学不止,从没有休闲的时候。他谢绝一切宴饮,全力处理政务,不敢有些许大意。

太宗对卢承庆十分赞赏,升任他做了户部侍郎,且对百官说:

“卢承庆不善言辞,只在政事上竭尽心力,这样的人实在不多了。许多人不理政事,却一心想着升官发财,朕是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不久,太宗又打算任命卢承庆为检校兵部侍郎,且让他掌管选拔官吏的大任。太宗诚恳地对卢承庆说:

“选拔官吏,没有公心的人万难胜任。你守身如玉,只予不取,朕对你最有信心呐。”

卢承庆推辞道:

“选拔官吏是吏部尚书的职责,臣不敢越权行事。”

太宗命他不许推辞,卢承庆于是接下重任。他不贪不占,办事秉公,一时招来了许多人的责怨。

有人劝他开通一点,说: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允,只要你稍做变通,好事便会源源不断。现在不少人记恨你,我真为你担心呐。”

卢承庆一笑道:

“你所说的好事,在我看来是惹祸的根苗,哪里是什么好事呢?我若枉法徇私,贪取私利,早晚都会东窗事发,到时就悔之晚矣了。没有什么比我和我的全家平安更宝贵的了,这才是我最想要的。”

唐高宗永徽初年,卢承庆被褚遂良诬陷,被贬出朝。

在家人的哀怨声中,卢承庆却不急不躁,表现出难得的平和。卢承庆把家人召集到一起,告诫他们说:

“和人的生命相比,官职和财产都不重要,我们为什么要愁眉苦脸呢?我们全家毛发无损,个个康健,这是我最珍惜的。我自觉无愧于心,无愧于朝廷,所以我就一身轻松了,你们千万不可学人势利,目光短浅。”

后来,卢承庆又获重用,重新入朝。他平淡地看待这一切,心境和追求并没有改变什么,反是更加谦恭谨慎了。

临终的时候,76岁的卢承庆对儿子说:

“我的一生并没有在做官上钻营,不想却官位自来,越做越大。做人也是一样,只要良心不失,不计得失,勤于做事,前程自然无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