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潜规则
1993600000005

第5章 争做权贵代理人(5)

1865年,俾斯麦彻底被统一德意志的念头搞乱了神经,开始不惜一切代价获取更多的资金。这时候,格森向俾斯麦提出了一个建议,即政府可以将其管辖的某条铁路通过股票转让的方式出售给私人,以此来换取大量战争经费。格森所指的这条铁路就是科隆市至明登市之间的铁路大动脉,该铁路自1859年建成之日起,便成为普鲁士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运输通道。事实上,普鲁士修建这条铁路的大部分资金是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筹集的。在早些时候,该铁路公司的大部分股份都在投资者手中。由于该铁路战略意义重大,普鲁士政府希望将其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为此政府不断在市场上收购该铁路公司的流通股。然而,普丹战争爆发导致普鲁士财力更加匮乏,铁路收购计划不得不被迫停止。此时,虽然普鲁士已从投资者手中接管了该铁路的控制权,但离该铁路完全国有化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格森认为,在此关键时刻,普鲁士政府可以放弃收购计划,将该铁路公司出售给私人以换取资金,等到日后有资金的时候,还可以再买回来。

格森确实不是省油的灯。作为该铁路公司的董事以及主要的融资方,格森当然清楚该铁路背后暗藏的巨大商业和军事价值,他这样做就是为了间接地迫使普鲁士政府廉价出售优质资产,趁乱发大财。如果格森的建议得到采纳,那么他很可能直接获得该铁路公司的经营权。这样一来,包括自己在内的购买方或许能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铁路运营效益。因为战争一旦打响,普鲁士必然会依靠该铁路运输大量的军事人员和战略物资,其中的运输费很有赚头。此外,即使将来政府要求收回铁路控制权,他们也可以漫天要价,赚取股票买卖之间的差价。这真是一招极其阴险毒辣的奸计。

俾斯麦的统一梦想已经压倒了一切,为了在短期内获得紧急资金,他不顾政府的长期利益,同意了格森的筹资计划。1865年7月,普鲁士政府正式宣布放弃对该铁路公司的收购计划,将手中持有的铁路股票进行转让。此后,该铁路公司的经营权如愿以偿地交到了布雷施劳德银行手中。

布雷施劳德家族在普鲁士金融事务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但这时候他们还没有能力独自承担这么一大笔生意,必须要借助主子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力量。然而,作为奥地利王宫的代理人,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购买这些股票,他们对失去奥地利人的信任还是有所顾虑的。于是,格森找到科隆当时的金融霸主欧本海默银行,并成功地说服其参与到股票的交易中。该银行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关系非同一般,自1834年亚伯拉罕·欧本海默与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的女儿夏洛特·贝菲丝结婚后,两个家族就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交往。在此次交易中,欧本海默银行只能算是一个幌子,这些股票的真正买家却是布雷施劳德银行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然而,即使被别人拿着当枪使,欧本海默银行也乐于参与其中,毕竟扮演这样的角色还是有利可图的。

在整个事件中,最令人愤恨的当属罗斯柴尔德家族了,他们一方面经营着奥地利的金融事务,另一方面却暗中与其对手普鲁士做交易,赚着这昧心的钱,并且间接地帮助了普鲁士对抗奥地利。银行家总是这样唯利是图,他们看重的只有利益,而根本不会理会道义、诚信等其他事情。

1865年8月14日,俾斯麦与奥地利公使签订了《哥斯坦协议》,协议规定什列斯威由普鲁士统治,好斯敦则归奥地利。对奥地利而言,好斯敦不但面积比什列斯威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所以奥地利国王对这样的分配结果感到非常不满。后来奥地利国王要求将什列斯威和好斯敦这两片土地纳入德意志邦联内,由普奥两国共同管理,否则将采用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1866年6月,普鲁士依靠格森的铁路私有化方案筹集了1700万塔勒的战争经费。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俾斯麦遂以奥地利的野蛮挑衅为借口,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当时奥地利与巴伐利亚、汉诺威、萨克森等一些德意志邦国合作,以捍卫德意志邦联的名义对抗普鲁士,而普鲁士则利用与意大利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国的结盟,分南北两个战场同时攻击奥地利联军。1866年7月3日,普鲁士军队在萨多瓦战役中大败奥地利军队,不久之后双方就签订了《布拉格合约》。合约规定,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并交出由其管辖的几个德意志联邦诸侯国。至此,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了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在金融世界里,没有人愿意永远担当别人身后的小角色,银行家更是如此。对他们来说,如果没有金钱和政治的支持,便永无出头之日;如果不能出人头地、鹤立鸡群,他们只能接受对手们的残忍蹂躏。格森如此拼命讨好两位主子,正是为了让自己尽快地攀到金钱的顶峰,只有到了那个位置,他才能对别人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布雷施劳德贪婪的野心昭然若揭。

普奥战争的胜利对俾斯麦的德意志统一大业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格森的铁路私有化融资方案又对普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普奥战争最大的两个赢家是俾斯麦和布雷施劳德银行,俾斯麦进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布雷施劳德银行不仅提升了其在普鲁士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还直接获得了经济上的收益。此后,俾斯麦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双方不得不更加倚重他们共同的代理人格森·布雷施劳德了。

普鲁士在取得普丹、普奥两大战争的胜利后,其军事实力和政治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普鲁士人民对俾斯麦的统一大业已不再抱有任何怀疑情绪。然而普鲁士的壮大引起了它的邻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恐惧和担忧。当时法皇拿破仑三世一直致力于恢复拿破仑帝国的版图,谋取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而普鲁士的崛起,使法国在欧洲多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所以拿破仑三世千方百计阻挠普鲁士统一德国南部巴登、黑森、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四个邦。俾斯麦内心清楚,要想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不打败强大的法国是不可能实现的。

1870年7月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亲属利奥波德亲王被西班牙选为王位继承人。拿破仑三世因担心法国夹在德西之间而陷入双面受敌的困境,所以极力反对普鲁士接受这项任命。在俾斯麦的挑唆下,威廉一世拒绝了法国的要求。面对普鲁士的挑衅,狂妄自大的拿破仑三世不但没有回避,反而迫不及待地向普鲁士宣战。此后,普法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

自战争爆发开始,资金上的缺乏又成为俾斯麦的一大问题。由于战事前景并不明朗,普鲁士政府自身无法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所以俾斯麦只能将求助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银行家们。后来在格森的极力劝说下,包括罗斯柴尔德、欧本海默在内的多家银行共为普鲁士承销了价值为6000万塔勒的政府债券,这极大地缓解了普鲁士财政的压力。有了资金上的支持,普鲁士的战争形势势如破竹。9月1日,在色当战役中,普军大败法军,次日拿破仑三世率83万法军投降。3天后,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拿破仑三世的统治。接到消息后,俾斯麦决定继续进军,攻占法国的首都巴黎。9月20日,巴黎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不久之后,巴黎便被普军攻破。

长期以来,格森一直在为法国巴黎的詹姆斯·罗斯柴尔德效力,前者不断向后者提供普鲁士的各种内部情报。当巴黎被包围后,格森就失去了与詹姆斯的联系。10月底,再次陷入资金困境的普鲁士决定向外发行一笔价值为2000万塔勒的政府债券。没有罗家束缚的布雷施劳德银行自作主张,他们暗中联合其他银行家吃掉了这单生意。看到普鲁士前景的大好形势,格森等银行家又主动为普鲁士在英国发行了3000多万塔勒的政府债券。此时格森的贪婪和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他伙同其他银行家想借此机会摆脱罗氏家族的控制,主导普鲁士的金融事务。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称帝,德意志帝国宣告统一。俾斯麦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首相。

普法战争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强大的金融巨头布雷施劳德银行。随着“铁血首相”达到他人生事业上的顶峰,格森也完成了由“双色代理人”到金融大鳄的角色转变。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格森凭借他在普鲁士三大战役中的功劳以及与首相俾斯麦的亲密关系,成功地主宰了德意志帝国的金融事务。

靠“代理”发家的塞里格曼

塞里格曼霸业的缔造者——约瑟夫·塞里格曼

1819年11月22日,约瑟夫·塞里格曼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拜尔斯多福(Baiersdorf)的一个犹太家庭。约瑟夫有10个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老大。约瑟夫很小就对货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着与生俱来的计算能力。当时德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由30多个联邦小国组成。由于各邦流通的货币并不相同,因此商人们常常需要兑换货币,以满足不同地区的交易。这种杂乱的货币体系催生了一个行业,那就是货币兑换业,很多人靠着买卖不同货币之间的价差来谋利。塞里格曼家族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据说,年仅八岁的约瑟夫就开始帮助大人们经营货币兑换生意了。通过与各地商人的接触,小约瑟夫了解到外面世界的广阔和精彩,它也渐渐地由起初的懵懂无知变得敏锐、精明而富有野心。

进入19世纪30年代后,德国掀起了一轮工业狂潮。随着工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德国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基地,而以传统手工业为代表的旧区则日益萧条下去。巴伐利亚就是这样一个工业旧区,当地的手工业者逐渐丧失了工作机会,所以有大批劳动者开始到外地谋生。由于缺乏商业交易,当地的货币兑换生意也不现昔日的繁华,使得塞里格曼家族的生意日益惨淡。面对这样的情况,约瑟夫下定决心飘洋过海到美国新大陆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