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朝大书生:王世贞传
19947800000002

第2章 序言

与笔者已出版的《最有权势的读书人张居正》一样,这本书仍然是写明朝读书人的。不同于一般人物传记的是,本书以人治官场为舞台,追踪读书人获取功名后身份认同、适应、蜕变过程;探究官场中人为人处世与自我定位对仕途官运的深刻影响;揭示传统制度失效背景下体制内外读书人的迷茫、纠结和个人命运的难以捉摸;描述独立人格和专制权力冲突中读书人的抗争与无奈。

书生,泛指读书人。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云:“阁下,书生也。《诗》、《书》、《礼》、《乐》是习,仁、义是修,法度是束。”这是对“书生”的正面概括。其实书生一词,还有不识时务的涵义。笔者的看法,所谓书生者,有个性、注重人格尊严的读书人之谓也。而大书生,可以理解为名气大、影响大的书生;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读书人的代表、书生的典范。

全方位扫描明朝中后期的官场与文人。王世贞与张居正为同榜进士,是戚继光的文坛导师,可谓当年国中的首席“大V”。时论称他“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义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激赏,声价骤起”。弟子遍国中,海外倾慕者众。他是江苏人,先后外放山东、河北、山西、湖北、浙江、广西等地为官。他和浙江人沈錬是朋友,却被沈錬小舅子绍兴人徐渭视为敌人;他极力提携新人,却被小字辈的江西人汤显祖所拒。他交友甚广,山东人李攀龙、安徽人汪道昆、广东人梁有誉、湖北人吴国伦、河南人张九一、重庆人张佳胤、山西人王道行、河北人杨继盛、上海人徐学谟……都是他的朋友或弟子。名满天下的王世贞堪称大书生的典型代表。本书即以他为主线加以贯穿,旁及李攀龙、汪道昆、梁辰鱼、屠隆、张凤翼、归有光、徐渭、汤显祖等一大批名噪一时的读书人。他们或是王世贞的朋友、或是他的反对者,都与王世贞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他们有的以功名入仕,有的终生未能成为衣冠人物;有的人在官场心驰文坛,有的身负文名一心想入官场……此书即是对明朝中后期官场与文人的全方位扫描,勾勒出了大明中后期的政治生态和读书人群像。

官场书生纠结的仕途。王世贞的身份首先是官员。他跻身于顶级官员行列,做到了他具有的资格所允许的最高职务。可事实上,王世贞的仕途很不顺利,甚至可以说相当坎坷。早年抗拒首辅严嵩遭受打压,成为大名士后不遗余力结欢于首辅张居正又被玩于股掌。从严嵩执政时的“贞也高阳一狂客”,到张居正当国时小心翼翼讨取领导欢心的下属,看似有了质变,实则未脱书生本色。

书生在官场,想保持个性,又想获得升迁;羡慕高官的尊贵,又向往野鹤的自由;珍惜官员身份,又看重文人的潇洒……纠结,是隐藏在进入官场的读书人内心的一条主线,真正获得解脱者,寥寥无几。

王世贞仕途坎坷,何以又能够跻身最高层?他总结说要有知己相助。殊不知,他与自认为“知己”的张居正的关系,却是导致他半生坎坷的一大诱因。而一旦真的与执政者成为知己,如王世贞与同为苏州人的王锡爵、申时行一般,其形象就成了旧秩序的维护者,成了挑战权威者攻讦的对象,甚至复归平庸了。王世贞是传奇般的人物,他的官场经历、心路历程,风流名士的风光与寂寥,都不像展示于人的那么简单。

内心强大的读书人堪可与命运抗争。王世贞虽仕途坎坷甚至遭受重创,但他志向高远且内心强大,终至集政坛高官、风流名士、文坛盟主、万贯富豪于一身,创造了令人艳羡的生活方式,为天下读书人所追慕。在老百姓对男欢女爱、万贯家财充满向往的年代,他有无数“粉丝”。明史专家方志远先生认为,王世贞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和文坛领袖的影响,成为知识界的示范:追求物质生活的奢侈和精神生活的安逸,追求人生的潇洒,津津乐道于酒、妓、戏,他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笔者虽不完全赞同这个说法,但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王世贞追求成名、不甘做吴地白眼儿的目标达成了。他是当时天下读书倾慕的对象,一些忠实“粉丝”奉承他说,苏轼和杜甫加起来也比不过元美先生。

时过境迁,到了今天,不要说杜甫、苏轼,就是当年在王世贞眼里未曾入流的徐渭、汤显祖,也比他的名气要大。王世贞的名气,似乎未能禁得起时间的经验。

但是,历史并未终结。作为高官的王世贞早已被历史的尘埃封存,而作为一代文化巨匠,文学、史学大师的王世贞,将重新被人们所认识。王世贞终其一生,都在与“文章九命”抗争,尽管付出惨痛代价,最终取得了胜利;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于创作《金瓶梅》,离世数百年后的王世贞,仍在与被埋没的命运抗争,尽管还会历尽曲折,但终将会取得胜利!

破解《金瓶梅》作者之谜。王世贞以文坛领袖之尊,却创作了天下第一奇书、被视为《红楼梦》之母的《金瓶梅》。为什么说他是《金瓶梅》的作者?他又为什么要写《金瓶梅》?

《金瓶梅》署名兰陵笑笑生撰,但是兰陵笑笑生何许人也,迄今为止仍然是一个谜,换言之,没有公认的看法。长期以来,“王世贞说”是主流,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提出的疑似作者多达数十人,如李开先、屠隆、卢柟、冯梦龙、汪道昆、徐渭等等。不过,这些人大体和王世贞生活在同一时期,其中绝大多数还与王世贞有过交往。无论是不是赞成王世贞是《金瓶梅》的作者,但《金瓶梅》诞生于王世贞生活的时代——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是没有分歧的。

嘉靖、隆庆、万历,是大明帝国的中后期。《金瓶梅》是那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对那个时代官场、商场、情场、社会、家庭以及人的内心世界的描述,其真实性、丰富性、生动性远远超过官方史书。清代研究《金瓶梅》的专家张竹坡说:“《金瓶梅》是一部《史记》。”现代文学家郑振铎说:“《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鲁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世情书”。毛泽东说:“这本书写了明朝真正的历史。”法国“金学家”雷诺安称《金瓶梅》是“明代的风俗图”。

王世贞生活的时代——《金瓶梅》诞生的时代,是一个追求财富的时代。从积极角度说,这个时代,从官员、文人到普通百姓,对万贯家财充满憧憬,将追求财富当作时尚;从消极角度说,就是金钱至上,物欲横流。追求财富、享乐,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这还是一个权力与金钱相互交换的时代。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经商致富;政治上却是专制国家、人治社会,官员或利用权力经商,或利用权力寻租,就成为不可避免之事。首辅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夜宴宾朋,酒席上屈指细数天下富豪,说到的“首等富豪”十七人,其中十人具有公务身份。此时的官场已陷入体制性腐败深渊,官员们争相以敛财为能事,金钱可以换取权力,权力又可以换取金钱,权力和金钱以聚敛财富为纽带,紧紧融合到了一起!

这也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大明帝国进入中后期,政治宽容,公权力对社会的控制力大为下降,官场和社会的自由度前所未有,文化向多元化发展,时人感叹,人们“厌常喜新,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有学者认为,这个时代出现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若干征象。主流意识形态虽然失去公信力和影响力,但明确的政治、宗教的新信仰尚未形成,在享受物质财富、自由空气的同时,知识分子、官员不可避免地陷入迷茫、苦闷中,文人乃至官员,政治上、精神上都找不到新出路,信孔孟也信鬼神,纷纷痴迷佛、道。

这又是一个情欲张扬的时代。王世贞的弟子屠隆,因被人弹劾“淫纵”而罢官,他的另一弟子臧懋循因和娈童游乐被弹劾罢官。屠、臧共同的朋友汤显祖作诗,不加忌讳地把友人的“艳事”略加点缀,写进送行诗中,而当时的读书人居然将其当做美谈佳话。王世贞本人则把友人在宴席上以妓女红鞋敬酒之举写入诗中,广为传诵,士林津津乐道。有人说,明朝中后期是一个淫风甚炽的罪恶年代,是一个“承平日久,民佚志淫”的淫乱时期。鲁迅就认为,《金瓶梅》中那些淫秽描述,是对当时“时尚”的记录!

只有这样的时代才可能产生《金瓶梅》,而《金瓶梅》又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如果只看表面,没有人相信王世贞会是《金梅瓶》的作者。可,王世贞恰恰就是《金瓶梅》的原创者——笔者的看法是,王世贞是《金瓶梅》的原创者;但几经传抄,正式出版的《金瓶梅》未必全是王世贞的原创。

笔者在《最有权势的读书人张居正》一书中说过,历史是可以打通的。自己徘徊廊署三十年,对王世贞的经历颇多同感。于是,就尝试勾勒出一个真实的王世贞的形象来。如果说王世贞的“同学”张居正是最有权势的读书人的话;那么,王世贞就是在传统制度失序、社会转型时代官场书生角色调试、矛盾纠结、寻找自我的一个典型。从人性的角度审视历史人物,以细节探察历史的多个维度,我们会突然发现,历史风景原是如此多彩,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能引发无限感慨!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我们却仿佛可以看到它的背影,甚至恍然间有置身其中之感,曾经活跃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似曾相识,仿佛并未走远,甚至就在我们身旁,他们的升迁贬谪、喜怒哀乐,依然可以牵动我们的心!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依然可以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