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鲁迅文学精品选
19951600000001

第1章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亭,后改字为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从小就聪明好学,12岁时到三味书屋私塾读书。1899年,他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读书,喜欢在课余读译本新书,尤其喜好小说。1902年2月,他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1904年8月,鲁迅往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希望用医术救治当时麻木的中国人。后弃医从文,他希望用文学唤起中国人觉醒。1911年9月,他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基础。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

1920秋季,鲁迅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并于1921年12月发表,成为他不朽著作。小说从反面批判了人性残缺,具有伟大现实意义。

1923年秋,鲁迅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1925年秋,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1926年8月,离开北京去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12月因对学校不满,辞职。

在此期间,鲁迅先生创作了回忆性散文,并集辑为《朝花夕拾》,他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他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鲁迅还创作了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补天》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特别是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历史小说写法。

1927年1月,鲁迅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2月前往香港作题为《无声的中国》和《老调子已经唱完》的演讲。后因参与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而辞职。他一边从事写作,一边到全国各地演讲。

鲁迅散文诗集《野草》表现了他此时期内心矛盾的交战和痛苦叫声,因此,《野草》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1930年3月2日,鲁迅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会,后到全国各地演讲,揭露腐败反动的当局,同情与支持革命的行动。

1936年10月,鲁迅因积劳成疾,在上海逝世,上万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并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主席亲笔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鲁迅先生之墓”。

鲁迅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论文、翻译等,在不同类型作品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创造,极大推动了我国现代文学发展。

毛泽东主席曾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