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1995900000013

第13章 虚实篇(1)

“形人而我无形”,是本篇的第一要点,这一篇主要论述在作战中要善于迷惑、调动、分散敌人,要避实击虚,以实击虚。在了解敌人的同时,还要把自己的虚实隐藏起来,把敌人置于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原文】

孙子日:凡先处战地而待战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也,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今译】

孙武说,凡是先到达战地等待敌人的就安逸,后到达战地而慌乱应战的就疲劳。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的是利诱他的缘故;能使敌人想来而不能来的是危害他的缘故。所以,敌人安逸要能使他疲劳,饱食要能使他饥饿,安守自固要能调动他出战。

出击敌人不能救援的地方,奔袭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行军千里而不疲劳的是行进在没有敌人的地方;进攻而必然取胜的是攻击到敌人不能防守的地方;防守必定稳固的是防守敌人不能进攻的地方。

所以善攻的人,而敌人却不知道怎样攻。

微妙呀!微妙呀!以至于看不到形迹。神奇呀!神奇呀!以至于听不见声息,所以就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进攻而使敌人不能防御的是冲击他虚弱的地方;退却而使敌人不能追到的是迅速得让他追不上。所以,我想求战,敌人虽然据守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的是攻击敌人所必须救援的地方;我不想交战,即使不修工事划地而守,敌人也不能来与我交战的是因为不合于敌人的进攻方向。

所以,要弄清敌人的虚实情形而不能暴露我军的虚实情形,这样,我军兵力可以集中而敌人的兵力不能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是用十倍的兵力去攻他一处,这样就我众而敌寡;能够以众击寡与我们交战的敌人就相对地少了。我们要进攻的地方敌人不知道,敌人防备的地方就多;敌人防备的地方多,那么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敌人就少了。

所以,防备前面,则后面的兵力少;防备后面,则前面的兵力少。兵力少的,是处处备敌;兵力多的,是使敌处处备我。

所以,知道在什么地方打,知道在哪一天打,就可以行军千里同敌人会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打,不知道在哪一天打,就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的有几十里,近的有好几里呢?

照我的分析,越国的军队虽多,对于战争的胜败有什么益处呢?

所以说敌军虽多,可以使他无法同我作战。

所以,经过筹算就会知道敌人作战计划的得失,经过挑战就会知道敌人动静的规律,经过佯攻诱敌就会知道敌人地形的利弊,经过战斗侦察就会知道敌人部署的虚实。

所以,迷惑敌人的方法灵活到极点,以至于无形可见。这样隐藏很深的间谍也窥察不到我们的动向,狡猾的敌人也不能施展他们的计谋。

把根据敌情变化而取得的胜利摆在众人面前,谁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人都知道我战胜敌人的战法,然而弄不清我怎样因敌变化而灵活运用这些战法的,所以这样战胜敌人的方法是永不重复,适应各种敌情以至于无穷。

作战的规律像流水,水流的规律避高而就下。作战的规律避实而就虚。水是根据地势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的,作战是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制定取胜的战法。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战法,如同水随地势的高下,没有固定的流向。能根据敌情虚实变化而取胜的,可谓用兵如神了。

所以,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种是常胜的。四季相互交替,没有哪一季是不变的。日照有短长,月亮有暗明。

一、投石问路,对症下药

故军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译为:所以,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以便了解得失利害;挑动敌人行动,以便了解敌人活动的规律;用假象诱敌,以便了解敌情的有利有害之处;进行火力侦察,以便了解敌人的强处和弱处。

本段讲的,是在战场上作战前如何摸清敌情的问题,侧重于“知彼”的战术运用。实际上这儿讲的是一个“投石问路”的“知彼知己”的范畴。

孙子讲到战场上要“知彼”才能作出正确决策,在战场上处于主动地位。这种战前摸清敌情的方法:一是“策之”,分析判断,了解得失利害;二是“作之”,挑动敌人,掌握其活动规律;三是“角火”,火力侦察,了解敌人强弱之处;四是“形之”,用假象引诱,了解其有利有害之处。这是一些具体的指导原则。

《三国演义》中陆逊用“角之”的战斗侦察法便是一个典型范例。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所杀。刘备为弟报仇,亲率数十万人马,对吴宣战。公元222年,蜀军屯兵长江两岸,刘备在獍亭设立大本营。陆逊从兵力、士气、地形等多方面分析,蜀军居高守险,锐气正盛,应避其锋芒,待机破敌。在经过较长对峙后,陆逊派了一小队人马,作了一次试探性进攻,结果大败而归,但却详尽得悉了蜀军兵力部署、强弱虚实。于是命令全线出击,用火焚烧蜀营,并猛烈冲击。蜀军在烈火包围中无法作战,又受地形限制,兵力难以施展,全线崩溃,刘备兵败,逃到了白帝城。这一战例,正说明陆逊用投石问路之法,即“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的侦察方法。

在商战中,竞争的企业厂家在竞争中往往都用“角之”之策,先以小批量商品投放市场看看行情,征求顾客和商家意见和反映,然后在掌握市场动态的情况下制定下一步的生产、销售策略。

现在牛仔裤风靡全球,无论贵贱老幼,都为之吸引,十分畅销。当初牛仔裤的创造,却有一段“投石问路”、不断创新的过程。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淘金热,人们涌向旧金山。德国人李威·斯达斯也在那里开了一个日用商品店。有次,一个矿工对李威讲,如果用帆布做成裤子,耐穿又适用一定能得到淘金者的喜爱。李威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点子,于是立即组织生产了一批牛仔短裤,结果大为畅销,李威因此发了财。后来,他又将短裤改为长裤,在工艺上做了改进,质量又有提高。牛仔长裤受到矿工欢迎,更为畅销。接着,他又在式样、质料上创新,将牛仔裤推向社会上一般人,“李威裤”一时成为名牌。后来,他又瞄准上流社会,利用报纸,放手大力宣传牛仔裤的美观、舒适,是“最佳打扮”,甚至宣扬“牛仔裤文化”,牛仔裤便风行全社会了。现在,李威已传了四代人,公司也改为“国际公司”,其家族在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近40个生产和经营机构,职工人数达到2.5万多人,年产牛仔裤上亿条,营业额达6亿多美元。

投石问路,摸清行情,摸着石头过河,有了可靠之路再向前进发,才不至于失败。这样,就会按孙子讲的“策”、“作”、“形”、“角”,得知虚实,才能对症下药,取得主动权。

二、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译为:用兵的规律像流水,水的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强处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由地形高低而制约它奔流的方向,用兵则根据敌情变化而决定其取胜的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形态;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可以称之为用兵如神。

本段主要论述进攻作战应选择攻击时机、对象和目标(方向),突出强调“击虚”。

虚实是古代兵法中一个重要命题。《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称:“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由此足见这一思想的重要。作战要想取胜,必须把握住虚实这个重要问题。要做到“战胜不忒”,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击其薄弱之点,即孙子讲的“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能抓住敌人的“虚”,就是抓住了敌人的要害。“虚”是由主客观两种原因造成的,主观上的“不意”导致行动上的“无备”,造成防御兵力分散薄弱,部队松懈混乱,将帅骄纵易怒等等。也有客观态势不利,如不得天时地利,军队饥困疲惫等。抓“虚”,并非只注重其实存的虚弱,还必须抓住敌人的要害,对消灭敌人有决定意义的目标,即选择目标还要“攻其所必救”,“先其所爱”,既是薄弱,又是要害之处。

敌我虚实的态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转化的。孙子认为,“弱生于强”,通过主观能动作用可以转化原有的态势,当客观上不具备我实敌虚条件时,要用“诡道”等各种手段变敌实为虚、我虚为实,创造战机。

用兵之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无穷。将帅要注意“避实而击虚”,首先是要做到“以实击虚”,其次要善于利用虚实变敌为虚,变我为实,制造取胜态势。掌握利用虚实,是一门战争艺术。

三国之时,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司马懿率领大军直扑西城。当时西城空虚,但却是战略要害之地。西城若失,蜀军将失去主动权,有全军溃败之险。诸葛亮面对西城之“虚”,决定以虚为实,以退魏兵。他掌握了司马懿的特点:一是胆小慎微,二是多疑多虑,他便摆下了“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大军,使之倒退回10里下寨,争取了时间和主动。这是诸葛亮以虚示实,是一个旷古绝妙之策。但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实”,实是虚中之虚,这个计谋成功带冒险性和偶然性,不足为训。

我军历史上确有过成功的“空城计”战例。1948年10月胡义集中了大量兵力,调集了数千辆汽车,企图乘我军空虚,快速奔袭我中央所在地石家庄一带。当时,石家庄只有中央警备团和一个教导团,还有冀中三个地方团,在完县以北阻击敌军前进,情况十分危急。晋察冀军区首长当起了诸葛亮,导演了一场新“空城计”。当时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军区发言人在电台发表谈话,集中揭露警告胡义,声言准备还击,你敢来将有去无回(以虚示实);在滹沱河沿线构筑工事,摆出坚守态势(以虚示实);我军在山区孟县歼灭阎锡山派来策应之敌49师。胡义反复派机侦察,他又胆小、多疑,最后下令停止偷袭,撤军回师。我军保卫石家庄战役不战而获胜利。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

在商业竞争中,“实”与“虚”表现在饱和与需求、密集与稀疏、优质与平庸、先进与落后、昂贵与价廉、充足与短缺、知名与无名、灵活与呆板、新潮与旧式等方面。“避实击虚”要从市场调查人手,了解市场的消费结构、消费趋势、消费变化、消费心理以及竞争对手的商品信誉、销售手段、商品价格、市场覆盖面等。然后,以自己的质量优良击败对方质量低劣,以自己新潮款式击败对方落后式样,以自己品种、花色齐全击败对方单一、短缺,以自己满足供应击败对方货源不足,以自己价格便宜击败对方价格高昂,以自己优质服务击败对方服务质量差,等等。总之,“避实击虚”是要尽量避开对方长处,而以己之长击其短,也就是“以实击虚”。

对于企业如何“避实击虚”,商家认为:1.避市场饱合之实。2.避竞争对手长处之实。3.击市场空缺之虚。4.击竞争对手短处之虚。5.变实为虚,变虚为实。(《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以上归纳是很适宜的。

日本有一家“日伊高级百货店”,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刚开门时的顾客,妇女占了80%,男人多半是陪伴而来。女顾客来店也有规律:白天多是家庭主妇,下午5点半以后光顾的多半是刚下班的小姐。老板根据这个规律,在时间差上“避实击虚”,根据主妇与小姐不同心理与购买需要,白天在商店里摆设普通妇女需求的物品,五点半以后就变换陈列,用各种时髦的服装吸引年轻女性,如内衣、迷你裙、迷你长袜等。这样,白天晚上都能对路销售,又解决了店小铺窄的问题,他的灵活经营取得了成功。

三、投其所好,以利诱敌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译为: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使敌人自己来的,是以小利引诱了它;能使敌人不能前来的,是牵制妨害了它。

孙子主张“兵以利动”,就是说指导战争要讲求效益。战争是敌对势力为着利益驱动而采取的行为,是利益冲突发展的最后结果,也是实现一定政治经济利益的手段,战争必从属于利。在战略决策时,要首先考虑是否有利,“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不可以轻率决策。战争结果也应站在国家全局的高度,以“安国全军”为目的,“唯人是保”、“利合于主”为最高准则。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这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在具体战役的处理上,如何调动引诱敌人,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孙子认为,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利引诱的结果,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去引诱它。要让敌人自己来,就是要用利去引诱他。

东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为成就霸业,对内改革,对外征战。斗越椒自恃智勇无比,对庄王有忌恨之心,伺机谋反。当庄王北伐之时,他举兵占领了郢都,随即拦截庄王归路。庄王回师途中,与叛军相遇。双方交战,庄王损失不小。当时庄王心生一计假装退兵,暗将大军四下埋伏,以一队兵引诱敌人,节节败退;让其追赶,待其疲惫之时,聚而歼之。斗越椒果然以为对方败阵而逃,率军追击,自以为获得了胜利。后发现中计,无路可逃,斗越椒中箭身亡:叛军被歼,庄王凯旋回郢都。这一战例,庄王用假退兵之计,施以小利引诱斗越椒上钩,使其陷入埋伏,兵败身亡,体现了以利动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