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1997800000001

第1章 引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晚年致力于教育活动,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对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一直被后世尊为圣人。有《论语》一书传世。

从西汉董仲舒到清代康有为,曾看待孔子如同宗教之教主。而“孔子创教”的说法,则始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孔教,亦称儒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特殊性的宗教。汉武帝刘彻利用政治权力把孔子学术宗教化,定儒教为一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时期,儒、释、道并称为“三教”。以后,三教出现合一的趋势。儒教体系完成于宋代,它以中国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为中心,吸收佛教、道教的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提倡“存天理,去人欲”,使宗教社会化,把俗人变成僧侣,使宗教生活、僧侣主义、禁欲主义、偶像崇拜渗透到每一个家庭。

儒教信奉“天地君亲师”。天地是君权神授的神学依据;君亲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核心;师相当于解释经典、代天地君亲之言的神职人员。“四书五经”是儒教的经典,祭天、祭孔、祭祖是规定的宗教仪式。从中央到地方各州、府、县都建立孔庙,为教徒(儒生)定期聚会朝拜的场所。儒教统治中国两千多年,起了稳定封建社会秩序,延长封建社会寿命的重要作用。

当今,儒教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弘扬。世界上也掀起了学习孔子学说的热潮,“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至2009年已达25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