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读点经济学
2002000000040

第40章 恋爱中的经济学(1)

恋爱不只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语,其实,简单的爱情里面也有复杂的经济学问题。你为爱情付出了什么?你从爱情中收获了什么?你的爱情的期限是多久?其实都可以从经济学角度给出解释。说白了,爱情也是经济行为,信不信由你,不妨看看本章的讲述。

恋爱预期,不失望的诀窍

每一个人都会在心中模模糊糊的描摹出自己期望的另一半的样子,等到某一天,不经意的遇见了一个跟想象中差不多的人,便会觉得自己是一见钟情。其实,心里早就有这样的模糊的形象存在了,这是典型的按图索骥。

换句话说,恋爱中的人或者准备恋爱的人都是有预期的:对方的身高多少、体重几何、长相咋样、身世如何、爱好兴趣、气质魅力、家庭情况等等,这些模糊的条件组合在一起,虽然没有清晰的定出个规定来,但是却有个大致的框架。适合你的永远是一类人,而不是一个人。只要是一类人,那么就都属于这个框架。那么一旦某一天这样一个人出现了,你感到了心动,其实,不过是按照心里已经画好的图找到现成的人而已。

可是,毕竟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我们不可能凭一面之缘就断定对方是什么人,即便是长久的相处,也无法完全了解对方。这就产生了预期与现实不一致的问题,很可能你遇到的那个人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在一起时间长了就什么毛病都暴露出来了;也可能彼此都是很好的人,但就是不适合呆在一起;也有可能是身边不起眼的人,以为完全没可能,可是天长日久之后却发现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或者真命天女。

预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不准确性。钱钟书的代表作《围城》讲述了一个失败的婚姻,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的预期是多么的不准确。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四年换了三所大学,最后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四年后回国。经历一番周折之后,赵辛楣、方鸿渐、孙柔嘉、李梅亭四人费尽了周折终于到了三闾大学任教。三闾大学是为了躲避战乱而重新组建的学校,学校只有一百五十八位学生,刚刚聘好的教授十之八九托故不来了。

在一次晚宴上听范小姐说陆子潇追求孙柔嘉,给孙小姐写了好多信。这件事仿佛在复壁里咬东西的老鼠,拢乱了他,他想自己并未爱上孙小姐,何以不愿她跟陆子潇要好?孙小姐有她的可爱,不过她妩媚得不稳固,妩媚得勉强,不是真实的美丽。孙柔嘉已有意于方鸿渐,故意就此事向方鸿渐请教处理办法。方鸿渐对孙小姐虽然还只是朦朦胧胧有些好感,却下意识起了妒意,建议孙小姐将陆子潇的情书,不加任何答复地全部送还。

后来,方鸿渐也不想在三闾大学呆下去了,自己筹划着退掉高松年的聘书,并在信中痛痛快快地批评校政一下,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谁知他并未接到聘书,孙小姐倒是有聘约的,连薪水也升了一级。孙柔嘉退掉聘书与方鸿渐一同离天三闾大学。

方鸿渐想从桂林坐飞机到香港,然后再回上海,写信让赵辛楣给他弄飞机票,赵辛楣回信说他母亲也要从重庆到香港。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举行了婚礼,在香港遇到赵辛楣和苏文纨,而此时的苏文纨已是曹元朗的夫人了。苏文纨怠慢了方鸿渐和孙柔嘉,孙柔嘉感到受了委屈,回到旅馆免不了与方鸿渐大吵一顿。

回到上海后,孙柔嘉不想立刻去婆家,要先回娘家,婆婆嫌孙柔嘉架子太大,不柔顺。对她初次见面没有给公婆叩头也耿耿于怀,因而常常敲侧击、指桑骂槐地撩拨她和儿子的关系。柔嘉有两个妯娌,本来矛盾重重,但有一次听见公公夸孙柔嘉是新式女性能自立的话,便马上把她认作共同的敌人,尽释前嫌,一致对外。孙柔嘉做梦也想不到她成了妯娌二人的和平使者。她们不仅背后对孙柔嘉挑剔诽谤,当面说话也常常暗藏机锋。

孙柔嘉和方鸿渐二人之间也总是争吵不断,他们都想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经常发生冲突。他们为了择职吵,为了亲戚吵,为了朋友吵,甚至无缘无故,为了随便一句话也要吵。夫妻结合犹如冤家相逢,互相把对方当作出气筒。柔嘉让鸿渐到她姑母的厂里去做事,而鸿渐想到重庆去找赵辛楣,两人为此事又大吵一顿,最后鸿渐离家出走。一个人在大街上闲逛,最后还是决定回家与柔嘉和好,等他到家时发现柔嘉已经走了。

无论多么美好的感觉,我们都倾向于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将其美化,其后在心中留下久久不去的完美印象,而实际上却总是有缺陷的。初始的两个人,由于不熟悉,总会被对方的外表、气质、谈吐等吸引,这种美好的感觉往往让自己调高对对方的预期,以为自己遇到了白雪公主或者白马王子,但是真正接触之后、真正在一起之后,才知道彼此不是完美的,总有些缺点是难以忍受的,于是预期就被完全打破。

毕淑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一见钟情还是按图索骥》,文章中这样讲到,其实,世界上完全丧失前兆的一见钟情是没有的。人们对于自己伴侣的设计,有着奥妙的先入为主的轨迹。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理智当中,也潜伏在不曾察觉的潜意识当中。也许你从来没有在纸上列出过你对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但这并不证明你是彻头彻尾的一张白纸,并不等于你对与什么样的人共度一生,完全没有过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认真的设计。也许从父母的言谈身教中,也许从邻里的街谈巷议中,也许从社会的规范评说中,也许从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总之,纯粹的爱情白纸是没有的,在看似空无一物的卷宗中,有铅笔用虚线打下的草稿。在某个特定的时辰,某一个特定的形象恰好嵌入了这个无形的标准之中,一见钟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它变成了工笔重彩描绘的现实。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按图索骥。

既然太高的预期容易让人失望,那么反过来说,如果预期很低,则容易获得意外的惊喜。著名的青蛙王子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国王有好几个女儿,个个都长得非常美丽;尤其是他的小女儿,更是美如天仙,就连见多识广的太阳,每次照在她脸上时,都对她的美丽感到惊诧不已。国王的宫殿附近,有一片幽暗的大森林,在这片森林中的一棵老椴树下,有一个水潭,小公主常常来到这片森林,坐在清凉的水潭边上,取出一只金球,把金球抛向空中,然后再用手接住。这成了她最喜爱的游戏。

不巧的是,有一次,小公主伸出两只小手去接金球,金球却一下子滚到了水潭里没影儿了。小公主哭了起来,这时她忽然听见有人关心的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忙。小公主四处张望,不料却发现一只青蛙,从水里伸出他那丑陋不堪的肥嘟嘟的大脑袋。

小公主对青蛙解释了情况,青蛙便自己有办法帮助她,但是得需要一些回报才行。

小公主回答说要什么东西都成,衣服、珍珠和宝石、甚至头上戴着的这顶金冠,都可以给青蛙,可是青蛙并不要这些,它提出要做公主的好朋友,一起游戏,吃饭的时候让它和公主同坐一张餐桌,用她的小金碟子吃东西,用她的小高脚杯饮酒,晚上还要睡在她的小床上;要是公主答应所有这一切的话,它就潜到水潭里去,把金球捞出来。

小公主答应了,但是心里却不想这么做。于是等青蛙把金球找回来之后,小公主把金球拣了起来,撒腿就跑,不理青蛙在后的叫喊。

第二天,小公主跟国王和大臣们刚刚坐上餐桌,才开始用她的小金碟进餐,突然听见啪啦啪啦的声音。随着声响,有个什么东西顺着大理石台阶往上跳,到了门口时,便一边敲门一边大声嚷嚷:“小公主,快开门!”听到喊声,小公主急忙跑到门口,想看看是谁在门外喊叫。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青蛙,正蹲在门前。国王发现小公主一副心慌意乱的样子,就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公主就把昨天的事情解释了一下。这时候,青蛙也在外面大声唱着昨天的故事。国王听了之后让小公主开门,放青蛙近来。

青蛙上了桌子之后,就开始用公主的金碟子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青蛙又要求去公主的卧室睡觉。小公主只好带着他上了楼,把他放在卧室的一个角落里。可是她刚刚在床上躺下,青蛙就爬到床边要求在床上睡。公主很生气,一把抓起青蛙,朝墙上死劲儿摔去。谁知他一落地,已不再是什么青蛙,却一下子变成了一位王子:一位两眼炯炯有神、满面笑容的王子。直到这时候,王子才告诉小公主,原来他被一个狠毒的巫婆施了魔法,除了小公主以外,谁也不能把他从水潭里解救出来。于是,遵照国王的旨意,他成为小公主亲密的朋友和伴侣,明天,他们将一道返回他的王国。

小公主因为讨厌青蛙,差点错过了天赐的美好姻缘。因为预期太低了,反而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这就是世事的奇妙之处。

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既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不妨试着调低自己的预期。如果你期望的少一些,那么只要获得一点东西,就会非常满足、非常幸福。

任何人都在心中对未来有个预期,对人也好,对事也罢,如果不想失望,就不要过分的调高自己的预期,因为期望越多,失望就越多。适当调低你的期望吧,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拥有的原来这么美好!

恋爱成本,全力以赴的投入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所谓成本就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恋爱也是需要巨大的成本付出的,没有大量的投入,怎么会有产出呢?人们一般不愿意将大学生男女的恋爱用成本收益法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恋爱是一种纯洁的感情表达,而非理性计算的结果。然而,“经济学帝国主义”带着“新经济人”假定这一利器已完全冲垮了传统的防线。

恋爱要付出成本,同时会获得收益,大多数人都会在恋爱对象与恋爱方式的选择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成本收益的权衡与比较。幸福的爱情往往意味着恋爱的收益大于成本,而凄美的爱情则相反。只不过,其成本收益已远远超出纯经济因素的考虑,还会考虑到感情的痛苦与幸福、心理的折磨与愉悦,有的时候还会通过利他的行为来利已。也就是说,恋爱中的成本却跟普通的成本不一样。那么,恋爱的成本究竟都有哪些呢?我们不妨来分类看看。

最显性的成本莫过于以金钱衡量的付出,不妨叫做会计成本,主要是指在恋爱过程中的现金或物资的直接支出。大学生恋爱中的会计成本,主要是交易费用。我们用一个会计的记账法来调侃一下风花雪月式的爱情。

首先是搜寻成本,如果你还没遇到合适的人,怎么着也得花点本钱去找找吧?创造点机会认识更多的人,这个成本可不容忽视。比如大学生,在搜索恋爱对象时所要投入的成本因不同的搜索渠道,会产生不同的搜索成本。一般来说,同班或系内同学的搜索成本较低,而到校外或婚介机构搜索的成本就较高。比如工作了的人,遇到的人有限,只能靠朋友什么的相互介绍,那么制造机会也是一大笔支出。

不过这还只是恋爱的小小前奏,一旦发现可行的目标,继而就需要大笔的支出啦,不妨把这个叫做投资,最形象不过了。花前月下、请客吃饭、跳舞看电影、送礼物等等无不费时费力费钱,而这些就构成了追女朋友的直接成本。有个故事讲出了恋爱的成本和其中的无奈:

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最后这个姑娘成了他的未婚妻。这天,姑娘过生日,年轻人想送件礼物。他来到商店,看了钻石,珠宝等等,但它们太贵了,他根本买不起。突然,年轻人看见了一个花瓶,这个花瓶是如此美丽以致于年轻人觉的把它送给未婚妻在再合适不过了,但它依旧这么贵。

年轻人看了很久,终于经理注意他了。听了他的境况,经理很同情。他指着墙边一大堆碎花瓶片说:这样吧,我叫人把这些碎片给你送去,再让这人进门时装作失手跌落不就行了?

到了女孩生日那天,年轻人很紧张。果然有个伙计送来一个盒子,但他进门时把它跌在了地上。所有客人都看着这个盒子,拆开一看,是些碎花瓶片,但每一碎片都是分开包装好的……

不管是谁追谁,肯定要送礼物、制造浪漫气氛和机会,那么这些支出可就不容忽视哦!有个流行的笑话,用会计的记账法表示了这个过程:

1.搜寻期间:

借:经营费用——业务招待费

贷:现金

2.找女朋友初期

借:材料采购

贷:银行存款(牛,认为自己有钱,刷卡)

3.拍拖一阵后

借:材料采购

贷:现金(皮软,用钢蹦儿了)

4.持续、空虚借钱

借:现金

贷:长期借款(不知什么时间还)

事实确实如此,想要抱得美人归,就得下一番苦功夫。不过,如果这些付出能够得到美好的结局当然好,可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有不少人一拍两散,那么前期的成本就白费了,于是又有一个新名词诞生了: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也就是一经投入就难以回收的成本。在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各自的投入往往难以收回,也即构成了沉没成本。正是因为如此,恋爱中投入更多的一方较不容易提出分手,而投入较少的一方较为容易提出分手。如果两者的投入基本平衡(如实行花钱的AA制),因双方都有不小的沉没成本,所以比较容易巩固双方的关系。

那么,恋爱中的一方为什么又喜欢看到对方为自己大量投入呢?原因有二:一是对方投入量的多少,可以被看作为爱的多少的标尺,这里有一种信号功能;二是对方投入越多,沉没成本就越高,就越不容易提出分手,从而掌握恋爱中的主动权。但是,对方的投入越多,就必然会要求更多的回报。如果他或她的投资回报率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则很容易发生感情投资的转移。

乐观的说,如果你的恋情进展顺利,自然就不涉及清算沉没成本的问题啦,不过这时候却有新的成本产生,那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在恋爱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等资源如果投入到别的领域或另一个恋爱对象中所可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前者可能导致工作狂,后者就是最让人遗憾的“有缘无份”的情况啦。流传已久的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唯美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概念。

徐志摩出身望族,他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硖山镇巨富,经营银行,是有名的银行家。按照父亲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传父业,因此到西方留学时,他读的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不久即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当即坠入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