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读点经济学
2002000000006

第6章 不可不知的经济现象(1)

眼下,报纸杂志铺天盖地的报到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通货膨胀、次贷危机、经济增长、利率等等都是时下的关键词。为什么金融界会发生危机呢?为什么国际贸易是必需的呢?为什么通货膨胀会影响你的生活呢?为什么经济增长会给人么能带来好处呢?这些经济领域与金融领域的概念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告诉你吧,关系大着呢,不信,就看看本章。

经济增长:老百姓的福祉

我们常常能够在电视中听到经济增长率这样的字眼,那么经济增长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

经济增长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说白了,就是现在生产出的东西比过去更多,或者现在的收入比过去更高。

经济增长是每一个老百姓的福祉,因为经济增长就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高的工资,有更大的消费选择范围和更多的投资选择。

可是就像一个企业不可能永远处于高峰一样,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永远实现增长,那么,经济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的现象就叫做经济衰退。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即美国于1930年代发生的萧条。

1929年,美国似乎日趋繁荣,工业生产指数上升,股票市场行情高涨,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可是从1929年秋开始,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跟随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大量工人失业,许多人无家可归,工厂倒闭,银行破产,人们生活没有保障……经济萧条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在经济景气的时候,大批的经营者都会顺应好运大赚一笔;但是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却有大量企业被洗牌出局,剩下的也苟延残喘,龟缩不前。萧条并不可怕,很多企业正是在萧条中成长起来的。台塑企业就走了这样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在经济低迷时企业的老总王永庆仍然坚持投资塑料行业。这在当时被很多人看作是将钱往水里扔,可是王永庆有自己的道理,卖冰淇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后来这条规律被别人总结成“冰淇淋哲学”。如果在逆境中能够活得不错,那么在顺境里一定会表现得更好。经济有繁荣也有萧条,商业行情有高涨也有跌落,这些都是市场竞争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不是任何人有能力改变的。所以,萧条是对企业的考验,能够胜出的,便是强者。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学会把握经济不景气时的机会,在萧条时能够生存下来,经济复苏的时候也会迅速发展壮大。

如果把增长与衰退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现象叫做经济周期。也就是说经济呈现出“复苏—增长—衰退—萧条”这样往复循环的特点。对于经济周期的成因,大家有不同的解释:

有些经济学家从外因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如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因为据说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而农业收成的丰歉又会影响整个经济。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于1875年提出的。

2.创新理论

创新是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提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的一个概念。所谓创新是指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比如,手工业时代,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手工作坊里人们的劳动力来实现的;蒸汽机出现之后,功业发展起来,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经济中来,经济就比手工业时代实现了更高的增长。

3.政治性周期理论

外因经济周期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政治性周期。政治性周期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

也有不少经济学家不赞同从外因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是由内因推动的。比如一国的货币政策、投资环境、消费量、心理预期等等。

人们都希望经济增长,因为这样企业才能够欣欣向荣,人们更容易就业,工资更高,消费品市场更丰富。那么,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呢?从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首先是投资。在经济学方面,投资是指购买(和因此生产)资本货物——不会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来生产的物品。实例包括了修造铁路,或工厂,清洁土地,或让自己读大学等等。投资多了,比如开一场工厂,就可以雇佣更多的人来工作,提供了就业机会;生产出来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为人们提供了消费品;企业的利润通过一部分税收的形式上交给国家,就形成了财政的收入。因此,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二是消费。厂商生产出来的产品是需要转化成货币的,这样才能付给供应商货款以购买更多的原料,进行下一步的生产。消费者是消费品的最终需求者,如果没人购买产品,那么厂商也不会再生产了。如果消费增加,就能够带动厂商生产的积极性,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经济新闻都在将促进内需的原因。从另一方面来看,消费就是市场,很多跨国企业都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就是因为这里的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

第三是政府购买。各级政府在商品与劳务上的总支出,它是国内总需求的组成部分之一。政府购买大致有两种:(1)从居民那里购买劳务;(2)从企业或公司购买商品。因此,这种公共支出包括工作人员和武装人员的薪资支付和购买各种公用物资的开支。政府购买也是消费的一种,只不过经济学中把居民的消费和政府的消费分开来看,因为政府的消费是可以直接调节的,就可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

第四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可以看做是外国人对本国的净消费。如果国外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增加了,自然就会促进本国生产更多的产品,那么就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每个老百姓的福祉,只有国力强大了,才能够让人民更富裕。因此,下一次,当你听新闻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多少时,就发自内心的微笑吧,因为经济在增长,你的生活也会更美好!

国际贸易:好处知多少?

盘点一下你随身的东西,看看有多少进口货?三星的手机,苹果的电脑,法国的化妆品……如今的世界,你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世界各地的产品所带来的愉悦,这就是国际贸易带给普通人的好处。

所谓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对外贸易简言之就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来说,就是出口。

为什么人们需要进行国际贸易呢?这就涉及到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理论。经济学家认为,各国在生产不同的产品的时候,会投入不同的成本。比如A国生产一台电冰箱需要投入5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一箱蛋糕需要投入1个单位的劳动力;B国生产一台电冰箱需要投入8个单位的劳动力,生产一箱蛋糕需要投入2个单位的劳动力。如果生产力是有限的,这样比较来看,A国如果生产一台电冰箱就要放弃生产五箱蛋糕,而B国生产一台电冰箱需要放弃生产四箱蛋糕,这么看来,B国的相对成本是更低的,那么国际贸易理论就安排B国专门生产电冰箱,安排A国专门生产蛋糕,然后让两国再进行交换就得了,这样两国都比各自生产两种产品时所获得收益更高。

这个理论最直接的解释就是,现在大量发达国家都把生产工厂建在中国,因为这里的劳动力成本更低,而他们本国早已因为过高的劳动力成本问题而放弃生产这些产品,比如一些小家电等等,转而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奢侈品、大型飞机等等。

国际贸易的形式有很多种,大致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两大类:

有形贸易是“无形贸易”的对称,指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由于商口是可以看得见的有形实物,故商品的进出口被称为有形进出口,即有形贸易。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商品种类繁多,为便于统计,联合国秘书处于1950年起草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分别在1960年和1974年进行了修订。在1974年的修订本里,把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这10类商品分别为:

1.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2.饮料及烟类

3.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4.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5.动植物油脂及油脂

6.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

7.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8.机械及运输设备

9.杂项制品

10.没有分类的基他商品

在国际贸易中,一般把1到5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6到9类商品称为制成品。这些有形的贸易产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享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有形贸易都要通过海关进行报税,而关税是很高的一种付出,因此一般进口的商品都要贵出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到香港去买欧美商品,因为那里的税非常低,所以一些化妆品和电子产品在那边的价格要比在内地便宜很多。

无形贸易是“有形贸易”的对称,指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主要包括:和商品进出口有关的一切从属费用的收支,如运输费、保险费、商品加工费、装卸费等;和商品进出口无关的其他收支,如国际旅游费用、外交人员费用、侨民汇款、使用专利特许权的费用、国外投资汇回的股息和红利、公司或个人在国外服务的收支等。以上各项中的收入,称为“无形出口”;以上各项中的支出,称为“无形进口”。

国际贸易发展这么多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形式上来看,最初是以直接出口货物为主,而二战后直接在外国投资成主流;从内容上看,早期的际贸易具有偶尔、单纯、片面的劳务输出或商品输出,贸易涉及的商品大都是工业成品和初级原料,而二战后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商品层次更丰富;从组织性来看,早期缺乏国际贸易组织,出口大都业余偶然,很少有专门从事贸易转换的公司,分工不细。后来,组建成立了WTO等协调各国贸易,制定贸易原则,而且跨国公司基本垄断国际贸易,分工很细。国际贸易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

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进口来说,大概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买方的经济增长情况,如果经济实力雄厚则意味着购买力增强,自然进口就更多;第二是卖方的价格,如果卖方的成本过高、定价过高,那么买方宁可不进口、自己去生产该种商品了;第三是汇率,如果汇率升值,意味着钱更值钱,那么升值的一方倾向于更多的进口。

对于出口来说,主要是生产的成本决定了出口的优势,这种成本包括有形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也包括税收等无形成本,还包括汇率变化等不确定性的影响。

对于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质量和信誉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细小的疏忽,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浙江某地专门出口冻虾仁,本来生意很红火,然而商家们万万没想到,有一批被欧洲商家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理由是海关从1000吨冻虾中查出了0.2克氯霉素。这不到总量的50亿之一氯霉素竟然导致了这么大的经济损失?

商家仔细追查发现,原来,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工人因为长期工作手会发痒,他们就用消毒水止痒,而消毒水是含氯霉素的,这些氯霉素通过工人们的不经意动作而进入了冻虾仁。这50亿分之一的微小含量,表面上看起来是加工过程中的正常失误,却深刻的警示着商家们,任何生意都马虎不得。

虽然存在着诸如反倾销、价格战等等摩擦,但是国际贸易已经成了当前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贸易最大的好处就是互通有无,科学分工。想想看,闭关锁国的历史上,有谁能够享受到国外更先进的产品所带来的性能体验呢?所以国际贸易是必要的,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当我们习惯了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消费和生产时,就已经把国际贸易当成生活的习惯了!

通货膨胀:侵蚀你的财富

最近关注报纸的人都会听到一个敏感的词,那就是物价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上涨,大家都担心会发生通货膨胀,那么,究竟什么是通货膨胀,它又有什么影响呢?

简而言之,通货膨胀就是指经济生活中,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的上升。这个定义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是整体的物价水平。这是指全社会总的消费品和生产品等所有可供交易的物品的价格整体上涨,比如说,你今天去买菜,发现因为苹果歉收所以价格上涨了,但是其它水果和蔬菜的价格没有变,这不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须是整体价格的上涨,让你感觉手中的钱不值钱了,能买到的东西更少了。

第二是持续的价格上涨。这是说价格上涨已经呈现出一定的趋势,不是偶而出现的。比如说,这一段时间由于铁路运力受影响,某个城市的蔬菜供给跟不上来,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但是过一段时间又恢复了,这也不叫通货膨胀;再比如,东北寒冷的地方,一到冬天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绿色蔬菜都会涨价,这也不叫通货膨胀,是供求关系引起的。通货膨胀必须是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解释通货膨胀,那就是钱不值钱,钱变“毛”了。通货膨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从古至今、中外各国都发生过通货膨胀。当钱贬值的时候,原来100元能够买一袋米,现在只能买一包火柴了,这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有个老太太提着一篮子的钱去买米,结果不小心篮子被小偷偷走了,但是小偷却没有拿钱!原来是一篮子的钱都不够买一个篮子呢,篮子比钱还值钱!还有报道说,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居民拿着麻袋装钱去买米。国外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曾经有人打车时先付车费,因为担心下车时,物价又上涨了,就根本付不起车费了。可见,通货膨胀使得居民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钱贬值之外,通货膨胀还有其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