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读点金融史2
2003000000042

第42章 投行翘楚——高盛集团(1)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成立于1869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的发展历史就是美国投资银行乃至全球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在长期的风雨历练中,高盛披荆斩棘,不断壮大,在美国直至全球的资源配置、资金融通、企业扩张等方面发挥了无法比拟的作用。每一次经济格局变动,每一回产业结构升级,每一波企业并购浪潮,幕后往往都有高盛精英们的导演和推动。

高盛集团是一家集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投资管理等业务为一体的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它在香港、伦敦、法兰克福及东京等地设有地区总部,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50个分公司或办事处,2万多名员工,目前公司总资产已达3千多亿美元。高盛集团拥有遍布全球的发达的分支网络;拥有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什么地方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同时高盛还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在全球经济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寻找创造财富的机会。

高盛曾经是华尔街最后一家私人合伙制投资银行,1999年5月这条IPO大鳄也最终成功走上了上市之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长期以来,高盛一直保持着全球投行市场的领导地位,在全球投资银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在国际著名《财富》杂志排名的前500家大企业中有300多家是该公司的长期客户,这些公司包括微软、思科、Lucent Technologies、IBM、戴尔、惠普、甲骨文、摩托罗拉、西门子、雅虎等各领域的世界顶尖企业。

长期以来,高盛在投资银行领域遥遥领先的同时,还获得了众多的殊荣:权威杂志《国际金融评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view)将高盛评选为过去25年中全球最佳股票证券行;《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将高盛评为2000年全球最佳并购行;2002年,高盛荣获亚洲金融界重要刊物《金融亚洲》授予的“最佳投资银行”、“最佳股票行”和“最佳并购行”三项显赫殊荣。2003年,高盛再次被《金融亚洲》评为亚太区、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最佳投资银行。它在2006年按照资产规模排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名列第112位,在投资银行业中虽然排在摩根斯坦利(67位)和美林(70位)154之后,但业务总收入、人均利润和净资产利润率都高居全球首位。2007年4月《Market》杂志发布了年度最盈利的投资银行20强榜单,其中高盛集团以41,93亿美元的收入位居榜眼,仅次于进账44,07亿美元的花旗集团。

(第一节)从家族到公司

1,卑微出身

高盛公司成立于1869年,迄今为止已有138年的经营历史。在高盛公司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由三个家族负责经营的,他们是互相通婚的戈德门家族(The Goldmans)和沙切斯家族(The Sachses),以及后起之秀文伯格家族(The Weinberges),而高盛公司的名称“Goldman&Sachs”就起源于创立它的最早的两个家族。戈德门家族和沙切斯家族经营高盛100余年,之后,两位文伯格家族成员相继成为合伙人并一直持续到今。这些人的成功不是一两年时间的好运,他们所留给继承者的是一个比他们接手时更强大的公司,这条不间断的成功之链使得高盛在华尔街其他合伙人公司陆续转变为公众持股公司后,仍然得以长期保持家族式经营的特色。

在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资银行开始形成,但与普通的商业银行还没有本质区分,高盛公司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自己光辉而漫长的事业。高盛的创始人马可斯·戈德门(Marcus Goldman)曾是一位教师,父亲是一位养牛的农民,家境贫寒。1848年,在第一次犹太人大迁移浪潮中,马可斯从德国迁居到了美国。最初他只能以拉马车为生,后来在费城开了一家小店。在那里,马可斯认识了同是1848年迁居美国的德国犹太人波莎·戈德门,两人相识、相恋,最后结婚155。

1869年,带着妻子和五个孩子,马可斯移居纽约并在曼哈顿南部松树街拉出了招牌:“马可斯·戈德门公司,经营借据(IOUS)156经纪业务。”公司位于一间紧靠煤矿滑道的狭窄的低层建筑里,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名兼职记账员。就这样,马可斯奠基了20世纪和21世纪最伟大的金融企业的基石。

每天早晨,马可斯·戈德门跟麦登街的珠宝批发商和比克门街的皮革商们联系,买下他们所持有的本票,从中赚取利差。例如面值为5000美元的本票,票据商以4850美元的价格将其从商人手中购买,购买本票的同时商人签字许诺,在将来一个规定的日期里再支付给票据商5000美元将票据重新买回来。这其中的差价就是票据商购买本票的补偿。票据的贴现率以当时标准市场利率计算,大约在8%到9%之间。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然后在某个约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戈德门公司最初就是做这样的生意的,这其中的差额便是马可斯的收入。

当时的本票就是今天商业票据的前身。在马可斯从事这项业务的最初时期,他一个人一年可以完成价值5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交易。到1880年,新公司的票据周转额已经达到了3000万美元,全部高级合伙人的资本也已经达到了10万美元。这对于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马可斯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很大的成功,但比起与他同时代的其他犹太德裔银行家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例如当时的斯利格门家族企业在1869年时就拥有600万美元的运营资本,其业务已类似于现代的投资银行,并能够从事铁路债券的包销和买卖业务。

2,“两脉相承”

萨姆·沙克斯是马可斯的好友和合作人,后来他娶了马可斯的小女儿路易莎,又成为了马可斯的女婿。1882年,马可斯邀请萨姆加入了戈德门公司。在两人的努力协作下,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不久后马可斯便把公司改名为M,戈德门和沙克斯公司(M,Goldman&Sachs)。

从公司成立后的50年时间里,高盛的合伙人全部是互通婚姻的戈德门家族和沙克斯家族的成员。1885年,马可斯将公司的名字改为由这两个家族的名字组成——戈德门和沙切斯公司(Goldman&SachsCo,),中文将其翻译成“高盛公司”,并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多年的努力,高盛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不断成长,尤其是在票据交易方面,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票据交易商,其主导地位在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动摇过。1890年,公司的商业票据销售总额是3100万美元,而到了1894年就上升到了6700万美元。

20世纪前期,公司先后换了好几个地方,最后迁到了交易场(Exchange Place)43号二楼,那里足以容纳公司的5名合伙人、10位职员和当时聘用的6名送信人。到1894年,高盛的固定资本已增长到了58,5万美元,每年的利润达20万美元。4年之后,公司资本大幅增加,达到了160万美元,几乎是原来的三倍。由于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公司的资本总量实现了高速增长,到1900年底,已增加到250万美元。1906年,公司利润总额为120万美元,业务规模也越来越大,并逐渐开始向多元化经营的模式转型,此时公司合伙人的资本规模已经达到了450万美元。

3,投行雏鹰

高盛的创始人马可斯·戈德门退休后,他把公司交给了儿子亨利和女婿萨姆掌管。亨利和萨姆两人都不满足于高盛仅仅从事目前的商业票据交易业务,他们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把高盛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型的综合性合伙制金融集团。

1897年6月,萨姆来到了伦敦,拜访了当时著名的商业银行克莱沃特—尚斯公司(Kleinwort SonsCo,)。通过罗斯查尔德家族的一项调查,高盛与克莱沃特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克莱沃特公司在伦敦是一家一流的金融企业,拥有无可挑剔的声誉,高盛与之建立联系,无形中给高盛带来了巨大的潜在价值。1897年,在没有任何正式书面合同的情况下,两家公司建立了共同账户并成功运作了好几十年。两家合伙人的私人关系也相当不错,高盛公司的合伙人在英国时,他们会到克莱沃特合伙人的乡村别墅中与其共度周末。克莱沃特家族也从双方的合作中也获益匪浅,在1913年给亨利·戈德门的一封信中说,克莱沃特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加深两家公司合作关系的愿望。由于两家合伙人的这种特殊关系,高盛公司还将其在伦敦设立办事处的计划推迟了很多年,部分原因就是担心这样做会冒犯他们在克莱沃特的朋友157。除了伦敦外,高盛还与巴黎和柏林等地金融企业建立了联系,其海外部门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到1906年,海外部门的利润已达到了50万美元。

1904年,萨姆的两个儿子阿瑟·沙克斯和普尔·沙克斯从哈佛大学毕业后直接加入了高盛,同时这年夏天,高盛的创始人马可斯·戈德门不幸去世。马可斯·戈德门的一生是非凡而伟大的,尽管出身卑微,却给后人留下了宏伟的事业——一家不久就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投资银行。随着包销业务的出现,加上已有的贷款和外汇兑换业务,高盛已经初具投资银行的雏形。

当时,证券市场上的证券种类主要是由铁路和钢铁公司发行的,证券的估价和发售都是以公司的有形资产作为基础,也就是以公司的桌椅和机器等实际物品来估价的。亨利认为企业价值不应该采用实物资产的价值来评估,尤其是零售企业应根据其库存商品的周转率确定公司价值,或者根据公司现金流的周转速度进行估价,这两个指标将决定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此后,亨利进一步完善了根据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来判断公司价值的新方法,形成了“价格/利润”(P/E)的价值评估方法,即今天证券市场上被广泛采用的、用于评估股票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市盈率”的概念。这一创新也标志着高盛公司思想上的革命,因为只有用这种方法来评估证券价格,那些具有较少实物资产和较多无形资产的公司股票价值才能得到客观评价。适逢高盛公司当时正在为这类企业包销证券,这种新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对高盛公司业务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06年,高盛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包销业务——为联合烟草公司包销其公开发行的股份。对高盛而言,证券包销业务是一种新业务,尚处在不成熟时期,亨利就联合他的密友菲利浦·雷曼,成功地实现了高盛与雷曼兄弟公司的合作。一方面,高盛有赢得客户的能力;另一方面,雷曼兄弟有足够的资金和丰富的经验,二者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两家公司共同完成了多次证券包销业务。西尔斯—路易伯克公司是高盛在19世纪80年代最早的客户之一,在1906年高盛和雷曼兄弟公司成功领导了该公司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由于前面包销业务的成功经验,高盛和雷曼兄弟公司又赢得了为F,W,沃德沃斯公司包销证券的机会。此后高盛逐渐迅速成为承销IPO活动的开拓者,并在这个高利润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在以后的30年间,高盛公司和雷曼兄弟公司合作进行了绝大多数证券包销业务,合计一共为65家单位进行了114次证券发行,他们的客户中包括联合烟草公司、五月百货商店、下木打印公司(Underwood TypewriterCor,)、大陆罐头公司以及司徒德拜克公司(Studebaker)等。在早期,高盛和雷曼兄弟所包销证券的销售进程比较缓慢,通常要好几个月才能售完,但是当公司的信誉在二战前的年代里逐渐树立起来后,由高盛——雷曼兄弟接手的包销业务进展神速,甚至在定价之前就被抢购一空。

亨利这位创新天才对高盛公司的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事实上,正是亨利把包销业务变为公司的一项新的潜力巨大的经营项目,从而把高盛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

(第二节)危机中成长

1,德国血统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和带动。此时的高盛尽管在金融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公司的业务发展几乎完全陷于停顿之中,其中部分原因在于高盛认为眼下的经济扩张是战争推动的,并且已经快要接近顶峰,高盛认为经济衰退期即将到来,所以不愿意在这个时期有冒险的举动。

不仅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会,高盛的领导人还在战争中犯了一次致命的错误。当时高盛的高级合伙人马可斯·戈德门的儿子——亨利·戈德门是极端自豪于自己的德国犹太血统,158他带领高盛成为了德国和战争的坚定支持者。作为一个富于激情并且极善说教的人,他对德国的一切表现出深深的仰慕和毫无保留的支持,这给高盛的声誉造成了破坏性的损害。

亨利在高盛的数十年生涯中,曾为高盛带来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曾为高盛带来过灾难。功过是非自留于后人评说,但亨利的执著的创新精神和满腹热情曾鼓舞了高盛一代人。一战结束后不久,亨利便宣告引退,公司合伙人一并接受了他的请求。亨利的离开对高盛公司来说简直是一次破坏性的打击,虽然他的亲德倾向给公司声誉造成了很大损失,但亨利的卓越才华和大量资本的离开对公司的损害更为长远。由亨利一手打造的证券包销业务在亨利离开后面临搁浅,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合伙人来接替这项业务,高盛公司找到了威迪奥·凯琴斯。

2,危机中的疯狂

凯琴斯是一个乐观、自信而又很有感染力的人。1918年,高盛的合伙人邀请他加入公司并负责公司正处于“休眠”状态的证券包销业务。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兼并浪潮,有了凯琴斯广泛的关系网,高盛得以顺利进入这一新兴业务领域。在这一期间,高盛在凯琴斯的带领下参与了许多公司的重组,如通用食品(General Food)、国民每日产品(National Daily Products)等159,这些公司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一直都是高盛的稳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