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恬,生于清穆宗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死于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陵寝在崇陵(清西陵)。
光绪皇帝并不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子嗣。所以,当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去世之后,慈禧太后选择了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仅有4岁的儿子载恬为下一任皇帝。
当时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太后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阿鲁特氏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阿鲁特氏的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绝望,于清穆宗道光元年(公元1875年)二月二十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太后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吴可事先吞服了生鸦片,然后去见慈禧太后。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爱新觉罗·载恬并不是嫡派的继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鸦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爱新觉罗·载恬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共恨!”说完,吴可就跑到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墓前倒地死去。慈禧太后不为所动,于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乙亥日立爱新觉罗·载恬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太后专权。到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16岁时,慈禧太后“归政”,但仍实掌大权。
清德宗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建议,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法图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太后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把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谭嗣同走后,袁世凯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被慈禧太后带到议政堂,被迫写了退位诏书,将政权全部交给了慈禧太后,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太后关押在别处。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变法图陈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被囚于瀛台后,由慈禧太后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就偷偷地记日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同时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被慈禧太后带着逃亡西安。临行前,慈禧太后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和团运动。
清德宗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
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一月,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又被慈禧太后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去世。
皇帝个人档案
傀儡天子——清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恬
姓名:爱新觉罗·载恬,庙号:德宗年号:光绪
本名:爱新觉罗·载恬,陵寝:崇陵(清西陵)
生肖:羊,祖籍: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职业:亲王王子—皇帝,出生地:北京太平湖醇王藩邸槐荫斋
生日:清穆宗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当皇帝机遇:是慈禧太后的外甥
死亡时间: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父亲:醇亲王爱新觉罗·奕環
寿命:38岁,母亲:叶赫拉那氏
身高:不详,配偶:3人,皇后为叶赫那拉氏
体重:不详,初婚年龄:18岁
学历:宫庭教育,子女:无
性格特点:软弱,继承人:侄子爱新觉罗·溥仪
谥号:景皇帝
生平最痛心之事
维新变法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清文宗咸丰、清穆宗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后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才。在军事上,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清德宗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大清国的落后。于是,朝野上下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维新运动开始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年(公元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白银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同年四月,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五月二日,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及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此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后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师的老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西方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虽然在17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公元1898年),慈禧太后同意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进行朝政的改革。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六月十一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京章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涵盖了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
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九月十六日,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世凯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记载。之后谭嗣同于九月十八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两日后(九月二十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宫,九月二十一日即慈禧太后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其他数十人被捕,包括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6人于九月二十八日斩于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北京大学)外,一律都被废止。
百日维新遂告失败。
生平最屈辱之事
签订《马关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后,一直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清朝领土。清德宗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清朝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清德宗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三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
清德宗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朝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清朝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于当年七月二十五日突袭清朝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打响后,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战斗军从朝鲜打到奉天(今辽宁),占领大片领土。
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初日本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三月二十日,中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4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占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后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确表示是否接受,不许再讨论。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同年三月二十三日,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清德宗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条约全文如下: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定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平和,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李鸿章,大清帝国钦差全权大臣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
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特简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从二位勋一等伯爵伊藤博文、大日本帝国全权办理大臣外务大臣从二位勋一等子爵陆奥宗光为全权大臣。
彼此较阅所奉渝旨,认明均属妥善无阙,会同议定各条款,开列于左:
第一款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下开划界以内之奉天省南边地方:从鸭绿江口溯该江以抵安平河口,又从该河口划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画成折线以南地方。所有前开各城市邑口皆包括在划界线内。该线抵营口之辽河后,即顺流至海口止,彼此以河中心为分界。辽东湾东岸及黄海北岸在奉天省所属诸岛屿,亦一并在所让界内。
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即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
第三款前款所载及粘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候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会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约所订疆界于地形或治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定。
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划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划界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