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061

第61章 清太祖——天命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3)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创办的八旗制度最早的原形是女真族狩猎的一种组织形式。女真族人当时狩猎时,每人各出一支箭,每十个人中选出一个总领,这个总领被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是大箭的意思,而额真是首领的意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办八旗制度后,最基层的组织被称为牛录,而牛录额真也就变成了一级官的名称,最初的一个牛录由300人组成,到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每个牛录的人数变为400人左右。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实行屯垦田地、征丁披甲、纳税服役等政策都以牛录为单位计算。比牛录再高一级的单位为甲喇,每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设一名甲喇额真。甲喇再往高一级称为固山,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而设一名固山额真,两名副职。“固山”在汉语中的意思就是“旗”,固山额真又被称为和硕贝勒,主管一旗的大小事务。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固山是满洲军事和户口编制最大的单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统领的满洲军队和满洲百姓,在当时共有八个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整个八旗的首领,是这个八旗的最高统帅,每个旗的旗主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子侄担任,他们不仅是各旗的军事统帅,也是各旗的政制首领,还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重要辅臣,每当遇到军事和政治的事务时,都是由各个旗主共同商议决定。也就是说,在当时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创建的八旗制度中还保留着原来女真族部落奴隶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直辖正黄旗和镶黄旗,共有65个牛录和一支5000余骑的禁卫军性质的部队;他的次子代善统领正红旗和镶红旗,共有51个牛录;他的第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统领镶白旗,有20个牛录;他的侄子阿敏统领镶蓝旗,有33个牛录;他的长孙杜度统领正白旗,有18个牛录;他的第五子莽古尔泰统领正蓝旗,有21个牛录。

八旗的建立是符合当时女真部落的实际情况的,也十分有利于经常要征战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管理军队。由于在那个时期,女真人没有军民的区分,战时个个为兵,停战时个个为民。因此,每一个人都被编入了旗。旗员与旗主之间是统属关系,旗民和旗下官员有事,必须向旗主报告,得到允许后才能行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时,八旗并没有高低、尊卑之分,只是为了便于管理,但是,后来随着旗主地位的不同,八旗渐渐出现了区分,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被称为“上三旗”,其余的被称为“下五旗”,而尊贵的“上三旗”,也就是整个统治集团的中心。

创建并利用八旗制度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壮举,它使得本来比较分散的女真各部族在这样特殊、严密的组织中实质的统一了起来,也提高了女真军队作战的效率。在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人不仅仅要负责打仗,还有耕种、放牧等其他职责。所以,在旗主的管辖下,旗员还享有获得土地、奴仆、牲畜和财产等权力,以便平时从事生产活动。直到清军入关之后,八旗组织中的人才变成了只负责国家安全的职业军人。

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办之初,八旗制度对女真族的进步和他们最终夺取中原的政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也是在近300年的时间里,清王朝能顺利统治国家的军事支柱。但是,从根本来说,八旗制度是一种腐朽的制度。

生平最痛心之事

被袁崇焕打败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战功赫赫,在一生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均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而,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战役,却打破了这个神话,在与大明王朝的这次战役中,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输给了一个文官出身的袁崇焕。也正是因为这次兵败,使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郁郁寡欢,最终得病而死。

在了解这次令英雄大败,并最终丧命的战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打败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袁崇焕。前文已经说过,袁崇焕生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死于明思宗崇祯四年(公元1630年),祖籍在广东东莞,后落籍在广西藤县。袁崇焕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最初在福建邵武当知县。他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不仅击败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还击败过多次后金士兵的进攻,获得有名的宁远、宁锦大捷。明思宗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绕开袁崇焕把守的地区,攻打遵化,并直逼京城,袁崇焕得知后,连夜赶往京城援救,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将京城的围困成功解救。至此之后,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再也没有敢攻打京城。然而,这样一个力克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和爱新觉罗·皇太极两位满洲皇帝的汉族英雄,不是死在战场上,也不是因为患病而死,却死于无能、听信谗言的明思宗朱由检手中。明思宗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明思宗朱由检的命令下,被执行了凌迟,生剐三日而死。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没有能在有生之年进入紫禁城,没有能在北京城称帝,很大程度上与袁崇焕有关。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得到明军更换主帅、全线撤防的消息。于是,他立即率领6万大军向辽西出发。并没有费多少功夫和时间,锦州、松山等城池就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占据,最后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被明朝派来的大将袁崇焕固守着。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眼里,宁远志在必得,而且不论当时的情势还是两军兵力的对比(袁崇焕的兵马不到3万),袁崇焕都不是自己对手。于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先派人给袁崇焕送去了招降书,并许以高官厚禄,希望能不费一兵一卒将宁远收入自己囊中。然而,袁崇焕拒绝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招降,决定与他们在战场上相见。

在双方交手之前,袁崇焕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将宁远城外的军队都调入城内,并把城外的百姓也动员进城,把所有的武器也集中起来,还在城墙上架设了红衣大炮。为了不让敌军在宁远城外有所收获,袁崇焕把城郊一定范围内的房屋和粮食全部事先烧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派兵攻城,宁远城的城墙上箭如雨下,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士兵不能成功。于是,他们又采取了挖城墙的方式企图攻入城内,袁崇焕带领士兵们抛火球、扔火把,用铁索裹着棉絮烧挖城墙的金兵等方式,阻止他们。第二天,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再次带领自己的部队攻城,这一次,袁崇焕用红衣大炮直接从城上往下轰炸,使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部队损失惨重,他本人也在攻城中受了重伤。对于这种西洋武器没有任何了解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无法接受被打败的结局,在他44年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次次全胜而归,偏偏在这一次面对一座孤城、面对一个从来没有带兵经验的文官袁崇焕、面对只是自己兵力一半的明军,竟然输的如此惨重。这一年七月,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心情极度郁闷下患病,只得到清河温泉疗养,而他的病更加严重。于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又从清河温泉返回沈阳,不料在返回的途中逝世,终年68岁,后被葬于沈阳的福陵,谥号为“高皇帝”,庙号为“太祖”,大妃乌喇纳拉氏与二庶妃殉葬。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失败从客观角度来讲是袁崇焕富于谋略、宁远官兵和宁远百姓誓死守城,以及红衣大炮的威力所致。但是,并不能因此就看不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主观的因素:连续的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让他在每次战役前并不认真、冷静的思考,也不进行准备,就直接上战场,这也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败在袁崇焕手下的一个原因。

千秋功过

制定满洲文字,建立后金政权;撸掠民众,民族歧视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幼年时期,女真文已经失传。所以,那时的女真部落并没有自己的文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之后,于朝鲜和明朝的来往公文用汉语书写,为他书写这些公文的是一个名叫龚正陆的汉人。而当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向自己的族人发布命令的时候,则用蒙古文书写,但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女真人并看不懂蒙古文,也听不懂。为了能保留自己民族的文化,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文的字母来拼写女真族人使用的满语,以此来创制满文,弥补了从金灭亡之后,女真文失传给女真人造成的不便和遗憾。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制的满文被称为无圈点满文,也就是老满文;之后,他的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满文改成有圈点的满文,也就是新满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制的满文是拼音文字,由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和10个特定字母组成。因为东北亚地区的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而这些民族除了满族之外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制满文之后,满文记录了东北亚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各种资料,为今后研究这一地区的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创制的满文也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耶稣传教士曾通过满文把“四书”、“五经”这样的汉文书籍翻译成各种语言,流传到西方。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定都,并称汗,定国号为“大金”,后世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立的政权称为“后金”,定年号为“天命”,并为此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庆祝仪式,封赏部下,全城欢庆。欢庆过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开始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农业方面,他采取组织屯田和扩大农耕范围的措施。国家鼓励开垦田地,建州的女真族人们不仅开垦了很多平原的土地,而且还把原来很多难以耕种的山地也种上了庄稼。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并没有一味的将所有夺来的土地都用作耕种,而是亲自视察具体安排不同土地的用途,有些被开垦为田地,有些用来放牧,使得土地都能各尽其用。除了农业之外,由于建州地区的手工业比较落后,大量的生活用品都不能自给,只能从汉族地区输入,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十分重视工匠,甚至认为他们是“无价之宝”,比金银珠宝对后金还重要。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这样的倡导下,手工业在建州很快就发展起来,并可以自行制造精良的军械。贸易的发展也受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重视,尤其是与汉族地区的贸易活动,女真地区盛产人参、貂皮、东珠、马匹等等,这些正是汉族中原地区所缺乏的,而汉族地区的生产力比女真部落先进,可以生产的商品很多,这些也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他们所需要的。在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多方面的努力下,后金的军事实力、社会生产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少年时期就对汉族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大明王朝的法律和秩序也让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深深知道建立约束民众行为的法律制度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刚刚建立的国家有多么重要。于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制定了法律制度,但是,审判治罪还是要由大臣及贝勒审议决定,大罪则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亲自裁决。虽然这一点还不能算是有法可依,但是,在当时的女真奴隶制部落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于明熹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夺取沈阳之后。又攻占了辽阳,之后,他决定将自己的都城迁到辽阳。于是,他下令在辽阳重新修建城池、建造宫殿。并在新城建立好之后,立刻将都城迁到了辽阳。可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辽阳并没有住多久,明熹宗五年(公元1625年),他又在一片反对声中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并更名为“盛京”,还在沈阳仿造明朝廷的宫殿式样修建了后金自己的“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沈阳故宫。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大规模的迁都活动,虽然给女真部族的发展带来了进步。但是,却不能否认这是劳民伤财举动。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战争中放任自己的部队掠夺民众的财产,并屠杀城中的百姓,有些还发生了惨无人道的屠城事件,给被侵略的城池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普通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进入辽沈地区后,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还推行了民族压迫政策,对汉族人民采取了歧视,强令汉民剃头,给汉族人民和满族人民之间造成了不小的隔阂,给辽东地区造成的伤害十分深重。

皇室谜团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身世之谜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大清朝的第一个皇帝,他来自东北的女真部落。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又来自哪里呢?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东北长白山上有一个深潭,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天池,在天池东北60里外的一座布库里山,山下有一个叫布勒湖里的池。

一天,上天的三位仙女到布勒湖里池中洗澡,最大的仙女名叫恩固伦,二姐名叫正固伦,最小的仙女名叫佛固伦。她们都在池中尽情的沐浴,当沐浴完毕准备上岸时,一只喜鹊口衔红果的喜鹊飞来,并将红果放在佛固伦的衣服上,佛固伦看到红果鲜艳欲滴,于是将它含在口中,并吞下。不久之后,佛库伦怀孕了。

后来,佛固伦在人间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与其他孩子不同,生下来就能说话,体貌奇异,而且没有过多久便长大成人。佛固伦对他说:“你是上天派到人间的,派你来的目的是平定叛乱,今后爱新觉罗就是你的姓氏。”说完,给了儿子一支小船,自己便凌空而去。

佛固伦飞走之后,他的儿子乘着母亲送自己的小船,按照母亲指引的方向来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并折柳枝作为椅子,坐在上面,这个地方有三个姓氏的首领在争斗,当来河边挑水的人看到有人坐在用柳条编制的椅子上时,他们立刻回去告诉众人,大家赶来看到后,惊奇地询问这个奇异的人,此人回答:“我是天女佛固伦的儿子,上天命我来平定你们的叛乱,我姓爱新觉罗,名叫布库里雍顺。”众人听到后,将其抬回住所,并共同推举他为国王,还把百里的女儿嫁给他为妻。从此,三个姓氏之间的争斗结束了,在长白山的东面建立了国家,并定国号为满洲。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就是满洲国和爱新觉罗家族的始祖。

当然了,上面故事只是传说而已。爱新觉罗家族究竟来自何方,至今说法不一。

与世界同步

睁眼看世界

1618年,英国出现了最早的处理商标纠纷案例。

1619年,德国开普勒创立了行星运动第三大定律。

162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被首相黎塞留说服,镇压了胡格诺叛乱,这次事件开始了法国政治和君主立宪制制度的巩固。

1621年,英国人约翰·罗尔夫在北美大陆开始种植烟草,并将第一批烟草运往英国开始销售。荷兰斯涅耳发现光的折射定律。

1622年,德国人汤若望以耶稣教会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并之后参与了《崇祯历书》的修订。

1624年,德川家光在日本当政,这时的日本处于江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