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2004900000070

第70章 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4)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清世宗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除了这些儿子之外还有一些由于过早夭折而为排序,按照出生顺序:爱新觉罗·承祜、爱新觉罗·承瑞、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长华、爱新觉罗·长生、爱新觉罗·万、爱新觉罗·允禶。

如此众多的儿子,出现旷日持久的储位争夺也就不足为奇,按照嫡长子立嗣的原则,清圣祖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册立了两周岁的爱新觉罗·胤礽为皇太子,胤礽为皇二子,但是他是嫡长子。立襁褓之中的胤礽为皇太子,有人说是孝庄太皇太后的提议,也有人说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请求祖母而致,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立胤礽为皇太子的主要原因——政治需要。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在位时,历经内忧外患之苦:宫廷内部,皇子众多,一个储君的位子牵动着许多人的欲望,所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内心极为不安,为了避免外戚的企盼,才将孤身一人的胤礽立为太子;而宫廷外部,由于军事形势的恶化,朝廷军队在南部和西部与叛军交战时接连受挫,为了对付这些挑战,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接受了熊赐履等汉族大臣的意见,全面采取汉化政策,加快了满族政权的汉化进程,立太子便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沿袭明朝的一个重要制度。总之,政治斗争的需要,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决定立太子的主要原因,其目的至少有三个。一是意欲笼络其统治范围内的汉人之心(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采取的是汉民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汉民族宗法制度的核心,即至高无上的皇位应该由正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继承。如嫡长子早死,则由嫡长子的嫡长子继承,即皇太孙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太子病故,即由皇太孙继位。如嫡长子无子,则由嫡次子按顺序继承。只有在正皇后无子的情况下,才考虑庶生的长子。如皇帝无子,则依昭穆亲疏的顺序选立继位之人),为削藩平乱、巩固政权打下基础;二是试图避免前两朝时代不预立继承人带来的皇权交接的麻烦,以求垂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的目的。

其次,是尽孝心。有人认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恪守懿旨”,才决定立胤礽为皇太子,如果不立太子,意味着对祖上不孝;如果不消弭内战,安抚庶民,同样意味着不孝。因此,内战、孝敬太皇太后、培养皇太子这三件表面看来互不相关的事情,在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心中搅成了一团。当时,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虽无时无刻不全神贯注于军国要务,但他还是抽时间亲自教皇太子读书、骑射等,同时命令大学士张英、李光地做太子的专职教师,又命令大学士熊赐履对太子讲授各种书籍,为培养胤礽付出了相当多的心思。

再次,是感情上的因素。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喜爱胤礽的生母,但她却难产而死。因此,有人认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将自己对皇后的感情转移到了胤礽身上,爱屋及乌。决定立胤礽为皇太子,一方面可以断绝六宫谋位的念想,另一方面寄托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心中的愿望。在父皇所营造的良好学习条件之下,皇太子很快便掌握了满汉两种文字,并且娴于骑射,每当随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外出巡行的时候竟能与其“赓词斐然”。毫无疑问,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很喜爱皇太子的,对继位人胤礽的培养,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教育后代的重中之重,并与预立太子的政治目的息息相关。然而,这个被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给予众望的太子却经历了二立二废的磨难,并最终也没有当成皇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立胤礽为皇太子是依照汉族皇帝的方式,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是一个成功并成熟的继承制度。这个继承制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使人心稳定,政权稳固。它是符合封建社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继承制。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是一位深受汉民族文化影响的皇帝。在皇位继承上,他采取了全盘接受的拿来主义。但是,汉族的立太子制度却没有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带来方便,反而使他焦头烂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帝帝册立胤礽为皇太子,是清朝第一次,也是惟一的一次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当时,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只有22岁,也只有2位皇子,皇长子4岁。但皇长子的母亲尚无封号,地位也低微。而皇二子是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因此被定为皇太子。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对皇太子的教育极为重视,皇太子也聪明过人,学啥会啥。经多年的精心培养,皇太子精通汉、满、蒙三种文字,且娴熟骑射之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对皇太子胤礽的智育教育是成功的。但遗憾的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忽略了皇太子的德育教育,从而酿成了不可收拾的重大隐患。

皇太子自2岁起就养尊处优,无人敢管,所有的人都惧着他,让着他,宠着他。因此,在他看来,除皇帝外,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奴仆,所有的物都是他的私产。他广收贿赂、私用库币、贪得无厌、予取予求、野蛮凶狠、肆恶虐众。胤礽甚至毒打过平郡王纳尔赛、贝勒海普、公普奇等王公贵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熏染,皇太子逐渐由一个纯真的童稚蜕变成了冷血动物。甚至在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面前他也没有做到儿子该做的事情。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37岁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亲征噶尔丹时,因患病滞留在塞北行宫。他十分想念17岁的皇太子,于是召其前来行宫。不料,从京中赶来的皇太子对病中的皇父毫无关切体恤之情,神态冷漠,行同路人。这使热望中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非常失望,于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立即命其回京。

从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开始逐渐发现了皇太子胤礽身上的致命弱点。但是,他并没有在这时废掉太子,而是用打击太子党羽的方式,来警告他,希望太子可以有所转变。太子党羽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曾经在智擒鳌拜中立下大功的索额图。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认为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妄行”,将其逮捕监禁,后死于狱中。然而,索额图的遭遇并没有使太子警醒,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九月初四,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于行猎驻地,召集群臣于行宫前,命皇太子跪于地,愤怒地训斥他,斥他“专擅威权,纠集党羽,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当即将其拘执,将其党羽6人正法,4人发配盛京。回京后,诏告全国。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人。他对皇太子是又爱又恨。颁布上谕时,他痛心疾首,“痛哭扑地”,“涕泣不已”。此时的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心力交瘁,痛不欲生。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想不明白皇太子的表现,他甚至“连续六日未曾安寝”,最后堕入了迷信的深渊,他认为,皇太子的所有表现是“为鬼魅所凭,蔽其本性”。

废掉皇太子之后,储君空缺,为诸位皇子争夺储君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看出了皇子们的心思,于是,不断地召见诸皇子,对他们谆谆告诫,让他们“勿令生事,安分而行”。但是,在巨大的皇权的诱惑下,各个皇子党不但不收束脚步,反而变本加厉,铤而走险。他们明争暗斗,造成了政局动荡,使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陷入了极度的苦闷之中。但是,众多的儿子中,并没有能让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意的人选来担当重任,使得在废掉皇太子只有两个多月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萌生悔意。他想把原来的皇太子再立起来。为了重新将胤礽立为太子,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他不断地说明自己的意图,向下灌输。后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又说孝庄太皇太后给他托了一个梦,说孝庄太皇太后“殊不乐”。然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借机下令释放了皇太子。再后来,就说皇太子病好了。就在清圣祖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三月初十日,复立了皇太子。也就是说,在废掉皇太子6个月后,又重新复立了他。这又是一个惊人之举,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但是,之后的实事证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时的举动是完全错误的。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为了能将自己看好的胤礽培养成才,不再出现之前的情况,于是总把他带在身边,但是,复立的皇太子实在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他很快就忘记了自己复位前发下的誓言,依然我行我素,放荡不羁,沉湎酒色,结党营私。甚至对父皇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常发出怨恨之言,他竟然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经过3年零7个月的观察和等待,认为胤礽“怙恶不悛”、“毫无可望”。于是,在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再次废掉了皇太子。此时,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59岁,皇太子39岁。这位皇太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当了37年皇太子,最终没有成为皇帝,而且被二立二废。

在二废太子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帝心神皆伤,万念俱灰。之后,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他再也没有公开立过皇太子。为了不勾起对不堪往事的回忆,他自己不谈,也不让大臣们再议论这一敏感的话题。一直到临死的当天,他才把皇四子立为皇太子,是为清世宗。

千秋功过

为政勤勉,严于律已;下令开海禁,大兴文字狱

为政勤勉,严于律已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帝一生勤于政务,“未明求衣,辨色视朝”,御门听政成为常朝制度。他每日清晨至乾清门听取各部院衙门官员分班启奏政事,与大学士等计议处理折本,也能倾听臣下意见,鼓励各官大胆直言。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亲理国政,遇到问题总是反复思考,务必要考虑周详之后才决定如何做。所以,在他中年以前,在国政方面并无大的失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也很注重实务,并较为崇尚节俭,他多次拒绝群臣疏请加上尊号。在宫中用度也俭约。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十分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清朝初年,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生产凋敝。清世祖顺治年间奖励垦荒,但收效甚微,于是,下令停止清初圈地弊政来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社会生产。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执政期间,为招徕垦荒,修订顺治年间的垦荒定例,由原来最高限六年起科,改为“通计十年,方行起科”。还规定地方官能招徕垦荒者升迁,否则罢黜。实行“更名田”,将明藩王土地给与原种之人,改为民户,承为世业,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政策,以鼓励农业生产。蠲免的种类大体上有免征荒地田赋、灾荒蠲免、普免钱粮等。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期间,蠲免次数很多。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至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年。这在以往的历史朝代是非常罕见的。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二月,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又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而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了农民负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末年的五亿五千万亩到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末年超过了八亿亩,生产发展,阶级矛盾得以缓和,人口迅速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黄河的治理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大问题,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间也不例外,仅清圣祖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公元1677年),黄河大的决口达六十七次,因此,河南、苏北广大地区深受水患之苦。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十分重视对黄河的治理,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三大要务。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至清圣祖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先后六次南巡视察河工,与河臣讨论治河方案。他任命靳辅为河督,识拔和重用水利技术专家陈潢协助治河,这两人勤劳任事,治河十余年大见成效。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帝自己究心于治河历数十年,“凡前代有关河务之书,无不披阅”,有时亲自进行试验。他多次视察经常泛滥的永定河,通过治理永定河取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