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谁工作,你为谁生活?工作是为自己工作,但生活就是为自己而活吗?有许多人没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每天在工作中抱怨、喊累。工作与生活就像承载我们在海上前进的船只,光有桨,却不明白工作生活的方向,那也如无桨之船。
1为谁工作
无论是什么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不断激励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对自己负责,不在乎自己,不努力提升自己,就连上帝也帮不了你,何况老板?那就真成了没用之人了。
工作是能够让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应变能力、决断能力、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得到施展。除了工作,还有哪项活动能够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呢?
在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它作为个人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将每一件任务都作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身处什么行业,都要搞清楚“你为谁工作”。这个问题很重要。
你选择什么工作,该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来说这不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情或得到多少报酬的事情,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意义的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为研究人们对于同一个工作的不同心理,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询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个工人在做什么。这个工人很没好气地说,他正在用很重的铁锤来敲这些该死的石头,还抱怨工作很累,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问第二个工人,那个工人颇无奈地说,他只是为了工资和维持一家温饱才干这项工作的,如果不是这些理由,没有人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最后问第三个工人同样的问题。这个工人的眼中闪着喜悦的神采,他说他正在参与一座大教堂的建造工作,当建成以后,会有许多人来此做礼拜。虽然敲石头很累,但是当他想到将来会有很多人来到这里接受上帝的爱,心中就很兴奋,也就没有了疲惫感。
在相同的环境下,三个人却有三种不同的感受。第一个工人和第二个工人都在抱怨工作,他们只是为了挣钱而工作。因此,企业是不可能信赖他们,并将重任交给他们的。他们也必定不会有升迁和加薪的机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提出人类情感的五种需要:A基本需要:衣食住行的需要;B安全需要:对住所感到安全的需要;C社交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的需要;D获得尊重的需要:要求别人对自己的肯定;E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在工作中,第三种工人是公司最为欣赏的,因为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抱怨。相反,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他们会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和荣誉。同时,他们的努力工作也会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尊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工作是什么?工作是我们实现事业理想的平台和载体。无论是打工,还是自己创业,都是工作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工作就是我们付出努力,实现某个目标的过程。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让我们的才能和性格充分发挥其优势,这种工作无疑是令人最为满意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让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的工作,你可能得到的仅仅是一份很普通的工作。于是我们听到了很多人抱怨工作,抱怨薪水,抱怨人生的不公。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在为谁工作?
也许你曾亲眼目睹朋友或者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也许你也曾遇到过这类的情况,所以你将社会看得十分严酷,因此也更加现实。而我为公司干活,公司给我报酬是等价交换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似乎工作仅仅是为了挣钱,别无其他。
刚刚毕业的学生在经历职场以后,他们许多人的热情和信心都逐渐消失。在工作中采取的是一种应付的心态,为少干一些工作而沾沾自喜。他们只想对得起现在的工资,却不曾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未来的薪水和前途。
薪水是什么,薪水只是你工作的一种报偿,是你目前工作的水平,假如你没有那水平,薪水也会掉价。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那么迟早有一天你会因此而得不到薪水。
不要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老板忽视,你要相信大部分老板是有判断力和明智的。为了实现最大的利益,他们会尽力按照工作业绩和努力的程度来晋升积极进取的员工,那些在工作中努力不懈的人,总会被老板发现,薪水也自然会随之上涨。
如果你的老板并不是一个睿智的人,没有注意到你的努力,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那么也不要懊丧,你应该这样想: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马上就有回报,而是为了未来。人生不是只有现在,还有更加长远的未来。
是的,工作其实就是为你自己工作。工作是让我们学习的平台,困难的工作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够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合作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交流能训练我们的品性。
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和智慧,与在工作中获得的技能与经验相比,薪水不应该被年轻人看得过分重要。因为你所学习到的东西将让你一生受益,即使离开这个公司,它也不会离开你。
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把人才分成“自用之人”和“被用之人”。所谓“自用之人”,是自己了解自己,可以发挥潜力,做老板,开创一番事业的人。所谓“被用之人”,是有突出的能力和专长,也就是职业经理人和专家。但无论是什么人,都必须是自我负责、自我激励的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对自己负责,不在乎自己,不努力提升自己,就连上帝也帮不了你,何况老板?那就真成了没用之人了。
从今天起,自己为自己而活,自己为自己工作,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是自己的导师,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从今天起,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2你在为谁生活
人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的收拾者,为什么要制造垃圾呢?是因为要生活,为什么要收拾垃圾呢?是因为想过更好的生活!
你为谁生活?面对这个问题,有人说为他人,有人说为自己。其实,你是为自己,也为他人而生活。
在生活中,只有我们自己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为自己的事业打拼,为梦想拼搏,都是为自己。有人常常说,这不如意,那不如意,生活一团乱。你是否明白,你是在为自己生活?你所抱怨的永远存在,除非你自己去解决它们。
一个忧伤的人问你:“你快乐吗?”你如果回答不快乐,无疑让这个本来已经忧伤的人更加的忧伤,所以你只能说快乐,只有让自己生活快乐的人,才能让他们也生活快乐。
生活是什么?生活不是一道加减乘除题,不是一道方程,而是一道永远解不开,却有很多解法的问题。你嫌它乱,它给你的是更乱;你细心求解,它给你的就是一个答案。
只有懂得为自己而活的人才懂得如何享受生活,追求生活。
但同时我们也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上的,我们有父母、朋友、爱人,我们也要为他们生活。一个人的行为不仅关乎自己本身,还关乎他的家人、亲人、朋友。他不是一个人,他仅仅是他所在生活圈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生活质量不仅影响他自己还影响相关的人,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必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是一种责任——生活的责任。
因为有亲人朋友的牵绊,我们才有了生活与生存的意义和责任;因为我们有梦想,所以才要认真生活。
有人说光为自己而活的人是自私的,光为他人而活的人是愚蠢的。
光为自己而活的人只会为自己考虑,事事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管是否伤害到别人,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光为他人而活的人,失去了自我是可悲的,就如爱情中一个人如果为另一个人而活,他(她)将会坠入痛苦的深渊。
在为自己而生活时考虑他人,这是有友爱之心;为他人而生活的人要有自我,因为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着自己思想的人。一旦你成了别人思想的附庸者,那么你将沦为别人思想的奴隶。
3舒舒服服过辛苦的日子,辛辛苦苦过舒服的生活
该吃苦时不吃苦,不该吃苦时一定会吃苦。
案例精选
[描述]
兔子三瓣长大了,离家之前,兔妈妈反复叮嘱:“无论如何,都不要吃窝边的草。”三瓣在山坡上建造了自己的家。为安全起见,他的家有三个洞口。三瓣牢记母亲的叮咛,总是到离洞口很远的地方去吃草。秋天过去了,一切安然无恙。
这一天刮着很冷的西北风,三瓣走出洞口时不禁打了个冷颤,他实在不想顶着大风到很远的地方觅食。“我只吃一点,明天天气好了,我就出去觅食。”三瓣安慰着自己,把肚子吃得滚圆。
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雪,三瓣又在家门口填饱了肚子,不过这一回,他换了一个洞口。“我有三个洞口,每个洞口都有很多草。我不过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在每个洞口吃一点点草而已。”于是,在每一个恶劣的天气,三瓣都找到了一个解决吃饭问题的捷径。
一天,睡梦中的三瓣突然觉得异样。他睁开眼睛,发现一只狼堵在他的家门口,正试图把洞口挖开。三瓣连忙跑向别的洞口,却惊讶地发现,另两个洞口已经被岩石牢牢堵住了!
“从你第一次吃窝边草,我就知道这里有只兔子,可我知道狡兔三窟,摸不清另两个洞口的位置,不好下手。”看着到口的美食,狼得意地说。直到这时候,三瓣才明白母亲的教诲是多么正确!
这只兔子因为贪图一时的舒服而丧了命。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为了贪图享受,做事能省就省,抱着舒服一秒是一秒的心态工作生活。殊不知,舒舒服服地生活工作只会让你辛苦度日。
每一个人都会贪图一时的物质享受,忘记应该奋斗、忘记努力,安于现状,结果呢,生活越来越没有意思,百无聊赖,还有许多的烦恼生出。
很多时候,灾难与不测都是因为我们贪图一时的享受造成的。
而选择辛辛苦苦生活的人,即使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也没有让他们懈怠。他们会一直奋斗下去,虽然辛苦,却会不断取得人生的辉煌。即使工资不高,收入不好,需要每天为生计奔波,生活很是辛苦,但是,心里对命运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渴盼,从生活中积极寻找乐趣。这就是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
生活虽然辛苦,却因为这辛苦换来了舒服的生活。
我国古语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年轻时,你不努力工作,老了时就会尝到生活的艰辛。相反,在年轻时,你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你的人生却是向上走的,老的时候就会品尝到当时辛苦的结晶。
哲人曾说:“享乐的人或许是令人羡慕的,但是这只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乐下去,走到终点便是痛苦。辛苦生活在先,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会永远苦下去,走到终点便是甜。”
人的一生谁都难以躲过吃苦,但有一些人却追着苦吃,这些人的生活无疑是更要上一层的;而如果只为舒服度日,早晚有一天你会艰难度日。
4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物质的享受永远没有尽头,但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为了无限的东西浪费有限的生命,那样你最终会失去一切。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吃饭吗?当然不是,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却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人活着要讲价值,如果一个人存在只是给别人带来痛苦和负担,这个人生活得也会十分痛苦。小时候常听人讲:“你活着总要对得起吃的饭吧。”听起来是很可笑的一句话,但是细想却道理深刻。人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活着并不是只是为了吃饭。吃饭是为了维持生命,生命中却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梦想、爱情、工作……
然而在生活中,许多人起早贪黑地忙碌,身体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压力,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这一口饭包含的又是什么?房子、轿车、社会地位、金钱等等物质的享受。我们努力地为这些物质享受去拼搏,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物质追求哪里有尽头呢?人生匆匆几十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去追求无限的物质生活,这是不是不太合算呢?
每日三餐,不管是素菜素饭,还是美味佳肴都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是为了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维持生命的行为,而不是一种享受的行为,你吃进去,最多是享受味觉上的愉悦,但是并没有多少格外的意义。穿上世界上最昂贵的衣服又怎样,还不是为了避寒遮体?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追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永远没有尽头,而人生有尽头,这追求又要持续到何时?
物质不是我们追求的全部,只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钱再多如何?如果你不幸福会依然不幸福。而我们的生命中有更多需要我们承担的东西:责任、尊严、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是我们人生的中瑰宝,需要我们去细心呵护。
它们才是我们生命的主角,当你为了吃饭而疲于奔波,并舍弃责任、尊严、亲情、友情、爱情……时,一旦当你不再为吃饭发愁,你就会发现生命已变得空虚和毫无意义。
案例精选
[描述]
鲍志道是清代杰出徽商。自小经商,上交天子,下交贵人,但其富而有仁,成为中国古代“义商”的表率。鲍志道的家境十分贫寒,他在11岁时,便中断学业,走上经商之路。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成为仕商结合的富商巨贾。
鲍志道由于家贫,出门时仅带了一文钱,一路上他靠行乞到了江西鄱阳。到鄱阳后,一边帮人打工,一边学习会计。后来他又来到浙江金华。20岁时,他又一次来到扬州。他幸运地成为一位歙县大盐商的“客户经理”。在与商行打交道的过程中,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后来,他又独立门户并很快走向成功,家资累至巨万。
鲍志道虽然十分富有,但是他一生善举颇多。自在扬州经商大富之后,他在兴学、救济、河工等方面毫不吝啬,且长期坚持,一以贯之。他集合众商,创立扬州十二门义学,惠及当地。襄助扬州的恤嫠会、兴化的育婴堂,以救济社会。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鲍漱芳也多有善举。
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灾,洪泽湖决堤,他先后捐米六万石,捐麦四万石,赈济了数十万灾民。改六塘河需开山归海,他集众输银300万两,深得嘉庆皇帝赞赏。
[点评]
鲍志道富而有仁,值得人们崇敬。
5工作质量决定生活质量
工作是大部分人生存的手段,因此工作质量是决定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当今社会为何贫富差距如此之大,有的人开奔驰,而有的人骑自行车;有的人住豪华旅店,有的人却居无定所;有的人出国深造,有的人却因为经济困难而衣食不饱。你是否想过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有些人认为是社会对他们不公或者是老板对你的才能视而不见……其实并不尽然。
事实上,那些有极高物质享受的人主要是因为他们有对工作的热忱、忠诚、敬业、勤奋和热爱。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理所当然地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物质回报,获得了比别人更好的物质享受。而那些对工作采取应付心态的人,理所当然只能获取比别人更少的物质回报,呆在比别人低的位置上,得不到加薪或升职,甚至还有面临失业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