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一个微笑,生活也会给你一个微笑。今天不是重复昨天,昨天已经再也找不回来了。明天又是无法预测,所以为何不让自己微笑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懊悔,矫正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你的词汇里抹掉“要是”二字,改用“下次”二字即可。应该向自己说:“下次如有机会我应该如何做……”生活永远是向前的,你一直活在昨天就永远无法活在今天和明天里;你永远被消极的情绪左右,早晚有一天你会觉得生命毫无意义;何不相信自己,相信生活,相信只要笑对生活,再大的磨难也会被克服。
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高尔基曾经说过:“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理想是人活一世奋斗努力的目标,倘若没有了这个目标,人生也会随之黯然失色。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行动。
所谓“生活的理想”是指你想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理想是我们生活的坐标。你只有确定了自己的追求才能全力以赴地向前迈进。
案例精选
[描述]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于是,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但是,不管牧羊人怎样张开双臂,也无法飞起来。这时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点评]
理想是一盏不灭的灯,让你冲出迷惘,步入灿烂的历程。但是什么才是理想,是你对生活和未来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理想,也是理想的生活。
我们拼命工作、学习、挣钱,努力实现成功就是为了实现理想的生活。许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只有知道你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到底想做什么,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梦想。
10埋怨只能说明你的无能
“抱怨”真的就是口臭,它会传染,而习惯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
很多的时候,因为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令我们长时间地烦恼和抱怨。因为工作难度较大而抱怨,因为人际关系而抱怨别人,因为公司的一个指令而抱怨……其实,这些抱怨只能说明你无法处理好这些事情,抱怨工作难度大就是说你做不好这件事情,抱怨人际关系就是你处理不好和别人的关系,抱怨公司的指令是因为你可能做不到。这些如果被你的老板听到,你可能就要面临责罚或批评。
抱怨还会打击你的信心,当你没完没了地抱怨时,你就是开始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这件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因为烦乱,只会将事情干砸。
抱怨还会让别人心烦。当别人听到你总是在抱怨,他们工作和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许多人都不喜欢总爱抱怨的人。
案例精选
[描述]
有一个樵夫,总觉得自己需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里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气,便在吃中饭时对着妻子大声地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并迁怒到正在厨房里做菜的女儿。女儿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饭时一不小心,多放了一匙盐。这下子,樵夫吃了更火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够悲惨,居然连顿好饭也没得吃。
于是,饭后他气冲冲地回到山上去砍柴,一边砍,一边气急地对其他的樵夫诉说着自己那“倒霉的人生”,他越讲越气!
砍柴时一不小心,斧头脱手飞了出去,打中了一个路人,那路人不是别人,而是由邻国来访,途经此地的邻国王子。邻国国王一气之下得派兵大举进攻,一场战争就此爆发。
[点评]
一场战争,居然源于一顿充满埋怨的午餐。这事虽有巧合,但也似乎符逻辑。值得深思。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就是说:了解自己的人不埋怨别人,晓得自己命运的人不埋怨上天;经常埋怨别人的人会深陷困窘,埋怨上天的人是没有志向的。
我们为什么不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呢?有些人为什么一直一事无成,原因就是他们到哪里都是不停地抱怨、抱怨、抱怨……相反,有许多的人也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周围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并不是一味的埋怨,而是奋发有为,力求改变现状,在适应中求发展。结果,行动者往往能够成功,而埋怨者依旧一事无成。
当你无法去改变你周围环境的时候,那你就要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而不是一味埋怨、消极、等待。因为你的想法永远不会与现实情况完全相符,埋怨除了说明你无能外,就不能再说明什么了。
所以,现在放弃你的埋怨,行动起来改变你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11拥有人生三宝——“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张干净的嘴、一颗充满爱的心灵”
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你辨别一个人的本质;一张干净的嘴巴让你远离流言蜚语;一个充满爱的心灵让你懂得幸福的真谛。
(1)一宝:一双明亮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之窗,通常我们看到的会决定我们的行动。然而,有时我们也会一叶障目,因为看到的有时不会是真的,隐藏其背后的本质才是我们该真正挖掘的。
人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帮助你发现人性的好与坏,帮助你发现人生中的美。人生到处是风景,只要你善于发现,就会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因为他看到一个砸在他头上的苹果,看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事物,进而思索:为什么苹果不向天上飞,而往地下掉呢?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古人常说擦亮你的眼睛,就是要学会分辨你所看到的人和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案例精选
[描述]
一个年轻人自以为了不起,他打算写一本书,要加入一些情节,于是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他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中找一个主人公,他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里是一个荒凉破落的庄园,最要紧的是,他找到了他想找的一个人:一个满脸胡须的老人。他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椅子上为一块马铃薯地锄草,在他的身后是一间小木棚。
他转身回家,恨不得立刻就坐在打字机前。而当他绕过木棚在泥泞的路上拐弯时,又从另一个角度朝老人望了一眼,这时他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从这一边看过去,他才发现老人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杖,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那位刚才他还认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子成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
[点评]
有时你所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你认定的事实,需要你擦亮眼睛仔细地看,才能看到事实的本质。
(2)二宝:一张干净的嘴巴
每一个人都有过失,即使是伟人也毫不例外,所以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即使是闲聊,也不宜搬弄是非,传播流言蜚语。
圣菲利普是16世纪深受爱戴的罗马牧师,富人和穷人追随着他,贵族和平民也都喜欢他,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善解人意。
案例精选
[描述]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圣菲利普明白了女孩的缺点。其实她心地并不坏,只是嘴巴常常说三道四,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这些闲话传出去后就会给别人造成许多伤害。
圣菲利普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我知道你也为此苦恼,现在我命令你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母鸡,走出城镇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你要一刻不停地拔,直到拔完为止。你做完之后就回到这里告诉我。”
女孩觉得这是非常奇怪的赎罪方式,但为了消除自己的烦恼,她没有任何异议。她买了鸡,走出城镇,并遵照吩咐拔下鸡毛。然后她回去找圣菲利普,告诉他自己按照他说的做了一切。圣菲利普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部分,现在要进行第二部分。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起所有的鸡毛。”
女孩为难地说:“这怎么可能呢?在这时候,风已经把它们吹得到处都是了。也许我可以捡回一些,但是我不可能捡回所有的鸡毛。”
“没错,我的孩子。那些你脱口而出的愚蠢话语不也是如此吗?你不也常常从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谣言吗?你有可能跟在它们后面,在你想收回的时候就收回吗?”女孩说:“不能,神父。”
“那么,当你想说别人的闲话时,请闭上你的嘴,不要让这些邪恶的羽毛散落路旁。”
[点评]
在想说别人闲话的时候,请你闭上嘴巴,是多么有道理的话。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克制,就可以避免说别人的闲话。因为指责别人迟早会被人别人听到,到时候尴尬不说,还可能造成两人关系僵硬。
一张干净的嘴巴就是管好自己的舌头,不该说的不说。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法,不分责任、不考虑后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特别是年轻人,阅历少,社会经验不足,爱说敢说,如果不注意,更容易因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不是有心为之,长期下去,只会害了你自己。
话为心声,不要口不择言,即使开玩笑,也不宜损人。当玩笑过火,就有可能引火烧身。生活中,由于一句玩笑而造成的悲剧不在少数,皆因为玩笑伤害了他人的自尊。一般涉及人身的、有批评味道的、敏感的话题以及和隐私问题有关的玩笑要少开,宁可不开玩笑,也不要让人不愉快。
有时候人们还喜欢逞口舌之快,口头上的输赢并不是赢,处处与别人抬杠,那才是做人的悲哀,反而会让别人同情那个被你辩输了的人。
做一个嘴巴干净的人,你也会受到欢迎。不要到处说别人的闲话,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的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有修养的表示。请记住上面那句话,当你想说别人闲话时,就把嘴闭上。
(3)三宝:充满爱的心灵
人的一生,不可能与世界隔绝,与亲情、友情和爱情都要相交,这些“情”就是“爱”。父母对你的爱,朋友对你的爱,恋人或妻子还有孩子对你的爱,同样你因为拥有这些爱也要回赠他们自己的爱。
案例精选
[描述]
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千米的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没有太大的变化。触目所及,尘土飞扬。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著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