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2006300000043

第43章 长处与短处(2)

两个主人公,截然相反的故事。前面的害怕失败、自卑心理严重,必然会产生可悲的结局。后面是自信,必然得到成功的结果。

过高地估计他人,过低地看待自己,认识不到自身的优点和能力。越是这样,越是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不行,就要依赖于他人,受他人支配。当失败的时候,自信心就会受到一次打击,久而久之,就没有了自信,一切就都会按照别人的意见去做,即使是你不愿意的,也因为受惯了别人的支配,也会去做。

而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画家所遇到的事情。这是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不一样,也许自己认为很完美的东西,在别人眼中恰好充满瑕疵。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如果我们要迎合每一个人,就会整天疲于奔命,最后丧失自我。

所以遇到事情要用正确的思维,不要完全相信你所看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为一些人的批评就轻视自己,产生自卑感。我们要用积极的思想去面对生活,这样烦恼就会减少很多。人的自卑感的存在和产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不如别人,而是由于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心态和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如别人的心态和感觉?这是因为人们常常喜欢拿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而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和掌握自己。

人之所以产生自卑感,就是因为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所致,越比较,越自卑。这些简单的道理,许多人都懂,但是却不相信或不接受它。遇到事情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摒弃自卑,找回自信,让自己主宰自己,让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计划自己的人生。

6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别太自以为是.

悲哀的是悲哀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悲哀。

案例精选

[描述]

一天,老虎在吹嘘自己:“瞧瞧我多棒,你们谁敢和我比?”猫站出来说:“我们不应该自夸自大。”老虎骄傲地说:“哼,小不点,你也敢来和我比?”猫又说:“我们比赛跑步吧,跑到猴大哥家为准。”老虎说:“好,谁怕谁呀。”

第二天,他们准时来到了起点。“一……二……三……开始。”马儿裁判发出起跑令。老虎像风一样地跑出去,把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很快就到了终点,可是,猴子住在树上,老虎没法上去,只得等着猫。猫慢慢地向这里走来,等走到树下,彬彬有礼地说:“虎大哥,还愣着干什么,快,你先请吧。”老虎低下了头。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总有自己不会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古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生长在社会里,从学习来说,他要接受多少文化,或者到达什么阶段都要受到地域限制。而事业的发展、成就的取得、生活的质量……都要受到本人能力的某些限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

作为一个人,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这样的好处就是,看到自己的短处,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认识自己,以便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比如,五音不全,就不用挖空心思想当音乐家;如果孩子没有画家的天赋,就不要硬逼着孩子学习画画。尽管一些职业很诱人,比如演员、歌星,但是我们自身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就不要去强求。要懂得量体裁衣,看菜吃饭。

认识一个人的局限,说白了,就是有自知之明。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即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但是有时这很难。特别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自己比别人强。尽管没有得到身边人的承认,但是我们内心已经不服气。有些人因为一技之长而傲视他人,有些人因为容貌较好而看轻别人;有些人以家庭背景自我标榜……

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我们整天都陶醉在自我的标榜中,就不会有真正的自我反省。当我们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有时会气急败坏地指责别人。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苏格拉底会发现,那些最有成就的人们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子贡的自知是明智,子贡的从容更是胸怀博大。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传之千古。

由于DNA的千差万别,成就了每个人的优点特长和缺陷短处,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差异更是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兴趣性格。每一个人都有令人称赞的地方,也有让人苦恼的地方。如果一味地让自己和他人看齐,常会遭遇尴尬和痛苦。

哲人说:“诚实地向自己展开自己,这是人生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在《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又以同样的道理给齐王纳谏,终让齐王接受。

人最可怕的是掉进自己给自己的光环中。所谓自以为是者不足,自以为明者不明。自明,然后才能明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7瞎子的国度中,一只眼的人便可以做国王

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案例精选

[描述]

从前有一个国都,国都里的人世世代代都是看不见的人。因为他们的祖先说,他们已经知道了世界上的一切,根本不用再看了,于是上天就让他们的后辈全部变成了瞎子。所有关于外界的风景,都是靠传说流传下来的,没有人看到过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他们也认为世界就是那个样子。

一个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世界的人由于乘船遭到了海浪,他便漂泊到了这个瞎子王国。当这些失明的人听说有一个能看见世界的人来到时,都赶忙去看。只有一只眼睛的人对他们讲了世界是多么的丑陋,多么的狭窄。瞎子们听到后都很庆幸自己看不见。后来他们推举这个只有一只眼睛的人做了国王。

[点评]

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说当大家同时吹捧一个人时,这个人就会迷失自己。

案例精选

[描述]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抓着大象尾巴嘟囔道:“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但是实际上,他们谁也没有说对。

[点评]

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用自己片面的感觉去肯定或否定它,就像我们认识自己,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可笑。

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常常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总以为自己全身都是闪光的优点,别人身上全是缺点。明明是自己导致了某种结果,却埋怨他人。

当一个人处于自满的状态时,他就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自然也会故步自封,不再前进。而当一个人身边充满掌声的时候,他需要的是否定。一味赞美会让人们容易产生骄傲的情绪,而指出你缺点的人或许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或许很害怕那些指出我们缺点或错误的人,有的更是愤恨这些人。但是人正因为有了错误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一个人如果不犯错,那他的人生只有一种可能,走向比所有人都低的低点。当然,这里并不是提倡犯错,而是对那些害怕犯错,不敢放开手脚去做的人说的。而一个人也不可能没有缺点,我们也正是因为有缺点才一直追求自身的美好。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告诉我们缺点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积极改正,永远向前。

在任何一个环境中都不能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否则就会倒退。要记住,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座山虽然高,但比它更高的山也是存在的。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想去弥补,去前进。

第18章得与失,取和舍得与舍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间,达到和谐,达到统一。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

1取与舍的哲学关系

人的一生,有得有失,有取有舍,有赢有亏。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得而复失的过程。

案例精选

[描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以美英法为首的国家几经磋商后,决定在美国纽约成立一个协调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家蓦然发现,这个全球至高无上、最有权威的世界性组织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那就买一块地皮吧,但是刚刚成立的联合国机构身无分文;有人想到让世界各国筹资,但是联合国刚刚建立起来,如果此时向世界各国搞经济摊派,负面的影响就大了。更何况刚刚经历了战争的浩劫,各国都财库空虚,甚至许多国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寸金寸土的纽约筹资买下一块地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听到这一消息后,美国著名的家族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经商议,果断出资870万美元,在纽约买下了一块地皮,将这块地皮无条件地赠送给了这个刚刚挂牌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同时,洛克菲勒家族亦将毗连这块地皮的大面积地皮全部买下。

对洛克菲勒家族的这一出人意料之举,许多美国大财团都吃惊不已——870万美元,对于战后经济萎靡的美国和全世界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而洛克菲勒家族却将它拱手相赠,并且什么条件也没有。

这条消息传出后,美国许多财团主和地产商都纷纷嘲笑说:“这简直是蠢人之举”,并纷纷断言:“这样经营不要十年,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财团便会沦落为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贫民集团”。

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大楼刚刚完工,毗邻它四周的地价便立刻飙升起来,相当于捐赠款数十倍、近百倍的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了洛克菲勒家族。这种结局令那些曾经讥讽和嘲笑过洛克菲勒家族的商人们目瞪口呆。

[点评]

在许多时候,有放弃才有获得,只有舍去,才能得到。

取与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难题。我们经常面临选择,面临选择取,还是舍。选择哪一个,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心路历程。

很多人都佩服比尔·盖茨的勇气。佩服他敢于从当时世界顶级大学哈佛大学退学,在自己家的车库里开了“微软”公司,后来成了世界首富。或许这是现在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勇气去做的。从哈佛退学,是比尔·盖茨的舍弃,选择自己创业是他的选择,这需要果断的判断力和思考力,事实证明他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但是世界上比尔·盖茨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在面对取与舍的时候,还是很犹豫。但是有时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个,选择一个。这就要我们认清取舍的关系。

案例精选

[描述]

齐国的一个“好金者”到市场去,发现一个人在卖金子。这位“好金者”一看金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金子就跑。自然,他很快被抓住了。人们问他怎么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抢金子呢?回答说:我抢金子的时候,眼睛只看到金子,没看到人。在这个故事里,就有着深刻的取、舍关系。有许多人都像“齐人攫金”那样,贪污受贿,投机诈骗……而这样的取舍是被道德和法律所谴责的,这样的取与舍要不得。

[点评]

取与舍,就是要在该放弃的时候敢于放弃,需要抓住的时候绝不松手。

取与舍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伴而生,当你选择取的时候,也是放弃的时候;当你选择舍的时候,也是“取”的过程。其实人生无所谓取与舍,看似失去实际是取得,看似取得其实是失去。由于一个人看事情的眼光不同,取和舍也有了不同的意义。

例如两杯饮料,有一杯是你喜欢的,而另一杯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如果你喜欢的那杯被人喝掉了,你会怎么看?有人会想那是一种错过和失去,有人却会尝试另一杯饮料,也许发现它比自己喜欢的口味还要好喝,这时他就觉得自己没有丢失错过的饮料,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东西。

而一个人做事有取舍,便能秉要执本;做人取舍有道,方可才高行洁。其实,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取与舍的过程呢?

2得与失,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就什么都失去了。

案例精选

[描述]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

一个中年男人因车祸而亡。

三个灵魂结伴而行。

婴儿很伤心,他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了,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我最不幸了。”

老人说:“你几乎不算得到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赐予最多,死时失去也最多。长寿非福啊。”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还没开始生活,一个活了那么久,我却正在中年,过去和未来都没有了。”

这时上帝说话了:“已经逝去的和还未来到的,你们全都算到自己头上了,都认为自己失去最多,有这种念头,你们都够不幸的。”

[点评]

得到其实只是一种体验,未来的只是一种憧憬与希望。痛苦来自欲望不能满足。不能正确看待得到与失去往往是人们不能摆脱痛苦的根本原因。

雅各毕业于一所公立高中,这所高中位于就业阶级与失业阶级住宅区的交界处。雅各不喜欢上学,他有别的计划。经过父亲多次劝说,他同意去上明尼苏达大学,条件是:“去念念看,不喜欢的话我就离开。”或许他就是不适合念大学,才待了一天,他就休学了。接下来,他去买了一些大清仓的运动器材。第二天,他以高于原本买价的十倍卖出了这些运动器材。从此,雅各就爱上了做生意,他在商场比在学校更如鱼得水。现在雅各已经拥有好几家制造船舶的公司及其他的公司,资产净值估计超过25亿美元。

得与失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是事物的正反两面。有时得到了却要失去,有时失去了可能是为了得到别的机会。你如果长得不漂亮,你可以让自己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如果你不是天才,但是你可以让自己更加勤奋。不要抱怨上天有多么不公平,其实,你在失去的时候,也就是在获得。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拥有全部,你要好好把握手中已有的就够了。

有一天,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馋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栅栏挡住,无法进入。于是狐狸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时,发觉自己吃得太饱,怎么也钻不出栅栏。无奈,只好再饿肚三天,才钻了出来。

任何事情都有得有失,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