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巨大的名誉,当生命终结时,也无法带走。在生命里,有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在你那里,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到了最后如何结局,永远都是未知数。所以聪明的人将名利当做身外物,不过分追逐,不将它们作为生命的唯一追求。
1控制贪欲:不要拿走一支笔
人无法从欲望的获得而满足,因为欲望满足了之后会增长更大的欲望,以致永远填不满,唯有追求心灵的满足,才是永恒的快乐方式。
当一些人去面试时,要做笔试或者填写一些资料。有的人填完资料会将笔放在一边,有的人却会装进自己的包里。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有时却让面试你的人在决定用你时又改变主意。这虽然并不代表这个人将来可能无法拒绝诱惑,却让管理者无法确信你对诱惑会不迟疑地拒绝。
驱使他把不属于自己的笔装进自己包里的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觉得一支笔没有人会在乎,而他一会儿还要用到它,所以装进包里。如果是后者,就表明这个人有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怪。
我们常说一个人必须控制自己的贪欲,如何控制,只控制自己不挪用公款,不做假账?不是,控制贪欲要从细节做起:不要拿走一支笔。
贪欲是人的共性,自人出生以后,贪欲就作为一种天赋的秉性存在于每一个人当中。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之初,性本恶是有几分道理的。当人长大,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境界会不断提升。然而贪欲却始终会潜伏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当巨大的诱惑摆在面前时,若没有坚定的立场和自控能力,就无法阻挡内心的贪欲。当贪欲占据人心时,任何说教、任何东西都无法轻易改变。贪欲是无止境的,是一个无底的深渊,一旦涉足将掉入泥沼而无法自拔。
在股市,每天都有人乐极生悲,也有人悲极生乐,说到底还是贪欲作祟。贪欲是人的致命缺点,它能使许多人晚节不保,锒铛入狱,甚至死刑;它能使本来纯洁的爱情变得肮脏,使本来和谐的婚姻蒙上阴影;它能使一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股民经常买股,当这只股涨到他想要的价格时,他就会抛出去,绝对不会等到第二天。而有时,抛出去的股票后来又涨了。有人就问他为何不等等再抛,也许会卖个更好的价钱。他说,只要达到自己预期的就可以了,人不能太贪心,要懂得见好就收。
人不能太贪心,要懂得见好就收。有几个人明白这样的道理?所以纵观历史,贪官很多。
有人说大贪不贪,小贪可贪。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小贪会发展到大贪。贪官的演变都是从小贪开始。
如果给他们权利,“小贪”就不甘心于平平常常的小贪了。
在生活中,一直纵容自己去贪一些小便宜,如果碰到大的诱惑,就不会拒绝。就如刘备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案例精选
[描述]
水中垂着一个挂满鱼饵的钩。一条鲫鱼顺着鱼饵的香味游过来,向鱼饵看了一下,“真不错,是块美味的东西。”它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它记得不少同伴就是贪食鱼饵而断送了性命。鲫鱼赶紧游开:“不能吃,这准是鱼饵。”
但鲫鱼还是无法还是抵御鱼饵那香味的诱惑,过了一会儿,又游到这个鱼饵旁边。对它又进行了一番研究和观察。
“不行,决不能上当!这块东西一定是鱼饵。”鲫鱼警告自己,随即又游开了。鲫鱼游了不远,心里老记挂着这块鲜美的东西,不一会儿,又游回来了。它再一次对这块使它垂涎的食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也许危险不会太大。”它用尾巴投石问路似的打了一下鱼饵。
鱼饵在水中荡了几下,又垂挂在那儿纹丝不动了。
“看来问题不大,是我多虑了。”它在鱼饵旁转来转去,“上帝保佑!让我冒险一次,仅仅这一次,说不定一点危险也没有……”
[点评]
钓竿一提,鲫鱼上钩了。
无论多小的贪欲,都能让谨慎解除武装,使聪明人变成笨蛋。
2利益使一些人目盲,使另一些人眼明
真正的财富是要自己创造才有意义,不是自己的财富却想占为己有,所得到的也将是法律的制裁。因为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
利益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人拥有财富,也能让人锒铛入狱甚至失去生命。
案例精选
[描述]
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在文种任宛令时,与其成为朋友。后来二人一起到越国做官,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夫。公元前494年,赵王勾践伐吴,范蠡谏阻,不听,遂遭失败。后来,在范蠡和文种的帮助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灭了吴国。然而,当勾践登上他人生巅峰的时候,范蠡却功成身退,乘舟浮海,化名陶朱公,成为一代名商。
范蠡功成身退,曾劝诫文种,“勾践为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共享乐”,让文仲和他一起功成身退,但文仲不以为然,继续在越为官,位为相国。但好景不长,勾践开始猜疑文仲,谗臣也开始大肆讲文仲坏话。公元前472年,勾践召见文仲,勾践说:“九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其六尚在子所,愿幸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之前人。”赐文种一把剑,令其自裁。文仲仰天长叹:“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其谓斯乎?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一代谋臣,伏剑而死。
[点评]
功成名就,正是享受荣华富贵时,但是范蠡却早已看穿勾践本质:“勾践为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共享乐。”荣华富贵并没有让他昏了头脑,而让他更加看清了自己的未来,所以他果断放弃了摆在眼前的巨大利益,避免最后被杀的厄运。而文种却由于贪恋权位,不舍得放弃,终遭勾践所杀。
利益使一些人目盲,使另一些人眼明。自古以来,开国功臣被杀不在少数,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将韩信等功臣一一除掉,唯有萧何张良活至终老,这是为何?韩信虽然有战功,但是他恃功而骄,风头几乎盖过了刘邦,自然让刘邦十分不舒服,不杀韩信他也寝食难安。但是萧何张良却深谙刘邦为人,他们不因有巨大的功劳而得意忘形,反而夹起尾巴做人,让刘邦深信二人不会背叛自己。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利益诱惑。有的人难以自持,终酿成一生的悲剧,有的人看清了这些诱惑背后的命运,所以,巨大的利益也难让他们跨越犯罪的界线,真正的财富要自己创造才有意义,不是自己的财富却想占为己有,所得到的也将是法律的制裁。因为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负责。
案例精选
[描述]
房玄龄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官吏。房玄龄虽身居相位,名贯天下,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贪权图利。唐太宗曾经召集大臣,讨论世袭之事,封房玄龄为宋州刺史和梁国公。唐太宗之所以要封房玄龄为宋州刺史,目的是为了让房玄龄的子弟世袭。但房玄龄觉着自己身为宰相,应为各位大臣作出榜样,不应贪图私利,便上奏唐太宗说:“臣已经担任宰相,现在又封为宋州刺史,这样恐怕会使大臣们争相追逐名利,使朝政大乱。臣认为不妥,请陛下先罢免臣的刺史职位。”
唐太宗便依了房玄龄的奏折,只封他为梁国公。房玄龄辞掉了宋州刺史之后,朝中大臣纷纷仿效,辞去能世袭的官职。唐太宗十分感慨地说:“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今天能有这样行动,都是玄龄的功劳!”
后来,房玄龄又加封为太子少师,当他初到东宫见皇太子时,皇太子要拜他。房玄龄慌忙躲避一旁,坚决不受。人们看到当朝宰相如此谦虚恭谨,不由得暗中称赞,都说他是亘古未有的贤相。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房玄龄觉得自己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不宜长期身居高位,多次提出辞呈。唐太宗对他说:“辞让,固然是一种美德。然而国家长久以来都依靠您,如果失去了像您这样的贤相,朕就好像失去了左右手一般。”
[点评]
放眼天下,当今有几人有房玄龄之胸怀?淡泊名利,不为利益所动,只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的财富才最有意义,这样的人迟早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3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在你的生活中,你愿意帮助别人吗?你是不是总是来去匆匆,只关心自己,而对他人冷漠呢?你数过你身边有多少对你真诚相待的朋友吗?即使你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却没有人愿意为你庆贺。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些经常围绕在你身边的人还会站在你身边吗?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不是这个世界对你太冷漠,而是你对这个世界太冷漠,不懂得付出。
在经济社会里,一切似乎都有价格,有人出卖自己的青春,有的人出卖自己的良知,有的人出卖自己的自尊……仿佛人与人之间只剩下了金钱关系,人们开始对自己的付出斤斤计较。如果没有回报,就不会再去付出了。在这种单纯的利益交换中,我们还能得到幸福和快乐吗?在这种算计别人,算计自己的日子里,我们能够让心灵富足吗?当然不能。
爱是无私的,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博大的,爱人之间的爱是无私的,朋友之间的关爱也是无私的……他们只是希望对方快乐,因为在奉献的过程中,他们就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爱,爱不会因为付出而减少,只会因为付出而增多。爱是相互的,只有我们付出时才能得到爱,得到不需要计算的爱。奉献自己的力量其实十分简单,看到别人赶电梯时,轻轻扶住电梯口,别人会感激你的等待与友好;去商场购物时,看到有孩子进来,你推门的时候就可以等孩子进来再松手,这时孩子的父母也会感激你……这样做,我们不会损失什么,却会让心灵轻舞飞扬。
案例精选
[描述]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好,后面的那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人们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就行,我养两匹马干吗?不如只喂养一匹,把另一匹宰掉,而且还能拿到一张皮。”于是,他便这样做了。
[点评]
一个人如果对工作没有奉献的意识,总是投机取巧,那么他就会面临被裁减的命运。
案例精选
[描述]
在美国东海岸的某一城市,有一家著名的毛皮公司。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中有3兄弟。有一天,他们的父亲要求见总经理,原因是他不明白为何3兄弟的薪水不同?大儿子A的周薪是350美元,小儿子B的周薪是250美元,二儿子C的周薪是200美元。总经理默默地听3兄弟的父亲把话说完,然后讲:“我现在叫他们3人做相同的事,你只要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得到答案了。”总经理先把C叫来,吩咐说:“现在请你去调查停泊在港边的H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C将工作要求记下来后,就离开了。5分钟后,他又出现在总经理办公室。因为总经理要他尽快,所以他就利用电话询问,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总经理再把B叫来,吩咐他做相同的事情。B在1小时后,回到经理办公室。一边擦汗一边解释说,他是坐公车往返的,并且将H船上的货物数量、品质等详细报告出来。总经理再把A找来,先把B报告的内容告诉他,然后吩咐他再去详细调查。A说可能要花点时间,总经理认同后他就走了。3小时后,A回到公司。A首先重复报告了B的报告内容,然后说,他已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下来。为了方便总经理与货主订契约,他已请货主明天上午10点到公司来一趟。回程中,他又到其他几家毛皮商公司询问了各类货物的品质、价格,并请可以做成买卖的公司负责人明天下午1点到公司。在暗地里看了3兄弟的工作表现后,父亲很高兴地说:再没有什么比他们的行动更能给我满意的答案了。
[点评]大儿子A显然是现在所有公司正在寻找的千里马。因为他的系统思考能力非常强,总是把自己放在当事人的位置去想去做。一心一意地奉献自己,最后必定不会吃亏。
4名誉是放大镜
人格像树,而名声就像树影。
人对名誉的追求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超出理智的时候,常常会迷失自己,那时,便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要听名誉的指挥。
名誉就像放大镜,越是追逐的人,越是看不清名誉的本来面目。
案例精选
[描述]
乔治·艾涅斯库(1881-1955),是罗马尼亚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钢琴家、教育家及音乐活动家。
20世纪初,巴黎有一个水平不高的小提琴演奏家准备开独奏会。为了卖座,独奏会筹备者想了一个主意,准备请乔治·艾涅斯库为他伴奏。大师经不住他的哀求,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且还请了一位著名钢琴家临时帮忙在台上翻谱。
可是,第二天巴黎有家报纸用了地道的法兰西式的俏皮口气写道:“昨天晚上进行了一场十分有趣的音乐会。那个应该拉小提琴的人不知道为什么在弹钢琴;那个应该弹钢琴的人却在翻谱子;那个顶多只能翻谱子的人,却在拉小提琴!”
[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味追求名声的人,最后别人看到的不是他的长处,而是他的短处。
案例精选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