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2008500000010

第10章 邓小平(1)

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原名先圣、希贤,四川广安人。1977年7月复职。同年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副主席。第二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在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成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jiè)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在他领导下,这次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cè)。

革命历程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5岁进私塾上学,学名邓希贤,后转入新式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县中学。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他赴法国勤工俭学。

邓小平在法国期间,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学学习过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当时,他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1922年,他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6年初,邓小平离法赴苏,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春,邓小平受党的派遣(qiǎn)派遣(qiǎn):(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回国,在西北革命军队中做政治工作。邓小平于6、7月间转赴汉口,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不久汪精卫执政的武汉政府也公开反共,中国共产党被迫转人地下。为了适应秘密工作环境,他从此改名为邓小平。

1929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化名邓斌。于12月和第二年2月分别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右江、左江革命根据地,出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和前敌委员会书记。

1937年8月,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奔赴(fù)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师长是刘伯承。

邓小平和刘伯承率一二九师深入日本侵略军占领区的后方,以太行山为中心,依托山区,并向平原发展,创建了晋冀豫(yù)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太岳和由鲁西等根据地合并成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所在地太行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1940年3月,刘邓指挥部队,在晋察冀军区部队的配合下,奋起反击,全歼(jiān)进攻太行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一万多人。为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打击日军的“囚(qiú)笼政策”,从1940年8月起,八路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百团大战”,刘邓率领所部38个团参加,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

从1941年开始,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1942年9月,邓小平兼(jiān)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彭德怀、刘伯承回延安参加整风后,邓小平在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并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并取得很大成绩。

1945年6月,邓小平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他和刘伯承率部开创的太行、太岳、冀(jì)南、冀鲁豫(yù)四块根据地已基本连成一片,成为拥有2400万人口、30万军队的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同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邓小平任中央局书记和军区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军区司令员。

1947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6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的由战略防御(yù)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部署(shǔ),他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强渡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经过28天连续作战,歼敌56000余人,打开了南下的通路;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长驱直入:长距离不受阻碍地快速前进、形容进军顺利不可阻挡。),从几十万敌军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区,由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革命历程中的三起三落

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

10月,邓小平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他和刘伯承率部进军大西地,迅速消灭了盘踞在云、贵、川三省的90多万国民党反动武装,把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最后逐出中国大陆。

在西南期间,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他在任职期间,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谨慎稳妥地消除历史遗留的民族隔阂(hé)(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促成各民族团结;发动和依靠群众,顺利完成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加强各级政权建设;迅速恢复工农业生产,兴修成渝(yú)铁路等等,很快改变了那里的混乱的面貌,开创了西南地区稳定、发的新局面。

1952年7月,邓小平调到中央,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长。

1954年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反对高岗、饶漱(shù)石阴谋分袭党、篡(cuàn)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雷大斗争中,邓小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提出和深刻论述了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指出党面临新的考验,必须经常警惕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全党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避免个人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集体领导,避免个人专断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

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毛泽东在推荐邓小平当总书记时,说他比较顾全大局,比较有才干,比较周到和公道,是个厚道人。1959年,他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邓小平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长达十年。这是我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但同时也有过严重失误。邓小平一直处在中央领导工作的第一线,参加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在许多方面提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这是他工作最繁忙的十年。他积极贯彻八大的路线,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共产党要接受监督。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起来以后,“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接着就是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恢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他到农村调查,对公共食堂、供给制等问题提出了纠正错误的意见。1962年2月,为了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团结,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召开了有7000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在大会上发表讲,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的民主生活,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集体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962年,许多农地干部和群众要求实行包产到户。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在1962年7月提出一个原则:哪种生产关系的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

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期间,同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广泛接触。

1966年,毛泽东领导和发动“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在这场长达10年的动乱中两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被撤销一切职务,作为“中国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被打倒,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最艰难、最曲折的时期。

“九·一三”事件后,笼罩在中华大地上的那种“文化大革命”特有的紧张政治空气略有缓和。渴望重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邓小平,于1972年8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泽东对来信迅速作出批示。其中写道: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他没有历史问题,没有投降过敌人。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1973年3月1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讨论了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和毛泽东的重要批示。随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决定。

1974年,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系统地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在筹备四届人大和酝酿(酝酿(yùnniànɡ):比喻事前考虑或磋商使条件成熟。)国务院领导人选时,毛泽东评价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1975年1月,他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在这期间,他力挽狂澜(力挽狂澜:原以防堵百川泛滥比喻阻止异端邪说的横行蔓延。现指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他强调全国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在短时间内,包括军队、工业、农业、交通、科教、文艺等在内的全面整顿,收到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4月5日,天安门广场发生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拥护邓小平的群众运动。“四人帮”借机诬(wū)陷邓小平,使他再一次被错误地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但实践证明,邓小平和他的战友在整顿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仍在深入人心。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旗帜下,人民群众反对“左”倾错误和“四人帮”的斗争最终汇合成强大的历史潮流,加速了“文化大革命?”走向终结的进程。

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由于邓小平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的历史功勋,对“四人帮”的坚决斗争和动乱中主持全面整顿取得显著成效,在党和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叶剑英、陈云等人的积极支持下,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划时代的贡献

在1977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78年3月,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

他一出来工作,立即表现出作为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他在多次讲话和谈话中,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随后真理标准大讨论在全国展开,形成了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思想的僵化局面被冲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