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英雄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2008600000001

第1章 大禹

禹是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姓姒(sì),名文命。鲧的儿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据后人记载,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不入。后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任部落联盟领袖。

疏通水道制胜洪水

大禹名字又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ɡǔn),传说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黄河水经常泛滥(làn),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土地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尧帝非常痛心,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他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鲧治水治了九年,他采取堵截的方法治理黄河。河水在哪里泛滥,就用泥沙堵在哪里。这样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没过多久,水又漫过来,继续为害。尧觉得鲧治理黄河不利,就革去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鲧死后,他的儿子禹自告奋勇,要求继承父业,承担治水的重任。舜(接替尧帝位之人)看他态度诚恳(kěn),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并给他派了一些助手。

禹一心治理黄河,接到舜的任命之后,抛(pāo)下新婚妻子便去上任。禹勤奋好学,对手下仁爱,言出必行,深受大家的欢迎。

为了解决人力不足,禹号召各部落首领释放被押的囚(qiú)犯,让他们去服劳役。禹总结父亲失败的教训,亲自勘察地形,了解各地的地理特点。

禹带领着一批助手,跋(bá)山涉(shè)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准绳:标准),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在治水过程中,他生活俭朴(俭朴:俭省朴素。),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上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之时,他都亲自去征取。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yǎn)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这样。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nì)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lǐ)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过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在他的治理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服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顶峰,农田变成米粮仓,人民又能建造房屋居住下来,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禹治水有功,深受人民爱戴,也得到舜的赏识。于是,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了禹,禹便成了天下盟主。

讨伐三苗

三苗部落活动于江、淮(huái)、荆(jīnɡ)州一带,是个较为先进的部落,当时在该部落已经有了明显的阶级差别。尧在位时,三苗已经渡过长江来到河南南部和湖南西北部一带进行活动,经常对尧部进行骚扰骚扰.使不安宁。。

禹因治水有功而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大行仁政,受到民众的爱戴,人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和平的日子过了没有多久,苗蛮族组成的三苗部落发动叛乱,向禹的部落大举进攻。

为了对三苗的进攻给以还击,尧帝亲自率部众与三苗作战。双方在丹水(丹江)一地交战,三苗势力受挫(cuò)。三苗为了保存实力,积蓄力量,表示对尧臣服。尧见三苗有归顺的意思,就放弃继续征伐的打算,对他们以礼相待。在舜帮尧辅政时,舜提议将三苗中的部分民众迁(qiān)到三危地区,得到尧的同意。移到三危的三苗民众在此开疆拓(tuò)土,开辟(pì)了一片新天地。舜为了改造三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毕竟是“江山易改,秉(bǐnɡ)性难移”,舜帝的苦心并未收到预想的成效。三苗部落在江汉流域的势力仍很大,他们经常侵扰四邻,使周围的民众受苦受难。

禹受命治水时,受到各方群众的支持,三苗也加入治水的行列。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对参加协助治水的氏族和部落都进行了封赏,但忘记给三苗部落赏赐,从此三苗首领记恨在心,伺机作乱,并多次发起事端。按照禹的本意,要对三苗进行征战。舜帝认为“只要实行仁政,三苗终会受到感化的”。舜花费三年时间,对三苗照顾得无微不至。以礼相待,确实感动了三苗,三苗暂(zàn)时平定下来。

舜去世后,由禹即位。禹当上部落联盟首领后,三苗首领觉得政权交接之际,有机可乘,遂又发动了反禹的叛乱。这一次禹下定决心,一定要征服三苗。

发动叛乱的同时,三苗内部也出现了混乱。

禹看到三苗内部混乱不堪,却还要进行大逆(nì)不道的反叛,觉得时机已到,于是准备讨伐三苗,并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禹在誓师大会上说:“苗内政不勤,又到处侵扰,尽失人心,民不聊生。我今天要替天行道,为天下除去这祸患。”开战没多久,禹便攻到了江淮流域。在一次僵持(僵持:相持不下。)不下的拉锯(jù)战中,禹军射死了三苗的首领。三苗部众见首领死了,乱作一团,纷纷败退,从此三苗逐渐衰落。

禹伐三苗之后,北方人民才得以安定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