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2008900000035

第35章 鹿鸣

【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①呦呦:指鹿的叫声。②苹:一种叫做皤蒿的青草。③鼓:指弹奏,④簧:此处指乐器。⑤承筐:主人命仆人捧出装着币帛的竹筐献上。⑥是将:赠送给宾客。⑦好:关爱。⑧周行:指规范的大道。⑨德音:指美德。⑩孔昭:十分鲜明。视:示。恌:指轻浮、轻佻。则:典范,榜样。效:指模仿、仿效。旨酒:美酒。式:无实义。燕:同“宴”,宴饮。敖:同“遨”,游玩。芩:一种蒿类的草。湛:和乐快活。

【译文】

群鹿呦呦不停叫,野外地上吃青草。我招待嘉宾贵客,弹起瑟来又吹笙。

吹笙鼓簧气氛好,一筐币帛赠宾客。人人真心关爱我,为我指路守大道。

群鹿呦呦不停叫,野外地上吃青蒿。我招待嘉宾贵客,品德声誉盛名昭。

看他从来不轻佻,君子以他为楷模。我备美酒和佳肴,宾客畅饮乐陶陶。

群鹿呦呦不停叫,野外地上吃芩草。我招待嘉宾贵客,弹起瑟来又奏琴。

弹瑟奏琴盛情邀,我与大家共欢乐。准备美酒和佳肴,宾主宴饮尽欢欣。

【启示】

这是周朝时王公贵族和民间宴会所通用的乐歌。这首乐歌轻松愉快,充分烘托出了宴会时人们愉悦的心情。

【典故】

孔子虚心学琴孔子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还十分精通琴技,曾花费很大功夫拜师学艺,专注而执着。

鲁国有位著名音乐家师襄子,弹琴技艺出神入化,孔子得知后专程登门拜师。师襄子见是大名鼎鼎的孔子,便有意推托,但孔子再三恳求,师襄子无奈只好应允。

初学时,师襄子把自己最喜爱的曲子教给孔子,在讲解完弹奏的要领后,就让孔子独自练习。孔子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一遍一遍,不间断地练了十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得已经很不错了,就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学会了,那么从明天开始,我们改弹新的曲子。”

没想到孔子却说:“这支曲子的弹奏技法我基本掌握了,但对它的精神和内容却理解不深,所以只是会弹奏而已,缺乏神韵,您还是再让我练习几天吧!”

师襄子一听,心里十分高兴,他觉得孔子对自己严格要求的态度很难得,于是又辅导孔子练习了几天。几天之后,孔子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支曲子,师襄子又提出让他改弹新曲。不料,孔子又一次拒绝,他诚恳地对老师说:“我虽理解了这支曲子的精神和内容,但并未吃透它的主题思想和深刻含义。您能让我再多练习几天吗?”

孔子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自己的弱点,师襄子顿时哑口无言,只好同意他再多练几天。

又过了几天,孔子的琴艺有了更大的进步,连他自己也喜上眉梢,师襄子便再一次地提出更换新曲。可孔子还是认为自己没资格更换新曲,因此,他又一次恳求老师:“我还未体会到乐曲中人物的形象,想再练一练。”师襄子惊讶孔子能体会到这曲子的主旨。之前,师襄子怕此曲太过艰深,并未挑明它意在刻画人物形象,此时,孔子已自己体会到曲子的真谛,师襄子当然异常兴奋了。

几天后,师襄子来听孔子弹琴,一曲弹毕,孔子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似乎从乐曲中看到了一个人,他黑黝黝的脸,身体高大魁梧,目光深邃,有称王四国的气概。对啊,这不是周文王吗?除了他,还有谁?”

此时此刻,师襄子终于明白孔子为什么会成为大学问家了,他快速离席,佩服地冲孔子一拜,说:“你说得对,这曲子确实名叫《文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