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孙子兵法(国学启蒙书系列)
2009500000019

第19章 用间篇

原文

孙子曰:凡①兴②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③,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④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⑤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注释

①凡:一般。②兴:出动。③奉:供应。④怠:倦怠、疲劳。⑤爱:这里指吝惜。

译文

孙武说:一般出动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千里迢迢远征他国,百姓的花费,国家的供应,每天要花费千金之多,境内外一片骚乱,沿途疲惫于运输物资,不可以维持生计的人达七十万家之多。如此相峙数年,就是为了那天可以获胜,假如吝惜爵禄和金钱不重用间谍,以致不能了解敌情而失败,那就是最不仁慈的人,就不是优秀的将领,就不配作君主的辅助,就不是胜利的主帅。开明的君主、贤良的将帅,其所以动辄战胜敌人,超越众人,就在于事先了解情况。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求神问鬼的方法来取得,不能拿相似的事情做类比推测得出,不能用日月星辰运行的位置去做实验。一定要取之于人,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中去取得。

原文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①,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注释

①其道:其中的微妙。

译文

因此,使用间谍分五种情况: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种间谍一同使用,让人无从了解其中的微妙,这就是所谓神妙的道理,国君的法宝。所谓"因间",是诱引敌人乡人而利用他;所谓"内间",是诱使敌方官吏而利用他;所谓"反间",是诱惑敌方间谍被我所用;所谓"死间",是先散布假消息,让我方间谍知道,然后传给敌方,敌军受骗,我方间谍难免被处死;所谓"生间",就是可以活着回来禀报敌情的。

原文

故三军之事,莫亲①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凡军之所欲击②,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

注释

①亲:值得信赖。②击:攻打。

译文

因此三军之事,没有比间谍更值得信赖。封赏没有比间谍更丰厚的了,凡事没有比用间谍更保密的了。非才智过人不可以调遣间谍,不是深仁厚义不可以使用间谍,不是神机妙算,不可以获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呀,微妙呀!无所不可以用间谍呀!间谍的工作还没有进行,先已传扬在外,那么间谍与知道秘密的人全要处死。凡是要攻打某个军队,夺取某个城池,刺杀某个人物,一定要事先探知它驻守的将领、左右近臣、谒者、门者、舍人的姓名,命令我方间谍一定打探明白。

原文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①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②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③。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④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后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注释

①舍:放走。②是:这里指提供的情报。③如期:按期。④上智:具有高超智慧的人。

译文

必须要搜查出敌方派来侦察我方情况的间谍,从而用重金收买他,引诱开导他。然后再放他回去。如此,反间就能够为我所利用了。根据反间提供的情报,就可以使用乡间和内间。由此而了解情况,如此就可以用死间把假情报传给敌人。由此而了解情况,如此就能使生间按预定时间回报敌情。五种间谍的使用主持者必须懂得,不了解情况最主要的在于反间,所以反间是必须厚待的。从前殷国的兴起,是由于伊挚在夏国;周国的兴起,是由于吕牙在殷国。所以贤明的国君和优秀的将领,如果可以凭高超的智慧使用间谍,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用兵的关键,三军靠它而决定其行动。

导读故事

一、年的冬天,**德国元首希特勒正在计划着怎样称霸欧洲,图哈切夫斯基事件让他坚定了先稳住苏联,而打西方的信念。年5月30日,图哈夫斯基元帅在《真理报》上指出希特勒的野心。希特勒的狼子野心被戳穿,十分惶恐。他一面通过人员谴责苏联发表这样的文章不利于两国关系,一面积极计划干掉图哈切夫斯基。希特勒的特工人员发现斯大林和图哈切夫斯基的矛盾积怨很深。于是,决定使用离间计。**党的重要人物,其宣传部长海德里希叫人在《新德意志》杂志发表文章,奉承图哈切夫斯基,字里行间隐藏着惹恼斯大林的词句。希特勒下令海德里希组织搜集、编造图哈切夫斯基反苏的证据。并利用特工将消息传到苏联方面。苏联内务部决定不惜任何代价取得这份十分重要的情报。最后,以300万卢布的高价从德国人手中买到了这套证明图哈切夫斯基叛国投敌的"罪证材料"交给斯大林。在大量的"证据"面前,被告人有口难辩,审讯员进行了几十分钟,便宣布被告死刑,并在12小时之内进行了处决。

二、东汉以来,我国大西北一带的各少数民族便逐渐向长城以内迁徙,开始在辽西、幽州、并州以及关陇等地生活。到了西晋时期,这些少数民族贵族已与汉族人民杂居在一起,许多少数民族贵族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不同程度地走上了封建化道路。西晋统治集团建立在剥削与压榨人民基础上的腐朽统治,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随后不久爆发的"八王之乱",使得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纷纷起来反抗西晋政权的统治。这一时期,四川爆发了流民爆动,流民起义的队伍在公元304年占领了成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这时也趁着西晋政权的摇摇欲坠而起兵反晋。匈奴贵族刘渊便是在流民占领成都的同年起兵的。当时他已自立为汉王,集结军队,立志要创立如冒顿单于一般的事业。与他几乎同时起兵的还有汉人王弥、羯人石勒。他们共同推举刘渊为主,给西晋统治者以有力的打击;同时,他们也都拥有自己的割据势力,想在打败晋军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势力,以便有朝一日取代西晋王朝的统治。他们当中的石勒后来吞并了王弥,战胜了拥兵幽州的西晋大臣王浚,摆脱了刘氏集团自立为赵王(历史上称为后赵),成为中国北方出现的十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之一(即历史上"十六国"之一)。石勒用间智取王浚之事发生在他自立为赵王之前。石勒字世龙,羯族人,其家族世为部落小帅,到石勒这一代,部落小帅已无什么待遇可言,为了生活,石勒给商人与地主当过田客。后被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捉住并送到冀州,贩卖到一个叫师欢的地主家里当耕奴。师欢见这个二十几岁的胡人相貌不俗,善于骑射,又勇敢有谋,怕他鼓动其他耕奴造反,就把他放了。石勒离开师欢家,投奔了西晋朝廷的养马地——马牧的小头目汲桑,并在茌平县一带组成"十八骑"。他们常常出入于专门繁殖名马赤龙、骐骥的场地,到远处劫掠缯宝,拿回来贿赂汲桑。当成都王司马颖挟持晋惠帝失败被废后,他的部将公师藩等起兵赵、魏,要为司马颖报仇。石勒和汲桑就率牧人乘马场马匹数百骑前往响应。公师藩攻打邺城失败被杀,石勒与汲桑逃回马牧。他们在马牧劫掠郡县,释放囚犯,集山泽亡命之徒,其势力得到扩充。石勒、汲桑在一次战斗中失败,汲桑被晋军杀死,于是石勒带领自己的队伍投奔已在左国城称汉王的刘渊。石勒投奔刘渊后,在三四年时间内东征西讨,攻城夺地,为汉国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维护汉国统治的一支劲旅。石勒的势力也在征战中不断发展、壮大。公元311年,投奔刘渊的王弥在其势力得到扩大后,密谋要杀掉石勒,想吞并他的势力。石勒知道后,设计杀掉王弥,兼并了他的全部人马。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石勒称王的野心渐起。但是他表面上仍然遵从汉主,同时在他的统治范围中实行优待汉族地主及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把一批富有统治经验的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吸收到自己麾下。他的军师张宾就是其中之一,张宾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石勒火并王弥后,将攻击目标转向了西晋幽州刺史王浚。王浚在与石勒交战失败后,曾求助于鲜卑、乌桓人的支持,但鲜卑、乌桓人没有响应。这时,石勒军师张宾分析了王浚兵势衰弱的境况,指出如果石勒表示归顺王浚,那他一定会喜出望外。因此,张宾建议石勒智取王浚,而不要硬拼。张宾要石勒写一封措词谦恭的信,表示与他和好的诚意,并愿意隶属他,扶助他当皇帝。等到王浚对石勒疏于防备时,再乘其麻痹一举消灭他的势力。石勒同意了他的建议,并且马上开始依计行事。石勒派他的门客王子春、董肇等人带书信和许多珍宝,去见王浚。石勒在信中推崇王浚为天子,而自己只是一无名小胡,"我所以投身于兴义兵除暴乱的事业,正是要为您扫除障碍。所以诚心希望您顺应天意民心,登基称帝。我石勒崇敬拥戴您就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您也应明察我的诚意苦心,将我像儿子一样看待"。在给王浚上书献宝的同时,石勒还要王子春以重金笼络了王浚的心腹枣高。王浚见石勒归顺于他十分高兴,把王子春等人封为列侯,并派使者以地方特产答谢他。王浚的司马游统阴谋叛变王浚,派使者骑马向石勒请降,石勒杀了使者,并送给王浚,以此表示自己的诚实无欺。王浚此时更加信任石勒,对他不再存有什么疑心。不久,王子春等人与王浚的使者一同回来,石勒下令隐藏起强壮的精兵和武器,显示出仓库空虚而军队软弱的样子,面向北拜见王浚的使者,接受王浚的书信。王浚送给石勒拂尘,石勒装做不敢拿,把它挂在墙上,每天早晚都要敬拜这拂尘。石勒还派董肇向王浚上书,约定日期亲自到幽州去奉拜皇帝的尊号。王浚的使者回到幽州,就其所见陈述了石勒将寡兵弱和对王浚诚心不二的情况。王浚大喜,认为他确是可信任的。石勒见王浚已相信了自己,便开始准备袭击王浚。他先叫回王子春,打听幽州的情况。子春说:"幽州自从去年遭了大水灾后,人民吃不到一粒粮食,而王浚却把百万粮食屯聚在仓里,不用来救济百姓。他的刑罚又极为苛刻残酷,对百姓征税纳赋十分频繁,残害贤臣良将,诛杀排斥进谏的谋士,下属因不能忍受,逃亡叛变的很多。鲜卑、乌桓在外与他离心离德,枣高、田矫等人在内贪婪横暴,人心忧惧而动摇,军队虚弱而疲敝,而王浚却还要高筑台阁,排列百官,大言不惭地说汉高祖、魏武帝都不足以与他并论。"石勒听王子春谈了幽州饥荒贫困,王浚众叛亲离的情况,决定发兵袭击幽州。但他又怕并州刺史刘琨从背后袭击他,于是他与张宾商量如何应付刘琨。张宾建议利用刘琨与王浚的矛盾,写信与刘琨讲和,请求刘琨允许他以讨伐王浚来将功补过。石勒按张宾所说,办妥了这件事,稳定了刘琨,解除了后患。公元314年,石勒发兵袭击幽州。石勒率领轻骑兵日夜兼程向幽州进发。石勒军到达易水时,王浚的督护孙纬立即派人给王浚送消息,请示准备抵抗。王浚对他们说:"石公到这儿来,正是要拥戴我当皇帝的,谁再说抗击的话,立刻杀头!"于是,王浚设筵等待石勒的到来。石勒在早晨赶到蓟县,喝叱守城的人开门。石勒因怀疑城内有埋伏,就先驱赶几千头牛羊,声称是献给王浚的礼品,实际上是堵塞街巷,使王浚的军队不能出战。王浚这时才意识到大势不好,开始坐卧不宁了。石勒派手下抓住了王浚,将他送回襄国(石勒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杀死。石勒占据了幽州,吞并了王浚的军队,为不久以后自立为赵王奠定了基础。石勒吞并王浚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连续用间的过程。石勒的门客王子春作为生间,被石勒派往王浚营中,一方面投书结好王浚,一方面侦察王浚在幽州的政治、军事情况;石勒还以重金笼络、收买了王浚的心腹枣高,枣高作为石勒的内间,巩固了王浚对石勒的信任,使王浚对石勒的归顺更加深信不疑;石勒在王浚使者来访时,制造了一些假相让使者回去报告王浚。由于石勒较成功地连续用间,使得王浚完全陷入了错误的认识与判断之中。石勒则因用间而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敌军的情况,把握了战机,为他最后的出奇制胜奠定了基础。从石勒战胜王浚的史实中可见,孙子所说的用间的重要性、要领以及方法,石勒都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于战争的实践之中,正因为如此,石勒才取得了幽州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