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经
2012100000016

第16章 防字做到洞若观火,明察秋毫(2)

“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由言语不慎而导致亡身败家,可谓可惜可叹。所以,大凡为人处世要管得住嘴巴,防止祸从口出,只要注意自己的修养,其实便不难做到今之人不可不鉴之!不可不防之!

5.防止逢人说失意

“人生失意无南北。”到处都有失意的人,不只是你一个人失意,这也不是什么新闻,所以,不要到处宣扬,逢人就说。轻则惹人厌,重则被不良居心的人陷害还不知道。

每个人都会有失意时,包括事业上的失意、感情上的失意、家庭上的失意。

失意是一种痛苦,搁在心里不找人倾吐更是痛苦。而且把失意事放在心里还会造成一些心理疾病,所以找人倾吐也可以。但根据社会经验,你最好不要随意去倾吐自己的失意事,不要见谁就向谁倾诉衷肠。

要知道,轻易吐露失意事,不管是主动吐露或被动吐露,都有很多负面作用。

如果你的失意情绪引来别人的安慰,温暖固然温暖,但你却因此而变成一个“无助的孩子”,别人只会对你可怜和同情,也给自己塑造了一个软弱无能的形象。

虽然每个人都会有失意事,但如果你在吐露失意事时,别人正在得意,那么别人会直觉地认为你是个无能或能力不足的人,要不然怎么会“失意”?嘴巴虽然不会说出来,但心里多少会这样去想。而失意事一讲出口,有时会因情绪失控而一发不可收拾,造成别人的尴尬,这才是最糟糕的一件事。

很多人凭印象来给他人打分,一般来说,自信、坚定的人,他所获得的印象分数比较高,如果他还是个事业有成的人,那就更会获得他人的“尊敬”,这是人性,没什么道理好说。如果你的失意事让别人知道了,他们下意识地会在分数表上扣分,本来可打八十分,一下子就可能不及格了,而他们对你的态度也会很自然地转变,由尊敬、热情而变得不屑一顾、态度冷淡。

你的失意事如果说得次数太多,或是经由听者传播得太多,让你的朋友都知道了,那么别人会为你贴上一个“失败者”的标签。当别人谈到你时,便会联想到这些事。在现实社会中,失败者只能自己创造机会,别人是吝于给你机会的。尤其传言很可怕,明明一点小小失意,却被传成大失败,这都会对你未来的人生造成或大或小的阻碍!谁管你是怎么失意,而失意的实情又如何呢?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失意事就非得闷在自己心里,你也可以找人去谈,但必须看看时机和对象。

好朋友知道你的情形,你的坚强、软弱、优点缺点他都知道,跟这种朋友说能“确保安全”,甚至倒在他怀里肩上大哭一场也无妨。有关于你失意的事,对初见面的人、普通朋友,一句也不可说。对于你的对手,那更不能说。

失意之时谈失意,别人会认为你是弱者,而得意时谈失意事,别人会认为你是勇者,并由衷地从心里涌出对你的“敬意”,你由失意而得意的历程,他们甚至还会当成励志的榜样,这又比一辈子平顺得意的人“神气”了。

另外,有些人专门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你失意,也正是你最脆弱的时候,碰上这种心存恶意的人,你可能就要倒霉了。要知道,欺侮弱者也是一种人性!

所以,碰到失意事,最好还是自我安慰、自我解除吧!

6.色刃刮骨,利刀杀身

祖先造字的确是下了工夫,也悟出了天机,要不怎么“仓颉造字鬼神哭”呢?汉字很深奥,也含着警示世人的玄机。“忍”字心上一把刀。这“利”字的一边竟也配了一把刀,一头钻进去的贪心者其实正是撞在刀刃上。

《聊斋志异》中聂小倩的故事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聂小倩是一个被妖物胁迫的女鬼,以财色惑人害人,她勾引一个叫宁采臣的读书人,先用美色引诱,宁采臣不为所动,于是她又捧来一锭黄金。不料宁采臣一把抓起,把它扔出了屋外,昂然说:“这是不义之财,拿了玷污我的钱袋!”女鬼随即说这不是真金乃是罗刹鬼骨,如果拿了它,能截取人的心肝。世上不义之财,不仁之贵的持有者,哪一个不怀“罗刹鬼骨”的恐怖?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古人说:“心里没有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佛祖告诫世人说:“财色之取,譬如小儿贪刀刃之饴,甜不足一食之羹,然有截舌之患也。”任何一种宗教,都有戒律,每一种戒律都有关于财色之戒。这种不谋而合难道是偶然的吗?那些争名夺利的人应该当头棒喝、醍醐灌顶。

中国人历来提倡“不贪为宝”的品德,主张安贫乐道,主张知足常乐。这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现代人往往以“饱汉不知饿汉饥”这种逻辑来糟踏古人,其实并不理解智者仁者的情怀,这是一种精神,而并非真的贫穷或富贵。

春秋时宋国有个贤人子罕,官至宰相。国中有人拿了一块硕大明洁的美玉献给他,可是子罕不接受。献玉者问他:“你为什么不要这块玉呢?这是件玉匠鉴定过的宝物,价值连城啊!”子罕回答:“我就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我们俩应该各守其宝。请你把玉拿走吧。”

元代许衡,夏季一天与众人行走,口干舌燥。正巧路边有一片梨林,大家一哄而上,摘梨解渴,只有许衡默默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这梨树没有主人啊!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该乱拿,现在世道混乱,梨树无主,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子罕和许衡这两位贤人都拒绝诱惑,以不贪为立身持命的宝贝。“难道我的心也无主吗”这句话读来让人心潮如涌。内心有主,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因环境机遇的改变而改变。这种人生将是自信、自立、自尊、自爱的,是不会为功名所累的。

7.居安思危,防止乐而忘忧

大凡一种衰败的景象往往是在枝繁叶茂时就种下祸根,大凡一种命运的转变多是在零落时就已种下善果。所以一个有才德修养的人应当在平安无事时保持清醒的理智,以便防范未来某种祸患的发生,一旦处身于变乱灾难之中,就要拿出毅力,咬紧牙关,坚定信念,继续奋斗以求事业的成功。

《易经》提出“月中则昃,月盈则亏”的道理,这说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在极盛时已经露出衰败的预兆。所以,人在平安无事时,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防患于未然。

汉成帝曾经游后花园,想与班婕妤同车,班婕妤辞谢说:“看古人的图画时,圣贤的国君,都有富名望而贤明的臣子陪在身边;三代人(夏、商、周)末世的君主,才有宠幸的臣妾在侧。现在君主与我同乘一部车,难道不是与他们相似吗?”太后听了这些话,很高兴地说:“古代有贤惠的樊姬,现在有班婕妤。”后来赵飞燕谗毁班婕妤说她诅骂后宫,甚至也诅咒皇上,成帝于是就查问班婕妤。她回答说:“臣妾听说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自己再德性修养端正,都无法蒙受上天所赐的福分,而去做一些邪恶不正的事,又能指望得到什么?假使鬼神有知觉,它也一定不会接受奸邪谗佞的诉讼,如果没知觉,告诉它们又有何用呢?所以我是不会做这种事的。”成帝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就赦免她,并赐黄金百斤。赵飞燕娇媚又善妒,班婕妤恐怕迟早被害,于是请求到长信宫去陪侍太后。班婕妤不与君王同车,以及后来到长信宫去陪太后,这说明她在平安无事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防止未来的某种祸事发生。当然一个人一旦处于某种灾难之中,就要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奋斗,以便取得将来事业的成功。

人的命运变幻莫测很难预料。有时先使人陷入窘境然后又让人春风得意,有时让人先得意一番之后又让人遭受挫折!因此,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当不如意时要适应环境,遇到横逆磨难应能忍耐,在平安无事时要想到危难的来临,假如人们确能做到这种程度,那就不怕命运的反复了。

“福祸无门,唯人自招。”人能求福,也能避祸,这些全在自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思危才可以求安,虑退方能得进,惧乱然后可以保治,戒亡然后可以求存。有一次孟子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使国家免于灾患,孟子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孟子说那自然首先在于行仁政,但还不仅于此,还要尽力防患于未然。国家无内忧外患,就趁此靖平之时修明政治法典,那样,纵使强大的国家也会惧怕我们了。这就是《诗经》上说的:“趁着雨未下、云未起,桑树根上剥些皮,门儿窗儿都修理,下面的人们谁敢把我欺。”假使在靖平时追求享乐,怠惰优游,那就等于自找祸害。

《菜根谭》中说:“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毕,尽毕则衰;行事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

汉代名将周亚夫以治军严谨有方而被后人称颂,然而当他官爵至权倾一人时,也面临煞星。

西汉文帝时,匈奴即将进犯云中,诸将受命出征。周亚夫率军驻扎细柳,刘礼率军驻扎霸上,徐厉驻军棘门。汉文帝亲临慰劳各军,车驾至霸上和棘门军营时,都长驱直入无人敢阻拦。当文帝到细柳军营时,其前锋高呼“天子驾到。”军门都尉却回答:“军营之中,只听将军命令,而不问天子诏书。”文帝无法进军营,只得让使者持皇帝的信符去见周亚夫,周亚夫才令开门。

当文帝车驾进军营门时,守门士兵又告诫:“将军有令,军营中不允许急驰。”文帝只好让侍从拉着辔绳,让车缓缓而行。到了中军大帐,周亚夫全副武装来参见,并称:“身着军服的人,是不向皇帝行跪拜礼的。”文帝到此,不由自主地肃穆庄严起来。

以后周亚夫官位几次升迁,官到丞相,很受景帝器重。每有重大国事都先与周亚夫商议,而周亚夫也屡次提出异议,阻止景帝的行动。

后来,周亚夫从景帝的言行中终于意识到自己权倾朝野,已面临煞星,于是谢官称病,并被免去了丞相职务。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做人成功者都不记居安思危,那些乐而忘忧的人多数都没有好下场。不可不防止自己的身不知在何处的处境,防患未然,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