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经
2012100000037

第37章 大智若愚,大巧若讷(2)

太平洋公司气得七窍生烟,这明明是要抢自己的乘客嘛。于是又宣布降价25%。对方也毫不示弱,立即宣布降价35%,并宣布任何旅客订环球公司的机票的电话费一律由该公司支付。

几经折腾,太平洋公司在这场价格大战中大伤元气,可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已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择。它只好硬着头皮与对手血战到底,于是也宣布同样的决定。

一年后,太平洋公司终因飞机陈旧,安全系数小,服务质量不如对手,加上经济实力较弱等原因,无力再支撑下去,宣布破产倒闭。

其实,环球公司两年中提供的数据全是假的,明明每周乘客人数大约2万多,却显示1万左右。在两年中环球公司避免了竞争对手的注意悄悄积蓄实力。两年后,环球公司羽毛丰满,实力雄强,已有能力与对手正面硬拼,并可将其拖垮,于是突然显示乘客人数已达3万人,以此来引蛇出洞。果不出所料,太平洋公司见到情报后,被迫“应战”。其实,此时的环球公司每周乘客仅2万左右,此时的“显强”与先前的“示弱”一样都是为了迷惑对方,都是“示假”而“隐真”。

环球公司巧布情报迷魂阵,用假情报诱使对手上当受骗,从容地将对手击垮了。

4.抱朴守拙,匿锐示弱

“匿锐示弱,抱朴守拙”几乎是取得仕途升迁或实现政治野心的通则。王莽篡夺王位的过程即是如此。

汉成帝登基后,王曼(皇太后王政君的二弟)的寡妻带着儿子王莽住在宫中。王莽城府深不可测。他态度谦恭,生活俭朴,读书好学。他侍奉母亲跟寡居的嫂嫂,抚养亡兄的儿子,都十分尽心。他结交有才干之士,彬彬有礼;侍奉叔伯,委曲迁就。大伯父王凤,是军中最高统帅,患病时,王莽日夜在床前侍候,亲自尝药,数月蓬头垢面,连梳洗换衣的时间都没有。王凤深受感动,临死前向皇太后王政君推荐,使王莽越级升为射声校尉,成了北军八大指挥官之一。他五叔王商是成都侯,跟当朝不少名士也推荐王莽,不久,王莽被提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王莽在显露自己优点的后面深隐一种险恶的用心,一旦得志后,其恶性便开始显露了。

卫尉淳于长,十分受宠,王莽认为是他前进途中的障碍。因而在侍奉七叔王根时,便攻击淳于长的隐私。后来又报告皇太后与汉成帝,成帝认为王莽首先揭发奸恶,忠心正直,擢升他为大司马。那年他才三十八岁。

六年后,汉哀帝刘欣去世,王莽已经大权在握了,他用雷霆不及掩耳的手段,打击政敌;而另一面对三朝老宰相孔光毕恭毕敬。最后,凡是向王莽靠拢的,全部升迁了,而冒犯王莽的,一律诛杀。

又过了七年,王莽毒死了汉平帝,又抱着“孺子”刘婴摄政二年后,终于篡夺了东汉的政权。

当王莽逼着他的外祖母皇太后王政君要玉玺时,一向把他当作刘氏天下忠臣的皇太后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秦始皇死后,丞相赵高陷害李斯,想独揽大权,又担心群臣不服,于是计划检验检验。赵高牵着一头鹿献与皇帝秦二世,说是马。二世笑道:“丞相错了,把鹿当成了马。”于是问左右大臣,有的人说是马,有的人说是鹿,有的人干脆沉默不语。结果,说是鹿的人自然受到陷害,说是马的人自然受到信任,沉默不语的人成了既不可信任又不可陷害的人。说一头鹿是一头鹿,世上还有比这更容易的事吗?但同时你得认为世上没有比这更难的了。郑板桥叹道:聪明难,糊涂难,能够聪明不能聪明,难;不能糊涂,必须糊涂,难!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历短浅,所以感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气的机会很少;一个饱经世事阅历很广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智谋也随着增加。所以君子与其讲究做事圆滑,不如保存朴实的个性。如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不论做学问或写文章,要用古拙的方法才有进步,尤其是修养品德,必须抱着朴实的态度,才有成就,可见“拙”有无穷奥义。恰如桃花源中的狗叫,阡陌间的鸡鸣,这该是一种多么淳朴充实的风情。

人生的活动都围绕在所追求的目标上——仕逐势、农赴时、商趋利、工追术、将求胜,各尽所能,各求所算。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的不一定能够达到,天时地利人和诸种因素不可或缺。仕有遇否,农有涝旱,商有赔赚,工有成败,将有输赢,得失富贫、福祸贵贱寿夭各不相同。这里就有个机遇和命运的问题,就有个偶然和必然的问题。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悲剧:很多勤劳刻苦、奋斗不息的人往往不能成功、穷困潦倒,而一些懒惰、无才无德的人反而能够轻易地获得成功,得到财富、权力和声名。于是有些人哀叹命运的不公,有些人哀叹自己生不逢时,在叹息摇首之际向命运妥协了,甚至自暴自弃。

个人的一生,总有好多偶然的因素,这偶然的因素往往会改变人的一生,但这些因素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无论是安于命运的安排,还是向命运抗争,都有一个接受眼前命运的问题。向命运抗争,在于知其可为而为之,或明知不可而为之。知其可为而为之,是聪明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则是愚蠢的。如果你奋斗了,努力了,拼博了,但你仍然屡遭挫折,难获成功,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而要理智地接受和承认现实,并进一步找出、分析遭到挫折和失败的原因,进而改变现状,改变命运。有哲人说:“机遇永远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应当相信幸运和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勤勤恳恳、努力奋斗的人们!

时光易逝,生命有限。《正法眼藏》一书中说“唯有今天的人生”,用以警示人,生命无常,不可捉摸,唯有把握今天才是最真实的。这个“今天”,就是随时随地的命运。所谓“随遇而安”也是这个意思。

人的生命只在一呼吸间,即使长命百岁,也不过是一呼吸的不重复。那一呼一吸,便是此时此地的命运。如对此时此地的命运不关注,那么你就虚度一生了。

5.“力拔山兮”不如“大风起兮”

项羽英雄一世,不是死在别人手上,而是自己手上,究其根源是锋芒毕露,让人一眼看到肠子。物极必反,显也要有度,更何况藏拙在争天下的过程中是必会的招数呢?

秦王嬴政于前221年吞灭六国,确定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筑长城,焚书坑儒,自谥“始皇帝”。自是金城千里,六合为家,一个铁打的江山,打算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为满足君临天下,四海为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虚荣心,他四处巡游,其车马扈从的隆重是前所未有的。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像往常一样,排场盛大,引来万民围观。观者之中就有两位英雄,看了以后不觉萌动雄心。

一位是后来西楚霸王项羽,他说:“彼可取而代之。”

另一位是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他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两句话都表现出极大的雄心,也可以说是野心。他们的雄心或野心是相同的,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与其各自的身份和性格吻合无间。

项羽的话显示出一种显然是没落了的、但毕竟是贵族的气概。他是楚国的贵族,与消灭了楚国的秦始皇有着国家之恨,使他不把秦始皇当一回事,在心理上至少是平等的。在他看来秦始皇没什么了不起,凭运气吞并了六国就不知天高地厚,狂妄之极,应该把这小子灭了,取而代之。

刘邦则不同,他不过是沛县地方的一个流氓无赖式的人物。元代睢景臣作的套曲《般涉哨遍·高祖还乡》中为刘邦当泗水亭长时的无赖行径,借一个乡民的口吻道出:

你才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革,拽耙扶锄。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料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称了麻三抨,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胡突夕卜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还有一件事亦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刘邦的无赖面目:当初汉王刘邦在和楚项羽争夺天下时,项羽捉住刘邦的父亲绑在军前,要挟刘邦尽些孝道,投降项羽。可这是英雄无用之地,找错了人,瞧刘邦怎么说:“我们做拜把子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杀吧,杀了以后让我喝一杯汤。”最终项羽也没有杀掉刘邦的父亲。

就这样一个地位低微的人,后来发了迹,才改了名,换了姓,唤作汉高祖刘邦,看到秦始皇车仗时,非常羡慕,车仗的隆盛压出了身上的卑微。不过刘邦毕竟有过人之处,以他那样卑微的身份,不羡慕富贵,竟直接对皇位生出觊觎之心。

项、刘二人相对比,可以看出,刘邦在身份气质上根本不能与项羽同日而语。一个是霸气与雄心俱高的贵族丈夫,一个是刁顽无赖的下作坯。可后来的结果人人皆知。

项羽的失败归结于他的锋芒毕露,一切显露在别人面前,从不用阴谋。每一个人若无锋芒,那也就提不起来,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条件之一,适时显露也属必要。可物极必反,过分锋芒毕露将导致失败。

刘邦却不同,礼贤下士,抱扑守拙,对项羽也毕恭毕敬,笼络了一大批才华之士而终成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