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识谎防骗(识破谎言靠智慧,防骗防诈有技巧)
2013800000027

第27章 言谈多变,学会自圆其说(3)

公元743年,安禄山已任平卢节度使,入朝时玄宗常常接见他,并对他特别优待。安禄山竞趁机上奏说:"去年营州一带昆虫大嚼庄稼,臣即焚香祝天:我如果操守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否则请赶快把虫驱散。下臣祷告完毕,当即有大批大批的鸟儿从北飞下来,昆虫无不毙命。这件事说明只要为臣的效忠,老天必然保佑。应该把它写到史书上去。"

如此谎言,本来十分可笑,但由于安禄山善于逢迎,脸皮已厚至无形,唐玄宗也并没有怀疑他的憨直诚笃。

安禄山是东北混血少数民族人,为了让唐玄宗不看出他做假戏的破绽,他随时都会补上一出好戏,来强化唐玄宗对自己的信任度。他常对玄宗说:"臣生长苦戎,仰蒙皇恩,得极宠荣,自愧愚蠢,不足胜任,只有以身为国家死,聊报皇恩。"玄宗甚喜。有一次正好皇太子在场,玄宗与安禄山相见,安禄山故意不拜,殿前太监大声呵斥道:"安禄山见殿下何故不拜?"安禄山假意惊叫道:"殿下何称?"玄宗微笑说:"殿下即皇太子。"安禄山又假装不明白似的问道:"臣不识朝廷礼仪,皇太子又是什么官?"玄宗大笑说:"朕百年后,当将帝位托付,故叫太子。"安禄山这才装作刚刚醒悟似的说:"愚臣只知有陛下,不知有皇太子,罪该万死。"并向太子补拜,玄宗感其"朴诚",大加赞美。

公元747年的一天,玄宗设宴。安禄山自请以胡旋舞呈献。玄宗见其大腹便便竟能作舞,笑着问:"腹中有何东西,如此庞大?"安禄山随口答道:"只有赤心。"如此荒谬的谎言却博得了玄宗的赞誉,玄宗命他与贵妃兄妹结为异姓兄弟。安禄山竞厚着脸皮请求做贵妃的儿子。从此安禄山出入禁宫如同皇帝家里人一般。杨贵妃与他打得火热,玄宗更加宠信他,竞把天下几乎一半的精兵交给他掌管。

安禄山的叛乱阴谋许多人都有察觉,一再向玄宗提出。但唐玄宗被安禄山"深藏不露"的假象所迷惑,将所有奏章看做是对安禄山的妒嫉,对安禄山不仅不防,反而予以同情和怜惜,不断施以恩宠,让他由平卢节度使再兼范阳节度使等要职。

安禄山的计策得手,见唐玄宗对他已只有宠信毫不设防,便采取"乘疏击懈"的办法,搞突然袭击,燃起了"安史之乱"的战火。他的战略部署是倾全力取道河北,直扑东西两京洛阳和长安。

这样,安禄山虽然只有十余万兵力,不及唐军一半,但唐王朝的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对安禄山毫不防备,广大内地包括两京只有八万人,河南河北更是兵稀将寡,且和平已久,武备废弛。面对安禄山步骑精锐的快速突击,唐军自然是惊慌失措,毫无抵抗能力。因而,安禄山从北京起程到袭占洛阳只花了33天时间。就是这样一个无赖之徒,竟然把大唐皇帝打得溃退千里。

安禄山阴谋的得逞,就在于他做假戏的功底之深厚,竟然让唐玄宗看不出一点破绽。假戏做得圆满,自然事情也能圆满地解决。

8.懂得如何替别人圆谎

有些事情,你明明知晓是个谎言,但迫于形势,却不能说出实话,这时要想明哲保身,就得掌握替他人圆谎的技巧,既要让对方有面子,还要帮助他瞒天过海。

说话和做事是人生的至大作为,但至于何时说、如何说与何时做、如何做,要拿捏得准一些。断然不可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

在生活中,有的事"做得说不得",而有的事又"说得做不得",尤其是对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混世图名之流,就更是如此。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喜好是为人所不齿的,所以你在投其所好时,一定要善于帮他把谎话补圆,天知、地知,你知、他知,双方心领神会即可。

有些事情,你明明知晓是个谎言,但迫于形势,却不能说出实话,这时要想明哲保身,就得掌握替他人圆谎的技巧。具体应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步,要千方百计打听到对方说谎的原因所在,并用圆谎的技巧,把这作为一个好机会加以利用。如果利用得好,对方一定会认为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染上奇病,御医日日进诊,屡服良药,竟不见好转。此时,朝中尤为焦急,遂下诏各省督抚保荐良医。两江总督刘坤一荐江南名医马培之进京御诊。

马培之,字文植,在江南被人誉为"神医"。于是一道圣旨从北京下到江苏,征召马培之进京御诊。马培之家乡孟河镇的人,无不为马氏奉旨上京而感到自豪。可是年逾花甲的马培之却是欢喜不起来。他自忖:京华名医如云,慈禧太后所患之病恐非常病,否则断不会下诏征医,可见西太后之病乃非同小可。此去要是弄不顺,只怕毁了悬壶多年所得的盛誉,还可能会赔上老命。

七月底,马培之抵达京都,即打探西太后之病况。其时,关于慈禧之病众说纷纭,有人传是"月经不调",有人说是"失血症",还有一些更离奇的传说。马氏拜会了太医院的御医,先作打探,却不得要领,心中不由十分焦急。后又连日访问同乡亲友,最后还是-位经商的同乡认识宫中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向西太后的近侍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果然,从这条黄门捷径传出了消息,使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之病乃是小产的后遗症,所谓的"奇病"只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但是慈禧早已寡居多年,何能小产?马氏吃惊之余,心中已明白了大半,也自觉心安了许多。

第二步,就是要善做"面子"工作,既要照顾到对方"面子",还要考虑到自己的面子。最关键的是这种"涂脂抹粉"一定要让它能瞒天过海,不留痕迹。

马培之在太监的引领下,不知拐了多少官巷,跨过多少门槛,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侍卫森严的体元殿。只见四十多岁的慈禧太后,脸上虽然涂着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亏的面色。西太后先询问马氏的籍贯、年庚以及行医经历的一些细节,然后由太医介绍圣体病况。当时在场的还有京外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于是由薛、汪、马三医依次为西太后跪诊切脉。诊毕,三位名医又各自开方立案,再呈慈禧太后。只见老佛爷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莫不紧张,无不沁出冷汗。但当太后看了马的方案后,神情渐转祥和,金口出言:"马文植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及亲王府诸大臣。"

众人听罢,心中的石头落地,而马氏更是欢喜。马培之对慈禧太后的病因本来已心中有数,再切其脉,完全暗合产后失血症。马氏并没有揭穿太后的"谎言",道破其真正的病因,在其方案上只字未敢言及妇产的病机,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具体药方上却是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用了不少调经活血之药,此正中慈禧下怀。西太后本来对医药就有所了解,见马培之方案,甚合己意,这是因为医生开的药方要抄送朝中大臣,以做到既能治好病,又可遮掩私丑、塞住众口。马氏的药方正符合这两种要求。而薛、汪两位名医的方案虽然切中病机,脉案明了,在医术上无可挑剔,但免不了投鼠忌器而拆穿太后的"谎言"。后来,慈禧服用了马氏所开的药,"奇病"渐愈,一年后基本康复。马氏本人因此而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留京良久,并且赏赐极丰。但是此后无论是在京还是返归故里,马培之对慈禧的病根儿始终守口如瓶,因而得以安享晚年。

9.用迂回的策略予以反击

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的刁难,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用迂回的策略,先编造事实为自己开脱,再攻其薄弱环节予以反击,只要你言之有理,就能克敌制胜。

语言的把握是最玄妙的,在被迫"说谎"时,要眼不眨、心不跳。

清代著名才子纪晓岚很善于驾驭语言,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有一回,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

于是,纪晓岚假装走向河边,做出去跳河的假象。

可是,不一会儿,纪晓岚又回到了乾隆皇帝跟前。乾隆笑道:"纪爱卿何以未死?"

纪晓岚编造了一个谎言,回答道:"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

"此话怎讲?"

"我去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回去先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为当今的雄辩之才。"

这里,乾隆是根据纪晓岚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之论叫他去死,此令顺理成章。纪晓岚临阵进退皆无道理,只有迂回出击,做出去跳河的假象,接着他编造了"遇到屈原"这一虚假事实,为自己开脱,将自己不能死的理由,推给了自己谎言中的角色。当然,如果就此结束,他的诡辩还不算高明。接着,他假中做假,借助"屈原"的嘴为自己圆谎,指出"如果皇上承认自己是昏君,我就去死"。而乾隆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是昏君,所以,纪晓岚很自然地也就把自己从"死"中解脱出来。

正是因为纪晓岚巧用以谎言来填补谎言的技巧,在毫不损害乾隆面子的情况下,点出他的无理之处。不仅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死理由,还博得了皇帝的欢心。

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用迂回的策略,先编造事实为自己开脱,然后,在编造事实的基础上,再编造另一事实来自圆其说,只要你能言之有理,又能抓住对方的漏洞,不动声色地予以反击,攻其薄弱的环节,就能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