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改变"哄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
我们很多家庭里,教育孩子常常是用谎言欺骗,认为孩子"哄一哄"就过去了,没有必要认真对待。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有害的。
古有"养不教,父之过"之说,其实,对现代家庭来说,教养子女是夫妻双方的事,而不是做父亲的一个人的事。而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最终也不可能会拥有成功的人生。如果因家庭教育失败而致使子女在社会上沦落,那么其父母是难辞其咎的。负疚的父母因未能处理好教与养的关系,也就常常毫不自觉地使自己陷入了人生败局之中。这也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一位名叫北野的作家曾提出这样一个论点:民族的较量实际是年轻女人的较量。他通过在不同国家所见到各类不同的年轻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而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就是说,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效果,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但是,我们很多家庭里,教育孩子常常是用谎言欺骗,不敢让孩子知道一些大人的秘密,认为孩子"哄一哄"就过去了,没有必要认真对待。这种认识是非常有害的。
北野说有一次他到一个英国朋友家去玩,这位英国朋友有个五岁的孩子,非要跟北野一块洗澡,北野就敷衍他:"你先洗,我一会儿就去。"等阿姨给他洗完澡后,北野没有去,这孩子哭了,说北野骗他,孩子的妈妈也跟北野急了:你怎么能骗孩子呢?你既然答应和孩子一块洗澡就要跟他洗……这就是英国的妈妈,要用诚实、信守承诺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而在中国,虽然古时候有那么一句名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实际生活中,差不多每位年轻的母亲都会对孩子说:"乖乖别哭,妈妈给你买糖吃;听妈妈话,乖乖去上幼儿园,妈妈替你买小汽车;乖乖听话,妈妈为你……"至于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是否能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管不了那么多,中国孩子几乎都是在受骗的环境中长大的。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他将来必然形成这样一种人格--对别人充满戒备,骗别人心安理得。
几个农村小孩在一起玩,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欺负了,那个被打的孩子的妈妈来了,被打的那个孩子赶紧隐瞒了人家打他的原因,编了一套谎言,激起妈妈的怒火,厉声吼道:"你干吗打他,再打,我揍死你。"而当打人的孩子把真实情况说出来后,这位母亲就陷入尴尬的境地,她走上去就在自己孩子屁股上又打了两巴掌,这位母亲用巴掌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应该说实话。相反,如果这位母亲只是袒护自己的孩子,一切相信自己的孩子,不管是不是孩子编的谎言,去责问打人的孩子,那就会助长孩子说谎。而大多数溺爱孩子的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撒谎,即使知道自己的孩子撒谎,也不会让自己孩子在别人面前吃亏,而要训斥别人家的孩子来长自己孩子的威风。
孩子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成长,无须上什么学校,也无须跟哪个人拜师学习,自然学会了撒谎。我们常常看见有家长对孩子怒吼,问孩子撒谎是跟谁学的,自己却不知那些撒谎的知识正来源于父母身上。
这是小的方面,其恶果看不出来。但这种惯性作用却是可怕的。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有些当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恨声不绝,因为孩子连撒谎都不会。这情景看似荒唐,实则不然。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想吧,当你的孩子连遮掩自己都不会时,你将是什么样的心情?父母其实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的处境。不会撒谎的孩子太老实,而太老实是要吃亏的。从这一点上看,也可以说,撒谎是环境逼的。
有人犯罪,有人犯包庇罪,家长和亲属包庇的事情最常见。眼见自己的子女和亲人已经走到了可怕的一步,怎么办呢?愚昧的家长就想保住孩子而将罪证掩盖起来。有的窝赃,有的给钱将犯罪嫌疑人放走,即使将来负责也在所不惜了。
有人曾问过,父母到底欠子女什么?其实什么也不欠,就只需要把诚实、敢于负责、敢于承担责任的道德品质教给子女。而这,恰恰就是民族未来的命运!
10.用"谎言"激励学生是高招
用"谎言"来激励学生也不失为一个高招。教师如果善用美好的谎言去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并且真正有所进步。
我们一直把教育看得很神圣,其实,教育里也有很多谎言。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就会理解教育谎言的奥妙。下面是一个人对教育谎言的真切体会:
我至今都记得我的第一位老师说的谎言。那年夏天,我被母亲领进了校园,迎候我的是一位五十多岁亲切和蔼的女老师。人学考试的内容是从1数到10。我站在校园大操场的阳光下,面对着老师的笑容,怯生生地一口气从1数到了100。老师拍拍我的脑袋,伸手在她的花名册上画了颗红五星。我非常仔细地留意着她的这一举动,在心里暗自猜测着那颗红五星的含义。
开学了,看着班里四十多个同我一般大的孩子,我固执地想找出与他们的不同来。心里一直惦着花名册上的那颗红五星,终于忍不住了,跑到老师那里问她,是不是我的入学考试第一名才得到了红五星,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当我满怀着希望从校园跑开时,快乐一直在我心里升腾。我是得了第一名的,我一定还可以再得第一名。这种信念一直鼓励着我。直到很多年以后,当我们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谈起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时,大家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颗红五星,而她几乎对每一个班上的学生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用心说出来的谎言是那么美好。这和真实意义上的欺骗绝不相同。因为前者是尊重,是关爱,是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说:多少万遍地教学生要诚实,但对学生,我本人有时却不得不说谎。有一个学生曾拿着一篇散文习作问我写得如何,我看了后说:"有才气、有激情,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其实,那篇所谓的散文里不过是堆砌了一些华丽词句,空洞无物。但在我的谎言的鼓励下,他一直坚持课余时间写作,现在,已经发表长篇小说了。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如果善用美好的谎言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并且真正有所进步。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
把能力相当的初一年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经常给予表扬与称赞;第二组,经常给予责备和批评;第三组,既不给予表扬和称赞,也不给予责备和批评。
给三个组以相同的难度的数学练习题做,这个实验连做了一个星期,得出的结论是:第一组学生的成绩在不断上升;第二组学生一开始有进步,中途就停滞不前了,学习效果不好;第三组学生前三天成绩上升,以后成绩变得直线下降。可见,能使学生实力倍增的谎言格外受到欢迎。
现在,大学教授们经常要给自己的学生写推荐信,这些推荐信可能是用来向国外学校申请奖学金,可能是用来到人才市场上参与激烈的职业竞争。如果学生的确是顶尖的人才,那便不必多说,照实写来就是了。倘若教授诚实地指出该学生不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通常接受推荐的一方就可能理解为该学生是个差劲的学生。如果这样做,他可能伤害这个学生,使其失去深造的机会或难以找到工作,甚至对其一生的命运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教授们提笔写推荐信的时候,必然在其中夸大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你可以认为这是在撒谎,但这样的谎言是必要的、美丽的、善意的。11.宽慰人心的谎言
当一个人沮丧的时候,一句谎言或者一场假戏往往可以帮这个人解围。这也是关爱的最好表达方式。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不顺心、遇到倒霉事的时候,这时直言的宽慰未必能起到效果。如果能制造一个美丽的骗局帮助对方挽回损失,则不失为一种良策。这种谎言体现了你的良苦用心,其中包含了关爱、体贴、包容和成全。
罗成和王芳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俩恋爱三年,一年前才正式结婚,半年前生了一个男孩,家里气氛骤变,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家庭,时不时会传出孩子哇哇的哭叫声。
王芳原本在一家乡镇企业上班,生下孩子后,单位给了她半年产假。休完产假,王芳交了好运,被调到财务室当出纳,领导认为有孩子的女人干这种精细活让人放心。自此,王芳就经常骑着自行车,去银行取钱或者送钱。半年下来,她人是累了点,但精神好,干得开心又顺当。
不过,如今这风气,麻烦事天天有,王芳也难免摊上一两件。有一天下午,王芳把电话直接打到罗成的办公室,带着哭腔说道:"我的自行车在银行门口被偷了,找了一圈都没有找着。"罗成忙安慰她说:"别哭了!你那辆破车从上班骑到现在,也早该换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不是个机会吗?"
王芳的出纳工作一天也离不开自行车,罗成不敢怠慢,第二天就和妻子一道去商场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王芳虽然心情已显得平和,但还是念念不忘:重买一辆,也就等于丢了一辆新车。罗成知道妻子是个节俭的人,一时间放不下,于是又安慰说:"算了!已经买回来了,就当是捡的吧。"
但祸不单行,新车买回来第三天又丢了,罗成那晚一回家,就听见妻子对婆婆哭诉:"新车又被偷了!怎么就这样倒霉啊?"罗成心里一顿:怎么回事?自行车连连遭偷。晚饭的时候,王芳一口也没吃,睡觉的时候也是翻来覆去睡不着。
接连两次打击,罗成怕她气出毛病来,一时间放不下心,第二天就打电话给王芳单位的领导,跟他们商量:王芳毕竟是因工作受损,能不能以工会补助的形式给她安慰一下,哪怕是补助200块钱也行。工会主席回答得很干脆:"厂都快要倒了,就是有这个意思,也没有这个能力,除非你自己能出钱!"
听到这话,罗成正要发火,可回头一想:这倒是个好办法,能让节俭的妻子舒心。于是,罗成私下掏出300块钱,以工会的名义补助给妻子。
王芳拿到钱后,心情一下子变得舒畅了。她一方面感谢领导,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在单位还混得挺像个人物:叫单位掏300块钱,真是好大的面子哟!当天晚上,她大烧了一顿饭菜,说是要好好庆祝霉运离开了她。
半年后,财会室的同事对妻子说走了嘴,结果把事情说了出来,还在后面加了一句评语:"你丈夫罗成这人真好耶!"这时王芳早已度过了那段情绪恶化期,晚上下班回到家,贴在罗成的背上说:"老公,我知道了工会半年前那300元钱补助的事,你真"坏"!"
罗成反问道:"我怎么坏?"实际上他非常明白妻子的意思,她是在夸:你真好!
妻子祸不单行,接二连三丢自行车,正处于情绪恶化期,这时候最好是给妻子一个意外的惊喜,从而使她能够恢复心理平衡。罗成通过周转,以妻子单位的名义给予妻子一笔补偿,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达到了使妻子开心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当一个人陷入低沉的情绪中时,是很难听进别人的话的,如果你直言劝解,对方反而会不耐烦,这时,你不妨巧妙地撒个谎,让对方卸下心灵的包袱。
12.以利他为目的的四种"谎言"
很多时候,我们的"谎言"是以利于他人为目的的,这种善意的"谎言"往往是人们交往与沟通中的一种生活必需品。
一般说来,说谎是不诚实的表现,是一种不良行为。但是,从来没有撒过一次谎的人,世界上是没有的。
日本学者本明宽在其《好感学》中,将谎言分成九类:以自己为中心的谎言、空想虚构的谎言、掩盖自己缺点的谎言、避免受责备的谎言、阿谀奉承的谎言、充分表现自己的谎言、舍己助人的谎言、企图蒙骗他人的谎言、恶意欺骗的谎言。
本明宽所说的谎言,大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谎言,而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说的"谎言",则是以利他为出发点的谎言。这种"谎言"可分为四种:
(1)善意的"谎言"
这种谎言是出于对别人利益的考虑,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去编织一些谎言。例如,对癌症患者撒谎说不是癌,以免病人受到刺激,使病情恶化;对生病的孩子撒谎说药不苦,是为了让他把药吃下去,治好病;对老人说他长得年轻,是为了满足他的心理需要,让他生活得更带劲儿;丈夫炒的菜虽然咸点,但却说味道好极了,是为了慰劳他的辛苦。
(2)应急的"谎言"
交谈时害怕对方斥责,为逃避恐惧而撒谎;或者身处进退两难境地,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而撒谎。比如,恰好要陪老公去婆婆家,或与情人约会,这时只好找借口婉拒朋友之邀。也就是在不影响朋友情绪的原则下,以谎言作为拒绝的手段。
(3)调侃的"谎言"
在言谈中,为了强调言谈内容的情景,故意把未曾发生过的事编人事实,以增强谈话气氛。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兼评论家萧伯纳就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
(4)社交的"谎言"
社交的"谎言"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客人的孩子摔坏了杯子,聪明的女主人会说:"没关系,早就想换新的了。"其实未必如此,不过是为了减轻客人的心理压力而已。招待客人时,聪明的女主人头痛欲裂却装出笑容,以免扫大家的兴,让客人多玩一会儿,其实早就盼客人散去,好上床休息。这种"谎言"具有牺牲自己利益、顾全别人的功能。
当然,讲这种利他的"谎言",必须记住:你的"谎言"必须是以成人之美、避人之嫌、宽人之心、利人之事为目的,否则,将与恶意谎言毫无区别。"谎言"的设计应该自然可信,任何紧张造作和夸大其词,都会引起听者的怀疑和反感。这种"谎言"使用频率不应太高,更不能真话假话混合使用,否则,别人会认为你是个虚伪的人,即使是以利他为目的的那份情,也将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