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一年内,1200余名日本人走访了全球80多个工厂,并带回了100多辆各类先进的摩托车。日本人将这些技术、样品、资料整理、研究,集中优点,重新设计,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两年后,一种轻便、省油、耐用、便宜的摩托车问世了。这时,被日本人"访问"的厂家才猛然醒悟。可惜,太迟了!
看了这个故事,你掌握了识破"笑面虎"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的一招--走访、聘请、订购,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此招是诱导别人按正常的商业活动原则来判断对手的行动意图,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窃取技术的人往往制造一种友好的气氛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与以"做一笔大生意"为诱饵相比,"笑脸"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苏联人常常要求美国公司提供技术方面的详尽资料,或让苏联"专家"进行"考察",理由是他们需要了解美国公司的技术是否先进,然后才能谈生意。可是,一旦他们取得足够的技术资料,就随便找个借口使交易告吹,或顶多只做一笔小买卖敷衍了事。
有些美国公司为了在苏联市场上得到一个立足点,就不计后果地满足苏联方面的要求,结果是白白向苏联提供宝贵的技术资料,生意却是一场空。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1973年,苏联曾在美国放风说,它打算挑选美国的一家飞机制造公司,为苏联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制造厂,该厂建成后将年产100架巨型客机。如果美国公司的条件不合适,苏联就和前西德或英国的公司去做这笔价值3亿美元的生意。
美国三大飞机制造商--波音飞机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麦道飞机公司闻讯后,都想抢到这笔"大生意"。它们背着当局,分别和苏联方面进行私下接触。苏联方面在这三家公司之间周旋,让它们互相竞争,更多地满足己方的条件。
波音飞机公司为了第一个抢到生意,首先同意苏联方面的要求:让20名苏联专家到飞机制造厂参观、考察。苏联专家在波音公司被敬若上宾,他们不仅仔细参观飞机装配线,而且钻到机密的实验室里"认真考察"。
他们先后拍了成千上万张照片,得到了大量的资料,最后还带走了波音公司制造巨型客机的详细计划。波音公司热情送走苏联专家后,满心欢喜地等待他们回来谈生意、签合同。
岂料这些人一去再不回头。不久,美国人发现苏联利用波音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设计制造了伊留申式巨型喷射运输机。这种飞机的引擎是英国的劳斯莱斯喷射式引擎的仿制品。
使美国人感到纳闷的是,波音公司在向苏联方面提供资料时留了一手,没有泄露有关制造飞机的合金材料的秘密,而苏联制造这种宽机身飞机的合金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波音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再回忆、苦思冥想,才觉得苏联专家来考察时穿的一种鞋似乎有些异样。问题果然就是出在这种鞋上。
原来,苏联专家穿的是一种特殊的皮鞋,鞋底能吸住从飞机部件上切削下来的金属屑。他们把金属屑带回去一分析,就得到了制造合金的秘密。
1974年,苏联又以建造一家电脑工厂为诱饵,和美国控制资料公司签署了一项意向协议。根据这项协议的条款,双方共组成了9个联合工作小组,分别详细讨论"有关技术、设备和生产方法"。苏方人员在讨论中没完没了地提问题,美方人员不厌其烦地答复、讲解。
最后,控制资料公司还向苏方提供了很多技术资料。谁想到,讨论一结束,苏方就撕毁了协议。
中国古语讲:"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先给你好处的人,往往会从你那里拿走更多。中国还有句俗话:"伸手不打笑脸人。"谁能想到在这笑脸的背后,还有更大的阴谋。
5.加强防范,严守商业机密
治骗在于防骗,只要时刻在心中保持警觉,周密考虑到可能出现问题的每一个环节,有漏就补,有洞就堵,商业机密就不会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湖南某厂因为本企业的一项关键工艺总是过不了关,于是就企图与其他企业联合攻关,以尽快把产品推向市场。深圳的某公司得到这个信息后,表达了合作愿望,并派了几名熟悉这项工艺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到湖南后仔仔细细地研究了那家工厂的技术资料,在当地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很快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由于当时在签合同时,说好一旦技术过关,产品投放市场,湖南的厂家向深圳的公司支付200万元的酬金。但是,很快市场上出现了比湖南厂家成本更低、质量更高、包装更美的同类新产品。一经上市,很快由南向北扩大市场,把湖南厂家的产品销路挤垮了,厂子被迫停产半年。
深圳公司的本意就不在于这200万元的酬金,而是瞄上了这个产品,但苦于这个厂的保密技术做得好,怎么也不了解相关的全部技术,于是才有意主动要求合作的。当这些工程师利用职务之便,研究了这个厂的全部技术资料,掌握了该厂的新产品设计方案后,公司就把他们招回了深圳,自己组织生产。湖南厂家因疏于防范被合作人骗惨了。
商业秘密是公司在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的基础上获得的,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具有保密性质的技术经济信息被非法获取的情况日趋严重。一些公司的商业秘密被某些利欲熏心的人采取各种手段非法窃取,给公司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窃取的方式有各种表象伪装,或明或暗,或强夺或智取,很让公司经理伤心。
一般来说,商业机密是从以下几方面泄露的:
(1)疏忽大意,不明不白地泄密
有些公司对自己的商业秘密不注意保护,使商业秘密在疏忽大意中不明不白地向外泄露。
(2)人才流动,难以避免地泄密
随着劳动力的流动日趋频繁,一些心怀叵测的人趁调离之机非法获取原公司的商业秘密,并伺机卖钱。
(3)没有戒备,在涉外交往中泄密
有的公司在涉外交往中,对外商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毫无戒备之意,给其留下可乘之机,使公司的商业秘密不知不觉地外泄。
(4)废纸垃圾,无声无息地泄密
公司办公室的垃圾隐藏着大量的企业技术信息和生意信息,稍不注意,公司的商业秘密就会通过这些废纸垃圾向外流失。
(5)后院起火,员工出卖秘密
如果说公司对外部的窃密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范,对内部泄密则更令人头痛。有的公司由于内部管理松弛,给内部某些见利忘义者以可乘之机,致使企业的商业秘密被出卖。
知道了商业秘密一般是如何泄露的之后,如何防范呢?
(1)强化保密工作
作为企业,公司除了进一步强化商业秘密的保护观念,不断完善有关保护措施和制度,填塞各种可能泄密的漏洞外,还要妥善处理员工择业自由与保护商业秘密的关系,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增加有关保护商业秘密的条款,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既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又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2)打击不法分子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生意人不得以非法手段侵犯商业秘密,并在二十五条中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即监督检查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些法律的实施,为有效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了法律保障。
(3)建立保密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商业秘密的安全,不少国外公司有其成功的经验。例如,美国可口可乐饮料公司高度保密的饮料配方,一直是竞争对手百事可乐饮料公司窥测的目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百事可乐公司采取种种方法,均未得手,该配方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守得最严的秘密之一。
公司应善于借鉴成功的保密方法,建立自己的保密制度,可以抑制商业秘密的外泄。
6.生意场上最怕大意
一招失算,全盘皆输。做生意最怕粗心大意,如果在某一环节出错,让心怀鬼胎的人有机可乘,那你必将面临危难之境。
一天,湖南某县农副土产开发公司经理办公室进来了一位三十多岁、广东口音的中年人。来者自称是广东某县一家公司的业务主办,姓金,边说边递过来花哨哨的名片和介绍信。敬烟落座之后,他向公司陈经理说需要4万条包装麻袋,请求支援。见大生意上门,正在为扭亏犯愁的陈经理一下子来了神,一口应承下来。不巧,公司仓库里只有2000多条。金先生说:"2000条可不够,我们是跟越南做的边贸大生意……"陈经理与金先生谈了很久,商定由土产开发公司马上组织货源,金先生两个月后再来提货。双方当即以每条2.45元的价格签订了购销合同。
陈经理既喜又忧,喜的是天上掉下来一笔好买卖,忧的是仅凭合同组织货源对方有变咋办?金先生似乎看出陈经理的心思,马上拿出3500元定金。陈经理这下可放心了。
晚宴上,陈经理与金先生俨然一对亲弟兄。
金先生走后,陈经理派人四方调集麻袋,所到之处不是没有这么多存货就是价格不能接受,陈经理十分着急。
约一个月后,外省的阳华贸易公司经理上门谈黄豆业务,所呈的"可供商品一览表"中有一栏使陈经理喜笑颜开--可供麻袋6万条。批发价2.28元,虽然贵点,但转手快还是划得来。陈经理暗喜,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黄豆的事丢在了一边。现款现货,几天之后,4万条麻袋运到了土产公司仓库里。
陈经理赶忙给金先生去电通知其尽快提货,电报以地址不详被退回。再次去电,依旧退回。派人到广东一打听,当地根本没有这么个公司,金先生更找不到了。
原来,金先生和阳华贸易公司是一伙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善,积压了大批麻袋,四处推销无着落,故用曾在广东长住的金先生设了这一圈套。真是越冷越吹风,陈经理空喜一场不说,库存又多了9万元积压,银行利息猛增,这几万条麻袋何时才能销得出去呢?
有时候,表面看上去是馅饼,其实是一个大陷阱,如果陈经理在事后仔细察对一下金先生的身份,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不过生意场上受骗的还大有人在。
那是个不寻常的一天,某县农资公司农药仓库保管员小张做梦也没想到,骗子轻轻松松地从自己手中骗走了价值4万余元的钾胺磷,而自己竟笑脸迎送。
这家农资公司的农药仓库设在城郊的公路边,离公司大楼约两公里。那天上午小张在仓库里忙着发货,大门口来了位个子高高的自称是广西来的人,这人出示了一张广西某市农技推广站的介绍信,说要几吨钾胺磷。小张说有货,到公司开票付现款便可提货,当时并不在意。
下午4点多,仓库开进一辆大卡车,那个高个子广西人手里拿着一张3000千克的钾胺磷提货单急匆匆地来提货。小张正忙着收拾准备下班,草草地看了提货单便发了货。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核对库存时才发现问题。可事情已过很久了。
原来,那个高个子广西人上午跟小张说要几吨钾胺磷,可他到公司开票时只买了30千克,然后用"退字灵"药水把提货联上的数量和金额涂掉,改成3000千克,利用开票与发货地距离太远、联络不便和临近下班时间等可乘之机,轻而易举地将2970千克钾胺磷骗走。狡猾的犯罪分子在运输途中多次换车承运,所用的介绍信也纯属假造,司法机关无从追查赃物的下落。此案一时成了无头案。
在生意场里打拼,要时刻提防被人骗。仔细研究被骗的人,他们大多是疏忽大意或诱惑太大使然。要预防被骗还要从我们自身做起,遇什么事都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并虚心向别人请教,你就会发现骗子们的蛛丝马迹,不至于被骗了。
7.多留心,不见利益不出手
防骗最保险的方法是,多留心多考虑,不见利益不出手。纵使你骗术再高超,我心自岿然不动,你也不能奈我何。
做生意时,最令人气愤的就是欺骗行为,它不仅骗取你的钱财,同时也打击受骗者在商业活动中的信心。如何应对商业诈骗,首先需要学会识别商业骗子。
某市建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某等二人与北京某贸易公司总经理周某洽谈钢材合同,建材公司坚持要先验货,北京该贸易公司方面坚持先交款,结果双方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事后,张某将这一"难题"告知总经理何某。何某不假思索地偕同张某赶到该公司,何某见该公司门庭若市,气派非凡,就感到该公司有来头,买卖大,不会错,便派人立即去筹款。数日后将36万元巨额汇款单交来。但结果付出了钱而久久不见货,方知受骗。
事后,这位姓何的总经理为自己辩解时说:"我是基于两点才敢大胆拍板交款的:一是熟人介绍的关系,对方有批件;二是一方要先看货,一方要先交款,总得有一方先让步才能做成生意。"
我们从这一骗局来看,开始,一方坚持要先验货,一方坚持先交款,结果不欢而散。如果在这时,建材公司当即停止与其业务来往,即采取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方法,就不会受骗。事情就这么简单:如果对方真有货,验货又何妨?验货绝不会将货验走,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既然对方不让验货,可见对方有鬼。而这位何总经理却放弃验货的要求,轻易交出货款。事发后还为自己开脱,说出了两条理由。其实,他们是既未见到货,又未看到批件,就轻率做出"退步",造成几十万元巨款的损失!
上面讲的是在生意交往中初次打交道时不要被表象迷惑,一定要坚持不见货不付钱;而在出售商品时,也应坚持没有把握不售货的方法。
某市一电子公司曾抓获一名用假支票行骗的犯罪分子,请看他们是怎样防止受骗的。一天,一名顾客来到某电子公司,手持一张空白支票,来购买5台32英寸彩电。营业员小赵按公司规定要其先出示本人工作证、身份证和单位的证明信,同时拿出"顾客支票使用登记卡"让其填写,可这位买主只出示单位证明,在"登记卡"中没填上单位联系电话号码,他声称,本人证件忘带了,单位还未安装电话。小赵由此起了疑心。
小赵将支票收下,去库房提货,过了一会儿,他空手而回,非常歉意地说:"你来得很不巧,你所要的彩电才卖完,现已派人去拉了,过两三个小时就到货。"并邀此人下午来提货。
这位顾客走后,小赵找到其使用支票的开户银行,经查对,发现这张支票的用户财务章是伪造的。这位顾客下午又来取货时,将其当场抓获。
该电子公司的小赵采取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做法,他坚持按照公司要求让持空白支票的顾客出示工作证、身份证和单位证明信。这些都是确定支票真实的重要依据,即使支票是假的,还能够借此去追查。这种方法,不仅防止了商店受骗,而且还将骗子抓获。如果我们在生意场上多留心,多考虑一下,就能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8.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做生意,当然不能有害人之心,但也不能失去防人之心。你不去骗人,并不能代表别人不来骗你,单纯的人是做_不了生意的,这需要我们多一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