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亲子共读经典童话神话故事(全集)
2017200000063

第63章 中外民间故事精选(11)

一天乐毅正在煮豆浆,准备给父母喝。老人家从锅里舀了一勺,尝了一口,摇着头问:“这豆浆怎么什么味也没有啊?”乐毅一拍脑门,哎,原来是忘了放盐。盐罐里只剩一些盐卤水,他就全倒进了豆浆锅里。一会儿,水煮开了。乐毅揭开锅一看,不由得愣住了:原来锅里的豆浆,全凝成了白嫩嫩的乳块!乐毅的父母看了连说:“真奇怪!真奇怪!”乐毅尝尝,感觉滑嫩可口,别有一番滋味。他又请父母和邻居品尝,大家都说:“真好吃!。”乐毅很高兴,第二天就请私塾先生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豆腐之玉”。

乐毅几乎天天做“豆府之玉”给父母吃。有一次,乐毅的母亲病了,请来大夫一看,原来是经常吃黄豆上火的缘故。大夫开的头道药就是凉性药——石膏。以后,乐毅在做‘豆腐之玉’,都放些石膏,这样再吃,就不会上火了,而且味道比以前更鲜嫩。

后来,乐毅专卖“豆腐之玉”,生意很兴隆,“豆腐之玉”也被人们简化成了“豆腐”。

边读边想:故事听完了,小朋友,现在你知道豆腐的创制过程了吧?豆腐是谁做给父母吃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848.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剪刀全国闻名。

据说,在很多年以前,张小泉是杭州有名的铁匠。他家附近的巷子里有口大井,井水很深,也很清甜,附近人家都喝这里的水。可是有一天,两条黑蛇钻进了井里,井里的水就变黑了,没法再吃了。张小泉力气大,人又聪明,决心要除掉井里的毒蛇。

这天,张小泉喝过酒,提着大铁锤跳进井里。沉到井底,他睁眼一看,果真有两条漆黑发亮的毒蛇,正颈缠着颈,盘绕在一个角落里。

张小泉眼明手快,不等两条毒蛇分开,抡起大锤,把两条毒蛇的颈砸的扁扁的,粘在了一起。张小泉一手提着大锤,大手拎着毒蛇,慢慢浮上水面。等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拉上来时,再看那两条毒蛇,已经变成铁的了。

张小泉把变成铁的毒蛇拿回家,心想这块铁可以干什么呢?他想了又想,画了又画。后来,他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巴弯成把手,又把蛇颈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非常锋利。他给这种工具起名叫“剪刀”。

人们用剪刀裁衣剪线十分方便,从此,张小泉的剪刀就出名啦。

边读边想:难怪这剪刀如此有名,原来有这么久远的背景。是什么使张小泉如此勇敢,下井杀了两条毒蛇呢?

849.贴对联的传说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学问家。一次,他走到一个叫陈蔡的地方,带的干粮吃完了。孔子把学生子贡叫到跟前,让他去向一个叫范旦的人借粮食。

范旦是当地乞丐的头领。子贡找到范旦,说明了来意。范旦说:“听说孔子很有学问,只要他能说一句话,把‘好坏多少喜欢恼’这七个字都包含进去,我就借粮食给你。”

孔子听后说:“你去告诉他:天地间好人多,坏人少,借时喜欢还时恼。”范旦听了很满意,就装了一笔筒米给子贡。子贡不好意思再多借,就回去把笔筒的米全倒进锅里。没想到,竟煮了一大锅米饭,吃也吃不完。

又过了几天,孔子要走了。范旦派人送来一张字条,上面写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还我一笔筒米来。”孔子忙命人往笔筒里装米,可怎么装也装不满。为了自己的名声,孔子只好派人告诉范旦:今天凡是门上贴对联的人家,都是读书人,只要是乞丐,就可上门讨米。

事后,孔子又告诉所有读书人:每年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对联。有乞丐要饭的,要尽力施舍。慢慢地,贴对联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边读边想:听完故事才知道,原来贴春联一开始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方式。孔子为什么这么做呢?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850.三个和尚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整天一个人忙里忙外,还要到山脚下挑水。但他很勤快,总是把水缸装得满满的。

有一天,庙里又来了一个大和尚。小和尚对大和尚说:“你到山下挑水去吧。”大和尚觉得自己比小和尚还大,却要受他指使,心里不服气,很不高兴地说:“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让我自己一个人挑水呢?还是咱俩一起抬吧!”就这样,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过了些日子,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胖和尚好吃懒做,小和尚和大和尚对他都很有意见。胖和尚却说:“有意见,你们也别做呀!”这下,庙里的事谁也不管了。下山打水,三个和尚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大家都不去。水缸底儿朝了天,三个和尚宁可挨渴,也没有谁愿意去打水。

庙里的老鼠渴得受不了,晚上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灯里的油。老鼠碰倒了油灯,引起了大火。三个和尚被大火惊醒,急急忙忙去水缸里舀水灭火,可缸里一滴水也没有。他们只好拿起桶,到山下挑水。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庙就被大火烧光啦。

边读边想:小朋友一定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吃》这首歌吧,它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从这个故事中你又能领悟到什么呢?

851.锅巴和烂草鞋

从前有一个姓王的老汉,靠给人撑船为生。他平时勤劳节俭,为人忠厚老实。王老汉有个儿子叫王忠,长大后也成了驾船的好手。

一年秋天,王忠要驾船出远门。临走时,他对爹爹说:“我是第一次出远门,给您带些什么礼物回来呢?”王老汉想了想说:“孩子,你就把吃剩的锅巴和穿烂的草鞋给我带回来,越多越好。”王忠满心疑惑地告别了爹爹,驾船走了。

一路上,王忠牢记爹爹的话,每天都把大家吃剩的锅巴存放起来,把大家穿烂的草鞋堆在一起,不知不觉,半个船舱都堆满了锅巴和烂草鞋。到了腊月,王忠他们开始往回返。有一次,大雪纷飞,湖水结冰了。他们的船被困在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几天下来,船上吃的和烧的都用完了。大家又冷又饿,这样下去,再过不了几天,一定会被困死在这里。王忠想起了剩锅巴和烂草鞋,便全部从船里搬了出来。大伙如获至宝,用烂草鞋烧火,煮剩锅巴,他们边吃边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节俭,在困难的时候,剩锅巴、烂草鞋甚至比金子还要有用呢!

852.换种子

村子里住着一个老头和他的两个儿子。他们以种田为生,可每年收的粮食总是比别人家少。两个儿子问父亲:“爹,每年我们的收成都这么少,是不是咱们家的种子不好啊?”

老头看了看两个儿子,说:“可能吧。今年,我去换些好种子来种,看能不能多打些粮食。”

第二天,老头背着一袋种子出门了。其实,老头心里明白,自家的种子根本没有问题,主要是他的两个儿子干活太偷懒。他在村外转了一圈,又把种子背了回来。一回到家,老头就高兴地说:“我今天可是换到好种子啦!但这种子叫‘锄八遍’,只有把田锄上八遍,粮食才会收得多。”

兄弟俩这下可忙开了。锄地的锄地,施肥的施肥,每天都是早起晚归。田还没锄到八遍,庄稼已经长得比别人家强了,兄弟俩的干劲更大了。

秋天收获的时候,老头家来了个大丰收。儿子们高兴地问父亲:“这种子真好!您是从哪儿换来的呀?”老头笑着说:“傻孩子,我根本没有换种子,这都是你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啊!”

边读边想:小朋友,你是不是也从故事中体会到,秋天的收获必须要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作呢?有句古语叫“天道酬勤”,勤劳的人总会有收获,记住这句话了吗?

853.折筷子

以前有个国王,他有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本领,都想继承父亲的王位。

这一年,老国王一病不起,他把十个儿子召集到自己的病床前,对他们说:“我快要死了,可我还没有决定由谁来继承我的王位,今天让你们比一比,看谁能胜任这个位子。”

说完,他让人拿出一双筷子,让大儿子把它折断。大儿子不明白国王的意思,很轻松就把它折断了。老国王又问其他儿子:“你们也能折断这双筷子吗?”他们都点头说:“能!”

老国王又拿出十双筷子,合在一起,对儿子们说:“你们谁能把这十双筷子一起折断,我就把王位留给他!”几个儿子一听,都攒足了劲儿。可任凭他们使出了平生最大的力气,也没有一个人能折断这把筷子。

这时老国王才说:“你们都看到了吧,一双筷子容易折断,而十双筷子合在一起,就很难折断。你们就像这十双筷子,如果每个人分散开来,就很容易被外人打败。如果十个人团结起来,就会有强大的力量,我们的国家才能不受外国侵略啊!”

老国王死后,他的十个儿子同心协力,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强盛。

边读边想:小朋友,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团结就是力量?是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可以做许多事情,这正是故事要告诉我们的。

854.木兰从军

木兰很小就没有了母亲,跟着爹爹长大。她的爹爹年岁大了,弟弟年纪还小,所以家里的重活都落在了木兰身上。

有一次晚上,木兰正在织布,忽然,一个军官骑着马来到她家门前。木兰来到门外,军官递给她一份分文,说:“边疆正在打仗,皇帝命令征兵,你们家有一个名字在公文上。”木兰赶忙翻开一看,爹爹的名字在上面。

木兰回到家,左思右想:爹爹的年岁大了,弟弟还小,怎样为国出力呀?”木兰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木兰上街买了一匹马,赶做了一身战袍,又剪了头发,装扮成小伙子,告别家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了。

大军流血牺牲,打了十二年仗,机智、勇敢的木兰,一次又一次地立功,做了将军。

大军胜利归来,皇帝劝木兰留下一做大官。但木兰想念亲人,就和几个一起打仗的好伙伴回家了。木兰回到家,换上以前的青布衣裙。和她一起打仗的伙伴们,个个都看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木兰原来是个漂亮的姑娘!

边读边想: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已经拍成电视剧、戏剧等多种形式。故事不但展现了木兰的机智、勇敢,同时还表现了什么?

855.王羲之断案

王羲之是晋代大书法家。在他当官的时候,一个老汉来向他告状。老汉说,他家附近有一块荒地,他求当地的乡绅让他开垦种地。乡绅满口答应,只提出让老汉拿一壶酒来谢他。可后来,乡绅却把“一壶酒”说成“一湖酒”。要是老汉送不起,就把新开垦的地占为己有。王羲之受理了这案子。一天,他来到乡绅家。乡绅久慕王羲之的大名,想得到他的墨宝。王羲之一口答应,又说自己平生爱鹅,让乡绅送“一活鹅”给他就行了。乡绅喜出望外,连忙准备笔墨,让王羲之给他写了一幅字,并讲好第二天就把鹅送去。

第二天,乡绅拎了一只活鹅,亲自送到王羲之的府上。不料王羲之一看大怒,喝到:“昨日讲好送‘一河鹅来,怎么今日才送一只鹅呢?”乡绅一听,急忙分辩说:“大人,这鹅是论‘只’的,哪有论‘河’的道理呢?”王羲之反问道:“你既然知道鹅是论‘只’不论‘河’的,那你可知,酒是论壶,不论‘湖’的?”

乡绅一听,知道种地的老汉来告状了。他忙跪下,连声说:“大人,小人错了!我这就回去把地还给老汉。”

边读边想:汉字一向以同音、近意、繁多着名。故事中,王羲之通过汉字游戏回敬乡绅,表现出王羲之的什么品行?

856.勤俭匾

有个老汉,带着两个儿子。他们整日辛勤劳动,加上生活十分俭朴,日子过得很不错。村里人特意送给他一大匾,写着“勤俭”二字,悬挂在老汉家大门上。老汉死后,两个儿子闹分家,不但把家产分成两半,就连家里大门上的匾也被锯成两半。“勤”字被哥哥扛起,“俭”字被弟弟拿走了。

这以后,哥哥每天都牢记一个“勤”字,拼命干活。但是,他却不知道节俭,挣一个花两个。弟弟呢,心里总记着“俭”字,天天省吃俭用,可就是不勤快。时间一长,兄弟俩的日子都越过越穷。

一天哥哥到弟弟家借粮,看到弟弟家里的米缸也是底儿朝天,大人孩子都穿得破破烂烂。哥哥叹了口气道:“我家的日子比你还苦啊!”兄弟俩抱头痛哭起来。这时,走来一个老头儿,语重心长地对他俩说:“过日子,谁都不能离开‘勤’和‘俭’,把‘勤’和‘俭’分开了,再好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穷啊!”

兄弟俩恍然大悟,重亲把“勤”字和“俭”字合在一起,两家合成一家。他们又像以前那样,辛勤劳动,生活俭朴,很快又过上了好日子。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对,就是做人既要勤劳,又要节俭,还会珍惜现在,生活才会幸福快乐。

857.狼来了

从前,有个小孩叫王小宝,他每天赶着一群羊,到村外的山坡上吃草。

一天王小宝觉得无聊,就大声喊道:“不好啦!狼来了!狼来了!”

山下正干活的村民,听到喊声,连忙带着锄头、扁担,飞奔过来,准备打狼救孩子。他们赶到山坡一看,哪儿有狼呀,凌晨儿在悠闲地吃草,王小宝在一边哈哈大笑。

村民们很生气,埋怨他说谎话。

王小宝满不在乎。过了几天,他又大喊起来:“不好啦!狼来了!狼来了!”

村里人听见了,心想这次一定不会有假了。他们放下手中的活儿,又往山上跑。谁知,等他们赶到一看,发现又上当了。这回,大人们狠狠地批评了王小宝,王小宝呢,却觉得挺有趣儿!

过了几天,地里干活的人们,又听到山上传来王小宝的叫喊声:“不好啦!狼来了!快来打狼啊!”可谁也不理睬,大家不想再不当了。

这回,狼真的来了。咬死许多羊后,又向王小宝扑去。王小宝边逃边叫:“救命呀,狼来了……”他的声音再大,也没有人理他了。

边读边想:你听说过“撒谎的孩子被狼吃”这句话吗?它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不诚实造成的结果多可怕呀!

858.阿凡提斗皇帝

从前,新疆有个阿凡提,是个聪明机智的人。他常骑着毛驴帮别人干活,还给人们讲故事和笑话,而且十有八九是讽刺皇帝的。

皇帝听说阿凡提骂他,气得派人把阿凡提抓到京城,关了起来。皇帝听说阿凡提很聪明,准备在杀他之前,考一考他究竟聪明不聪明。

这天,皇帝来到牢房,问阿凡提:“人们都说你很聪明,我来问你,你能知道你会活到哪有一次吗?”阿凡提掐着手指算了算,伤心地说:“唉!我只能活到今天了!”

皇帝一听,笑着说:“哇,你果真聪明!”阿凡提说:“我不光能算出自己活到哪一天,还能算出别人活到哪一天呢!”皇帝问:“你能算出我活到哪有一次吗?”阿凡提又扳着手指算了半天,高兴地说:“啊,我算出来了,你只能比我多活一天呐!”

皇帝一听,慌了神,怀疑地问:“你今天死,那明天就该轮到我死了!?”阿凡提笑笑说:“对,不信,你就试试吧!”

皇帝最怕死了。他当即就放了阿凡提,并且给了他很多钱,嘱咐他吃好睡好,活到一万年。

边读边想:聪明、智慧的阿凡提想出了这么一个好办法!小朋友,你能否想出比这更好的办法来?

859.小木碗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吃饭的时候,都喜欢喝上一碗汤。

有个老头年纪大了,耳朵聋,眼睛花,手脚也常不停地发抖。他坐在桌边吃饭的时候,经常把汤洒到桌布上,汤有时还从嘴角流出来。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很嫌弃他,让他到火炉后的一个角落里去吃,每顿饭还不让他吃饱。老人很伤心,每次吃饭,都忍不住流下眼泪。

一次,他正端着小碗喝汤,手不由自主地抖起来,“当”的一声,小碗掉在地上打破了,汤也洒了一地。媳妇一见,指着他的鼻子骂了他一顿。后来他们给老人买了一只木碗,因为木碗永远也不会打碎。

这对夫妻有个儿子。一天,他找来一块木头,把它做成两只木碗,又踩着凳子,把这两只木碗小心地放在碗柜的最上层。父亲问:“你把木碗放在碗柜里干什么呀?”孩子认真地回答:“等你们老了,好让你们也盛汤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