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行为解读学
20175000000003

第3章 看透人心,你也可以

——小细节里有大学问,一分钟识人鉴人

1.察人入微,拒绝成为受伤的那个人

不管哪个人都不敢保证从降生人世的那天起,就不与人、社会发生纠葛,独来独往。那些所谓的爱恨情仇,都是在有了跟人的交往和纠葛之后才出现的。与人相处的时候,如何才能远离是是非非,让自己少受到伤害呢?

前两天听到一个初中同学说:“我再也不相信朋友啦,朋友最不靠谱!”初听这样一句满含沧桑的话,我感到十分惊诧。

问:“怎么有这种感慨?”

原来是朋友设计坑害了他,并且他差点因此倾家荡产,所以才会发出“我再也不相信朋友啦,朋友最不靠谱”的感慨。

这不仅让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篇帖子:昔日里一对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为了竞聘副处长一职,一位大姐竟然不顾多年的姐妹情谊,雇凶用硫酸将自己的姐妹毁成了一个连继续生活下去都有困难的人。案件被侦破后,受害方根本无法相信毁了自己一生的竟然是自己相交十多年的好姐妹。

如此来说,被朋友伤害过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身边的人产生信任危机,是可以理解的。当一个人出于某种目的而伪装自己的时候,往往是不择手段的,而经过装饰后的人性自然变得更加难知。尤其生活在如此浮躁的当下,很多人都无法真正去信任别人。

俗话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也是这样在为人处世的,他们觉得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一个“防”字。然而,就因为有这样的一种理念,人与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堵由人们自己建立起来的心墙,大家彼此之间你防着我、我防着你,随着冷漠与防备的增加,关爱与热情越来越稀少。

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确实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实现天下大同;人的性情和志趣同样千差万别,不可能跟所有人都成为朋友。对我们来说,有的人就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各自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前进,既不会产生碰撞的火花,也不会产生感情的火花;而有的人却会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们包括相知相携的贵人、互相掣肘的对手、相伴终身的爱人。

人要生活就离不开交友,在交友时免不了会感情用事,受情境的影响或迷惑,产生错觉,被朋友欺骗。这就需要我们有识人的本领。那如何才能分辨出我们身边的人呢?最关键的是分清跟我们交往的人是以一种怎样的原初状态出现。

因工作的需要而必须与之相处的人,定位为一个工作伙伴即可,彼此之间需要的是合作上的默契与愉快,讲求的是那种实现高效配合的技巧,在情感方面不需要有过多纠葛。只要能愉快地合作,就没必要去在意是否志趣相投。彼此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在工作中存在着太多的利益冲突,一旦需要在利益面前有所抉择时,人自私的一面就会暴露出来。假如你在发生冲突之前就与之保持了适当的距离,那样你就不会因感情用事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就可以清醒冷静地作出判断和予以防范,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不至于受到伤害;否则,轻则会遭受情感方面的伤害,重则会遭受致命的一击。

【微行为密码】

阿谀奉承者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也许会落井下石;锦上添花者可能在朋友的伤口上撒盐;花言巧语者可能为某种目的而污蔑陷害;同心同德者可能会反目成仇;目空一切的人看上去很聪明实际上却很愚笨;鲁莽的人表面上很勇敢其实不是这样……只有察人于微,我们才能不被表象迷惑。

2.展示个性色彩的微动作

俗话说:“细微处泄天机。”生活中的小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本性。实际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小动作都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形成的,因而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

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都反映了其心态和性格,嘴里说出来的不一定是可信的,可是在对话中所展现出来的微动作却假不了,通过对一个人肢体动作的解读,我们可以透视其内心的真正想法。

边说边笑

跟这类人交谈,你会觉得非常轻松和愉快,他们不管自己或别人的讲话是否值得笑,有时候连话都还没讲完他就笑起来了。他们也并非是不在意与别人的交谈,我们只能说这种人“笑神经”特别发达。

这类人大都性格开朗,对生活要求不太苛刻,知足常乐,而且特别富有人情味,无论走在什么地方,他们总是有极好的人缘,这对他们开拓自己的事业本来是极好的条件,可惜这类人大多喜爱平静的生活,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否则他们肯定能在事业上有一番作为。

边说话边打手势

跟人谈话时,只要他们一动嘴,一定会有一个手部动作,摊双手、摆动手、相互拍打掌心等,好像是对他们说话内容的强调。他们做事果断、自信心强,习惯于把自己在任何场合都塑造成一个领导型人物,很有一种男子汉的气派,性格大都属于外向型。

这类人对朋友相当真诚,但他们不轻易把别人当作自己的知己。踏实肯干的性格使他们的事业大都小有成就。

说话时摇头晃脑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或用“摇头”或“点头”,以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看法的肯定或否定。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经常摇头晃脑的,那么我们或许会猜测他是不是生病了。

不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种人拥有特别的自信,以至于经常唯我独尊。他们也会请别人帮自己办事情,但很多时候别人做得再好他都不怎么满意,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他只是想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获取某种启发而己。

在社交场合,这类人很会表现自己,但他们时常因此遭到别人的厌恶,对事业一往无前的精神倒是被很多人欣赏。

拍打头部

大多数时候,拍打头部这个动作意味着懊悔和自我谴责,他肯定没把你上次交代的事情放在心上。如果你正在问他“我的事情你办了没有”,见他有这个动作的话,你不用再问也不用他再回答了。

假如你的朋友中有人有这样的动作,而他拍打的部位又是脑后部,那么他应该是不太注重感情的那种人,而且对人苛刻。他选择你作为他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某个方面他可以利用。当然,他也有很多方面值得你去交往和认识,诸如对事业的执着和开拓等,尤其是他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精神,让你不由得从心底真心佩服。

拍打前额

时常拍打前额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们为人坦率、真诚,富有同情心。在“耍心眼”方面你教都教不会他,因此如果你想从某人那儿了解什么秘密的话,这种人是最佳人选。当然,这并不是说明他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朋友,相反,他很愿意为别人帮忙,替别人着想。这类人如果对你有什么得罪的话,请记住,他们不是有意的。

挤眉弄眼

这类人不管是在两人世界也好,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好,他们都肆无忌惮地挤眉弄眼,有时候他们也并非是在调情或相互勾引。这类人确实太轻浮或缺乏内涵修养,在恋爱和婚姻上也总是喜新厌旧。虽然他不一定会跟“原配”离婚,甚至还可能对结发妻子“相当好”,那只不过是他的自尊心在起作用而已。

这类人特别会处理人际关系,尽管他们十有八九都略显高傲,但因为他们的处世大方,所以人缘非常不错。在事业上,他们善于捕捉机会,深得领导的赏识。

掰手指节

有的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手指掰得“咔咔”地响,不管有人无人,有事还是无事。这类人通常精力旺盛,哪怕他得了重感冒,如果叫他去干一件他平常最喜爱的事,他同样会从床上爬起来。他们还很健谈,喜欢钻“牛角尖”,倚仗自己思维逻辑性较强而经常把你的谈话、行为说得一无是处。

这类人对事业、工作环境很挑剔,如果是他喜欢干的,他会不计较任何代价、踏实努力地去工作;相反,他会混得很彻底,表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腿脚抖动

这类人总喜欢用腿或者脚尖使整个腿部颤动,有时候还用脚尖磕打脚尖或者以脚掌拍打地面,这种行为当然不能登大雅之堂。

这类人最明显的表现是自私,他很少考虑别人,凡事从利己主义出发。他们对别人很吝啬,对自己却很知足。不过,这类人很善于思索,他们经常给周围朋友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死死地盯住别人

这类人的特点是在与别人谈话时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别人。在聚会上,这类人也常常盯住一个人不放,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看上了某个人。他们不喜欢受约束,经常我行我素。另一方面,他们比较慷慨,因此他们周围总是有一些相干和不相干的人在一起。

这类人的支配欲望特别强,而大多数的时候他们确实又都有某种优势,因此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向别人显示自己。他们占不到天时地利就一定能占到“人和”。他们的行为时常看起来像花花公子,但有一点值得肯定,他们选定了人生的目标就一定会去努力。

交谈时抹头发

当跟别人面对面坐着或站着时,这类人总要时不时地抹抹头发,好像在引起对方对他们发型的兴趣。其实不然,因为这类人就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他也会每隔三五分钟“检查”一下头发上是否沾上了什么东西。

这类人大都性格鲜明,个性突出,爱憎分明,尤其疾恶如仇。他们一般很善于思考,做事细致,但大多数缺乏一种对家庭的责任感。他们对生活的喜悦来源于追求事业的过程,喜欢拼搏和冒险,他们不在乎事情的结局。他们在某件事情失败后总是说:“我问心无愧,因为我去干了。”

【微行为密码】

人们日常行为中的很多小动作都是未经过任何雕琢而自然流露出来的,因而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喜好。所以,通过对日常行为中细枝末节的关注,我们可以又快又准确地认识一个人。

3.读懂他缓解压力的方式

压力的存在,是个人能力无法改变的,但为了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更好地加入到竞争之中,人们往往会进行自我调节,想办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你知道自己的新朋友是怎么样自我放松的吗?

面临巨大的压力时,一个人选择用什么样的方法放松,通常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决定,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其心理和性格。

以形态心理疗法来放松自己

这类人多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凡事总要尽力追求完整、形成一个整体形象,否则的话,就会感到不安。他们自身从整体来看,也是不错的,但却并不能如自己所预料的那样,被他人注意。

用运动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在运动的疲惫中可以暂时忘记一切。这类人多比较内向,缺少朋友,轻易不会向他人倾诉自己的心事,尤其是比较熟悉的人,不过陌生人倒还是可以考虑一下。他们意志坚强,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虽然有时也会表现得失望和颓废,但却是暂时的,他们多数还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去面对一切。他们是做的比说的要多的人。

采用自然疗法放松自己

这类人多是比较开朗和乐观的,很得周围人的喜欢。他们待人真诚、朴实,说话直截了当,有什么说什么,凭着自己的感觉走,不会遮遮掩掩,但这是在工作之外。他们厌恶工作,所以很难以单纯、自然、放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采用睡觉放松自己

这类人多是很聪明而且实际的,他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且会努力寻找一种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去实观它。他们有一些固执,并不会轻易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但如果请一位权威性的人物对其进行说服,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他们对一些原则和理论上的东西并不十分看重,而是着眼于非常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

采用行为治疗法放松自己

这类人并没有什么主张,他们很容易向他人妥协,听从他人的安排和调度。他们是乐于被他人领导的一群人,不愿意自己动脑筋思考,而是喜欢按着吩咐做事。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严格,会尽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微行为密码】

面对压力,有的人选择顺其自然,这类人多有较强的独立自主观念,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不企图依靠外界的力量来解决,而只是寄希望予自己,并且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他们自给自足,很容易满足,而且不希望现状被改变。

4.嘴角上挑者多心胸宽广

那些曾跟你产生过矛盾的人能成为你的朋友吗?也许很多人都认为不能。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通过微行为断定对方是否是心胸宽广之人。如果是,那么他就能对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并且愿意对你伸出援手。

嘴唇是很多身体语言的一个重要信息暗示点,它最显而易见的功能是说话。但嘴唇在我们的生活表现过程中经常会呈现出不同的嘴形与动作,跟我们的情感心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比如,嘴唇向前撇的人心理持怀疑态度,嘴唇往前撅的人防御心较重,嘴巴抿成“一”字形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嘴角上挑的人心胸开阔……

当你发现一个人嘴角喜欢向上挑时,那么就应该努力地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因为嘴角向上挑的人心胸开阔,一般不会跟你计较。即使你们曾经有什么仇恨,在你需要帮助时,他也能放下仇恨来帮助你。不管是朋友,还是同学,或者是仇人,能不能成为你的朋友,关键的一点就是你能不能确定对方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即使曾经有仇恨,心胸宽广的人也能放下仇恨来帮助你。

有一天,姜小华的母亲突然中风,被送到了市中心医院。当时,医院患者太多,床位不够。姜小华的母亲只好被安排在医院走廊设置的一个临时床位。由于当时正值春寒料峭时分,姜小华很清楚生病的人必须保暖。假如让母亲在走廊上过夜,那么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孝顺的她在医院走廊里急得直躁脚。

就在这时,姜小华的一个同学赶过来了,见到这种情况建议道:“要不,我们去找找医院里的外科主任吧!他可是我们初中时的同学啊!姜小华一听高兴不已,便急忙问道:“谁啊?你快说说。

那位同学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就是当年跟你打架的那个同学。”

“跟我打架?”姜小华迅速转动脑筋,努力地搜索当年跟自己打架的同学。“你忘记了,当年你们打架,他因为受到学校的处罚,没能考高中。就去上了一所职中学校。没想到,他挺有能耐的,现在竟然当上这家医院的外科主任了。”同学一口气地说道。

姜小华一听,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想起当年,因为自己的一个过错害得他错失上大学的机会。现在想来,真是后悔不已。于是,她急忙摆了摆手说:

“那不行,那不行,他怨恨我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帮我呢?”

那位同学想了想说道:“那也不一定,这得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假如他心胸宽广,那么他早放下了仇恨,肯定会帮你。”

“这么多年没见面了,我怎么能知道他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姜小华很担心地说道。

“这样,我们进去观察一下再说吧!”那位同学建议道。

“观察?观察什么?”姜小华被那位同学拉着来到了外科主任的办公室。

主任的办公室里有很多人,姜小华的那位同学站在门边仔细地观察着这位主任的一举一动。很快,他就发现这位主任在说话时,嘴角总是喜欢向上挑。注意到主任这个动作,那位同学立即高兴地对姜小华说道:“这位主任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不会恨你的,你去找他帮忙吧!”

姜小华疑惑不解地问道:“你怎么知道?”

“你先别问这么多了,去吧!”

姜小华硬着头皮去找那位主任帮忙。没想到,那位主任见到她,高兴得不得了。当她说明来意时,对方立即答应了,并打电话跟有关方面协调,很快给她母亲调到一间高级病房。

故事中的外科主任曾是姜小华的同学,同时也是她的仇人。姜小华的另一位同学为什么能断定这位既是同学,又是仇人的外科主任一定会帮助姜小华母亲调换病房呢?是因为这位同学通过观察发现外科主任嘴唇喜欢向上挑,从这个动作中,他断定外科主任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不会疾恶如仇。因此,才会积极鼓励姜小华去请求那位外科主任帮忙。

微行为专家发现,嘴角上挑的人大多机智聪明,性格外向,能言善辩,善于和陌生人主动打招呼,并进行亲切的交谈。他们胸襟开阔,有包容心,不会记恨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有着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最困难的时候常常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

一个人的嘴唇往前撅则表明这个人的心理可能正处在某种防御状态。

【微行为密码】

·嘴巴抿成“一”字形

大多数人在需要作重大决定或事态紧急的情况下会有这种动作。有这种习惯性动作的人,一般比较坚强,具有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面对困难时会迎难而上而不是临阵退缩。

·下嘴唇往前撇

一个人的下嘴唇往前撇的时候,表明他对接收到的外界信息持怀疑态度,他希望看到能令他信服的回答。

5.从笔迹看社交能力的强弱

现在有一项专业技术叫作“笔迹鉴定”。每个人的笔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通过“笔力”“文字大小”“字形”,可以大体解读出书写者的心情和性格倾向。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不妨研究一下他的笔迹。

近些年来,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我们用笔写字和看见别人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实际上,手写的文字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心情和性格。从手写的文章中,可以读取各种各样的有效信息。你不妨把以前的书信或日记翻出来看一看,回忆一下当时是欢喜还是忧伤,然后分析心情和笔迹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

法国人米雄是笔迹分析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一种通过笔迹判断人性格的方法。运用这种判断法,只要对一个人手写的文字进行分析,就可大体了解他的性格。判断的三个要素分别为“笔力”“文字大小”和“字形”。

例如,笔力(所谓笔力,是指写字时的用力程度)较强的人,一般比较认真,但有点神经质;笔力弱的人,多性格开朗,社交能力强,但容易感情用事。另外,字体大的人积极、充满自信;而字体小的人,则过度谨慎,比较在意小事情,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小心眼儿”。关于字形,写字横平竖直、棱角分明的人,做人做事大多规规矩矩、一丝不苟;字形圆润的人往往较为幽默,而且非常感性。

根据以上的基本判断标准,假如某人写字十分用力,而且棱角分明,那他应该属于非常理性的类型,但可能让人觉得无趣;假如字形中多带曲线,字体大,笔力弱的话,说明这个人具有幽默感,性格开朗且社交能力强。总而言之,通过写字的力道、字体大小、字形等笔迹信息,对一个人的性格进行判断,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法国,通过笔迹判断性格特别流行,这种方法甚至成为大学中的课程,科目名称为“笔迹心理学”。

【微行为密码】

·笔迹特征为字体较大,笔压无力,字形弯曲;不受格线限制,具有个性风格,容易变成草书;有向右上扬的倾向,有时也会向右下降,字体稍潦草。

这类人平易近人,好相处,善于交际,为体贴、亲切类型的人。气质方面具有强烈的躁郁质倾向。另外,他们待人热情、兴趣广泛、思维开阔,做事有大刀阔斧之风,但多有不拘小节、缺乏耐心、不够精益求精等不足。

·笔迹特征为字形方正,一笔一画型,笔压有力,笔画分明,字字独立,字的大小与间隔不整齐,具有自己的风格,但笔迹并不潦草。字的大小虽有不同,但整体显得较小。

这类人不善交际,属理智型。处世认真,但稍欠热情。对于有关自己的事很敏感、害羞,对他人却不甚关心,感觉较迟钝,气质方面具有分裂质倾向。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性格笃实,思虑周全,办事认真谨慎,责任心强,但容易循规蹈矩。

如果结构松散的话,书写者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思维有广度。为人热情大方,心直口快,心胸宽阔,不斤斤计较,并能宽容他人的过失,但往往不拘小节。

6.开场白不同,内心世界也不同

在人跟人的交往过程中,许多人在切入正题之前都会先说一些铺垫的话,作为自己的开场白。为什么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有这种表现呢?开场白又能给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说话者认为如果讲话前没有铺垫,恐怕听者会不得要领,因而一再地铺垫;二是,说话者唯恐听者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说话的意图,或者误会自己,而进行很多自己认为是必不可少的铺垫。

一般来说,不同性格的人通常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谈话导入正题,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各类开场白所隐含的性格密码。

肯定式

这类人对自己所要陈述的观点充满信心,他相信“说出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无法收回,因此他注重说话的实际意义。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守信重义的人,没有把握不会轻易许诺,但言出必行。

否定式

采用这种方式开场说话的人大都懂得“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策略,因此,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拒绝外力促使下的任何改变。他们有强烈的征服欲望,勇于接受挑战,是一个敢作敢当的人,但他们的执着常常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固执。

家常式

有些人为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或消除对方的戒心,常常以那种让人感到亲切的话题开场。这类人考虑问题细致入微,而且安静沉着,但并不是拘谨之人。他能够做到看到别人快乐,自己也自得其乐。在聚会时,他喜欢批评别人,纠正别人的不当,但不会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尽管如此,他能够做到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所以他不会引起别人反感,反而会永远被周围的人所喜爱。

冗长式

这首先是源于他对人的体贴。他把对方当作纤弱、易受伤害的人,唯恐过于直截了当会使对方产生失落感,甚至成为“脑震荡”。当然,他也可能是担心不来个冗长的开场白便把要点向对方摆出来的话,对方会误会自己,否认自己的口才,留下“胸中无墨”的印象。于是,越是想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的意图和愿望,往往就越是从枝到节、从末到梢,自然,开场白也就越发冗长。

傲慢式

这类人能够做到“到哪山唱哪歌”,他们是那种能根据环境而改变自己开场白方式的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卑感和攻击性,在他人面前好用狂妄的口气讲话,自我意识未能完全独立而且缺失感强烈。这种为弥补缺憾的心理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控制时,就会以语气狂妄的形式进行发散用以填补其缺陷。

猎奇式

以这种方式开场谈话的人大都表现得是支配者的形象。他的谈话内容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这类人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秘闻。在感情生活上,他们很关心对方,甚至极度热爱对方,其实对他们来说对方的隐私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因此,他们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身上,这说明他们的内心有一种支配的欲望。

【微行为密码】

有的人会反复强调一些铺垫性的开场白,这可能是他将要阐明的观点对听众或对他自己来说很重要。由此可以看出,他应该是一个很有策略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善于逃避责任的高手。

7.由点餐习惯分析决断力

通过公司聚会或者朋友相约去饭店吃饭的点餐行为,可以较清楚地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究竟如何。如果你想搞清楚几个朋友的决断力到底如何,看谁能对你的事业有所助益,不妨约上他们一起去喝个咖啡吧!

某家咖啡店里,来了六位客人,店员拿着记录单走了过去,问道:“请问你们需要些什么?”

A:“我要一杯摩卡。”

B:“我要一杯混合咖啡。”

C:“嗯,那我也要一杯混合咖啡。”

D:“我要一杯卡布奇诺。”

E:“我要最贵的。”

F:(一边看着菜单)“我,嗯……”

A:“决定不要了吗?你为什么每次都这样啊!”

F:“那,我也要混合咖啡吧……”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不同的点餐方式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点餐方式所体现出的决断力。

最先点餐:最具有决断力

首先,像A这样最先点东西的人,属于有决断力的领导型人物。只是有决断力当然是好事,但假如不顾别人的感受来上一句“大家也都喝混合咖啡吧”,甚至想直接替别人作决定的话,必然会引起周围人的反感。

迅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有决断力,坚持己见

B和D这种能迅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也跟A—样有决断力。而且,他们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但有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性格顽固,或者也只是一种言不由衷的敷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经常跟别人点同样的东西:欠缺决断力

像C这种经常跟别人点同样东西的人,属于容易附和别人的类型,决断力有些欠缺。因此,当他们被要求自己作决定时,就经常会陷入迷茫之中,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当然,不固执己见是比较聪明的做法,但假如总是轻易改变看法的话,那就很有可能被当成是墙头草。

只点昂贵食物或大菜:缺乏协调精神

E这种“只要最贵”的人,则经常不考虑时间和场合,只顾自己选择昂贵食物或大菜的人,虽然有决断力,但缺乏协调精神。他们很少关心周围人想做什么,以及如何看待自己,等等。

总是无法决定要吃什么:毫无决断力

F这种总是犹豫不决的人,不用说,当然是典型的优柔寡断型。这种决断力的缺乏,可以说是被心中那个处于童年期的自我所控制。他们总觉得自己还在童年时代,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选择向周围人寻求意见。

即便在人生的重大决定上,这类人也会轻易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他们很想探求自己的真实欲望和想法,但是,他们又不敢表现真实自我,生怕自己特立独行,对他们来说,直接随大流,大家都这么做,所以自己也要这么做,这种行事方式是最省事的。

还有一种上面例子里没有提到的人,他们点东西时,经常让他人替自己作出决定,这类人也属于没有决断力的优柔寡断型。

通过以上分析,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决断力的有无到底和什么心理有关呢?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对自己有没有信心”。越是自信的人越是具备决断力,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缺乏决断力。由此可见,决断力是一种只有对自己有了积极正面的评价后,才能发挥出来的能力。

【微行为密码】

·口味重的朋友

这类人的性格果断,待人接物比较稳重,对人有礼貌,做事有计划,喜欢埋头苦干,但是常常不太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时还有点虚伪。

·喜欢吃酸的朋友

这种人比较有事业心,但是个性孤僻,不善交际,遇事喜欢钻牛角尖,很少有知心朋友。

·喜欢吃辣的朋友

这类人善于思考,比较有主见,常常是吃软不吃硬,有时爱挑剔别人身上的小毛病。

8.从开车习惯洞察人的个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逐步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欲望和生活模式也正在不断改变和发展。与其说车子是一种交通工具,不如说它是人们的一件外衣,而对待外衣的方式,则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一个人驾驶汽车的方式和控制自己的方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假如把车子视为一个人肢体的延伸,那么开车的方法也就是肢体语言的机械化身。一个人在方向盘背后的一举一动,无不体现出他此刻的心情与态度。

按规定速度开车的人

对这类人来说,车只是一种代步的工具,所以他们能够心态平和地以正常的速度开车。这类人比较传统和保守,他们在为人处世中大多采取中庸的态度,即使有很大的胜算,也不会冒险。他们遵纪守法,从来不做出格的事。他们为人诚实可信,不马马虎虎,所以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驾车速度比规定速度低很多的人

这类人最突出的一个性格特征就是胆小怕事,对于这一点,他们自己感到很苦恼,而亲戚朋友对此也极度失望。在通常情况下,这类人的忌妒心也是很强烈的,他们忌妒或是忌恨那些超越自己的人。他们想奋起直追,可又常常跨越不出自我的樊篱。同时,他们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总是觉得什么也把握不住。他们在渴望的同时又在极力避免任何东西放在自己的手里,一旦有某些东西,诸如权力和金钱等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就会将其威力减弱到最小程度。

喜欢超速行驶的人

这类人多自主意识比较强,他们讨厌任何一个人为自己立下一定的规矩,并且也不允许有人这样做,如果有人强行要做的话,他们可能就会采取相当极端甚至是非常危险的方式来进行阻止,以维护自己。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和向上的。他们对名利看得相当淡泊,只是随心所欲,自己活得快乐就好。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对金钱和权势是憎恶的。

由他人驾车,自己习惯于坐在后座上的人

一般来讲,他们的取胜欲望是相当强烈的,从来不愿意自己输给他人。他人的成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威胁,他们害怕自己会失败,所以会严格要求自己成功。正是在这种激励之下,他们才会不断地前进。他们的自信心很强,而且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不断地寻找机会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他们希望他人对自己有强烈的依赖性,凡事都来征求一下自己的意见。

遇到红灯或是堵车等情况,大声地按喇叭的人

这类人大多是外向型的,脾气暴躁、易怒,稍有不如意就尖叫、大喊、发脾气。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是很强,尤其是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往往不知所措。他们自信心不强,周围人对他们而言常常是巨大的威胁。他们办事效率低,自身的能力也不突出,看不到他们有什么样的成就,但却总是行色匆匆的。

开车的时候不换挡的人

他们多不希望自己的一切都被他人安排得好好的,他们更热衷于自己独立去探索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道路来走,哪怕在这条路上到处都有坎坷不平,他们也毫不在乎。他们不会轻易地向别人请教,而是喜欢凭自己的感觉做事。与此相反,他们会时常给别人一些指教。他们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尽职尽责。

只要绿灯一亮,就抢先往前冲的人

这类人多头脑比较灵活,反应比较敏捷,随机应变的能力强。他们习惯于凡事抢先一步行动,这从某种程度上讲为他们的成功创造了许多机会。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往往要比其他人更强烈一些,他们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生活态度也比较积极,但由于经验的不足,也会时常跌倒。

等到绿灯亮了以后,最后一个发动车子的人

在他们的性格中,冷静、沉稳的成分比较多。他们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是比较小心和谨慎的,总是要等到具有一定的把握以后才会行动。他们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安全有保障,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越小越好,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很懂得收敛,从来不会表现得锋芒毕露,这样可以避免被人拒绝或是被人伤害。

【微行为密码】

有的人永远没有驾照,这类人擅长告诉他人他要怎么做,但做出来的成果却往往与他所说的相去甚远。不过,只要有足够的刺激,他最后还是会把事情做完。他把自己想象成臝家,但心中却暗自害怕会输。他天花乱坠的言语可能说得斩钉截铁,但行为却十分消极。他的拖延战术不但已经变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行为,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