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长三角协同发展战略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84500000002

第2章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协同战略研究

一、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分析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综合发展实力最强、经济活跃度及对外开放度高、城市间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群,城市间协同发展的基础较好,随着内外部环境条件的转变,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更为迫切。

(一)现状基础

1.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范围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范围,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城市群。以自然要素构成的物理空间为界。

二是经济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指核心城市及其直接辐射影响的功能区范围,以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为支撑,存在比较稳定、紧密发展联系的城市区域。

三是行政意义上的长三角城市群。以行政区范围为界,一般是基于地区合作、规划引导等原因,在政府层面确定的发展边界。

2.长三角城市群在我国的地位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人口和经济集聚度最高、城镇最为密集的发达经济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居我国各大城市群之首。

3.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概况的城际比较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部发展特征的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尤其是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等差距较大。

4.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体系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体系以上海为一级核心城市,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合肥等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若干节点城市和一般城市。

5.长三角城市群的协作发展机制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合作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地方政府先后探索建立了城市经济协调会、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主要领导座谈会等联席会议制度,逐渐发展为由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构成的“三级运作”合作机制。

(二)环境形势

1.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转变,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地位提升

2.经济发展压力与挑战升级,长三角城市群亟待协同培育新动力新优势

3.交通和科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新载体

4.世界经济地理格局重塑,城市群发展呈现新的演变趋势

5.我国城市群独特的发展机理和特征,对协同发展提出新要求

二、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蓝图构想

(一)战略内涵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内涵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是国家对长三角城市群提出的战略定位与目标要求。就战略内涵分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一般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所属国家的核心经济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经济中心之一。

二是具有多中心结构,包括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城市。

三是具有高效的统筹协调发展机制,形成有序分工的城市职能体系。

四是拥有完善的城际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世界级的交通枢纽,是世界交通中心、国际资源要素流转的重要枢纽。

五是世界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心和文化中心。

2.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意义与重点

推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路径与突破口。长三角城市群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重点要在城市协同发展机制、城市功能、重点产业、空间布局、交通体系、生态环境等主要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二)战略目标

1.形成健全完善的协同发展机制

2.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世界级城市群前列

3.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达到世界级城市群前列

4.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三)战略任务

1.健全完善城市体系

加快构建竞合并存、互惠共生、有序分工的城市职能体系。

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级核心城市,发展能级及带动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

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不仅分别作为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巩固升级,而且发展为长三角城市群内功能完善的二级核心城市,建成具有较强跨区域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分别成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内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城市,“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2.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着力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多轴带、多圈层、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

第一圈层为核心区,地域范围包括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的15个城市。核心区是长三角城市群实现深度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和协同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功能区,发展能级水平代表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圈层为拓展区,地域范围包括核心区以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的26个城市内的其他城市地区。

第三圈层是辐射区,地域范围主要指拓展区以外,受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

3.促进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4.完善城际交通网络

5.促进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

6.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三、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

(一)发展体制不协同问题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合作机制,在城市层面有专门的城市经济协调会,对区域共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协调推动作用。

(二)城市功能不协同问题

长三角城市群的单中心特征仍比较明显,核心城市功能高度集中,城市结构体系有待优化。

(三)交通体系不协同问题

相对于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和协同发展需求,目前,长三角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组织管理仍有待完善。

(四)生态保护治理不协同问题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环境联防联治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和协同治理修复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中的迫切任务。

四、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路径思考

(一)构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新机制

1.设立更高层级的城市群协同发展领导机构

根据发展需要,在若干重点领域设立超越省级行政区的专门管理机构或协调委员会,如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发展委员会、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等。

2.建立市场和社会力量主导的协同发展机制

3.完善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资金支持机制

设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资金,由长三角城市群内的成员城市共同出资,但是出资比例差异化,同时适当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做大协同发展资金的总量规模。

4.增强城市群规划的弹性适应能力

(二)促进城市群职能分工体系重构

1.增强核心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2.有效疏解中心城区功能

开展长三角主要城市功能定位的专题研究,由上海市牵头,组织三省一市权威专家,根据上海全球城市建设及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深入研究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

3.促进城市体系优化重组

4.协同建设重大功能区

(三)完善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与管理机制

1.全面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根据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优化完善长三角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2.完善中心城市与主要节点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

推动长三角临海高等级公路、高等级铁路建设,强化上海在南北两翼沿海城市中的交通枢纽地位,缩短与沿海地区主要城市的经济距离,促进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内更多城市深化协同发展。

3.完善同城化交通网络体系

4.探索构建城市群内部一体化的交通管理机制

(四)构建城市群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

1.探索建立区域性的城市群环境管理机构

2.建立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发展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