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史学思想方法的育人价值
於以传
史学思想方法在学科育人中的地位与价值不言而喻,关注这种价值并在日常教学中予以落实,自然应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应有之意。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在运用史学思想方法贯彻、落实、达成学科育人上应当重视如下五个问题:
一、史学思想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基础。
二、史学思想方法所揭示或隐含的观念、意识、方法、路径等,其育人的生命力更长久。
三、史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必须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针对校情学情师情而有机地细化、分解。
四、史学思想方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常态运用,离不开教师的示范、指导和点拨。
五、辩证逻辑。
历史德育:情感教育的底子不能丢
郝宇曦
中学历史教育基于自身的特殊性,义无反顾地要承担起责任,弘扬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和谐发展,推动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的一体化达成。但在以往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出现问题:缺位、错位、越位
(一)历史情感的缺位
1.缺位于教学目标
2.缺位于教学内容
(二)学生情感的错位
(三)教师情感的越位
二、解决途径:把握、引导、提升
(一)教学目标、内容的把握
1.目标问题
历史情感缺位问题首先是教学目标混淆、缺失的问题。要将情感目标确实与认知目标区分开来。注意区分不同层次,相宜而为,择善而行。
2.内容问题
教师是否善于精选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
(二)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
假设把历史课情感目标化为情感发生、积淀和升华三个递进的水平层次能够成立,就可以考虑分别在这三个阶段做出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这种引导,审时度势是灵魂,着眼点则是:
1.重度刺激,唤醒懵懂
2.重复刺激,锁住体悟
3.巩固刺激,奖励宣泄
(三)教师情感素养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够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引导,教师自身也要建立起积极的情绪背景基础,提升自己的情感修养。具体说,就是要保持良好的主导情绪和形成丰富的历史情感。
1.保持良好的主导情绪
2.形成丰富的历史情感
充分发挥历史叙事的育人功能
鲍丽倩
一、历史叙事是历史解释的呈现方式
历史叙事是历史解释的一种呈现方式。历史叙事教学不是对知识内容简单的趣味式加工,而是教师在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史学内涵前提之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意义重构的过程。
二、历史叙事与史料教学的有机融合
史料在研究和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史料教学与历史叙事有机融合,让史料研读服务于历史叙事不失为纠偏的有效手段。
三、充分发挥历史叙事的育人功能
(一)唯物史观:历史叙事和史料开掘的出发点
1.多视角观察历史人物,不以个人喜好代替客观评价
2.大视野体察社会风貌,不以局部表象遮掩历史本质
3.多维度洞察历史事件,不以合力理论排除核心要素
(二)灵性人物:历史叙事和史料解读的倾情点
1.勾勒群像,彰显对历史主体的尊重
2.走进内心,感悟历史主体的情感
(三)以小见大:历史叙事和史料运用的关键点
史料的解读过程要呼应历史叙事,要示范史学思想方法,从而透过小史料读出大历史。
1.小史料,大逻辑
逻辑之“大”,其要义指向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史料的运用当遵循以下三种逻辑:史学的研究逻辑、学生的认知逻辑以及历史的叙事逻辑。
2.小切口,大格局
着手于小处,着眼于大处,在历史叙事中要微观中见宏观,小史事寓意大事理。
历史学科德育的“跨学段”思考
王群
一、“跨学段”思考的提出
基于历史课程标准,以及不同学段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历史观的培养,提出了“一本三跨”理念。“一本”指基于学科本体。“三跨”包含三个层面:跨学段、跨学科以及跨学区。
二、“跨学段”思考的内涵
(一)洞悉目标与文本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目标设定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板块。
(二)加强实践与感悟
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即历史基本元素的整体性,时空意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过程中落实德育目标的。教学中侧重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价值目标的落实。
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教育的使命与策略
李亚南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日益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家国情怀是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体现了诸核心素养中的价值目标。
一、家国情怀教育是学科育人的重要使命
(一)历史学科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天然载体
(二)历史课程含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
二、家国情怀教育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家国情怀教育游离历史学科本质
(二)家国情怀教育无视学生主体
(三)教师对家国情怀教育的认知模糊
三、家国情怀教育可采取的基本教学策略
(一)挖掘家国情怀教育的课程知识连接点
(二)找准家国情怀教育的史学方法渗透点
(三)抓准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融合点
(四)发现家国情怀教育的课外资源生成点
多管齐下,提升历史德育水平
余兆木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育人过程,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精髓在于“知真”、“求通”和“立德”。
一、营造教研氛围深化德育观念
通过教研活动,在学习了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高中历史德育的内容有了深入了解,从而使得之后的德育教学能有的放矢。
二、撰写教学案例领悟德育内涵
德育案例不同一般的教学案例,体现出在特定的时间里触动学生的情绪,牵动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感动学生的效果。
(一)目标阐释
时代使命,是历史赋予不同时代人们的责任和担当。时代不同,使命也不同。
(二)实施路径
德育案例的撰写首先要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关注初高中的德育差异。
三、关注课堂教学追求德育实效
德育的效果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检验的。
高中生“集证辨据”思想方法的培育
王超
“集证辨据”的思想方法,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6点:区分表述与评价;获取史料的途径;史料的一般分类;史料性质的判断;史料证史的路径;史料的比对归纳。
一、培育历史学科“集证辨据”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一)是历史研究中的必备思想方法
(二)是历史课程性质及目标的要求
(三)思想方法的当下运用有待提升
二、培育“集证辨据”史学思想方法的路径与策略
(一)立足教材、适当补充
(二)合作探究、辨证思
(三)第二课堂、课题研究
5分钟演讲:思想方法的自我锤炼
陆兵峰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深知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学会运用史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学生的课堂演讲,达成历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的目标:一是史料实证的能力。二是历史理解的能力。三是历史解释的能力。
经过实践,学生“5分钟演讲”有以下几个问题:
1.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2.整合组织能力较差,没有逻辑性,思路不清。
3.生搬硬套,敷衍了事。
4.没有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幻灯片质量甚差。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贯彻民族精神教育
王醒
要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就要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在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知识支撑、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撑的基础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民族精神教育的因素,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帮助学生将民族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
一、有效运用教育素材
(一)找准人物切入点
(二)适时进行历史主题教育
(三)国内、国际方面教育相结合
1.形成共鸣
2.比较差异
二、适当补充教育资源
(一)补充阅读材料推进情感体验
(二)借助视听资源加强感官刺激
(三)组织自主活动加强个人体验
三、尝试“跨学科”教育
为了实现更有效的学科互动合作,贯彻民族精神教育,还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
场馆育人:从金山卫遗址到嘉定孔庙
方晨
20世纪60年代“场馆学习”逐渐兴起,是由博物馆教育逐渐发展而来的。历史场馆可以建构情景,更好地帮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从而凸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场馆育人的当下背景
(一)场馆育人是历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
(二)场馆育人是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场馆育人的实践探索
(一)历史场馆育人的探索
1.区内初探
本次实践通过三种形式课堂进行对比研究。
2.区外再探
在对金山区历史场馆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于区内场馆的探索,会主动提出曾经旅游过程中去过的一些其他地方的历史场馆,这些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考。
(二)历史场馆育人的意义
1.历史场馆资源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得到更多感悟。
3.场馆资源的运用是乡土文化与地方史弘扬的一个媒介。
4.可更好地锻炼学生能力,增强自信。
5.可更好地使学生理解论从史出,加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三、场馆育人的实践反思
把所有可利用的历史场馆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学习系统,仍是一个需长期再实践、再探索的过程。
首先,从活动来看,学生喜欢这种自主参与的学习形式,可是时间和安全因素,对于任教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其次,从教师来看,教师在这样的课堂形式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研究、对比分析、总结提高。
历史地图作用于初中生思想方法的探索——以时空观念培养为例
钱佳萍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一、挖掘:历史地图中的时空要素
(一)示范建模引领时空观念
(二)创新方式导引内涵思考
(三)创设体系营造“模仿—迁移”空间
二、改造:时空观念下的历史地图
教科书中的地图有时很难契合教学设计,谨慎地改造历史地图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法。当然,对历史地图的改造或再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真实、科学的原则,再创作并非胡编乱造,也需要避免再创作的历史地图信息过于冗杂而影响读图。
中学历史学科加强国家利益教育的意义及策略
李亚南
“国家利益”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总体利益,包括一切能满足民族国家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需要的东西。历史学科蕴含着国家利益教育的丰富资源,具有对学生开展国家利益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加强国家利益教育是历史德育的重要使命
(一)历史学科是国家利益教育的天然载体
(二)历史课程含丰富的国家利益教育内容
二、加强国家利益教育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游离学科本质,凭空开展国家利益教育
(二)无视学生主体,忽略“意义构建”引领
(三)教师对国家利益教育的内涵认知模糊
三、课堂教学中加强国家利益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挖掘历史课程内容,抓准国家利益教育突破点
(二)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抓准国家利益教育着力点
(三)融合课堂教学目标,抓准国家利益教育契合点
(四)开发学科德育资源,抓准国家利益教育渗透点
四、结语
历史课程的性质、功能及课程内容,都内含了国家利益教育方面的教育因素,在学科教学中强化国家利益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不容置疑的重要使命。还应认识,正确的国家利益观的养成是教师和学生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经验和知识,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生成性和过程性。
国家利益教育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
王群
教师一旦确定了在内容的教学中强化国家利益教育,课前就该做好两件事,一是分解教育目标,二是制订相应策略。
总之,教师可通过对史料的多角度选择、多种方式的运用,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去体悟整个中华民族为了国家利益而拼死抗争的真实,激发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以及道德体验,促进其国家利益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
历史场馆资源的育人价值探讨
唐维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梳理场馆资源,明确可用教学空间
教师需要依据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梳理相应的场馆资源,将历史课堂与地方史、与场馆资源相结合,丰富教学空间。
二、依据内容主旨,有效开发场馆资源
内容主旨对教师而言,体现了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是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它也决定了教师对于场馆资源的开发不能盲目而为、面面俱到。
三、关注情感内化,场馆资源融入课堂
场馆资源运用,除了将学习的地点搬入场馆,也可以关注学生考察后的情感,将情感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将场馆中的非文字历史与课堂中的文字历史相融合,通过考察经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人性之光让历史更有温度
曹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所有的历史活动都离不开历史人物,抽掉了人的活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将不复存在。
一、历史人物的形象足以打动人
(一)正面反正,特征鲜明
(二)个体群像,相得益彰
二、历史人物的品格足以感染人
(一)从人物事迹中感受品格
(二)从人物评价中学会思辨
三、历史人物的教学:主旨与方法
(一)讲历史人物要与内容主旨相结合
(二)讲历史人物要与过程方法相结合
(三)运用时间轴讲清时代与人物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历史理性与温情
杨静
史学乃人群进化之学问,入世的温情镌刻在人与事之间。历史学科承载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命,且优势独特。
一、准确定位,抓住切口
二、择取典型,充分铺陈
(一)打开历史画卷,直面时代风云
(二)详查人物举措,共情风骨担当
三、鼓励思索,温暖表达
对历史的阐发,最能将历史理解与顿悟显性化,最是学习者理性与温情品质的风向标。策略是这样的:
(一)灯塔引导
(二)充分留白
(三)各抒己见
地史不分家育人更到家
梁艳辉
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大量内容与历史有关,在地理教学中紧扣教学内容,挖掘地理课程中的历史史实,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地观,是我的一种尝试。
一、历史人物扬精神
历史学科是塑造人的道德品质的最优学科,人类的所有道德规范都能够从历史中找到典范。很多的历史名人,都具有非常优秀的品质,讲礼貌、诚实、团结、不畏艰难、有毅力、敢于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科学探索精神等等。而恰恰是现在的一些学生所缺失的,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放弃,遇到挫折就哭鼻子,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而单纯的说教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二、历史故事育责任
所谓责任心就是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历史学科是人文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几乎包含了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各个方面,要从丰富的史料内容中汲取精华。
三、历史情境寓真情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基础和特点,适当运用历史资料营造促使学生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的课堂氛围,设置能引起学生情感变化的具体历史情境,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态度。
四、历史过程铸和谐
和谐是人地关系中追求的理想境界。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载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背景与舞台。总之,地理学科巧妙引入历史资料,对地理课堂的育人效果起着有效辅助与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