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晚清幕府:变动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86500000002

第2章 晚清幕府的生成及演进历程

晚清幕府是在清王朝陷入困境、经世思潮复兴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幕府形态,具有经世的愿望和意识,在面对困局时总是能够因时而变,致力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明清幕府处理常规的、一成不变的琐碎行政事务不同。它发端于嘉道年间,确立于太平天国时期,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演进,晚清幕府也不断发展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逐渐完善其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又深刻影响着晚清政局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一、社会背景

晚清幕府是从明清幕府萌蘖而出的一种新的幕府形态,它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也就是说是由清王朝的衰落及随之而来的内忧外患所造成的。当时的嘉庆、道光两朝皇帝均是守成之主,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意识,无力解决这些时弊和时病。

外患就是来自西方的侵略。自15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掀起了一股寻求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的开辟,一方面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其疯狂的殖民扩张活动。自16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殖民国家接踵而来,先后占据了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并开始在中国沿海通商。

二、应时而生

清代已有明清幕府形态之存在,晚清幕府能够取代明清幕府成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是多种原因促成的。首先,明清幕府积弊丛生,幕府人员声名狼藉,败坏政治风气,使得幕府制度亟须变革,晚清幕府遂应运而生。

其次,由于晚清官场的腐败,清政府无法应对频频发生的内忧外患,这也为晚清幕府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契机。

第三,地方大员的求才、用才、养才为晚清幕府的兴盛创造了条件。这些新式人才后来也有不少走进地方大员幕府。

第四,督抚权力的扩张,促使晚清幕府不断完善。清代为防止重蹈历史覆辙,出现地方割据的后果,对地方大员严加防范。

三、嬗变历程

晚清幕府是在清王朝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一方面应对所面临的变局,影响晚清社会;另一方面又随着晚清社会的激变,经历了一个从发端、确立、完善到转制的嬗变历程。

嘉道时期的部分督抚大员幕府已有别于当时流行的明清幕府,它们与时俱进,厉行改革,兴利除弊,其品格、职能与专为幕主处理刑名、钱谷等琐碎事务的明清幕府完全不同,而与太平天国以后各督抚幕府的大有兴作一脉相承。因而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明清时期另一种幕府形态即晚清幕府的滥觞,是为晚清幕府发端期。

同治末年至光绪末年是晚清幕府的完善期。这时期,内乱虽然扑灭,但外患却正在逼来。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给中国士人所造成的创深痛巨尚未平息,公使驻京、长江通商、内地游历的写入条约,又使西方人真正地来到了中国人的面前。在这种沉重的逼迫下,以自强回应西人遂成为当时中国士大夫的群体意识和自觉意识。

由于督抚事权的扩张,光绪初年以后,晚清幕府制度日益健全完备,不仅可以广纳包括朝廷职官在内的各种有用和可用的人才,而且还可以设立幕府机构来开拓饷源,位置幕僚,甚至还能够让他们叙功得保举。由此使从明清幕府制度中分化出来的晚清幕府制度,完全脱离其母体,而与传统幕府制度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是晚清幕府的转制期。这一时期,崛起光绪中叶的袁世凯幕府成为当时最具晚清幕府制度特征的幕府。由于袁世凯热衷权势,包揽专断,所以他将晚清幕府制度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使其幕府机构衙门化、幕僚职官化,成为其张狂跋扈、扩展势力的工具,而有“霸府”之称。

至清末新政时,关于晚清幕府的转制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06年,清廷宣布改革政治体制,准备仿行君主立宪制度。然而,由于政局动荡,几个月后,袁世凯幕府就促成了清王朝的覆亡。清廷转制不成,反遭其害,真是咎由自取。